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历史知识
29016800000004

第4章 秦汉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是如何翦灭六国的?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8年他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8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颍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8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70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8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3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蒙恬何以威震匈奴?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

公元前217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率领30万大军向北出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河套、阳山、北假等(今内蒙古)地区。第二年,秦军将匈奴击退了700里,夺取了黄河南边的大片地区。秦始皇就在当地设置了九原郡,派获罪被贬的犯人去戍守。当时蒙恬驻守上郡(今陕西榆林南),匈奴单于只好率众北迁,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

“焚书坑儒”是哪两起事件的合称?

“焚书”和“坑儒”是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制造的两起重大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87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体现了秦政的暴虐,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沙丘之变”是谁一手策划的?

宦官赵高是秦始皇嬴政最疼爱的小儿子胡亥的师傅,又是掌管车马、皇帝符玺和起草命令的中车府令。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出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巡,赵高与丞相李斯、胡亥等随行。归途中,嬴政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逝。他死前留下玺书,让太子扶苏继承帝位。这时扶苏正在蒙恬军中任监军,赵高历来与蒙恬家有仇,担心扶苏继位后,蒙恬会受重用,于己不利,便策划了沙丘之变。二公子胡亥的同党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擅自篡改了遗令,立二公子胡亥为太子,并将扶苏和大将蒙恬赐死。他们载着秦始皇的灵柩若无其事地往回走,回到咸阳才正式发丧。由胡亥继位,为秦二世。

陈胜、吴广起义为何惨遭镇压?

公元前208年七月,朝廷征发河南境内的贫苦农民700人到渔阳屯戍。适逢大雨,他们滞留在了大泽乡,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按秦法“失期当斩”。为了死中求生,这一群农民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在大泽乡举行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首先攻下了大泽乡和蕲县,接着向西北挺进,到达陈的时候,已经是一支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的强大队伍。起义军在这里建立了政权,国号张楚,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吴广为假王。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许多郡县的农民杀掉当地的守令,响应起义,声势一度十分浩大。尽管陈胜、吴广起义军兴起迅速,但组织松散,缺乏作战经验,尤其是过早集中主力与秦军决战,以致被秦将章邯所镇压。然而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为以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条件。

巨鹿之围如何破解?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陈胜、吴广牺牲后,项梁立楚怀王之孙为王,仍称楚怀王。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楚怀王命宋义等率反秦义军援救。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其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途中,项羽杀宋义而代之。次年,项羽率全军渡漳河,命士卒带三日粮,破釜沉舟,以决一死战。与秦军九战,大破之,遂解巨鹿之围,迫使章邯投降。秦军主力丧失殆尽,有力地支援了刘邦进军关中,推翻秦朝。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而项羽以3万破30万,以如此悬殊的力量取得胜利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这次战役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楚汉战争中谁是胜利者?

楚汉战争是指刘邦和项羽争夺封建统治权所进行的战争。公元前208年,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徐州),划地分封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刘邦乘项羽征讨齐地之机,向东占据关中,并迅速占领西楚根据地彭城。项羽回师反击,大败刘邦。刘邦经过休整,联络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又派韩信攻占魏、赵、燕、齐等地。项羽腹背受敌,遂于公元前203年与刘邦约以鸿沟为界,东属楚,西属汉。次年,刘邦乘项羽攻燕之际,全力追击,并约韩信、彭越合围。项羽败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不久自杀于乌江,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西楚霸王所指何人?

公元前208年,项羽打败秦军后便攻入咸阳,自恃功高,要主宰天下。一方面把楚怀王远徙江南,同时以“灭秦定天下者”自诩,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又以霸主身份,分封了17位诸侯王,其中封刘邦为汉王,管辖边远的巴、蜀、汉三郡。项羽欲统一全国,与刘邦决战五年,最后不听亚父范增之言,在九里山误中韩信大阵,楚军全军覆灭,项羽自刎乌江。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

垓下之围注定了谁悲剧性的一生?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与项羽几年的交战中已占据明显优势。刘邦调集韩信、彭越的大军合攻项羽,将10万楚军包围在垓下。项羽在半夜听到四面汉军中传出楚歌声,以为汉军攻占了楚地,就率领700余骑兵突围。到乌江边时,他不肯渡江逃命,在江边自刎而死。

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大军包围在垓下,兵少粮尽。一天夜里,在帐中的项羽听到四面八方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之歌,他以为汉军已全部占有了楚地,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便在帐中饮起酒来,回想起兵以来,南征北战,英名盖世,现如今却落得如此凄凉。他最爱的美人虞姬陪伴在他的身旁。他的坐骑是一匹叫骓的骏马,此刻也低头踟蹰。项羽饮酒赋诗,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听罢项羽的悲歌,虞姬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挥剑自刎。告别了虞姬,项羽带着他麾下的八百壮士,乘夜从南面突围,天亮以后,刘邦得知消息,立即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经过一番搏杀后,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边。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楚汉之争中落败,兵退乌江边后,完全有机会渡江逃回江东,可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了,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笔下渲染的情节。也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虽然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此迷至今却仍难有定论。

哪位皇帝开创了封禅活动?

最早有历史记载的封禅活动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封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祭祀天神;“禅”是在泰山下扫去一片净土,祭祀土神。帝王登封泰山是国家鼎盛和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因此声威卓著,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7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黜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制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秦二世胡亥嗣位,于元年(公元前208年)也东巡,又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此后,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

“三公九卿”指的是谁?

三公九卿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秦始皇始置。秦汉时三公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国家最高军事长官,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长官,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不相统属,互相制约,皆听命于皇帝。三公之下又设九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卫尉,掌皇宫保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族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此外,还有掌管宫廷修建工程的将作少府等。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长城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匈奴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战国末年开始强大起来。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秦、赵、燕三国都分别修筑了长城。公元前222年,匈奴乘秦灭赵之机占据了原属赵国的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御匈奴人南下,从公元前217年起,秦始皇下令在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新的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花费了十余年时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巨大的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它对保障内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后?

中国古代帝王都会立皇后,而秦始皇却没有,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有关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主要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除性格多疑恐皇后掣肘外,还跟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和后宫美女过多有关。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行为失谨,秽乱后宫,并生了两个儿子,这使秦始皇在思想上受到很深的伤害。为此,他把母亲赶出了首都咸阳,后来虽有悔过,但至死未让她再回咸阳。况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认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东方六国佳丽又尽充后宫,皇后的标准难定,选定皇后就更难了。

赵高为什么指鹿为马?

公元前208年,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利用秦二世胡亥杀死丞相李斯,自己当上了丞相。从此,赵高更加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赵高趁胡亥正在上朝时,牵着一头鹿来到殿上,故意对胡亥说:“皇上,臣献给你一匹好马。”胡亥一见笑着说:“你错了,这是一头鹿,怎说是一匹马呢。”赵高把脸一沉,然后奸笑了一声说道:“皇上,这是一匹马,不信你问问左右群臣!”在场的亲信都一致说是马。这时,群臣中也有几个官员实在忍不住了,纷纷指责赵高丧心病狂、颠倒黑白的行为,他们说:“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故意说成是一匹马呢!”可是,退朝后,这几个说鹿的官员,一个个都被赵高杀害了。从此以后,朝廷中再也没有人敢说实话了。

你知道“暗度陈仓”的由来吗?

公元前208年,秦朝灭亡。实力强大的项羽试图独霸天下,便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受封后,摄于项羽的威势,只好率兵西上,可心里并不服气,在去往封地的途中,采纳张良所献计策,派人烧毁了通往汉中的几百里栈道。栈道是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此栈道意在让项羽觉得刘邦安于现状,不打算回关中,以消除项羽的疑虑。公元前208年四月,刘邦发兵北上,袭击替项羽监视自己的雍王章邯。韩信假意派人修复栈道,却另派一路人马暗中攻下陈仓(今陕西宝鸡)。刘邦正是在此基础上统一了天下。这便是成语“暗度陈仓”的由来。

果真有孟姜女哭倒长城一事吗?

传说秦始皇下令修造长城,强征数十万工役,孟姜女之夫万喜良也被强征。孟姜女日夜思念万喜良,可是万喜良却一连几年都没有任何音讯。孟姜女万里寻夫至咸阳,后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不料万喜良已死,得知这一消息后,孟姜女便在长城脚下哭吊夫婿,她的哭声感动上天,天空中于是朔风怒号,长城亦为之崩塌。秦始皇见到孟姜女后,欲迫其为妃。孟姜女佯装答应,等到将万喜良礼葬后,自尽殉夫。

当然,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后人为了这一美好传说,在山海关东不远的一个小山丘上,建起了一座“贞女洞”,来祭拜孟姜女,还把旁边不远处的一块巨石称之为“望夫石”。

灵渠沟通了哪两条水系?

秦始皇派兵征服南越的时候,为了运输军粮,又下令开凿运河,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也就是连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这条运河就是灵渠。运河修凿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7年),全长38公里。灵渠建成后,随即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的水上通道,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汉初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措施?

汉初,由于秦末的连年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农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市场混乱,物价奇高,国家府库空虚,财政困难;此外异姓王对中央政权及北方匈奴对边境安宁都构成极大威胁。针对这种形势,刘邦君臣在铲除了异姓诸王、稳定边疆之后,把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兵士罢归家乡,免除一段时间的徭役;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和田宅;由于饥荒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还为庶人;抑制商人,加倍征收他们的算赋,以限制他们对农民土地的兼并;减轻田租,十五税一。这些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封建经济逐步得以恢复,汉初政权逐步地稳固下来了。

吕后临朝执政多少年?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太后吕雉控制了朝政大权,吕氏家族窃取朝廷要职,一切政令都要由吕后发布,并且称“制”,俨然成了女皇帝,独立掌政17年。她心如毒蝎,先是密谋诛杀诸将未果,后来又毒死赵王如意,害死赵王母亲、刘邦的宠姬戚夫人,饿死刘友,对其他刘氏诸王大加迫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但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如她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田租,奖励农耕,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又废除了一批严苛的刑律。这些措施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

何谓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71年)推行轻徭薄赋、减省刑罚等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措施。汉文帝屡免田租,减轻赋役、徭役,免官奴婢为庶民,允许私人铸币;汉景帝改定田租为“三十税一”,奖励兴修水利。其间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被后世史家誉为盛世,称“文景之治”。但在此期间,外有匈奴骚扰,内有诸侯王叛乱,仍有许多不稳定因素。

张骞奉谁之命出使西域?其影响如何?

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100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10年之久,后来他终于找准机会逃了出去,到了大宛国,然后再从大宛到了康居国,最后历经艰辛到达了大月氏国。可是,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作战了,张骞只得再从大月氏国来到大夏国(今阿富汗)。在大夏国,张骞了解到了许多地理知识和世界各国的情况。从大夏返回时,又被匈奴所拘一年多,最终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对付匈奴的目的,却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通商之路。汉武帝对此十分高兴,封他为“博望侯”。公元前117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率领庞大的马队,带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等特产,从西域各国换回了毛毯、貂皮、骆驼,以及葡萄、黄瓜、芝麻等商品。在通商的同时,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也得到了交流。张骞开拓的从长安到西域各国的通商之路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要道,人们将它称作“丝绸之路”。

景帝削藩是怎么回事?

削藩是西汉文景时期削减诸侯封地和权力的措施。景帝继位后,中央专制皇权与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晁错建议削减王国的封地,限制他们的发展,逐渐加大中央直接管辖的地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景帝采纳了晁错这一“削藩”主张,从而引起了七王之乱,晁错被诛杀。七王之乱被平定下去后,景帝便加速了削藩的进程,将王国境内的名山大川一律收归国有,诸侯王不准再自行治理封地、任免官吏,历来享有的政治特权大部分都被削夺。至此,王国终于与郡一样受到中央的直接控制。诸侯王强大难治的局面大为改变,因而进一步加强了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七国之乱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公元前156年,吴王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济南、菑川等六个刘姓诸侯王发动叛乱。叛乱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其目的则是推翻汉景帝的统治。叛乱很快就被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兵镇压下去,吴王刘濞兵败被诛。

七国之乱爆发的导火线,是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削藩策”,要削夺诸侯王国土地,究其根由则是西汉专制皇权与强大的诸侯王国势力之间的矛盾。

汉武帝时采取怎样的思想文化统治政策?

汉武帝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汉初所奉行的黄老学说已不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因而被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政治理论和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所取代。公元前170年,董仲舒的对策和丞相卫绾的奏请都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于公元前138年任命好儒术的田蚡为相,延请文学儒者以百数。自此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武帝所尊崇的儒家也逐渐吸取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有利于加强君权的思想成分,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将其奉为正统。

卫青、霍去病是如何远征匈奴的?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据汉文帝时的史籍记载,在和匈奴接壤的汉朝边郡,每年被匈奴杀害和掳去的人口在1万以上,当时的汉朝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汉景帝时,汉朝的国力逐渐强盛,与匈奴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的汉朝再也不能容忍匈奴的侵袭。因此,汉武帝开始了讨伐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8年,卫青率军驱逐匈奴,收复了河套以南的地区。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阻隔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两年后,卫青与霍去病率领数十万大军深入漠北,分两路合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北部边境的威胁。

中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确立于何时?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创建了太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汉朝掌管文化教育的官员为太常,总负责太学的管理。皇帝也亲自到太学视察。太学的教授称博士,主要职责是教授学生。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东汉时简称“太学生”,通常是由太学直接挑选,各地方官员也可以选送条件优秀的人才。从西汉一直到清朝,太学(有时叫国子学)一直都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西汉刺史制度确立于何时?

西汉中期,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8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刺史当时在国家的官制中地位并不高,但是在地方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侯王,刺史权责虽重,但并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刺史制度的确立,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监控。

苏武牧羊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冬,匈奴单于死,其弟被立为单于,为了与西汉搞好关系,他送回了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节。第二年,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等人出使匈奴,送还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随同苏武出使匈奴的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事情败露后,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非常敬重他,派汉朝的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单于将他流放到边远的北海去放羊。公元前59年,匈奴新单于即位,派遣使者与汉朝重修旧好。公元前81年,匈奴释放苏武,苏武被扣留在匈奴17年,对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十分熟悉,回长安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

什么是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发生在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政治风暴。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81年),武帝大兴“巫蛊之祸”,太子被杀。这次事变,导致了汉王朝统治上层严重的政治危机。

“巫蛊”,是指巫师利用邪毒之术,设法诅咒人的统称。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巫师和方士,为求通达,这些人纷纷聚集在京城寻求机遇。他们求得武帝赏识的途径之一,就是与宫中后妃结交。后妃之间本来就彼此嫉妒,此时便利用巫蛊,相互诅咒攻讦。随后,她们又向武帝彼此告发对方诅咒皇帝。武帝大怒,后宫及大臣被杀者,共计有数百人。

西汉时实行什么样的选官制度?

征辟制、察举制是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征辟制,即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可以直接征召一些人才到自己的官衙里做属僚。察举制,是由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选拔德才兼备者举荐给朝廷,经国家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征辟制、察举制,对士家大族集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后来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盐铁官营是谁推行的一项经济政策?

西汉初期,盐铁多为私人经营,国家只是设官收税。文帝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大铁商或盐商形成垄断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央财政收入,也助长了分裂势力。到了汉武帝年间,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决定采纳大农丞的建议,将盐铁收归国家专营,确立国家的垄断经营地位。在全国盐铁产区分设盐铁官,负责盐铁的制造与发卖。这一措施增加了西汉政府财政收入,但也导致了官营盐铁质次价高等弊病的出现。

霍光是怎样废立汉帝的?

汉武帝死后,继位的汉昭帝年仅8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遗诏主持朝政。元平元年(公元前59年),汉昭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与群臣商议后,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可刘贺即位后行为放荡,霍光又联合群臣请太后下诏,废了刘贺,另立武帝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汉宣帝即位后,霍光摄政,权倾朝野。

西域都护府是何时设置的?

汉武帝时,西域三十六国内属,汉朝置使者、校卫领护西域,这是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之始。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70年),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统领、护卫西域三十六国,行使对西域的全面管理。西域都护是汉朝处理西域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

这一年九月,匈奴日逐王率众投降汉朝,骑都尉郑吉率西域诸国8万人迎之。汉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郑吉在西域,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因此号称都护。郑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都护府,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使汉朝的号令更好地在西域得到执行。其管辖地区北抵新疆准噶尔沙漠及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南达阿尔金山和昆仑山,西起今帕米尔高原及今吉尔吉斯斯坦的费尔干纳,东至今甘肃、青海界。

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发生在哪个皇帝在位时?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呼韩邪单于决心与汉朝和好。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觐见汉元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元帝准其要求,把宫女王昭君以公主的礼节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后,匈奴与汉朝长期和平相处,汉匈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边境安宁,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王莽是怎样篡取帝位的?

汉元帝死后,太后王政君临朝掌权,王氏子弟显赫一时。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王政君的侄子王莽被拜为大司马大将军,拥立8岁的汉平帝即位。此后,王莽开始结党营私,铲除异己,为篡权做准备。8年,王莽毒死汉平帝,另立2岁的孺子刘婴为帝,并自称“摄皇帝”,行使一切大权。8年,王莽废掉了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并开始了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8年,王莽自立为帝,宣布取消汉朝,改国号为“新”,次年改元为“始建国”。为了解决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王莽进行了一些托名古制的改革措施。王莽首先改革了官制,将传说的上古官制拿来和汉朝官制结合,便成了新朝的官制。8年,王莽下令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天下奴婢,一律改称私属,还颁布了“私属令”,都不许买卖,各家土地超出规定的,要把地分给九族或邻里;无田的人家按照一夫百亩的标准受田;违抗不遵者流放。第二年,王莽又下诏实行五均六筦,在全国的大都市设立五均官管理市场,并由国家经营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业,不许私人经营。经济方面还实行了多次币制改革,使用了金、银、龟、贝、钱、布五物六类,二十八种货币,称为“宝货”。王莽的改制,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动荡。

绿林、赤眉起义是怎么回事?

绿林、赤眉起义是新莽时期发生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天凤四年(17年),荆州一带发生严重饥荒,新市人王匡、王凤聚众起义,他们隐蔽在绿林山中,因而被称为“绿林军”。几个月的时间,绿林军就发展到七八千人。后来,在人心思汉的情况下,23年,绿林军在宛城南面的淯水上拥立刘玄为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

绿林起义的第二年(17年),琅琊人樊崇率众在莒县起义。樊崇作战勇敢,青、徐各地的起义部队都归顺他。参加这支起义军的都是为饥饿所迫的农民。他们为了在作战时与敌人相区别,就把眉毛涂红,所以称作“赤眉军”。赤眉军多方转战,后来西攻长安。建武三年(28年)春,赤眉军东归途中,在宜阳遭刘秀大军包围,全军覆没,起义宣告失败。这两次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统治,推翻了王莽政权,但最终还是充当了改朝换代的铺路石。

哪场战役中刘秀大败王莽主力军?

昆阳大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绿林起义建立了更始政权后,篡汉自立的王莽派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征调州郡兵82万,号称百万,对绿林军进行镇压。公元23年六月,王莽军队直逼昆阳,把绿林军八九千人围于城内,水泄不通。刘秀力主起义主力坚守昆阳,他自己率领13骑突出重围,调发郾城、定陵营兵数千人驰援昆阳,冲破王莽军队的包围圈,击杀王寻,使王莽大军陷入了一片混乱,城中守军乘机出击,里应外合,敌军大败,王莽的主力被消灭。昆阳大战后,绿林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内发生暴动,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刘秀何时何地起兵反对王莽统治?

22年,南阳的豪族刘縯、刘秀兄弟为了恢复汉室,率领七八千人发动起义。后来他们与绿林军联合作战,屡次大败王莽军,更始帝刘玄怕刘縯功高震主,就找个借口把他杀了。23年,更始帝迁都洛阳,刘秀被派到河北,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两年后,刘秀统一了河北,正式称帝,开始建立东汉王朝。

《盐铁论》撰成于何时?

《盐铁论》是研究西汉中期历史的重要材料。武帝死后,昭帝下诏召集郡国举荐的贤良文学,在京师举行会议,询问民间疾苦,对武帝时所实行的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经济措施,以及其他为政得失展开全面辩论。宣帝时,桓宽对当时以桑弘羊为一方,以贤良文学为另一方的辩论记录加以整理补充,撰成《盐铁论》。

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

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两条。一条为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时期,即自长安西行,穿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越葱岭,至中、西亚地区,是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开辟;另一条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宋代。时因陆上丝绸之路为西夏所断,宋朝遂经海上与西亚、阿拉伯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诸国进行联系与交往,而形成了联系中外海上交通的“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外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萧规曹随是怎么回事?

西汉初期著名的丞相萧何病死后,汉惠帝就遵照萧何的遗言,任命曹参为丞相。曹参做了丞相之后,一切都按照萧何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什么也不变动。汉惠帝看到曹参这副样子,认为他不尽心尽力,是摆老资格,瞧不起自己,心里很不高兴。曹参知道这个情况后,来到皇宫里向惠帝请罪,然后说:“请问陛下,您认为自己和高祖谁更英明?”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祖。”曹参又问:“那么,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能干?”汉惠帝微微笑了笑,说:“你好像不如萧何丞相。”曹参说:“陛下您说的真对。既然高祖和萧丞相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汉朝,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章程,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去办,不失职就可以了。”汉惠帝这才明白了曹参的用意。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何谓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汉代政治道德、社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个人道德的总概括。董仲舒在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说和韩非提出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思想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社会道德规范。所谓“三纲”,强调的是天道,君臣、父子、夫妇关系都要符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天道。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重要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也是贯穿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光武中兴是怎么回事?

公元28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是为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便镇压和收编各地的农民起义队伍,削平割据势力,经过近十年的奋战,统一了全国。为了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减轻赋税,精简地方机构,惩治贪官污吏。他还废除了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把田租从十税一降为三十税一。同时,撤并了四百多个县,裁减州县官员数万人。他还从严治吏,一共处死违法的高级官吏刺史和太守十多人。光武帝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治、恢复生产的措施,使东汉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班超为什么要出使西域?

王莽时期,西域与中原断绝了关系,分裂为诸多小国。东汉初年,匈奴的势力重新扩展到西域各国。汉明帝时期,东汉恢复西域都护,并派遣班超出使西域南道诸国,争取这些小国断绝和匈奴的关系,同东汉一起抗拒匈奴。自83年开始,东汉班超曾奉命多次出使西域,先到达了鄯善国,攻杀了北匈奴的使者,使鄯善归附东汉,然后他西至于阗,迫使于阗王杀掉北匈奴的使者,归降汉朝。此后班超在西域苦心经营,与当地国家合力抗击匈奴。到81年为止,他成功地驱逐了北匈奴的势力,收服了鄯善、于阗、龟兹、姑墨等西域诸国,被封为西域都护。59年,西域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臣服于汉朝。

投笔从戎是谁的故事?

“投笔从戎”的典故出在西域名将班超身上,意即弃文从武,放下笔杆参军。班超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给官府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有一天,他把笔往桌上一丢,感叹地说:“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别的大事业,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创业立功啊!怎么能安闲地和笔砚打一辈子交道呢?”班超感叹之日,也正是东汉初军中急需用人之时。汉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笔从戎”了,被任命为假司马。窦固派他带兵进攻伊吾,他与呼衍王战于蒲类海旁,“多斩首虏”,大获全胜,因而受到窦固的赏识。

什么是外戚、宦官之争?

外戚指的就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皇后的亲戚们,宦官指的是宫中伺候皇帝及其后妃的人。东汉的皇帝从汉和帝开始都是幼年即位,一般由其母即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信任自己的父兄,让他们管理国家大事,形成了外戚当权的局面。年幼的皇帝长大后,想把权力从外戚的手中夺回来,就依靠身边最亲近的宦官打击外戚。宦官得到皇帝的信任,同样把持朝政,拿皇帝当傀儡。外戚利用皇帝对宦官的不满,卷土重来。这就是“外戚宦官之争”。汉和帝10岁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弟居朝廷要职,把持大政,横行京师。永元四年(82年),汉和帝利用宦官郑众的力量消灭了外戚窦氏的势力,郑众参与政事并受封为侯,这是宦官专权和封侯的开始。和帝、殇帝之后,13岁的汉安帝即位,邓太后掌权,并用外戚宦官理政。邓太后死后,安帝与宦官李闰等合谋消灭了邓氏外戚势力,而皇后阎氏的兄弟阉显也居于要职,仍然是宦官、外戚共同专权的局面。东汉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的斗争,从而使朝政日益腐朽,东汉王朝开始走向了末路。

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东汉后期,宦官专政引起大地主出身的官僚以及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洛阳的太学生们,利用太学这个阵地讨论政治,抨击宦官,造成很大的声势。这种风气,被称为“清议”。他们的活动得到官僚的支持。宦官们对此恨之入骨,诬蔑官僚和太学生结为朋党,要对朝廷不利,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156年。河内豪强张成指使儿子杀人,士人李膺逮捕张成之子,不顾大赦令而将其斩杀。在宦官的蛊惑下,桓帝通告各郡,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156年,宦官侯览指使人诬告山阳郡东部督邮张俭结党,图危社稷,同时将第一次党锢也牵扯进去。昏庸的灵帝准其奏。李膺等百余人被逮捕死于狱中。宦官将天下豪杰及儒学有行义者通称为党人,加以法办,六七百人获罪,接着又有一千多太学生被关押起来。所有党人和党人的学生、父子兄弟,以及亲戚,一律免除官职,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这次“党锢之祸”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黄巾军起义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起义会失败?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十分腐朽,外戚、宦官竞相压榨农民,豪强势力不断扩张,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农民的处境日趋恶化,被迫奋起反抗。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太平道的教义,进行秘密的活动。他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中平元年(156年),由于计划泄密,起义提前举行。38万起义农民同时起义。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故称“黄巾军”。黄巾军在8州28郡同时俱起,攻城夺邑,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黄巾军人数极多,遍布大江南北,声势浩大,京师震动。但是他们组织涣散,各支力量未能协调配合。统治者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黄巾军主力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被镇压下去。

董卓之乱是怎么回事?

156年,军阀董卓以讨伐宦官为名,率军进入京城。他先控制了京师的军权,又胁迫何太后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从而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更加肆无忌惮。董卓进城后放纵兵士在京城烧杀抢掠,又于170年将献帝和洛阳数百万民众迁到长安,并放了一把大火将洛阳城烧成焦土,使东西两都生灵涂炭。董卓的暴行激起了群众和百姓们的强烈不满。17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等人设计杀死,不过此时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汉献帝也成了割据军阀的傀儡。董卓之乱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谁发明了浑天仪?

张衡(59~138年),东汉南阳西鄂人,是浑天说的主要代表。117年,张衡创制了一架精确的浑天仪。这架浑天仪是个可以转动的空心铜球,一根铁轴贯穿球体,轴的两端象征北极和南极;球体的外面有几个铜圈,分别代表地干圈、子午圈、黄道圈、赤道圈,赤道和黄道上还刻有28个节气。为了使浑天仪能转动,张衡又设计了滴壶滴水推动齿轮,浑天仪旋转时,标志各种天象的钢圈一起运动,和天体上星球的运动一样。此外,张衡还制作出非常灵敏准确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华佗在医学上有哪些贡献?

华佗,汉末医学家,又名敷,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和针灸,尤擅长外科手术。手术前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便可麻醉。手术后,缝合伤口,涂上膏药,便可逐渐痊愈。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法。华佗主张人要经常运动,促进血液流通、饮食消化,以减少疾病。他还创造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的“五禽戏”,以锻炼身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健身操。华佗因不愿专为曹操看病而被杀。华佗生前著有一书,临死前,将书交狱吏,不接,遂焚之。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东汉人蔡伦总结了西汉以来人们用丝麻纤维造纸的经验,并深入到民间进行查访。他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108年,他发明造纸术,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

马皇后是如何禁止外戚参政的?

在东汉一朝,只有一位皇太后没有纵容外戚,反而禁止外戚参政议事,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皇后。马皇后是名将马援的女儿,13岁入宫,汉明帝即位后,因其品德才能都非常出众,70年,被汉明帝刘庄立为皇后。马皇后生性宽仁,谦恭节俭,不喜好游乐。她虽然贵为天下之母,但平易近人。在对待朝政上,她以史为戒,禁止外戚参政,她曾列举历史上外戚恃宠骄横的例子,指出外戚应该谦恭自律,不能参与朝政。自己是天下之母,应该为朝廷作出表率,不能纵容自己的家族子弟参与政事,更不能专擅朝政。马皇后的美德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赏,她死后被封为明德皇后。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断代史是哪本书?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班固。东汉时,班彪打算继承司马迁的工作,把《史记》续到西汉末年为止。班固继承父志,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汉书》的绝大部分。后来班固受到外戚窦宪之狱的牵连,下狱而死,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充了“八表”和《天文志》,完成了《汉书》的编撰工作。《汉书》共100篇,120卷,叙述了西汉200多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内容丰富,构思缜密,继承《史记》体例而稍有改变,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增加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及“百官公卿表”等,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料。由于班固生活在儒家纲常完全定型的时期,所以其书中缺乏《史记》的那种可贵的批判精神,而正因为此,它也成了历代封建史书的典范。

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哪本字典?

《说文解字》是东汉人许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共分870个部首,把部首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每个字下面先解释含义,再分析字形,最后辨别读音。全书一共收录了5983个字。在解释字义的时候,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制度、礼仪、世间人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九章算术》都有哪些内容?

《九章算术》是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此书并非一人著成,而是出自众人之手,经过长期的补充和修改而成,约在东汉和帝时期最后定型。《九章算术》共分九章,系统总结了我国秦汉以来的数学成就。含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计算,还有各种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等。特别是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加减的运算法则。书中还涉及到几何学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数学体系。《九章算术》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同时也影响到朝鲜、日本,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

汉赋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汉代主要的文学样式。初期多为骚体,形式近于《楚辞》。西汉初期贾谊等人的创作,处于骚体赋的阶段。汉景帝时,枚乘作《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汉大赋气势宏大,富丽堂皇,极尽铺陈之能事,表现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反映了西汉国家的盛大气象,是与那个盛世相应的“润色鸿业”的文学。汉武帝时,赋的创作最为兴盛,其中最为活跃的是司马相如,他把汉大赋的创作推向了不可逾越的顶峰,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西汉后期,著名赋家为扬雄,代表作是《甘泉赋》。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分别是《两都赋》、《两京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东汉后期,汉大赋的创作渐趋衰竭,各种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代之兴起。小赋的风格比较清新,基本摆脱了大赋铺张刻板的写法。

百戏兴起于何时?

百戏是汉朝对音乐、舞蹈、杂技、魔术、角抵戏等表演艺术的统称,起源于民间,是由古老的原始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秦朝时开始传入宫廷。西汉时,在汉武帝的倡导下,百戏盛极一时。到了东汉,无论是宫廷中的庆典,还是民间节日,尤其是庄园内的宴乐聚会,都少不了百戏表演助兴。百戏表演时往往数百人同台演出,载歌载舞,场面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