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现在基本每天都能在正常的工作时间段内完成工作,所以他一到时间就准点下班了。而他的一个同事每天都比他来得早,回得比他晚,周末也主动要求来公司加班。刘明的上司总是明着暗着拿刘明和这位同事比较,认为刘明的敬业度不如那位同事。这让刘明很窝火,不加班就说明不敬业了吗?加班与敬业有什么关系呢?
专家提示
加班≠敬业
敬业的英文翻译为professionalism,指的是做某一行工作的人应该按行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在没有监督没有奖惩的情况下,也会自觉用行业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敬业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在用人单位不用任何制度(比如上班打卡)来记录考勤时,自己也会在一天内照常工作;在没有主管或同事在场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利用上班时间干私活,或者闲逛打瞌睡。敬业精神特别强的人,在自己没有能够准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会主动不计报酬地加班把工作完成。但是,光是加班行为本身却并不一定是敬业精神的体现,而用人单位试图通过创造加班文化来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的做法则更是舍本求末。加班文化不可取
加班文化不仅暴露了用人单位的管理问题,而且还侵犯了员工的个人生活。如果所有的员工必须通过加班才能完成工作,这说明用人单位在任务指标和工作定额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员配置上存在巨大的问题。而员工在加班文化的侵蚀下,会对工作产生厌倦,丧失激情与创造力,渐渐失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渐渐失去身心健康,其后果是用人单位和员工的双输。
不要为加班舍弃自我
现实中的用人单位往往出于外部市场压力与内部管理不成熟的内外交困的状况,故此认为倡导敬业,鼓励加班是解决问题与保持用人单位发展的良药。同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强调事业成功的价值取向使许多人的观念中都或多或少地认为“为了工作牺牲个人的休息”是值得鼓励赞赏的行为。而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越是优秀的员工越可能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自觉自愿地为了工作不惜放弃娱乐、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有些用人单位的员工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诸多疾病的高发人群也体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同时由此也产生了诸多的家庭问题与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与目前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不相符的。
让工作良性循环
不加班的人同样也可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们在上班时间专心致志全力以赴,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来提升工作绩效。下班以后则孝敬父母、关怀亲友、教育子女、放松休息、充电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在生活更充实的情况下,更加明确工作的意义,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等到第二天上班时就能精神饱满充满热情。这样的良性循环给员工带来的是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具创新的头脑和更高的工作绩效,也使用人单位有了更健康的工作气氛和业务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