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不合家长的口味,还可采取其他方法。比如,家长已经和孩子玩了一下午,现在想利用晚饭前的时间看一会儿报纸,可孩子还是要父母注意他。这时,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画画,但是,每过一分钟孩子就要父母看看他画的画。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想看完报纸后再看他的画。说完后,父母就跷起二郎腿继续读报,根本不再看孩子。如果孩子继续要求看他的画,父母只讲同一句话:“我看完报纸就看你的画”。当父母读完报纸时对孩子说:“我读完了,现在让我看看你的画。”孩子开始可能会生气,大发脾气,吵闹或哀求,但只要父母一直坚持只讲一句话,孩子的纠缠最终会减轻,因为他对不停地费劲纠缠父母和总是听到一句话感到厌烦了。
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减少孩子要父母注意的要求,如果孩子是因缺乏安全感而总是要父母注意,父母可这样做:
1.培养和强化独立性。孩子以前总是纠缠着父母,那么当孩子能让父母做完手头的事情或能够等待轮到他时,父母要表扬孩子。告诉孩子要看5分钟的书后再解决他的问题。5分钟后,父母要兴致勃勃地奖励孩子,并用计时器告诉孩子等待了多久。开始时只让孩子等待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这样孩子就能学会等待了。
2.奖励。在孩子平时最爱纠缠父母的时间,如正在准备晚饭的时候,让孩子做一些最感兴趣的活动。并且告诉孩子,如果能自己玩,就可以得分,可以把这些分攒起来“买”父母的时间,比如,陪孩子看电影,同孩子一起做喜爱的游戏,带孩子去一家喜欢吃饭的餐厅,和父母一起制作表扬他能够独立而不总缠住妈妈的奖品。
3.树立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给孩子记“好行为”日记,把孩子每天的好表现记录下来,并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的好行为讲给全家人听,这样孩子会十分得意,会因很想再得到这样的机会向妈妈表现自己的独立行为。
4.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常让孩子参加一些无须别人帮助即可独立完成的活动。例如,参加舞蹈、体育、戏剧和美术训练班。
5.了解孩子的心事。有些孩子纠缠父母是因为遇到一些使他担心的或害怕的事情。父母须细心体察孩子。比如,父母要出门了,孩子担心父母不会回来,非常不安。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出去做什么,到哪里去以及什么时间回来,即使孩子还没有时间概念,这样做也会使孩子安心,不会总缠住家长不放了。
对待孩子的要求
如果孩子是因为心灵受到创伤而总是要求父母注意他,父母就应该用一些专门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不要过度反应。给予孩子所需要的注意固然应该,但也不要因孩子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就过分地关注,这样反而会使孩子更离不开妈妈;还会使原本的一些好行为退步。婴幼儿的情绪变化很快,要给孩子一点时间恢复情绪,孩子的过度要求会自然消失的。
2.引导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正在玩拼板玩具,可总是做不好,一气之下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并要父母陪他,这时父母不仅要陪孩子,而且一定要让孩子讲出自己内心的焦躁和沮丧,这样孩子就学会表达不如意时心情的方法,可以因减轻内心的压力而得到自信,慢慢就不会总依赖父母了。
对待孩子的毛病
宝宝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坏毛病,显得很不听话,有的父母就采取训斥、责骂、整天不停地唠叨,怨声怨气地和宝宝说话,有的甚至采用骗、吓、打的方法对待宝宝,这样做常常会使宝宝对父母失去信任,或使宝宝与家长产生对立的情绪,损伤宝宝的自尊心,甚至会给宝宝带来终身的不良影响,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对待宝宝的不良行为应端正思想,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针对宝宝较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纠正的方法如下。
1.宝宝任性的纠正。
宝宝任性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是不正常心理状态的表现,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引起的。孩子往往为了满足某种物质的要求,为了得到父母的宠爱,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等等,常常表现出任性的行为。
宝宝任性的形成,多是由于父母的溺爱所致。所以纠正时要针对成因尽早开始。父母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必须坚持拒绝,不能让步迁就。家庭成员的意见要一致,使宝宝懂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或者在宝宝任性时不去理睬,即使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了只当没听到没看到。宝宝知道再这样下去也达不到目的,只得放弃无理的要求。
2.宝宝撒娇的对待方式。
有些宝宝撒娇很厉害,走路时要抱,吃饭时要抱,父母在干家务活时也紧缠不放,如果不理睬,就会大哭大闹。有的父母担心一哭就抱,容易养成爱抱的习惯,家务一点也做不成,所以干脆不去理睬,如果父母一点也不满足宝宝的撒娇,今后会在宝宝的心理发展上留下不良的影响。
宝宝的这种表现是有其生理原因的。3岁以前的宝宝,是在妈妈精心保护下,嘴含母乳、身卧母怀,无忧无虑地成长的,而宝宝一旦过了3岁,逐步萌发自立心,并开始喜爱真正的幼儿教育。但有些宝宝对这种变化接受较慢,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还想尽情享受来自妈妈的爱抚。这对妈妈对宝宝的有些举动开始禁止、干涉、强制,甚至惩罚,宝宝对这种变化产生困惑、不安和不满。宝宝向妈妈撒娇就是为了消除精神上的不安感和不满感。因此妈妈既要满足宝宝的撒娇,又不能使撒娇成为习惯。
在婴儿期,每当宝宝撒娇哭闹的时候,应该走到宝宝的身边,以笑脸对待,并用轻柔的语气和他讲话,当婴儿见到妈妈的笑脸,心情就会平静下来,撒娇得到了满足,不去抱也不哭了。如果有的宝宝实在哭得厉害,就抱起来,哭闹停止后再让宝宝躺下去睡,然后以温和的眼神凝视宝宝一会儿,此时宝宝心理上已经得到了满足。最不妥的方法是一哭即抱,哭止放下,一走了之,此时宝宝的欲望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稍大一些的宝宝正在玩的时候,会突然向妈妈提出“抱一抱我”的要求,此时即使妈妈手中正在干活,也要暂时放下工作很亲热地把宝宝抱起,坐在自己的腿上,几分钟后把宝宝放下,让他独自玩,但玩了一会儿宝宝又会说“抱一抱”,此时再抱到腿上,接着放下;如此反复一段时间后,宝宝撒娇的时间会逐渐延长,因为要求已经得到及时的满足,表示妈妈还是很关心爱护他的。当下一次宝宝再要求抱一抱时,妈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说:“让妈妈干完这些事后再抱好吗?”一般情况下宝宝都会同意的。当妈妈完成一件事后对宝宝说:“妈妈现在有空儿了,让我抱一抱”。这时宝宝一定会很高兴的,宝宝会坚信不论什么时候妈妈都对自己倾注了无限的爱。
3.使宝宝改正懒惰。
有些宝宝平时起床要妈妈帮穿衣服,吃饭要妈妈喂,不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怕苦、怕累、贪图享受,这对宝宝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懒惰的行为大多因父母对宝宝的过分宠爱和“包办代替”等做法有关。要想纠正宝宝的懒惰习惯,必须从父母的观念改变做起。凡是宝宝力所能及的事,必须让他自己做。即便做不好,父母也不应该去替代,而应该适当地给以指导和帮助,积极地鼓励宝宝独立去完成,完成之后给以肯定,坚定其信心。或者由父母陪宝宝一起完成,还可以进行竞赛,增加宝宝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完成后得到成功的乐趣。
4.正确对待宝宝说谎。
有的宝宝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说谎话,父母发现后非常担心,以为宝宝染上了恶习,将来可能成为不道德的人。于是严厉地训斥宝宝,却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宝宝的谎言,有的属于想象型谎言,就是把自己内心想象的事物和现实存在的事物混同起来,那些知识还很浅,经历很贫乏,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的宝宝,喜欢说这类谎话。另外,宝宝回答问题时容易受成人提问的暗示,如果有人问:“你已经吃饭了吗?”宝宝就会回答:“吃过了。”实际上是没有吃饭。对于这种谎言,只要不至于危害对方,就可以不必介意,父母千万不要说一些责备和蔑视的话,“你是在说谎吧”、“又骗人”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可以逐渐学会区分实际的事物和想象中的事物,这时就应告诉宝宝,真正的事情是怎样的,宝宝就不再说想象谎言了。有些父母对宝宝的过失,总是严加责备,甚至给予体罚,宝宝下次再犯了什么过失,害怕父母训斥,为逃避责备和体罚,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因此说谎。父母管教过严、要求过于苛刻的家庭里,经常见到宝宝为自我防卫而说谎。经常说防卫型谎话的宝宝,性格有灰暗、阴郁不爽直的一面。所以,要尽快帮助宝宝改掉这种毛病。宝宝一旦说谎成功,就会变成一种恶习,以后说谎就满不在乎了。如果知道宝宝是由于自我防卫而说,父母要改变对宝宝过严和苛刻的态度,不要胡乱批评宝宝,而要尊重宝宝,使孩子明白不说谎也可以“过关”,而逐渐改正错误,并对能改正说谎行为的宝宝要及时进行表扬。
5.偷摸行为的认识。
3岁以前的宝宝和有些智力发育比较晚的4~5岁的宝宝,有时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东西,常常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食物带回家来,造成偷拿别人东西的结果,父母对宝宝不要过分训斥,要温柔地教会宝宝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东西,反复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以启发宝宝分清是非。
5~6岁以上的宝宝偷拿别人的1东西,其价值数目很小,有时拿来的东西自己家里也有,分析不出其目的是什么。实际上这类宝宝是感情的混乱,盲目地企求某种东西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类宝宝平时心情不愉快、孤独、感情上得不到满足。尤其在家教过严的家庭,宝宝的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宝宝出于报复父母的心理而进行偷摸,或者内心不满,背地偷拿。
父母发现宝宝有偷窃行为时,应明确反对这种行为,认真地向宝宝讲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提高孩子的分辨力。同时,要认真分析宝宝“偷窃”的原因,如果因为宝宝想要一些零用钱,家长可每周或每月给一次,其数目应与一般的小朋友差不多,至于宝宝拿了这些钱买了一些不恰当的东西也不要过分批评,宝宝有自己的爱好,要让宝宝从小学会“经济管理”,所以要付“学费”。宝宝手中有了钱后,看到别人的钱或东西也不稀罕,不会去要他平时“求之不得”的东西偷窃的行为也改掉了。
培养孩子的健全性格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宝宝性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和睦,父母勤俭,热爱劳动,宝宝就容易形成诚实、爱劳动、责任心强的性格。过分溺爱和放纵,会使宝宝胆小、幼稚、任性、娇气、自私,形成不好的性格。
培养宝宝健全的性格,父母应该在教育宝宝时不训斥、打骂,即使宝宝有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也应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减轻宝宝的心理压力。拳打脚踢会造成宝宝的心理创伤,甚至是难以弥补的。但也不要对宝宝过于溺爱,不能事事都替宝宝去做,使宝宝养成依赖性。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该为宝宝做出榜样,如果父母热情好客,豪爽要强,乐于助人,工作积极努力从不与别人吵架,这些性格也会传给宝宝的。
家庭是宝宝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决不可低估。为了培养宝宝健全的性格,每一位父母都要既有身教,又注重言教。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教育的成果。
不用娃娃腔和宝宝对话
年轻的父母经常和宝宝亲密的对话:
“宝宝今天吃什么饭饭了?”
“饭饭吃饱了吗?”
“尿尿了吗?”
“睡觉觉了吗?”……
父母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和宝宝说话有什么不好。甚至认为,宝宝小,就应该这样和他说话。其实,这是不对的。
父母在教宝宝说话时,不要强化宝宝的读音,如教“狗”而不教“汪汪”,教“蛋糕”而不教“糕糕”,教会宝宝说多音字和短句。如教“我要吃饭”“这是皮球”……父母要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重复这些词或短句,没多久,宝宝就会清楚地发音和会讲这些短句了。
幼儿发音一般都不大准确,父母不要把宝宝不准确的发音当作好玩,有意地去逗宝宝,或故意学宝宝错误的发音,时间一长,错误的发音就会固定下来,很难改正。父母应及时纠正,耐心地教宝宝发比较困难的音;如舌根音,舌尖音等。
幼小的宝宝说话时,语句还不完善,语病很多,父母不要当笑话或斥责宝宝。不然,造成宝宝性格孤僻,影响智力发展。父母应鼓励宝宝多说话,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要及时纠正宝宝说话的语病,帮助宝宝慢慢地把话说完,不要急着代替宝宝说话,要让宝宝有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
为孩子选购图书
做父母的对自己的独宝宝都寄予极高的期望,越来越重视智力投资。作为精神食粮之一的图书更是不少家庭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早一点让孩子接受图书,对培养孩子更好地感知色彩,唤起孩子热爱图书、向往获得知识的情感,发展孩子的语言以及增强亲子感情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在为孩子选购图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3岁以前,触摸觉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但它受视觉的控制。有研究表明,幼儿初期的视觉感受性比晚期要低,1岁时视力为0.2~0.4,2岁时为0.5~0.6,6岁时才与成人相同,因此,我们给孩子选购图书,年龄越小,图和字应越大。给1~2岁孩子看的图书,除了开本较大外,还要色彩鲜艳,图画的轮廓清晰,内容以认识与生活有关的人、事、物的名称为主,情节简单一些,富有童趣。另外,还可以买一些可以填填、画画、做做的练习册。
2.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单从培养孩子热爱图书这点看,建议你定期带孩子逛逛书店。有一类书,像《365夜故事》,是给大人看,然后讲给孩子听的,作为必备书,你一定得买,可对于其中的故事,你选择时还得考虑到孩子对它是否感兴趣。女孩子喜欢听《白雪公主》跟男孩子喜欢看《黑猫警长》一样,其间的差异有时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家长喜欢科幼读物而孩子却迷恋动物世界,我看家长还是应该尊重并满足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对手工制作很感兴趣,你就应该努力扩大他的视野,满足他的需要。在一大堆花花绿绿的书中,请孩子来选择,这是比较妥当的方式,既满足了孩子的合理需要,又不致于使你无力招架孩子强烈的购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