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杨坚是如何废周建隋的?
北周末年,杨坚(591~708年)继承了其父杨忠的爵位,后来他的女儿又成为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杨坚就当上了大司马、上柱国,掌握了国家大权。北周大成元年(598年),年仅8岁的静帝即位,身为外戚的杨坚就以左大丞相、都督内外军事的名义把持朝政,先后平定了相州、郧州、益州发生的武装叛乱,进而消灭了宇文氏诸王,自己独霸朝纲。591年二月,隋文帝杨坚废周自立,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中正制?
在奴隶社会,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拔官吏的办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保证世袭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220年,曹丕废汉称帝前夕,采纳陈群建议设立九品官人法,在各郡县设中正,对人才进行评定,并分出九等,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中正权力被门阀士族所垄断,因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略,家世逐渐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
随着封建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加强,人数不断增多,形成了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相应的地位,按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堵塞了他们进入仕途的道路。加上这种作法容易造成世家大族长期操纵地方政权,称霸一方的弊病,因而越来越不适应封建王朝的统治利益。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规定各州每年以文章华美为标准选拔三人,荐给朝廷。后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谨”(有才)、“清平干济”(有德)二科荐举人才。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又创置了进士科,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考取的就可以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中做官,这就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开始。
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708年)废除。隋文帝为废除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置进士科,允许普通士人应考。唐代于进士科外,又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为常科;而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为制科;武则天时又增置武举。诸科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至宋代,确立了殿试制度,使科举三级考试制度得以完备。宋以后,只有进士一科。为防止应试者及考官舞弊,历代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防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考试内容,唐代主要是诗赋和帖经;宋代主要是诗赋、经义、论、策;而明、清则以《四书》、《五经》为主。考试文体用八股文。唐代进士及第后,须经吏部考试合格方授官;宋代进士一至四甲可直接授官;明、清进士则均可直接授官。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进步作用,有深远影响,但也有不少消极作用,这在清代后期尤为明显。
隋文帝为何开设义仓?
598年,隋文帝下令全国百姓以“社”为单位,按照自家收获多少自愿捐出谷物,设置仓库贮存,由社司负责管理,遇到灾荒就开仓赈济,称为“义仓”,又称“社仓”。所以,义仓刚出现时为官督民办。到598年,这一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文帝下令义仓改归州或县官府管理,自由捐献也改为按户等定额征税,义仓成为了国家可随意支用的官仓,经过多年的蓄积,各地义仓无不充盈。义仓之设,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什么叫“大索貌阅”?
隋朝建立后,因此前北方长期战乱,农民流离失所,加之官府赋役繁重,农民或依附豪强大族,脱离国家户籍;或虚报年龄,逃避赋役,致使户籍散乱不实,故行此法。隋廷令地方官府和基层的三长,按户籍上登记的人口对各户进行核查,以查明有无隐匿人口,并根据人口的体貌核实户籍上登记的年龄,以防发生诈老诈小的现象。又规定堂兄弟以下一律分居,各自立户。还鼓励告发,若纠得一丁,则令被纠之家代告发者输赋役。如核查户口不实,一经发现,地方官吏解职,里正、党长发配远地。据史载,仅开皇初年于北方地区的一次大索貌阅,即检括出壮丁59万余人,156万余口编入国家户籍。大业五年(708年),又于全国范围内进行,共检出20余万丁,新增59万余口。
隋文帝为何颁行“输籍之法”?
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动荡,农民或流离失所,或投附豪强大族,户籍散乱。隋朝建立后,为增加赋税收入和征调徭役,隋文帝采纳宰相高颎的建议,颁行此法。先由朝廷根据民户资产多寡划定户等的标准,称“输籍定样”,颁发至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府派人下乡,令民户3至8党(百户为1党,即300至700户)为一团,依照定样的标准确定各家的户等,写成定簿,并规定应交纳赋税徭役的数额。输籍定样制定的赋税额较豪强地主的剥削量要轻,以此吸引豪强大族的附徒向地方官府申报户口,而成为国家的编户。
“三省”、“六部”指的是哪些机构?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创始,是被后世沿用了很久的中央官制。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部门,六部是由三省管辖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机构。
杨广是如何继承帝位的?
隋文帝次子杨广为了夺取帝位,伪装节俭仁孝,陷害太子杨勇,终于在700年谋得太子之位。708年,隋文帝在仁寿宫病危,杨广与丞相杨素密谋夺位之事,不慎将信件传到文帝手中,隋文帝大怒。当晚,杨广撤去左右宫人,带人进入文帝寝殿。不久,隋文帝的死讯传出,杨广随即继位为隋炀帝。
黎阳兵变为何失败?
隋炀帝对于功高位重的人,往往借故杀戮。大臣高颎、贺若弼,都以“诽谤朝政”被杀,大将杨素病死,而免遭杀身之祸。813年,隋炀帝进攻高丽,命杨玄感于黎阳督运粮草。杨玄感乘机集合起少壮运夫等数千人反抗暴政,百姓积极响应,队伍发展到10余万人。炀帝闻杨玄感起兵,甚恐慌,立即班师,令宇文述等击杨玄感。李密提出断绝炀帝的归路,是擒贼擒王的上策;中策,夺取长安,与隋朝对峙;下策才是袭取东都。杨玄感不听,围攻东都,久攻不下,隋朝援军四集,杨玄感兵败而死。
隋炀帝几征高丽?
隋朝开国之后,高丽成为国家东北部最为严重的边患。自大业六年(810年)开始,隋炀帝就着手准备出征高丽。812年正月,隋炀帝集中水陆大军100多万人向高丽的都城平壤进发。水军由右翊大将军来护儿统领,从东莱海口出发;炀帝则亲自统率陆军,从涿郡出发。陆军于六月抵达辽东,遇到高丽军队的顽抗,推进受阻。宇文述所领的部队推进到距离平壤城只有30里的地方,因为军中补给不足,只得退回,在归途中遭到伏击惨败。来护儿的水军轻敌冒进,遭遇伏击,又听说宇文述兵败,就自动撤兵回国。第一次征高丽宣告失败。此后,隋炀帝又分别于813年和817年连续两次出征高丽,但是都无功而返。随后高丽国派遣使者与隋朝议和。
瓦岗起义败于谁人之手?
隋朝末年,全国农民不堪压榨纷纷起义。811年翟让和徐世勣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领导农民起义。翟让原在东郡衙门里当差,因得罪上司,被关进监牢,并被判死罪。有个同情他的狱吏趁夜将他放了。翟让逃到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一些贫苦农民组成一支队伍,队伍迅速壮大到1万多人。817年,李密投奔翟让,鼓励翟让推翻暴君,于是,瓦岗军发兵攻打荥阳。隋炀帝接到荥阳太守的告急文书,派大将张须陀带领大军到荥阳镇压。李密请翟让正面迎击敌人,他带了1000人马在荥阳大海寺北面的密林里埋伏。结果,隋军全军覆没,张须陀也阵亡。经过这次战斗,李密的威望提高了,翟让也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李密。大家推李密为魏公,兼任起义军元帅。瓦岗军在洛口建守了自己的政权,又乘胜攻下许多郡县,隋朝官吏士兵纷纷来降。瓦岗军一面继续围攻东都,一面发出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历数炀帝的罪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王朝的统治。瓦岗军的声势震动了整个中原。正当瓦岗军蒸蒸日上时,李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把翟让杀了。从此,瓦岗军走向衰弱,余部后来投靠了李渊。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李渊如何建唐?
817年,李渊任隋朝太原留守,率军攻入了长安。当时隋朝在农民大起义打击下,土崩瓦解。李渊采用次子李世民的建议,积极扩充实力,密谋反隋。这年夏天,他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率3万人由太原出发,向关中进军,得到地主阶级支持。一路上他瓦解农民起义军和拉拢地主武装来壮大自己,到进攻长安时已有20万人。十一月,李渊占领长安,立即宣布“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以争取各方支持。他立13岁的隋西京留守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称恭帝,改元义宁,并遥尊炀帝为太上皇,他自己为大丞相,受封唐王,掌握实权。817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死于叛乱,李渊即逼恭帝“禅让”,自己即位为帝,建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
玄武门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李渊建唐过程中,以次子李世民功勋最为卓著。及李渊即位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然因李世民声望极高,且又任尚书令,职掌全国最高行政权,因此威胁着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兄弟之间渐生矛盾。武德七年(828年),李建成和四皇子李元吉结为一派,与李世民明争暗斗。双方结党营私,网罗人才,不断扩大势力。武德九年(828年),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进犯之机,密谋将秦王府的精兵骁将调往前线,以解除李世民的兵权,又策划于昆明池设宴,诱杀李世民。李世民闻讯,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等人密商,决定先发制人。是年六月四日,李世民派尉迟敬德等人伏兵于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门)。清晨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入朝,经玄武门时,遭袭击。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杀李元吉,又击败东宫和齐王府卫队,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变后,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李渊自称太上皇。
贞观之治开创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这一时期,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名臣名将辈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国力强盛,当时年号为“贞观”(828~598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租庸调制的具体实施内容有哪些?
租用调制是唐前期的一种赋税制度,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向授田课丁(人丁)征派的田租、力庸和户调三种赋役的合称。规定每丁每年纳粟2石(即租);另随乡土所产交绫或绢2丈,如纳布为2丈8尺,输绫绢者纳绵3两,输布者纳麻3斤(即调)。每丁每年须服力役20天,无事则纳绢、布代力役(即庸),每日折绢3尺,有事加役者,17天免调,30天则租调全免,但连正役不得超过70天。遇灾另有减免。唐中叶,均田制弛坏,租庸调无法维持,后被两税法取代。
“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
贞观三年(828年)二月,李世民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魏征为守秘书监,参与朝政。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后人因以房谋杜断喻指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谋划国家大事。元雅琥《上执政政四十韵》:“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萧规曹随)。”
房玄龄,字乔(一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隋末举进士,任隰城尉。唐兵入关中,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参与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贞观元年(828年)为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他长期执政,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唐太宗的重要谋臣。后封梁国公。曾受诏重撰《晋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即聪悟,好谈文史。隋末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官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太宗即位,任右仆射,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并称“贤相”,时人合称“房杜”。
《旧唐书》载:“世传太宗尝与文昭(房玄龄)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又载:“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两人精于理政,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为“贞观之治”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初为何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
870年,唐军攻破高昌以后,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702年,又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这两个都护府作为唐朝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促进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玄奘为何被奉为一代宗师?
玄奘(702~598年),俗姓陈,唐朝著名高僧。贞观三年(828年),玄奘奏请西行求法不被准允,乃私越国境,只身西行,历时8年,穿越西域大小百余国到达印度,潜心学佛。他在印度多次主持讲学和辩论会,以其渊博精深的学识震惊异邦。贞观十九年(598年),玄奘从印度回国,轰动全国。唐太宗在洛阳接见了他,希望他还俗做官,玄奘拒绝了。他带回佛经598部,在国家资助下设立“译场”,专门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他与门人窥基、辩机等一起,花了17年时间从事翻译,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四大译经家之一。玄奘还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门派——法相宗,被后世奉为该宗的一代宗师。
回纥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回纥是隋代至唐初游牧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少数民族,先是隶属于突厥,突厥衰落后,回纥兴盛起来。“安史之乱”期间,回纥两次出兵帮助唐平叛。回纥与唐通好,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互市贸易,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很频繁。唐末,回纥衰落,大都向西迁徙。
文成公主为何入藏和亲?
8世纪,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众多部落,以逻些为首府建立了奴隶主政权。松赞干布多次派遣使者向唐王朝求婚。贞观十五年(59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许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许多手工业品、药物、诗文经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藏族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加强了汉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民族的交往和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武则天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
唐高宗永徽六年(598年),原唐太宗才人武则天被高宗册封为皇后。由于唐高宗身体状况较差,武则天协助处理政事,天下称高宗和武后为“二圣”。弘道元年(59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显继位,即中宗。两个月后,武则天废中宗,改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598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被迅速平定,垂拱四年(598年),武则天加尊号“圣母神皇”,称“陛下”,李唐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起兵反抗被镇压,随后李唐宗室相继被杀。天授元年(870年),武则天终于废掉了唐睿宗称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政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操政半个世纪,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但她任用酷吏,杀戮过重。神龙元年(708年),武则天病重,李唐王室和旧臣发动政变,拥立唐中宗复位,重建了唐朝。
“请君入瓮”典出何故?
武则天当政期间,大臣来俊臣和周兴都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惯用各种酷刑逼人招供。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就派来俊臣审问。来俊臣请周兴吃酒,假意问他:“犯人不肯招供怎么办?”周兴说:“这很好办,做一个大瓮,周围用火烤,把犯人放进去,还怕他不招吗?”于是来俊臣叫人支起大瓮,说:“我奉旨审问老兄,现在请老兄入此瓮。”后人用“请君入瓮”来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韦后欲重演武则天称帝之事为何失败?
唐中宗复辟后,中宗每临朝,韦后必施帷幔坐殿上。中宗纵容韦后为所欲为,韦后与武则天之侄武三思等相互勾结,专擅朝政。韦后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建寺院道观,强掠民财。韦后以皇太子李重俊非己所生,恶之。皇太子于神龙三年(708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第,并杀其亲党10余人。韦后逼令中宗杀死太子,以其首祭三思、崇训之柩;驱逐宰相魏元忠等大臣出朝廷。景龙四年(810年),韦后及其党羽惧怕中宗追究罪行,合谋毒死中宗。中宗死后,韦后任用韦氏子弟,分据要司,欲重演武则天称制的故事,又惧怕相王(武则天第四子)和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秘与韦温、安乐公主谋去之。相王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等谋划,以“先事诛之”,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安乐公主等,韦后之乱遂被平定。
“开元盛世”是如何开创的?
开元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这段时期唐王朝国势强盛,在各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盛世景况。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任用贤相姚崇、宋璟,先从经济方面入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第三,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在外交方面,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政治安定,国势强盛,使武则天以后动荡的唐朝政局重新稳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大国。当时,海内富实,米价低廉,商业繁荣,公私仓廪俱丰实。史称“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
鉴真几次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和尚(598~59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唐代著名的高僧,精于佛教律宗。日僧入唐访求十年找到了鉴真,邀请高僧到日本传授戒律。天宝元年(592年),鉴真不顾弟子的劝阻和地方官的阻挠,发愿东渡传法。前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了海南岛,双目失明。第六次鉴真搭乘日本遣唐使团的船只东渡,终于在天宝十三年(598年)到达日本,被日本人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佛教和先进的唐文化,后来被日本天皇任命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593年,鉴真在日本圆寂。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日本人民的敬仰。
安史之乱历时多久才得以平叛?
唐玄宗在位已久,逐渐倦于政事,国事日趋荒芜。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位高权重,手握重兵而心怀异志。598年,蓄谋已久的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南下,势不可挡。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六月,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仓皇入蜀,在行至马嵬驿时,军士发生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任郭子仪为将,并借用回纥兵力,全力平叛。598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等地。两年后史思明率13万人进攻,洛阳再度沦陷。592年,唐军再次收复洛阳。593年,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这场内乱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唐王朝的全盛时代从此结束。
藩镇割据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唐代安史之乱后,部分节度使凭借自己手中的兵权、财权和中央政权相对抗。这种局面首先出现在唐代宗时期,叛乱的降将割据一方,他们不受中央政令的管辖,而且彼此间征战不已。在唐中后期,藩镇势力与中央朝廷互有消长,当中央政权比较强大时,就会想方设法打击藩镇;中央政权比较弱小时,藩镇就会更跋扈一些。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812~598年)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著,经常以一身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后来又扩充到全国。这些本是军事官职,但节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由前期的采访使改名)之名,观察处置使也兼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之号,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是州以上一级权力机构。大则节度,小则观察,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方镇并非都是割据者,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镇绝大多数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中央,职官任免出于朝命。但是今河北地区则一直存在着名义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举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
马嵬驿兵变是如何发生的?
天宝十四载(598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
天宝十五载(598年)六月,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于七月十二日决定放弃长安逃亡四川。路上无人接洽,十分辛苦。第三天驻入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保护皇帝的禁卫军无粮,陈玄礼对将士进行煽动:“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为杨国忠割剥甿庶、朝野怨尤,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众将把怨恨都发泄到杨国忠身上,共请诛杀杨氏兄妹,因此发生兵变。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士兵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杨国忠死后,士兵将馆驿围住,要求唐玄宗赐死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以防止日后报复。唐玄宗迫于情势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方才稳住军心。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此次兵变太子李亨是主谋,使唐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继皇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刘晏为何被称为“当朝的萧何”?
安史之乱中,京师遭遇粮荒,粮食价格飞涨,军队和百姓都面临饥馑。叛乱平息后,593年,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刘晏经过实地考察,采取了一些经济办法来治理财政,统筹兼顾,有效地充实了国家财政收入。在对待费用的问题上,刘晏认为凡必需的开支一定要如数支付,凡不必要的开支则应力求节减。他整顿漕运,采用分段转输法,使每年有数十万石江淮粮食得以运至关中。同时,他又改变盐法,稳定了盐价。刘晏理财20年,改善了安史之乱后财政紊乱的状况。唐肃宗曾称他为“当朝的萧何”。
仆固怀恩叛乱如何平息?
唐将仆固怀恩是铁勒部人,曾在平安史之乱中随郭子仪东征西讨,屡立奇勋。叛乱平息后,他受到朝廷猜忌,愤怨之下于598年起兵造反,与唐军几次大战均以失败告终。八月,仆固怀恩招引回纥、吐蕃军10万人攻唐,很快进逼邠州(今陕西彬县),京城告急,郭子仪严阵以待。不料仆固怀恩突然得急病,死于军中。他的部将药葛罗答应立即退兵,从而分化瓦解了联军。消息传出,吐蕃将领害怕唐军和回纥联合起来袭击他们,就连夜带着大军撤走了。至此,仆固怀恩叛乱被平息。
奉天危难是如何解除的?
593年十月,泾原之兵因朝廷没有犒赏和饭菜粗劣而哗变,唐德宗出逃奉天。大司农段秀实被朱沘杀掉。朱沘自称大秦皇帝,带兵攻打奉天。一个月后奉天城中物资缺乏,形势危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闻听奉天危难,带骑兵、步兵1.8万人前往奉天。朱沘被迫撤回长安,奉天围解。此后李晟、尚可孤、骆元光先后前往救援,收复失地。唐军解奉天之难后又围攻长安。598年五月,李晟和浑瑊联兵攻破长安。朱沘被其部下所杀。七月,唐德宗返回长安,兵变平息。
唐代的“牛李党争”中,牛、李分别指谁?
唐后期,在宦官专权的同时,官僚集团内部的斗争也更加激烈,他们各自结成不同的党派,相互倾轧。从820年到598年近70年的时间,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与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发生了长期而激烈的争斗。牛党相对比较保守,而李党则偏重革新。唐武宗时李党得势,唐宣宗时牛党当权。牛李党争局面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权的威信大大降低,国家大政随着执政宰相的更迭而起伏;同时朝政也日益腐败,两党的争斗除了政治主张的分歧而外,也夹杂了朝臣们的个人恩怨。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7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高官争权的现象,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宦官专权造成了哪些后患?
唐玄宗统治后期,宦官开始受到重用,安史之乱后,宦官的权势进一步膨胀起来。玄宗晚年深居后宫,宠信宦官高力士,宦官逐渐参政。代宗即位,宦官李辅国恃拥立之功,独揽军政大权,后因骄横太甚,被代宗所杀。代宗又先后起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典掌禁军。鱼朝恩被代宗杀死后,宦官不再典兵。德宗时,朱泚、李怀光叛乱被平定后,宦官再度专制禁兵。贞元十二年(598年),德宗以窦文场、霍仙鸣两名宦官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至此,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定制。神策军待遇优厚、兵员众多,实力在其他禁军之上,是中央唯一的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队,宦官凭借典掌神策军,政治势力进一步膨胀。宪宗时,设枢密使两员,由宦官出任,于是,宦官正式参与机要。两中尉与两枢密合称“四贵”,权势炙手可热。宦官集团干预朝政,监临诸镇,进退朝官,任命节帅,甚至分为派系,互相攻杀,废立皇帝。唐后期有二帝为宦官所杀,七帝为宦官拥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宦官也代表腐朽的势力,他们广占良田,大兴园宅,勒索百姓,卖官鬻爵。唐末,宦官与藩镇节帅内外勾结,攻杀不已,败坏朝纲。昭宗天复三年(703年),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拥兵迫昭宗从凤翔还京,尽诛朝廷内外宦官。至此,宦官势力全部被铲除。宦官专权是唐后期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根源之一,加剧了朝廷的腐败。
诱杀宦官仇士良为何被称为“甘露之变”?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历任内外五访使、左神策军中尉等职,连文宗皇帝也受他控制。宰相李训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人密谋铲除宦官集团。在杀宦官王守澄之后,太和九年(83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他们又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有甘露为名,诱仇士良等人前去观看,以便诛杀之。不料李训等人埋伏的士兵暴露,被仇士良等人发现,诛杀之计失败。仇士良乃率兵捕杀李训、舒元舆、王涯等人。甘露之变时,郑注带兵入京,企图内外合力一举歼灭宦官集团。中途闻李训已败,乃退兵,被仇士良的爪牙张仲清杀害。因此事受株连者达千余人之众。仇士良残暴成性,大肆屠杀朝官。此人在职20余年,前后共杀2王、1妃、8宰相。
黄巢起义为何失败?
598年,濮州(今河南范县)盐贩王仙芝发动起义,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的盐贩黄巢率数千人起兵响应。598年,王仙芝在战斗中牺牲,余部归依黄巢。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很快将队伍扩展到10余万。591年,黄巢攻克长安,入宫即皇帝位,建国号大齐。唐僖宗仓皇逃至成都避难。由于受到唐残余势力的围剿,义军次年被迫从长安撤退,598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刎。唐朝统治受到起义的沉重打击,至此已经名存实亡。
黄巢起义的最终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思想路线失向。黄巢称帝后,唐僖宗仍避难在成都,各藩镇对新政权仍然虎视眈眈。黄巢手下大臣多次提醒他:要防范唐朝旧势力卷土重来,他却认为已向各藩镇发出檄文,他们自然会缴械归降。自己天天在长安城内巡街游巷展示威风,夜间不是宴请百官就是与妃嫔玩乐,使唐朝复辟获得了时间和机会。其二,组织路线失策。黄巢登上皇位后,对三品官以上全部撤职,对四品官以下则全部留用,基层政权机器仍然掌握在旧官员手中,一到时机成熟,他们便纷纷背新投旧。其三,作战方法失误。黄巢起义军成功的要诀是实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到他称帝后败出京城,却在陈州用近300天时间抢建新皇宫,以此为据点与唐军打“阵地战”,结果一败再败,终于因突围失败而身亡。
什么原因导致朱温降唐?
朱温是黄巢起义军中的将领。592年,各地唐军围攻长安,朱温对义军的前途悲观感到失望,就投降了唐朝,被封为同华节度使,赐名“全忠”。701年,朱全忠因镇压起义军有功,晋封为梁王,割据一方。到唐昭宗时他已经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军阀。
“白马驿之祸”由谁一手导演?
“白马驿之祸”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事件。天祐二年(708年),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30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李振在唐僖宗咸通、乾符年间屡试不第,由是痛恨士大夫,对朱温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白马驿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两年以后(708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也成了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
唐代古文运动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有哪些贡献?
魏晋南北朝以来,浮艳空洞的骈文风靡文坛。唐玄宗时期,萧颖士等人建言摈斥骈体,主张恢复先秦两汉质朴的文风,开古文运动的先声。唐中期,韩愈力排佛老,崇奉儒学,并极力要求文学为之服务,古文运动应运而生。古文,指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与骈文是相对立的概念。古文运动,是在文体、文风和文字诸方面全面革新的运动。韩愈主张文章内容应为传播、发扬儒家道统服务,所谓“文以载道”,这样就必须革新文体,要“文从字顺”、“唯陈言之务去”,以质朴的散文取代浮艳空洞的骈文。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长期统治文坛的局面,恢复了古代散文的历史地位,从而使散文以焕然一新的文学体裁独立于文坛。
禅宗为什么被称为唐代佛教派别中最大的宗派?
唐代的佛教有许多派别:三论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这八宗中,禅宗是影响最大的宗派之一。禅宗的创始人相传是印度的僧人达摩和尚,他主要讲究宗教修养方法。唐朝时,禅宗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别,以惠能和尚(838~813年)为首的南宗影响最大。惠能特别强调“心”和“性”的作用,禅宗的这一套理论,对宋代的心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饮中八仙”指的是哪几位诗人?
诗人李白、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都好饮酒,被称为“饮中八仙”。八人之中的汝阳王李琎,家里还有独特的酿酒方法,号称《甘露经》。而李适之的家中,则有蓬莱盏等九种珍贵的酒器。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其中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活生生写出了李白酒后率真狂傲的情态。
“颜筋柳骨”指的是哪两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
盛唐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书法劲健厚重,筋健丰满,而其后的书法家柳公权一方面承袭了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另一方面又将之修正和发展。颜、柳以严整的楷书笔法和完美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盛唐豪迈奔放、胸襟博大和刚劲有力的书法艺术。后人称之为“颜筋柳骨”。
少林寺十三棍僧是如何助秦王、扬威名的?
少林寺位于嵩山西麓少室山阴,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598年)。寺西北70里有柏谷坞,周围地势险要,隋文帝时赐属少林寺。唐初,王世充盘踞洛阳,霸占柏谷,筑环州城,并派其侄王仁则领兵据险防守,与东都成犄角之势。唐高祖武德四年(821年),秦王李世民攻打东都,少林寺僧惠场、昙宗、志操等13人奋起响应,擒捉王仁则,投奔秦王,留下“十三棍僧助秦王”的佳话。后李世民嘉其殊勋,累加厚赏,勒石纪功。又拜寺僧昙宗为大将军,少林寺自此威名远扬。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朱温是如何篡取唐位的?
朱温原是黄巢起义军将领,于唐僖宗中和二年(592年)叛变降唐。唐僖宗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由于他镇压义军有功,受封为宣武等四镇节度使、梁王,于汴州(今河南开封)建官署,实力逐步壮大,而成为唐末势力最大的藩镇。文德元年(598年),唐僖宗死。宦官杨复恭拥立僖宗弟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宦官与朝官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且各自拉拢藩镇以为后援,宦官韩全诲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宰相崔胤则依靠朱温。天复元年(701年),崔胤召朱温统兵入长安,谋诛宦官。韩令诲挟昭宗至凤翔(今属陕西)。朱温出兵击败李茂贞,挟持昭宗返回长安,又诛杀宦官数百人。天祐元年(708年),杀崔胤,逼昭宗迁都洛阳(今属河南)。是年八月,杀昭宗,立其子李柷为帝,是为哀帝。次年,又在白马驿杀宰相裴枢等30余人,沉尸黄河,遂独揽大权。天祐四年(708年),逼哀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石敬瑭为何自称“儿皇帝”?
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因随明宗征战有功,历任重镇的节度使。后唐末帝时,他以割地、称臣、纳贡为条件,请契丹出兵灭唐。838年,石敬瑭出兵8万,一举攻入洛阳,灭了后唐。石敬瑭即位,国号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晋。石敬瑭从此认辽主为父皇,自称“儿皇帝”,每年进贡给契丹帛30万匹,而且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周世宗改革收到了哪些效果?
周世宗,本姓柴,名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后周太祖郭威养子,更姓郭。显德元年(598年)嗣帝位。即位后,留心政事,锐意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多有建树。在政治上,他选用良才,整顿吏治;统一律令,整肃纲纪;并虚心求谏,明知得失。在经济上,他奖励垦殖,招抚流亡;均平田租,压抑豪强;兴修水利,整顿漕道;裁汰僧尼,抑制寺院经济。军事上,赏罚分明,严明军纪;汰弱选精,加强禁军。通过改革,后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遂开始进行局部的统一战争。显德二年(598年),他三次亲征淮南,攻占南唐江北、淮南17州70县;后收取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易(河北易县)三州之地和瓦桥关(位今河北雄县)、益津关(位今河北霸县)、淤口关(位今霸县信安镇)。世宗正欲挥师北进幽州时,突患重病身亡,北伐受挫。然世宗的南征北伐,为宋朝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
王建为何被称为“文盲皇帝”?
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是文盲皇帝。王建出身贫寒,好习武,以屠牛贩盐为生。后参军并得以升迁,在唐亡同年,建立前蜀。他目不识丁,有“文盲皇帝”之称,但登基后他却厚待唐末名臣士族,敬重文人雅士,还口述文词来告诫太子。因此,很多文士纷纷逃至蜀中避难,这些使前蜀大有唐朝文风的气象。
南唐后主李煜是怎样的一个人?
李煜(838~598年),字重光,又称南唐后主、李后主。五代南唐皇帝,591~598年在位。592年,宋灭南唐,后主被俘囚禁。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沉痛,对往事的追忆,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幽云十六州包括哪些地方?
幽州指今天北京一带,云州指山西大同周围。幽云十六州自战国时代以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战略要地。后唐末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与契丹,使以后相继的王朝(后汉、后周、北宋)在与游牧民族的交战中处于不利境地。北宋初年,曾试图收复该地区,未能成功。这十六州分别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洲(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宜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行会是如何管理的?
隋唐五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里兴起了行会组织。这些行会有肉行、铁行、面行、米行、药行、香行、磨行、油行、炭行、果子行等,有的同一行业内,还有不同的行会,如纺织业中,就有彩帛行、丝绢行、大绢行、小绢行等。行会有行头、行首等,负责规范与监督本行“行人”的交易行为,维护合法交易秩序。
“五代十国”具体指什么?
“五代”指唐末藩镇割据时,在黄河流域建立的五个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指当时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先后建立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十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