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领导者的说话艺术
29017000000008

第8章 好领导能力的完美体现(2)

一般来说,发表演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带稿演说和不带稿演说。可滞稿的演说心理员负担小,只要懂得安排自己的讲话速度,配合好演说的时间即可。而不能带稿的演说就要麻烦些。首先,你必须非常熟悉自己所要说的话题内容,制定出主题、副题、引证和结论这四项话题大纲。

比如以十分钟演说为限,那么,主题的叙述只可安排在一分钟内,将你演说的话题主旨介绍清楚就行了;副题使用时间也不必过长,我看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加以概述就行,假如在此占用时间过多,必定会占去引证的时间,而引证往往不止一个两个,如果每一个引证占用一分钟,时间不就越拉越长了吗?

当然,引证太多的时候你可以采取“浓缩”的方式,尽量使自己的讲话言简意赅,然后,留个一两分钟作结论,你的演说便大功告成了。

上面说的只是短时演说,假若你要作对分钟以上的演说,那就应另当别论。由于时间充裕,你可将主题要旨、事实背景,条例制定、结论依据等一一加以细述,只要在预定时间内适当地结束便可。

然而,演说者也可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当你事前作好了讲10分钟的计划,临时却请你务必讲明分钟!那么,如何配合变动的时间来完成演说,这里面就有一个技巧的问题。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切记心急口莫慌,继续以你话题的大纲为基础,采取延长演说时惯用的“扩大法”,将事前拟定的内容尽可能地发挥,并在引证部分增加对内容的补充,再适当地将可以调节气氛的笑话,或能引起听众兴趣的例子加人话题之中,百分之百能够收到很好的演说效果。

但是,当你作好了在某个集会中演说30分钟的计划,突然通知将原定时间缩短一半时,你还能不能比较圆满地结束话题呢?

我劝你碰到这种情况也别束手无策,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只需采用“缩小法”将话题的原定时间缩短,仍然选择话题结构的角度,将剧题,引证和结论的内容酌量减少,即使这样还不够时,你就大刀阔斧地缩掉它引证的内容。

只要你演说的话题主旨清晰,没有因为时间的不足而显得零乱无绪,就是成功。

当然,控制好演说时间并非真的就这么容易,但这又是一个演说者所必须注意掌握的。因为演说时间太长听者会厌烦,而时间不足又会认为你草率从事。特别是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最容易失去控制。

其实,你不妨在开始演说时将手表放在讲桌上,让它来提醒你;或是看看墙上的挂钟,由它来配合你;只要协查看时间的动作不太明显,听众一般是不会察觉的。当然这只是个下策,若你能在演说中悟到好处地完成话题,那就是真技巧了。

(二)把握演说会场的状况

每一个经常发表演说的人都知道,演说之前先熟悉会场。第一可增进对会场的亲切感,第二便于促进双方情感的交流。

但是,哪些场景是演说者应该留意的呢?

我想,除了要留心举办单位关于会场的概略介绍,还应该留意会场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场地视界,场内标语,桌椅安排,设备配置等等。当你了解并熟悉了会场四周的大概情况后,才好在话题中适当地套用,这样一来,不但增进了双方的融洽,使话题内容更加生动亲切,从而激起听者更大的聆听兴趣。

把握会场状况的另一大要素就是要注意在自己演说之前,充专心地聆听别人的讲话,这不仅是一个礼节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别人话题中的妙处技巧性地在自己的话题中加以运用,以弥补自己话题中的不足。比如:

“刚才陈校长提到了我校今年共有10个参加全市语文竞赛的名额,下面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这10名参赛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引用他人言论可以很自然地引出话题,传达自己的心意与想法,并将自己的话题加以发挥;同时还可避免与前者话题的不连贯。所以,引用得当是有不小功用的。

总而言之,在未演说前先认识一下会场。了解一下方方面面的情况,并注意前者说话的内容,对你自己的演说绝不会没有效用。

(三)该出口时就出口

会议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全体与会者是否都在积极地参与,不只是身到,而是口到、心到。

然而事实上,我们却很少看到这种充分调动起了与会人员积极性的场面。

有的人参加会议。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门声不响的,有的人即使被迫上台作了演说,一回到台下便又陷入沉默。

这样的人虽然参加了会议,实际上就如没参加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比较有能力的人,有点官僚气息的人,他们参加会议只不过是把自己该讲的话讲出来,便认为完成了参加此次会议的使命,他们一般不会再发表其他意见,更不会提出讨论什么问题。他们参加会议是例行公事,发表演说是照本宣科,会议结束使打道回府。

其实,一个会议,若只限于那么几个有关人员发言,哪里还有会议的“统一”功能?有关人员以当事人的身份发言,往往容易只顾及自己眼前的利益,对局外人的冷静判断及真诚提示则不予理会,因此而造成片面解决问题的不良局面。

出席会议的人员往往包含各个阶层,因此可以说,出席会议是推销自己的最好机会。在会议进行当中,我们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发言权利,大大方方地表达自己的意念,这样做,既给与会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是宣传所属单位的良好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在会议演说的时候,不要像老妇人一样地碟煤不休,也不要逞强好胜地独占发言权;不要抢在地位比你高的人前面发言,使之本末倒置,也不要将别人的发言中途打断。如果你做不到这几点,那么,即使你的口才再好,也是会遭到旁人白眼的。

记住,该出口时就出口,没错的。

(四)“喂,你准备好了么?”

一般来说,出席会议的性质有两种:即工作会议和一般性会议。

参加工作会议,应该准备一份建设性资料;而应邀在一般性会议上的演说,则应该针对会议的议和研究一些有关问题。

不过,假如你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在参加工作会议时,旁人都会希望听取到你的真知灼见。一般性的演说虽然不必如此大费周折,但也应作相应的准备。

因为等到出现疏忽造成遗憾时,你就会感到后悔了。

出席工作会议时,你肯定会被邀请发表演说,因此,在演说中你一定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发挥好,不让自己出现失误。因为任何一处不良的表现都会使你的名声和处境受到影响。

你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对方之所以邀请你,是因为他们看重你在这方面的专长,如果你没有一番好的表现,岂不是自己砸自己_的台子?假如你被邀出席的是一个专门性的特殊会议,那就更应该认真谨慎,切不可马虎了事。

大家等诗着聆听你的卓越见解,而你却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或疏忽,别人就更不会原谅了。

下面,拨给你摘录一段美国俄亥俄州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约翰司·安德鲁斯先生的讲话:

“每一个人都必须退一步以客观的立场来分析开会的目的!若是会议中将讨论特殊的问题,则事前必须针对这个问题多加研究,如此才能提供颇有助益的见解。

“如果能事前准备某些事实予以佐证,则更有助于会议中判断事物的依据或结论。其实大多数的会议都可以说是进行意见的交换而且,多半也都能得到预期的结论。如果所有与会者都能了解这一点,就更应该活跃地发表个人的意见,以及贡献自己的构想。即使这些意见和构想是不完整或很粗略的,但可能因此产生更多更丰富的创意来。所以,如果会议中有一个或几个人能彻底了解开会的过程,必能带动其他人发表意见。

有些人担心自己的意见可能会招人批评或取笑,因此始终保持三城其口的态度,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有正确的见解,同时也了解前述说话的原则,应该不会再表现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而且会议讨论的目的也会因大家的踊跃发言而达成。所以出席任何会议,身为与会者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清楚这一点,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虽然目前已处于表现创意的时代,但即使古老的想法,若加以一番巧妙的改变,也可能变成别具一格意义的创意。而一个能够表现独特创意的团体,不就是产生更多美好创意的工厂吗?有关这方面的事实,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证据来证明。”

话又说回来,在开会时不敢说话的人,恐惧心是最大的障碍。而恐惧心又由何产生呢?如非当事者对会议的提案不甚了解,就是因为他个人的知识水准不够所致。”“安德鲁斯先生的这段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只有在事前将会议的目的搞清楚,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加以掂量,不足之处尽快弥补,才不至于事到临头打个无准备之仗。那样的话,一两个会议,别人就把你看贬了。

因此,在你即将出席中被邀在某个会议上演说的时候,一定要多在心里问问自己;喂,你准备好了吗?

(五)用自信战胜怯场

有的人平时说话感觉良好,一到了会场上,心里的话就不能如意地表达出来,还有的人在会议上千脆就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并且生怕别人会请他发言,这是由于恐惧心理在作怪。由此看来,恐惧心是阻碍开会时采取积极态度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件心理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并不完全是因为个人的说话能力不够或是怕羞所致。

不少的人天生就有一种怯场感,不敢在大众面前流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可是,这种怯场的感觉别人体会不到,从而招致一些人的非议。

每当这种时候,怯场者便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委屈。心想,我准备得再充分,不敢在会上讲出来怎么办呢?

其实,这种怯场的感觉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那时候,只要有人要我在会上演说心里就打鼓,准备了半天的说话内容到时候就是说不出来。因此我常在心里恨自己无能。

日子一长,我的这种怯场心理逐渐地消失了,现在的我无论在多少人的会议上演说都是从容自如,不会感到恐惧的。

我是怎样克服这种恐惧感的呢?让我来告诉你:

首先,你必须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用自信心去战胜那种莫名其妙的怯场心理。

当然,我并不是叫你去大叫大喊或像神经不正常的人那样无端的发泄,立并不是自信,而是目中无人式的自负。

你应该针时会议的中心议题先作一番明确的调查,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同时在心里反复练习,只有熟悉了会议内容又能将自己所要说的话题烂熟于心,才能从中获得自信。

还有,你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要去依赖别人。只要是该你说的话,就要在大众面前信心十足地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自卑,哨除恐惧。

当你在无论有多少人的集会上都能信心十足地从容演讲时,那么,你的怯场心理也就自然地消失了。

(六)演说之道

什么是演说?演说就是公开说话或某种正式的谈话。

当然,演说也有非正式的,比如非正式的讨论,对象可以很少,也可以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

然而,这种讨论却具备了所有演说的条件,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畅所欲言。

任何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不喜欢别人说他故意做作,也不愿意在自己说话时,别人流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

因此,以普通谈话方式进行的非正式演说,就不必郑重其事地故意表现。虽然这类谈话也具有演说的要素,但由于这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由谈话,当事人更容易找到感觉,发表有利的见解,同时也能增进彼此间的交流。

也就是说,这种演说方式能使人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其实,不论面对的是一个人或是众多人,谁都急于想知道自己演说效果。

因此,首先了解自己演说时应具备的重要因素,才能由此判断出听众的反应。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演说人,他应该具备能够生动有趣地表现事实,引起听众的兴趣并能有效地促成行动等演说条件。

纽约市杰出的广告代理商,佛兰吉·艾宾·佛烈杰先生有一段经验之谈:

“如果以为说话的技巧只是把许多话题连接在一起即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若是如此,倒不如说,演说是根据我们从经验中学来的东西,再赋予它一种具有特征的能力和目的,还比较恰当些。”

“因为我们对于自己较为熟悉的事情,比较说得婉转称意。但不要忘了一开始说话时,就要把握简单明了的原则。你必须切记的一点是,听众对于你说话的内容,比你所表现的暗示性的言语或巧妙的文句组织更有兴趣。”

“切记不要因为骄傲的语气,而破坏了你谈话内容的价值和效果,以平易近人的语气来分析事情就非常理想了。但必须把握主题,娓娓道来才行,切勿忽视主题而只想以言语来吸引听众。同时,不论你的演说是为了推销产品或表现自己的才能,都不要忘记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

看起来,我们在演说时所要谈的问题,谈些什么,怎样来谈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演说效果,你说对不对?

(七)培养“会说话”的能力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会说话”绝对是必要条件之一,因为只有“会说话”的人,才可能将自己的意念或者说是思想表现得具有魅力,有趣味和有效果。

在你的朋友或是同事面前,你是否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有声有色呢?

那些以为自己“不会说话”的人,往往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烦恼而在人前干脆闭口不言。

其实,他们就是用这种自卑感,将自己挡在迈向成功的门外,使之一次又一次地失去机会。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抛弃一切顾虑地改变自己,使自己具备了“会说话”的能力后,自然会感觉到幸运的降临。

爱尔兰的著名剧作家雪力坦曾经说过:“不愿失败的最确切的方法就是下决心追求成功。”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若想使自己的演技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只有潜下心来学习。

当然,“与其说是学习,倒不如说是逐渐习惯了自己的角色。”

你可别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做人的诀窍,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杰出的演员,走捷径是走不通的。只有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充分地准备好作话题的原则,从容不迫地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尤其是在会议上,若能将这几点积极地应用,必将取得明显的效果,使之进人完美的境界。

其实,你只要拿出熬夜玩牌或是通宵娱乐的精神,在会议演说上下一番功夫,我想,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在演说上令人刮目相看的,这并不要你很伤脑筋,你这么聪明,稍微的作点努力就行了。

(八)站起来!说话!闭上嘴!

有一位颇有影响的演说家,他将成功演说的过程归纳为“站起来!”“说话!”“闭上嘴!”下面我把它介绍给你:

“站起来!”:这是要求每个人在演说的时候,都应以充满自信的威严神态站在讲台上,不要畏缩怯场,手足无措,或是很不自在地来回走动。一个即将演说的人,如果能够从容不迫、毫无惶恐之感地站立于讲台,他的演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对于听众来说,心目中最佩服的演说家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镇定自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