腔骨龙是一种体形小、动作灵活的恐龙,生活在2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早期。大量的腔骨龙化石是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新墨西哥的幽灵牧场发现的。数以百计的腔骨龙化石非常完好的保存在幽灵牧场——古生物学家们认为有可能是一群腔骨龙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所淹没。
腔骨龙的外观
腔骨龙的颈部细长,且伸缩自如;头较小,头骨狭长,能灵活转动,有巨大的颞孔和前眼窝。嘴巴狭长,那些侧扁的牙齿深埋在齿槽中,十分尖利,而且带有锯齿。前肢较后肢短小,但手掌上的3个指头却是较长的,适于攀缘和掠取食物。腔骨龙后肢细长,形似鸟腿,但强健有力,3个脚趾着地,趾端有弯曲的爪,适宜于在地面上行走或奔跑。身体以臂部为支点保持平衡,后面有长而纤细的尾巴,与身体前部保持着平衡,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腔骨龙就像今天非洲大草原上的猎豹一样,尾巴在快速奔跑时起平衡作用。
腔骨龙的生活习性
据说腔骨龙只需要很少的水分就可以生存,另外它们常进行小群体活动,很像今天的野狼。腔骨龙的生活方式可能也代表了兽脚类恐龙的基本适应形式,即习惯于在干燥的高地上生活。就这种地区的生活条件来说,快速奔跑的能力和动作敏捷的特点无论在捕食其它动物还是在逃避敌害方面都是头等重要的。
腔骨龙的食性
腔骨龙是一种小型的肉食性恐龙。三叠纪生活着的蜥蜴、昆虫、蚯蚓和由似哺乳爬行动物刚刚演化出的哺乳动物,都可能成为它猎获的对象。在北美,人们曾发现过几十只腔骨龙埋藏在一起的化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有的腔骨龙化石骨架的体腔位置,还发现有幼龙的骨架。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学者认为,腔骨龙可能是一种残食幼崽的邪恶动物,在饥饿难耐的时候,连自己的子女也不放过,大口一张,将其吞进肚里。而另一些学者则解释为腔骨龙可能是卵胎生动物,即受精卵在母体内依靠卵内储藏的营养,供给胚胎发育,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发育好的小宝宝产出体外。孰是孰非,还需要更多的这类化石标本来印证。
腔骨龙的骨骼
腔骨龙身体轻巧,骨头中间都是空心的,而且骨骼壁较薄,几乎像纸一样,这一点很像鸟类。它的骶骨、骨盆骨骼、踝骨以及骨都愈合在一起。所以它们和当时其它体重较重的爬虫类很不一样,行动速度比较快,而且其站立的姿势相当笔直,使它们可以跨出更大的步伐,其实这种直立式的姿势就是恐龙固有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