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赵匡胤如何借“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后周大将赵匡胤曾屡立战功,拥有精兵且威信极高。周世宗死后,8岁的恭帝即位,国内人心浮动。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显德七年(870年)正月初一,由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和赵匡义等人指使,镇、定二州谎报军情,他们假称北汉和契丹贵族会师南下,攻打后周。后周宰相范质不辨真伪,急忙指派赵匡胤率军前往抵御。当赵匡胤把部队开到开封以北20里的陈桥驿时,赵匡义、赵普等将领,就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诸将领一致向赵匡胤高呼万岁,拥护他当皇帝。于是,赵匡胤立即率领军队开回守卫空虚的京师,不费吹灰之力,便推翻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大宋王朝,史称北宋。
宋太祖是如何实施“杯酒释兵权”解除心病的?
宋太祖赵匡胤坐上皇帝后,不断地有节度使起来反叛,虽然都被赵匡胤镇压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家局势不稳定,使他终日闷闷不乐,成了他的心病。
591年,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建议,召石守信、王审琦等手握兵权的宿将饮酒,劝谕他们放弃兵权,多积钱财,多置田产,颐养天年。石守信等虽然内心极为不满意,表面上却感激地说:“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真是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次日,石守信等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一一恩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从此,自晚唐以来武将专横、臣强君弱的痼疾终于被解除了。
雍熙北伐又为何主和?
592年,辽景宗死,年幼的圣宗继位。宋太宗雍熙三年(598年),有大臣劝宋太宗趁辽主年幼出兵攻辽,于是太宗派三路大军北伐,兵力超过30万,结果遭到惨败。雍熙北伐失败后,宋朝君臣对关于辽的和战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议,最后,主和派占了上风。于是,北宋对契丹(辽)完全停止了争战,从而转为了被动的防御。
王小波、李顺为何将“均贫富”定为政治纲领?
北宋统一后,蜀地百姓的负担并未减轻。宋太宗淳化四年(593年),蜀地大旱,饿殍遍野,官府赋敛仍然十分沉重,社会矛盾激化。四川青城茶贩王小波领导广大农民起义。他对民众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均贫富”的口号,使起义军迅速壮大到数万人,攻州克县,势不可挡。西川大捷以后,王小波中箭身亡,其妻弟李顺继为统帅,率军攻取蜀、汉、彭、邛等州。598年,起义军攻占成都,建立了大蜀农民政权。五月,宋军包围成都,不久城破,起义失败。此次农民起义,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政治纲领,反映出广大农民要求土地和贫富均等的强烈愿望,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澶渊之盟”使宋辽达成了哪些协议?
1008年,辽皇太后和辽圣宗以收复瓦桥关南10县为名率兵南犯北宋境内。十一月,抵达重镇澶渊城北,直接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临危不乱,力请宋真宗亲征澶渊。宋军在澶渊前线射杀了辽军统军使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宋真宗在寇准的催促之下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大振。两军对峙,辽军因折将受挫,同意与宋议和。同年十二月,双方达成以下协议:一、宋辽各守疆界,互不侵犯,约为兄弟之国,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二、宋朝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为岁币。三、双方人户不得交侵,对于逃亡越界者,双方都要互相遣送。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势力均衡条件下的产物,此后宋辽形成了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
好水川之战为何惨败?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81年),西夏景宗发动第二次对宋战争。西夏发精兵10万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进逼怀远(今宁夏隆德东南)。宋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大将任福领兵1.8万人,并令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守将常鼎率部配合,前去迎敌。宋军在怀远南与夏军相遇,景宗佯败,弃辎重北撤,任福率军追击,进入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被西夏10万军兵包围。宋军只顾轻装追击,已绝粮三日,在夏军四面合击之下,突围不成。经过激战,任福与1万余名宋军将士战死,仅有一千余人逃脱。从此以后,宋对西夏完全变为守势,不再轻言进攻。
王安石变法是如何推行的?
105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以解除社会危机。中央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创立新法的机构,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对于经济、军事、教育几方面都提出了改革的方案。财政经济方面,主要有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军政方面,主要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设置军器监。教育方面,兴学校,改科举。王安石变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是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引起了特权阶层的普遍反对,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因用人不当而给下层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只因有皇帝的强力支持,变法才得以推行。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于1059年出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变法归于失败。
北宋为何废除新法?
元丰八年(1059年)三月宋神宗死,宋哲宗赵煦继位,当时还不到10岁,由英宗之后、神宗母高氏以太皇太后名义临朝摄政。她一向反对新法,上台后,立即任保守派首脑司马光做宰相。司马光对新法持全盘否定态度,提出废除。同年七月初六下令首先将保甲法和方田均税、市易等法废除。稍后青苗法、免役法、将兵法也被废除。
蔡京是如何擅权的?
蔡京于1102年任宰相。他年轻时为了出人头地,曾一度参与王安石变法,官职得到迅速提升。神宗死后,旧党掌权,蔡京随风转舵,又极力靠拢司马光,他曾先后四次任相,前后达17年之久。当权期间,他不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而且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公然受贿,卖官鬻爵。金军南下之际,蔡京携重金首先逃出开封,以避战乱,引起群臣的攻击。1128年被贬去官职。
方腊、宋江起义对北宋王朝造成了哪些触动?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睦州青溪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聚众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建立了政权,任命了一批官吏将师。两浙地区的农民纷纷响应,起义队伍很快就扩大到了数万人。到了第二年二月,义军占领了睦、歙、杭等8州82县,起义斗争达到了高潮。北宋朝廷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率领17万精锐禁军南下镇压。宣和三年,起义失败,方腊被俘,就义于开封。在方腊起义之前,宋江就已经在河东和京东地区起义,义军转战青、齐、单、濮各州,多次打败官军的进攻,宋江还拒绝了朝廷的招安。宣和三年,起义军被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损失巨大,宋江向张叔夜投降。这两次起义,极大地震撼了北宋王朝的统治。
李纲抗金是否成功?
1128年,金人分两路南下侵宋。宋徽宗慌忙禅位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自己退位为太上皇,然后匆匆南逃到京口(今江苏镇江)。1128年,金兵直逼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太常少卿李纲力主抗战,被封为东京留守,全权保卫汴梁。李纲率兵守城,金兵屡攻不克,天下勤王兵马又云集京师,金兵被迫无功而返。
“靖康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8年),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侵。十一月,两路金军陆续抵达汴京城下,城中宋军不过数万,京城危在旦夕,但城中军民的抗敌情绪十分高昂,请求作战的群众多达30万人。而宋钦宗却亲往金营议降,答应了金人提出的巨额勒索。靖康二年(1128年),钦宗再赴金营时被扣押。北宋朝廷严令禁止军民武装抗金。二月,金军下令废除徽宗和钦宗二帝,北宋宣告灭亡。四月,金军掠夺了大量的财物,带着徽、钦二帝及宗室、大臣等3000多人撤离汴京北归。这就是“靖康之变”。
新古文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北宋文坛受变法思潮影响,也兴起了革新之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与唐代韩愈、柳宗元一起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亦主张“文道合一”,提出散文要与社会现实结合的观点,提倡创新精神。王安石也主张文章的实用性。曾巩的作品严密周详,语言简练含蓄,多为书信、杂记的形式。三苏父子之文更是雄健奔放,名冠一时。新古文运动极大地冲击了晚唐以来文坛上的陈腐华靡之风,使散文内容充实,意境开阔,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阶段。
“乌台诗案”是如何发生的?
王安石主张变法以后,苏轼对变法中的一些条款很不赞成,并做了指责。苏轼诗词中有一首《咏桧》诗,当时的监察御史告发此诗指刺皇上,图谋不轨。苏轼被革职治罪,打入监狱,御史台自汉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后来,神宗亲阅案卷,觉得此案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他说:“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与朕事?”于是下令将苏轼免罪释放,贬谪黄州。乌台诗案实质上是宋神宗时代由于苏轼作诗而触发的一桩政治官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开始。
活字印刷术是如何发明的?
北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成单个的字,印刷时排版,一版印完以后,拆版再印,字印可以重复使用,和雕版印刷相比,极为神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是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宗泽是如何保卫东京的?
建炎元年(1128)六月,因李纲推荐,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到开封府(今河南),负责守卫旧都。宗泽到任后,大力加强开封的守备,积极募集新军,加以训练,同时和河北的忠义民兵,特别是王彦的“八字军”、五马山寨义军等建立密切联系,以前散在各地的一些农民起义军,如河北的杨进、李贵及河东的王善等都自动投奔到他的旗下,听他指挥。开封的形势迅速好转,守备大大加强,多次打败了金军的进攻。在这种形势下,宗泽坚决要求朝廷派大军北伐、收复失地,并请求高宗速还汴京。但他的出兵计划一直得不到高宗的批准,他20多次奏请高宗还京,均为黄潜善、汪伯彦所阻,不被采纳。宗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于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病逝,终年70岁。死前一日,他长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名句,并嘱咐部将们要继续抗金,至临终无一句谈及家事,只是连呼三声“过河”,念念不忘抗金大业。汴京失去了宗泽的守卫,很快落入金军手中。
韩世忠大战金兀术为何虽败犹胜?
1130年,金兀术征伐南宋,宋高宗渡海南逃,金兀术率军焚临安城后北还。三月丁巳,金军至镇江,为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所阻,金军水战失利,不得渡江,最后被堵在了黄天荡。黄天荡是条死水港,金军多次突围,均未奏效。后听说有老鹳河故道可以通秦淮,金兀术便用了一个晚上开渠数十里,才得以逃往建康(今南京),但仍不得过江。四月,金兀术依福建人王某之计,才击败韩世忠军,退还镇江渡江北归。韩世忠以7000兵抗拒金兵10万之众,阻击59天,虽败而使金军从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都城临安和半壁江山得以保全。
钟相、杨么起义为何失败?
南宋初年,在金兵南侵的同时,洞庭湖边的钟相、杨么也发起了起义。北宋末年,湖南常德人钟相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他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他的这个主张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贫富”的思想又进了一步。1128年初金人入侵,钟相组织民兵300人北上“勤王”,还未与金兵接触,就被宋高宗命令遣返。建炎四年(1130年),钟相发动起义,攻占了洞庭湖周围的17个县,建立了大楚农民政权。起义军镇压官吏、儒生、僧道等人,夺取他们的财物。钟相后来被叛徒杀害,杨么继续领导斗争。起义军凭借水军优势,多次给官军以痛击。绍兴五年(1138年),南宋王朝派遣岳飞镇压,最后消灭了这支起义军。
岳飞抗金为何反遭诬陷?
1138年,金军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岳飞率领岳家军顽强反击,挺进中原。七月,岳飞部众和金兀术1.8万精锐骑兵发生激战,大败金兵,然后乘胜向朱仙镇进军。此次北伐中原,收复了颖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南宋的抗金斗争发生了根本的转机。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宋高宗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钦宗回国,他就难保皇位,因此与秦桧极力破坏抗战。他们首先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然后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12道金牌令岳飞班师。为了避免孤军被灭,岳飞被迫回师。回到临安以后,岳飞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精忠报国,不屈不挠地坚持抗金战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郾城之战如何取得大捷?
郾城之战是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1170年,岳飞率军北伐,在郾城与金军主将兀术展开决战,金军以全副武装的步兵居中,以号称“拐子马”的1.8万骑兵分居两翼,列阵进攻。岳飞同儿子岳云等迎战,令将士手持刀斧专砍马足,使“拐子马”失去战斗力。宋将杨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活捉兀术,未成,杀敌数百。两军战至傍晚,金军败退。
秦桧擅权给百姓造成了哪些危害?
秦桧在宋徽宗时官任御史中丞,于1128年被掳到金国。1130年,秦桧被放回南宋,得到宋高宗的信任,官至宰相。1170年,秦桧怂恿宋高宗解除主战将领的军权,并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促成了绍兴和议。秦桧任相期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奖励歌颂和议的诗文。他还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苦农民家破人亡。
“隆兴和议”使南宋损失了多少财力?
绍兴十九年(1156年),金廷政变,海陵王完颜亮杀金熙宗完颜亶自立为帝。绍兴三十一年九月,对南宋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进逼至长江北岸。高宗随即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孝宗。孝宗力主抗金,启用张浚等主战派,并为岳飞父子昭雪,斥逐朝中秦桧党人。隆兴元年(1173年)五月,在枢密使张浚等人的倡议和策划下,宋军北伐,一度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县)等地。但因副招讨使邵宏渊消极退却,北伐失败。宋廷内投降派借机攻击主战派,张浚等人辞官。隆兴二年,在太上皇赵构等人的压力下,孝宗被迫与金订立和约:改金与南宋的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改“岁贡”为“岁币”,减银、绢各8万两、匹,为各20万两、匹;双方疆界仍以“绍兴和议”为准。史称“隆兴和议”。
“嘉定和议”是如何产生的?
南宋淳熙十六年(1156年),孝宗赵昚传位给太子赵惇,是为光宗,自己为太上皇。光宗即位后,受制于李皇后,不问政事。宗室赵汝愚、外戚韩侂胄借机逼光宗退位,立其子赵扩为帝,是为宁宗。此后韩侂胄于朝中排斥异己,独柄朝政。开禧二年(1208年),北方蒙古起兵反金。未及认真准备,韩侂胄亦贸然出兵伐金。宋军大部分将领无心抗金,在收复一些失地后,遭金军反击,宋军大败而逃。北伐失利,投降派又向金朝乞和。开禧三年(1208年),礼部侍郎史弥远遵照金朝要求,勾结参知政事钱象祖等人,将韩侂胄秘密处死。事后,钱象祖升任右相,史弥远任同知枢密院事,投降派复又控制了朝政。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刨棺割取韩侂胄首级呈献金朝,与金重订和约:改金、南宋叔侄之国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至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南宋另付金犒军费银300万两;两国疆界仍以“绍兴和议”为准。史称“嘉定和议”。和议订立后,金军已无力南侵,南宋在史弥远专权下,统治愈发腐朽、黑暗,全面走向衰败。
“绍熙内禅”成就了哪个皇帝?
淳熙十六年(1156年)二月,宋孝宗禅位于太子赵惇,即宋光宗,第二年改元绍熙。宋光宗长期患病,不能理政。李皇后操纵朝政,宦官、权臣乘机弄权,政治十分黑暗。绍熙五年(1156年),太上皇病危去世,光宗始终未去问疾,也不执丧,朝中对这件事议论纷纷。有大臣向光宗建议由嘉王赵扩监国,光宗表示想要退位。枢密使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侂胄随即立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宁宗。光宗被尊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
联蒙灭金引发了哪些战事?
南宋晚期,蒙古族为求向南发展,欲利用宋金矛盾,联宋攻金。1232年,蒙古可汗窝阔台派使来到南宋,商议共同伐金。双方协议,灭金后黄河以南的土地归宋。次年,宋发精兵与蒙古共同攻打金国最后的战略据点蔡州(今河南汝南),蔡州城破,金国灭亡。但蒙古军不肯如约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归宋,双方由此引发了战事。
文天祥如何誓死抗元?
1259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并占领了临安,宋恭帝被俘。临安陷落以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仍然率领军民坚持抗元斗争。同年五月,益王赵昰即位,是为宋端宗。端宗任命文天祥为丞相兼知枢密院事。文天祥建议组织水军经海路收复两浙失地,被左丞相兼都督陈宜中否决,他只好以同都督的身份离开朝廷前往江西发动军民抗战。景炎二年(1259年),文天祥率军反攻江西,先后收复了赣州、吉州的部分土地。次年四月,宋端宗死,赵昺即位,改元祥兴,移驻广东。文天祥收拾宋军残部,继续坚持战斗,直至兵败被俘。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以后,拒绝了忽必烈的亲自劝降,于1283年从容就义。1259年二月,宋元双方在海上展开会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王朝的抗元力量被全部消灭。
山殉难标示着宋朝的灭亡吗?
临安陷落后,益王赵昰在福州被拥立为帝,是为宋端宗。1259年,端宗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又立8岁的广王赵昺为帝。张世杰驻兵于新会的厓山,据守天险。1259年,元将张弘范率水军入海攻厓山,张世杰力战后溃败,陆秀夫背起赵昺投海自尽,张世杰也因船翻而死。宋朝灭亡。
五大名窑指的是哪五个瓷窑?
宋时的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烧制技术、产量、质量以及瓷窑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前代,大小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了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宋代瓷器加彩已较盛行,并掌握了窑变、裂冶技术,南北各瓷窑产品均各具特色,成为畅销国内外的商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吗?
“交子”是宋真宗时,在四川出现的代替金属货币的纸币。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初年,在四川地区使用铁钱,这种钱很笨重,当时四川流行的有大小两种铁钱,大铁钱每贯百个,重8公斤多,小铁钱每贯千个,重3公斤多,在商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有17户商人发行了一种纸币,叫做“交子”。“交子”是一种小纸片,纸面上印有房屋、树木和人物等图画,为了防止盗印,交子上做了暗号。印好以后,就招徕顾客用现钱买他们的“交子”。交来多少钱数,就在交子上记下多少钱数。交子可以在市场上使用,也可以拿到印发交子的商号“交子铺”去兑换现钱。宋仁宗时,改由官府发行“交子”。“交子”开始时只在川陕地区流通,后来逐渐推广到秦州。
辽朝
(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景宗即位后是如何开创盛世局面的?
辽穆宗由于缺乏治国才能,导致宗室诸王对皇权的觊觎,故应历年间(591~598年),诸王“谋反”、“谋叛”、“谋逆”事件频繁发生。应历十九年(598年)的小哥、花哥和辛古行刺辽穆宗,不是奴隶起义,而是由萧思温、韩匡嗣、高勋、女里和耶律贤精心安排的夺权活动。同年,辽穆宗被弑,世宗之子耶律贤继位,是为景宗。当时,辽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已呈现衰败迹象。景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改革吏治,任用贤能,并于598年在高梁河之战中击败宋军,稳定了政局,使辽政权加大了铲除契丹旧俗影响的力度,提高了汉官的地位,促进了辽政权的成熟、嫡长子继承制的诞生,使韩匡嗣家族地位跃升于诸汉官家族之首,为辽朝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契丹文字是如何产生的?
辽建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而参照汉字创制成一种民族文字,有大字、小字两种。契丹大字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从侄耶律鲁不谷和耶律突吕不参照汉字偏旁部首,于神册五年(820年)创制而成,字形近似汉字的方块字,大约有3000余字。契丹小字由辽太祖弟耶律迭剌参照回鹘文的造字法创制而成。小字趋于拼音方式,每个字由1至8个原字组成。这两种文字在辽朝并用,但汉字亦通用。辽灭亡后,契丹大、小字曾继续沿用,直至金明昌二年(1171年),章宗下诏罢契丹字,才废止使用。现存契丹文字,主要见于碑刻、墨书题字、墓志,以及铜镜、印章、货币等。
兴宗亲征西夏结局如何?
1059年,党项及山西五部归附西夏,于是兴宗亲率大军讨伐西夏。夏主元昊见辽大军压境,连忙上表请罪,还没等元昊到达辽营,辽军就发起进攻,结果被夏军击败,双方议和。1059年,兴宗再次亲征西夏,大获全胜。西夏王李谅祚请和称臣,双方再次议和。
萧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萧太后是辽景宗之妻、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她执掌辽国政权近20年,辅佐丈夫、监护幼子。她智勇兼备、胆略过人,挫败一起起政变颠覆阴谋;她审时度势,革新图治,使辽朝达到鼎盛。她为辽国制度的发展和版图的扩大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对宋战争中,萧太后高瞻远瞩,稳操胜券。她的名字也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中多次出现。
辽女流行的“佛妆”是什么样的妆容?
宋使至辽,看到契丹妇女的化妆与中原大不一样,她们面涂深黄,红眉黑唇,称为“佛妆”或“物妆”。据说其法是冬天用括蒌涂面,然后整个冬天只补妆而不卸妆,直到春暖方才洗去,因久不受风日侵蚀,故卸妆后肤色洁白如玉。所谓括蒌是一种藤生植物,果实又叫黄瓜。这种化妆法看来是一种护肤的美容法,颇近于现代的面膜。
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元昊改制”有哪些具体内容?
1031年,党项族拓跋氏首领德明逝世,太子元昊即位。他一向主张拓跋氏应当建国立邦,所以即位后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首先废了唐、宋两朝赐的国姓,又改元显道,其后又颁布秃发令,以秃发、耳垂重环为俗,再改兴州(今宁夏银川)为兴庆府,并制定官制。于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分掌政、军、财三权;又设御史台,掌监察;设置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磨勘司等机构,分掌具体事务;还设有宁令、丁卢等一套蕃职官职,专授党项人充任。在军事上,李元昊分辖区为左右厢,共设12个监军司分驻各地,总兵力达70万。他下令仿汉字创制西夏文字,奉为“国书”,还更定礼乐。至此,西夏立国的条件日渐成熟。
。西夏于哪年建国?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1032年,李元昊继位为党项首领,他先后占领了东至黄河,西到玉门,南接固原,北及大漠的广大地区。1038年十月,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定都于兴庆府(今银川市),因为它位于北宋王朝的西部,历史上称之为西夏。次年正月,元昊遣使以己称帝入告北宋。五月,元昊又仿唐、宋制,定夏国朝仪。九月,元昊仿宋制始设尚书令,掌百官庶务,辖十六司分理。从此,西夏官制完备。
西夏王陵为什么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陵、西夏帝陵,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8公里。陵区东西宽8.8公里,南北长10公里,内设8座地陵、283座陪葬墓,占地近70平方公里。整个陵区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该陵始建于公元1038年,蒙古军队因在灭西夏时付出惨重代价,对西夏陵进行了疯狂而野蛮的破坏,随后,西夏陵又多次遭受盗贼洗劫,残存的遗迹长年累月受到风雨剥蚀、山洪冲刷,损坏严重。虽然如此,陵园依然显得宏伟壮观、气度不凡。陵园由陵台、献殿、月城、陵城、内城神墙、东西碑亭、两座门阙陵台及四座角台组成。园内最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状八角七级,上有层层残瓦堆砌,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金朝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完颜阿骨打如何建立金朝?
1112年,辽天祚帝在混同江举行头鱼宴(春季第一次由皇帝亲自钓鱼并举行的宴会),并命令方圆千里之内的女真各部酋长前来朝见。女真人对契丹人恨之入骨,但他们只有10多万人口,势力太弱,不敢得罪辽国。席间,天祚帝微有醉意,就叫到场的酋长们给他跳舞。酋长们本不情愿,但表面上不敢违抗命令,只有辽女真节度使阿骨打始终不肯依从。第二年,完颜阿骨打就开始动手建筑城堡,修理武器,训练人马,并且联络女真各部,准备起兵反辽。1117年,完颜阿骨打率2700人起兵反辽,攻破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边),势力迅速壮大起来。1117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称帝,国号大金,后人称他为金太祖。
女真文字是怎样的文字?
女真人最初无文字,与邻族交往借用契丹文。阿骨打建国后,创造自己的文字成为急需。金太祖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女真文字,他们参考汉字、契丹字创造了能记录女真语的新字,并于天辅三年(1117年)颁行,史称女真大字。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颁布了一套笔画更为简省的新字,史称女真小字。现存有关女真字的材料有文献、金石、墨迹三类,但迄今所发现的资料仅见一种女真文,它究竟是大字还是小字,学者意见不一。
金太宗如何灭辽?
金天辅七年(1123年),金太宗即位。他继承太祖灭辽的方针,继续发兵征讨辽国。金天会二年(1128年),金联合西夏攻辽,七月,天祚帝率诸军出夹山,下渔阳岭,攻取金朝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等州,后在武州(今山西神池)被金军击败。是时,辽将纷纷降金,天祚帝四面楚歌。金天会三年(1128年),天祚帝行至应州(今山西应县)附近时,被金俘获,一年后病死,辽灭亡。
金熙宗在经济方面的改革都有哪些?成效如何?
1138年,金熙宗即位,对金朝的经济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废除辽东汉人、渤海人猛安谋克承袭制,将猛安谋克大批南迁,实行“计口授地”,金朝逐渐向封建土地经济过渡;禁苑空地,分给百姓耕种;解放奴婢,岁饥流民典雇为奴婢者,放还回乡;鼓励流民归业生产;兴复水利。熙宗的改革,很快收到了应有效果,社会经济趋向稳定发展,从而加速了金朝的封建化过程。
金世宗是如何治世的?
1171年,金世宗即位,迁都中都(今北京)。为改变国势不安定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政治方面,以治世为本,虚心纳谏,任人唯贤。采取兼容并包政策,广揽各族人才;经济方面,放免二税户和奴婢,解散被征侵宋兵,派人安抚百姓归业生产,诏谕起义农民或躲避徭役者及时耕种,招集流民复业,减轻赋税和徭役,规定商税法,取消诸杂役等;外交方面,主张对南宋议和,与西夏、高丽和平相处。以上政策皆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金世宗在位近三十年,金朝封建化完成,社会上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元朝
(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
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蒙古国的?
蒙古是中国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10世纪时,蒙古高原上生活着蒙古部、塔塔尔部、弘吉刺部、汪古部、蔑乞儿部、克烈部等,各部之间相互攻占残杀。1156年,蒙古族的杰出英雄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的首领。他经过10年的征战,先后打败了扎塔刺、克烈、乃蛮等部,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1208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举行忽里台大会,铁木真被推为高原各部的最高统治者,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宣告建立,都城建在和林。成吉思汗制定了一整套的政治、军事、法律制度,壮大了汗国的实力。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进行了几次西征?取得了什么战果?
蒙古汗国成立以后,成吉思汗率领精锐的铁骑对邻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掠夺战争,先后征服了中亚、西亚、欧洲诸国,建立起了地跨欧亚大陆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从1217年到1270年,成吉思汗、窝阔台和蒙哥曾先后三次大规模西征,即成吉思汗西征、长子西征、旭烈兀西征。西征军曾占领中亚、俄罗斯大都,直到孛烈儿(波兰)、马扎尔(匈牙利),并攻陷波斯、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地。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一方面给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
为什么说“戊戌选试”是蒙元时代最早一次恢复科举制度的失败尝试?
1238年,窝阔台下诏遍试儒生,以论、经义、辞赋三科,中试者免其赋役,并可以与各处长官同署共事。考试于1238年进行,后因此举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考试及格者多未能入官。因为这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史称“戊戌选试”。戊戌选试实际上是蒙元时代最早一次恢复科举制度的失败尝试。
轻视汉人、南人的“四等人制”的内容是什么?
元建立后,蒙古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对国内的其他民族实行压迫、分化、歧视的政策,根据被征服的先后,将各族人口分为蒙古、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所谓色目为“各色各目”的意思,包括畏兀儿、吐蕃与中亚、西亚、欧洲的许多民族;汉人主要指原金统治下的汉族与汉化的契丹、女真等族;南人主要指原南宋统治下的人民。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官制方面,无论中央或地方,汉人、南人只能担任副职,尤其是中央机构的首席长官,主要由蒙古人担任;军务方面,汉人、南人不能担任重要军职,严禁江南民间私藏兵器,后规定汉军平时也不得挟执军器;刑法方面的不平等更为人熟知,如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能告至官府;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赔烧埋银即可。
“仁宗之治”都有哪些内容?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死,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元仁宗。他即位后整饬吏治,废除武宗时设立的尚书省,仍恢复原来的中书省,并将武宗一朝的当权人物处死,恢复各地的行中书省,惩治地方贪官污吏,严禁诸王、贵戚的扰民行为。他下令恢复科举考试,并举行了两次科举考试,共录进士百余人。他即位之初,还调集贤士把各种单行的国家法律经典编修刊定总成一书,取名《风宪宏纲》。仁宗统治期间,虽颇想有番作为,但处处受到太后答己的掣肘,主要表现在对其亲信铁木迭儿的庇护上。仁宗死于延祐七年(1320年),时年38岁。
为什么说“南坡之变”直接导致了元英宗新政的夭折?
元延祐七年(1320年),英宗即位。至治二年(1322年),英宗在中书左丞相拜住的协助下,全面推行新政。至治三年,英宗下令追查原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生前贪赃巨案,处死一批同党,追夺其官爵封赠,籍没其家。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铁木迭儿余党惊恐万状,密谋刺杀英宗。同年(1323年)八月,英宗与拜住等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南返,行至距上都南30里的南坡驿驻营。是夜,铁失与铁木迭儿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贴木儿等17人,把皇帝和拜住的营帐包围了起来。英宗的随从成千上万,却无人给他通风报信。铁失带人先杀了拜住,把他剁成数段,又亲自闯入皇帝行帐,杀英宗。这就是所谓的“南坡之变”,英宗的新政夭折。
红巾军为什么起义?起义的结果如何?
元后期,蒙古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苛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在这种情况下,韩山童、刘福通利用白莲教组织农民,于至正十一年(1381年)五月在颍州准备起义。消息泄露,遭到敌人包围,韩山童被害。刘福通率众突围,攻占颍州,起义正式爆发。义军以红巾裹头,所以称作红巾军。不到10天的工夫,红巾军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1359年,刘福通率军攻下亳州以后,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1359年起,韩林儿、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但是由于没有严密的战略部署和相对集中的统一指挥,而且没有巩固的根据地,所以进行得并不顺利,至1382年止,各路北伐大军被各个击破。1359年,刘福通战死,浴血奋战12年的红巾军,终于失败。
元代“三大农书”指的是哪三本书?
元朝统一以后,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三部著名的农业方面的书籍:《农桑辑要》、《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由国家组织编写的《农桑辑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这本书记载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经验,专门用来指导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王祯编写的《农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书。书中的308幅农器图,是现存最早最全的农具图谱。维吾尔农学家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以月份为顺序,记述全年各个时节的农业活动,也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农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