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赞扬的技巧
所谓具体赞扬,就是在赞扬工作对象时,有意识地说出一些明确而具体的事情,而不是空泛、含混地赞扬。前者,让人感到真诚,有可信度,后者,因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评价原因,令人觉得不可接受。具体说来,它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赞扬小事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说:“勿以小事而不赞”。世上轰轰烈烈的事是有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轰轰烈烈一番。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平淡、平凡中渡过的。对于这些“凡夫俗子”,如果我们要是想一味地去寻求“石破天惊”的大事来赞扬,那么,恐怕我们永远找寻不到可以赞扬的事。因此,有经验的人总是善于从小事上赞扬他人,而不是竭力去搜寻了不起的大事。请看下面这段故事:
在一所中学,有位班主任在给一个学生写评语时被难住了。这位学生迟到早退、好吃懒做、打架骂人什么坏事都有他的份,在他身上真难找到优点。但这位老师深知,给青少年写评语,总得写几句优点鼓励一番才对。他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条优点。忽然,他灵机一动,喜上眉梢:记得有一次该生干了坏事被叫到办公室,竟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承认了坏事是自己干的。班主任知道,该生有时对自己所犯错误抱不在乎的态度,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承认自己干了坏事,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但班主任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他的行为。于是,便给他写下了一条10个字的优点:“有时能大胆地承认错误。”
其他老师看到这条“优点”后,都笑了。一位老师对这位班主任说:“我真服了你啦,不但能从鸡蛋里挑骨头,还会从粪土中找珍珠。”另一位老师则说:“真没有优点就不写,何必非凑合写那么一句呢!”
的确,这是一条可怜又可笑的优点:表扬中含着批评。首先,“有时能”就意味着“有时不能”,这样一来,这条优点便成了一条变相的缺点;其次,“大胆地”并不能表明该生有痛悔之意,似乎显示的是该生对错误的满不在乎;再其次,“承认错误”则是强调该生犯有错误,而并非是做了好事。
谁知,该生看了这条写在优点栏中的这条“优点”,竟激动地哭了。他对老师说:“没想到,我还有优点……”
该生的态度使这位班主任深受触动,他惊异地发现,该生还有自尊心。他明白,自尊心是人的进步阶梯,该生有自尊心,说明他有进步的本质;但他更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生多年来养成的恶习,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根除。于是,他便因势利导对该生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该生不断进步,在初中毕业的前夕,竟被推选做了班干部。
(二)描绘细节
描绘细节赞扬就是在赞扬工作对象时,着意对事物的细微环节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它虽然描绘的是细微环节,但却可以由细微之处见精神。例如:
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
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地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拍着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并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为此,基辛格一行十分紧张。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友好、热情地会见了他们。周总理微笑着握住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自己的随员一一介绍给周恩来时,周恩来的赞扬更让基辛格们大为感动。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在香港学的吧!”他握着斯迈泽的手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他握着霍尔德的手摇晃:“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为消除基辛格们的紧张心里,周恩来总理故意淡化其政治角色。他没有赞扬他们政治舞台上的成功,也没有空泛地夸赞,而是具体而明确地描绘出他们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如语言才能、论文、家庭成员的成就等等来进行赞扬,起到了很好的赞扬效果。
(三)观察异点
人都有一种希望别人注意他不同凡响之处的心理。赞扬他人时,如果能适应这种心理,去观察发现他异于别人的不同之点来进行赞扬,一定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观察异点赞扬”。例如:
有位女教师到一家医院看病。医生是一位近50岁的女士。在等待的时候,女教师发现这位医生的态度很是糟糕,板着面孔,冷冰冰地向每一位让她瞧病的患者重复着几乎相同的话:“怎么啦?要开点什么药?”
看着这位面如冰霜的医生,女教师心里想:要是她也这么对待我,我这一趟就算白来了。我要是知道吃什么药,还来医院干什么,直接去药店买药不就行了。看来,我得想办法让她改变态度。就当时的情形看,如果女教师赞扬她工作热情,她肯定会认为女教师是对她进行挖苦、讽刺,若是批评她服务质量差,她又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服务态度更恶劣。
女教师经讨观察,发现她的眼镜是平光镜,而且样子也不俗。女教师想,戴平光镜,说明她的眼睛不近视,不近视而戴眼镜,说明她认为自己戴眼镜美。于是,等到女教师看病时,她便开口说:“大夫,您的眼镜在哪儿买的?真漂亮!”听了女教师的话,医生抬起头来,笑着回答了女教师的问题,冰冷的石板上有了暖意。随后,她便认真地为女教师看了病。再如:
内地某艺术团到深圳演出,下榻在某大酒店。酒店老总在欢迎这些艺术家时,热情洋溢地赞扬他们说:“世界上有两种富翁:一种是物质的富翁,一种是精神的富翁。诸位艺术家阁下是精神的富翁。你们拥有不能用金银珠宝来计算的精神财富。同是有良知的人们,不一定给物质的富翁鼓掌,但一定为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们鼓掌,这掌声就是你们的价值。我非常倾慕你们的富有,倾心于你们的价值,假如有来生,我愿走进你们的行列,做一名光荣的艺术家。……
这段赞扬令艺术家们大为感动,团长激动地握着酒店老总的手,连声表示感谢,并引用诗句:“世间确有真情在,人海茫茫有知音。”
酒店老总知道这些内地的艺术家们虽然艺术高超,但工资并不高,难能跟深圳的一些人相比。因此,他便选择了艺术家们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这一不同于他人之点为赞扬话题,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赞扬效果。
重点赞扬的技巧
所谓重点赞扬,就是抓住被赞扬者的“闪光点”来赞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闪光点,如果你能将他的闪光点抓住,并对此做出恰如其分的赞扬,定会收到很好的赞扬效果。
(一)赞扬他人的才华
希腊有句谚语:“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由此说来,才华是使人幸福的一种本钱。我们在赞扬他人时,要想深深地打动被赞扬的对象,莫过于认可其才华,或高度评价其才华。如果我们能了解其才华,并真诚地加以赞扬,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勃拉姆斯是著名的音乐大师,他的《B大调钢琴三重奏》等一曲曲美妙绝伦的乐章,让我们享受到了浪漫激情的旋律。不过,我们在欣赏勃拉姆斯的时候,还应该感谢舒曼,是他的一句赞美的话,造就了这位音乐大师。事情是这样的:
勃拉姆斯小时候家里很穷,他虽然酷爱音乐,却得不到受教育的权利,更甭说进音乐学院进修了。贫苦的家境,还使他对自己能否在音乐事业上取得成功缺乏信心。然而,在他第一次敲开舒曼家的大门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一生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决定了。当他取出他创作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在钢琴上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抱住了他,并兴奋地喊到:“天才!年轻人,天才!”
这由衷的赞美,使勃拉姆斯的自卑感消失得无影无踪,坚定了从事音乐艺术生活的信心。自那以后,他更加勤奋,把心底的才智和激情都倾泻到五线谱上,最终成了世界音乐史上一位卓越的音乐家。
(二)赞扬他人的人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伦理、重道德的传统,认为它是做人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貌,可以没有横溢的才华,可以没有炽热的权力,可以没有富裕的金钱,但绝不能没有好的人品。评价一个人的好坏,首要的标准便是人品。人品好的人,被人称为“君子”,处处受人欢迎;人品差的人被人称为“小人”,处处为人所不耻。因此古人有“近君子有仁有义,近小人无事生非”的箴言。
这种民族心理启示我们:如果他人有高尚的人品,就应由衷地、真诚地赞扬。这会给我们的赞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赞扬他人的前程
谁都憧憬着美好的前程。即使是不谙世事的幼儿,也肩负着父母的殷殷厚望。鲁迅先生《野草·立论》中就谈到这样一件事,说是有个富贵人家在给孩子做满月时,请了几位客人来家,大家瞧了瞧孩子,便开始预测起孩子的未来。有位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当官的”,他的话博得众人的称赞,主人也喜上眉梢。另一位客人接着说:“这孩子是要发财的”,他的话也受到在场者的颂扬,主人更是乐在心头。随后,又有一位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的话音刚落,就遭到大家的合力痛打。
谁都明白,说孩子将来能当官发财,其实未必,只不过是客人为讨主人欢心而所说的吉祥的话,尽管如此,但主人爱听;而说孩子将来是要死的,却是必然,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一自然规律,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句实话,但在吉祥的日子里,喜庆的场合,谁都最忌讳听到“死”这不吉利的字眼,而希望听到赞扬前程远大的话。因此,这位没有赞扬孩子前程的客人挨打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对他前程的预测和评价。因此,当我们以真诚的态度赞扬他的前程的时候,他会为我们的赞扬而高兴。
间接赞扬的技巧
直抒胸臆的赞扬虽然是最常见的赞扬方式,但比较起来,间接赞扬更具艺术性。直路近,曲径幽。间接赞扬能让被赞扬者愉快地感受到对方的赞扬之意,而在受到赞扬时又不觉得难为情。间接赞扬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借他人赞扬表达赞扬信息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可以借第三者的赞扬之辞来表达我们的赞扬信息。例如:
小张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所普通的师范学院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入学后,小张发现,她的师姐师弟都是出身名牌,因此,便产生了自卑情绪。她的师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找她谈心,并对她说:“导师对我说,你做作业很认真,而且逻辑清晰,有思想深度,很有培养前途。导师还说,他正是看中了你的这一点,才招你到他的门下。我觉得导师说的是实话。”
小张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在导师的心目中还是一个有出息、有前途的女孩。从此以后,她加倍努力学习,进步非常之快。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三年间还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看了这段故事,我们不能不佩服小张师姐高明的赞扬方法。她没有直接赞扬小张,而是转达导师的赞扬之语,与此同时,也没忘表明自己的赞同立场。应该说,小张的进步与师姐所转达的导师的赞扬以及师姐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借赞扬他人或物来折射赞扬信息
这种赞扬方式就是通过赞扬与被赞扬对象有密切关系的人或物,来折射出对他的赞扬之意。例如:
有对新婚夫妇订做了一套家具。一天,有位熟人来访,当客人见到这套家具时,便用欣赏的眼光打量起家具和居室的布置。然后便对家具的色泽、式样和居室的和谐布置表示了赞扬。夸得主人眉开眼笑。
(三)借他人之口传达赞扬信息
上面这两种方法虽然是间接赞扬,但还是属于当面赞扬。有时,赞扬者也可以不当面赞扬被赞扬者,而是在被赞扬者不在场的场合,来赞扬和肯定他,而后通过他人之口把赞扬者的赞扬信息传达到被赞扬者的耳中。这种赞扬方式被赞扬者更乐于接受,而且尤适宜于化解矛盾。例如:
一天,有人对林肯总统说:“国防部长埃德温·斯坦顿曾骂你是个该死的傻瓜。”林肯听了,知道这个传话的人是搬弄是非,并想讨好自己。于是,他声色不动,只是漫不经心地说:“如果斯坦顿骂我是个该死的傻瓜,那我很可能是的。因为他办事一向认真,他说的十有八九是正确的。”这话很快便传到了斯坦顿的耳中。斯坦顿很感动,并马上去向林肯表示敬意。
听到传言,林肯认识到斯坦顿对自己有看法,于是将计就计,当着传话人的面,对斯坦顿的说法予以肯定,并对他的为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以表示对他的信任。等这赞扬之语传到斯坦顿的耳中时,矛盾便消除了。
暗示启发的批评技巧
所谓暗示启发批评语言艺术,就是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把批评的意见表示出来。有人曾对这种方法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说:暗示启发不是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的,一般不会遭到人们意识的抑制和批判,使人不知不觉地、自然地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接受他人的影响。事实也正是这样。因此,有经验的领导和教育家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美国有个新兵训练营,每年都要接受一些新兵进行训练。这一年,新兵营里又来了一批新兵。与以前的新兵相比,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而且还沾染了很多坏毛病。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训练营的教官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采用暗示启发的方法。他们精心撰写了一些家信,并印发给新兵,要他们读,学着写。信的内容很平常,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学习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刷牙、晚上睡觉前洗脚,衣服鞋袜如何放置等生活琐事。还甭说,这方法非常管用。不久,这些新兵都克服了原来的不良习惯,军容整齐,精神焕发,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
教官们没有直接指责和批评刺激新兵,而是用暗示启发的方法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固有的行为方式。
(一)责己暗示法
所谓责己暗示,就是党政干部通过自我批评,来暗示他人,你的行为有错,应该注意改正。例如:
1945年初,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给五部、六部的同志作报告,当谈到审干问题时,他先对审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接着对运动中所犯的错误作了全面的分析,并以严于律己的精神,主动承担了责任。他说:“我是党校的校长,这个党校犯了许多错误,谁人负责?我负责。整个延安犯了错误,谁负责?我负责。但对错误的本身要加以分析,一个叫坏处,一个叫好处,坏处是犯了错误,好处也就是犯了错误。”
听了毛泽东这诚恳而风趣的讲话,在场的人都笑了。就听毛泽东又接着说:“我们要从错误中总结经验,给人错戴过帽子的同志,以后给别人戴帽子时就要谨慎;被错戴帽子的同志也得出了一条经验,以后你们不要乱给别人戴帽子,因为你自己吃过了这个亏,以后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