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领导者的说话艺术
29017000000007

第7章 好领导能力的完美体现(1)

一流的沟通技巧

老板:“刘小姐,你的反应快、工作效率也高,做事认真,但若能少发点牢骚就好了。”这番话听在刘小姐耳里实在哭笑不得,她想:“不是我的牢骚多,而是你太难沟通了;也许我的表现有些情绪化,但若跟您有理说不清,又不许我宣泄情绪的话,就要憋死了。”

“八点了,任亚琴怎么还没来上班?”“报告主任,亚琴刚才打电话来请假,说她重感冒了。”“现在这么忙的时候,怎么可以生病请假呢?感冒是什么严重的病,快打电话叫她来上班,真是的!”您是任亚琴的话,是否抱病上班?

“各位新进同仁们,公司非常欢迎你们的加入,从今以后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此有一点先向各位同仁拜托,我虽是董事长,在座也有总经理、经理等主管,但‘头衔’不表示我们样样都行,今后如果有什么我们没考虑到,或考虑不周详的地方,请大家务必随时提醒我们。”您喜欢到这家公司上班吗?它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会社。

“各位小朋友,刚才我们听完了小美弹的曲子,你们觉得那里弹得不好,可以说出来提醒小美。”小朋友纷纷举手:“老师,我先说!我先说!”“老师,我也有意见……”原本自告奋勇上台演奏的小美,被同学纷纷泼来的“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她想:“难道我就没有弹得好的地方吗?我讨厌钢琴课,我讨厌老师。”您是老师的话,下次能否改口。

“实在气人,我都快被你们气死了,你们有没有搞清楚,我是会薪水要你们工作的,不是付钱还要受你们气的,再不好好做,我一定开除你们。真不懂现在的年轻人哪!怎么就不如我们从前吃苦,以前我们事情没做完都不敢休息……”“老”老板与“新”员工之间有如何的代差啊?

(一)人际沟通的障碍

根据查访,“换工作”的理由,有不少是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尤其是“与上司处不来”。也许有理想、有热忱的年轻人,较不愿巴结逢迎上司,情愿凭实力争取好前途,结、果却遭到排斥。也许真正的好上司,愿意欣赏有才华、骨气,不攀附权贵的下属。但上下之间若能努力建立正确、良好的关系,岂不更好。这不但可以减除不必要的猜疑、压力,更能使双方合作无间、相得益彰。不少口才流利的主管,采取“封闭式”、“权威式”的单向沟通,尽管演讲精采,也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无法“服众”,收不到“集思广益”之效。传统社会中,由于“尊君”思想,以及“君要臣死、臣不可不死”的“愚忠”精神,所以“专制独裁”行得通。但今日民主时代,个人的意见若得不到表达与重视时,“不平则鸣”,下属可能将不满转为消极的不合作或背后的批评及抗争。有效的沟通,是双方(不论何种关系)均有公平的发言机会,不会被打断或评论。你先听听我的,我也听听你的,然后双方各自修正自己的意见,并适时的配合别人,寻打出共通的看法。俗称“官大学问大”,这就是一种封闭、权威式的沟通,要下属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听从及附和上司的意见,如此即丧失了沟通的生命力。希望成为好领导者,应主动产除沟通的障碍,多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连续八年名列美国前五百大企业的“最佳管理公司”,及“全美十大最受赞赏公司”的赫门·米勒,该公司总裁麦克斯·蒂普雷所撰写“领导的艺术”一书中强调:

“在致力于实现有意义的工作和成就关系之际,没有任何一件事比学习及勤练沟通的艺术更重要的了。”

沟通的障碍是由于外在环境抑或内在思考?也许两者都有。外在刺激是导火线,但会否“引爆”?爆炸后的“威力”如何?还是应由当事人的思考来决定。所以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不同。如以炸药比喻:

1有些人的炸药潮湿、过期、所以虽引火而不爆。

2有些人是空包弹,虽爆炸却威力不大。

3有些是小口径、威力弱;有些是大口径、杀伤力强。

4有些是手枪,一次一发;有些是机关枪,连续发射。

5有些火药仅数磅。若是核子武器,核爆力量就更无法衡量了。

主管因自身状况而制造的沟通障碍有许多,包括:

1个性

(1)情绪冲动、不稳定,或过度压抑情感,使下属摸不透、看不清,惶惶终日。

(2)过于主观及惟我独尊,不接受下属的意见(尤其是批评)。

(3)过于刚直、急躁,反应直接、强烈,使上下之间缺乏缓冲的余地,易致冲突。

(4)敏感、多疑,下属“言者无意”,但上司“听者有心”,致上下之间难以互信。

(5)自私自利,利用并剥削下属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2沟通的能力:

(1)“社交语言”表达不佳,不能适时说出及回应俏皮话、应酬话及赞语。

(2)心肠软,不知如何拒绝、批评及责备。

(3)辞不达意,心中有十分却表达不了五分。

(4)听不懂下属的真正心意或言外之意。

(5)怕听到相反、攻击的意见,易生防卫、反击之心。

(6)不易觉察下属的情绪及组织的气氛,所以说不出得体的话。

3观念

(1)认为下属应该改变以配合上司。

(2)认为下属应该设法了解上司的心意,并适应上司的个性。

(3)认为冲突是不好的,应压抑不满,避免冲突。

(4)认为日久见人心,应少说多做。

(5)认为上下之间应各守本分,互不侵犯;公事之外避免私交。

4表达的方式与态度

(1)权威、霸道、强迫。

(2)语气太重、理直气壮。

(3)表情严肃、罕见笑容。

(4)自我表现、压抑别人。

(5)过于理性、不愿情面。

(6)不尊重下属,随意(甚至于公开场合)否定下属的意见,贬低下属的地位。

(7)敷衍了事、避重就轻。

(8)怨天尤人、消极悲观。

(9)挑剔苛责、时刻防卫。

(10)自以为是、独断独行。

(11)伪装自己、虚情假意。

(12)以己之长,形人之短。

(二)有效的沟通行动

1多听少说:

采取权威、独裁或命令等单向沟通的主管,通常是:光说不听、要人听命行事、只欣赏自己的意见。久之,下属为了“明哲保身”,也会“见风转舵”。反正“人在屋檐下,那能不低头”,何况“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伸能屈”,只要顺着老板的心意就对了,何必去“踢铁板”、“碰钉子”。于是整个工作气氛,明里“卑躬屈膝”,暗里“波涛汹涌”。有人担心不小心会得罪上司,有人“敢怒不敢言”,有人背地发牢骚,有人消极抗争(不愿配合、敷衍了事),有人……总之,整个组织有逐渐分崩离析之势,而上司独沾沾自喜于假相的“得孚众望”。有效的沟通首在“听”,不在“说”,“听比说更困难”。与人交谈时,您能付出耐心、空出时间,让人畅所欲言吗?或是相互嚷着“你先听我说嘛!”“我懂了啦!你不要说那么多了。”“不是我爱插嘴,实在是你说得很矛盾。”……一位好领导要磨练口才,从“听”开始是最踏实的作法。

如何听?

(1)不以人举言,不以人废言:不因说话者的身份,而评断其有理无理。并常提醒自己不能偏袒某些下属,或对某些下属有偏见。

(2)鼓励相反的意见:欣赏及包容下属的独见与创见。

(3)尊重下属的多样性:了解下属的个别需求。

(4)少说教、多商议:以开放的心态,与下属一起脑力激荡。

(5)平日多私下、非正式的与下属闲聊:有事时,先行请教下属的意见。

(6)听话时不打断:听完再回应,以验证自己是否都听对了。

2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发挥“同理心”,尽量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立场及处境中,“感受”当事人的感受。哲学的“设身处地”是指“理解”,努力探究事情的缘由,了解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说?这么做?由于旁观者清,所以可能比当事人更了解真相。主管若不能设身处地,只考虑组织目标而排斥下属需要,只讲法、理,而不顾人情,上下之间就只有制度关系,而没有真实情感。下属觉得上司“不顾百姓疾苦”,甚至阻碍下属的成长(为了迁就组织目标,而延迟、牺牲了个人的目标)。

如何设身处地?

(1)宣布及讲述组织目标时,需兼顾下属的个人目标:尽量使组织及个人两大目标相容而不悖。

(2)积极倾听,多方了解下属的处境:不以自我主观的高标准苛责下属,使之承受太大的工作压力。别忘了曾为下属时,也无法表现得尽善尽美。

(3)关心下属的生活及家人,询问下属的工作及生涯计划:尽可能主动融入及适应下属,建立默契。上司应先为下属设想,尽力协助其成长;如此,下属才会为整体设想,也协助组织的发展。

3鼓励有力:

“鼓励”是激发生气、建立力量的良方,是上司“四两拨千斤”的最有力“武器”,是培养下属“事半功倍”的“秘方”,是安慰下属挫败心灵的“强心剂”。上司善于鼓励,才能创造充满自信、自动自发、富于创意的下属。反之,若不论下属做好做坏,上司均一副“做好应该,失败要不得”的态度,下属在得不到欢呼及加油之下,也会逐渐泄气。

鼓励多多益善,上司应掌握时机,给予需要的人掌声及支持。如:

(1)对事不对人:鼓励是对好事的肯定,而非抬高某人,否则会造成某人身价不凡的假相(俗称领导面前的“红人”。)间接贬低了其他下属的价值,也造成同事问的猜忌及不当竞争。除了口头鼓励之外,有时也须给予物质鼓励,但也无须重赏,以免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服,及下属间的不和。

(2)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只要领导不灰心,就能给下属最佳打气。领导的热忱,也能感染给下属。所以上司应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下属随之振奋,亦能承受挫败。

(3)注意过程及努力,追求进步而非完美:领导要使下属人尽其材,成为得力的助手,须细心考察下属的工作过程及心力,不要只注意“成果”及少数的“明星”。如此,下属才有信心继续成长,否则只会觉得压力好大。

(4)赋予其胆识及力量,适时推动下属:下属由于经验不足,难免临事畏惧。上司若能“大力支持”,使下属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这样适时推一把,使下属接受磨练,渐渐即成将才。

(5)有功必赏,论功行赏:赏、罚是上司的两大权柄,对于下属而言,与其让他惧罚而怕事,不如引他好赏而付出。而且好上司必将成功与下属分享(甚至让下属先享),基于“自利”的心理,下属自然愿意努力。奖励也须公平,以免真正辛苦的人心中不平。

(6)须兼顾物质层面的鼓励,最终再提升为自我成就感的精神鼓励:只靠口头鼓励而无“实惠”,下属较无切身感,最好兼顾物质层面,如发给奖品、奖金。但更重要的还是,这份工作完成后,下属感受到的荣誉及自我满足。

4理直气和:

人际相处若能“理直气和”,就不会发生吵架、打架的冲突事件。不少人认为“理直气和”,过于理想化、理论化,其实还是做得到。当我们理由充分时,就要“得理饶人”。尤其在今天整个时代已趋向民主之际,下属已不愿当个受气包,任凭上司喝斥了。连一向讲求“命令——服从”关系的军队封闭系统,也都渐注重上下沟通,不再强迫服从。何况社会上其他行业,更应讲求说服的功夫。包括:

(1)重话轻讲:影响愈严重的话题,愈要以柔和的态度及语气来表达。斥责下属时避免疾言厉色,应以就事论事的方式,并多加浓浓的人情味。

(2)理由充分:指导或斥责下属时,理由要具体明确。若下属不服气,可能是理由过于笼统或偏颇,不足使人信服之故。

(3)情绪稳定:领导要多多控制情绪,减轻情绪的激烈程度,延缓发作的时间。领导若常爆发情绪,会予人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的感觉。领导更要有能力调节情绪,使情绪“发而皆中节”,既能表达情绪,又不伤害下属。久之,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之后,不会轻易发怒,心平气和,笑口常开,令人觉得上司宽厚、仁慈又幽默。上司的情绪表现影响到组织气氛及下属士气,所以应常保持开朗,使下属觉得轻松愉快。下属若要整日看着上司的脸色行事,害怕上司发脾气,那么办公室就仿佛笼罩于凄风惨雨或狂风暴雨中。

梁实秋先生有篇妙文——“骂人的艺术”,其中再三提醒,骂人要理直气和,骂人应“态度镇定”、“适可而止”、“以退为进”、“出言典雅”等。

5固建设性的批评:

中国人很谦恭,常请人多多批评指教。批评者则常自居指导者的角色,喜欢高高在上的指出对方的种种不当。若请求批评者不是“真谦虚”,批评者也未必“真了不起”,受到批评的人可能会不悦、怀恨而顶撞,批评者也觉得悔不当初、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原本无恶意的双方,最后会恶言(颜)相向?为何防卫心那么强?为何攻击力那么旺?如何降低双方的防卫性及攻击力呢?

接受批评时(上司也可能遭受批评)

①放松戒备、冷静下来:注意自己的感官变化,悄悄的深呼吸放松心情,心中不断暗示:“放轻松!冷静点!”

②判断批评的可靠性:并非所有批评都是真实可信的,要先了解批评的动机及情绪。有不少批评是由于不了解整体状况,或因自私自利而产生的偏见。

③衡量自己可接受及改变的程度:有些批评确实有益,但也许目前“力有未逮”,因此不必勉强自己迁就别人。

(2)批评别人时

①首先自我检讨批评的动机及情绪,并别忘了衡量自己在被批评者心中有无份量。

②寻找适当的时机,当众或事发时批评,对方最不能接受。

③批评要具体、中肯,莫夸大或攻击。

④先说值得欣赏之处,再提出批评,如此委婉,对方较易接受。

⑤给对方解释、回应的机会,不可光说不听或一味驳斥。

⑥追踪批评的后效,了解评语对他是鼓励或打击。

6自我坦诚及放松: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储广戚。”领导不必强充圣人、完人,应真实表达自我情绪或身体状况。所以上司应坦诚面对自己及下属,不要整天戴着“超人”的假面具。另外,与“坦诚”意义接近的是“放松”,放松戒备,不与下属对立;放宽标准,使彼此有缓冲的余地。多半的上司将自己与下属隔离,保持神秘及权威的形象。如此,不但无法与下属心灵交流、打成一片,自己也颇为紧张、辛苦。上司固然要维护形象,但那毕竟是形式,坦诚的态度才是真实的。愈坦诚、放松的领导,愈愿亲近下属,下属也觉得上司有亲和力。亲和力是尊敬加上喜爱,如此比假相的敬重要好得多。而且,坦诚及放松,对身心健康也有莫大的好处。现在许多领导纷纷学习打坐、参禅,可见身心放松的重要及益处。

7以礼相待:

最后要强调及总括的是,上司要创造“以礼相待”的办公室气氛。“礼多人不怪”,上司以身作则,从对下属打招呼做起,并常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礼貌,不只是形式上的彬彬有礼,更须以内在的谦虚、随和为基础。

一流的会议演说技巧

(一)掌握说话的时间意识

一个大家一致公认具有说话技巧的人,他肯定知道怎样支配自己的说话时间,也肯定能够适时地把握听者的情绪。

你可能曾应邀为某校的毕业典礼致词,也可能为某对新婚夫妇当过证婚人,或许你现在还没有,但不见得以后就不会有。因此,有必要学一学这方面的常识。其实,这方面的常识并不复杂,只是你在讲话的时候,必须注意掌握好对时间的控制。千万不要站在台上发表一通像女人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陈词滥调。你若真是那样,我敢肯定你演说不但无人愿听,并且会引来一阵“嘘”声。你想,“受缚的小鸟”将被“释放”,心情肯定激动无比,而婚宴上的嘉宾们面对丰盛的荣肴,哪里又有心情听你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