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蒙台梭利育儿丛书:财商儿童培育法则
29020800000013

第13章 小无大错(1)

当心昆虫

蚊虫叮咬

蚊子在夏季和初秋季节繁殖。白天隐藏在暗处,晚间出来吸血,雄蚊不叮咬人,以植物汁为食;而雌蚊在交配后必需吸血才能使卵巢发育。雌蚊叮咬人体皮肤时注入唾液,刺激皮肤引起红斑、丘疹、凤团。一般2~3天就能自行消退,不需治疗。但因被蚊子叮咬后奇痒无比,婴幼儿不由自主地搔抓,皮肤上的细菌乘虚而入,从而引起继发感染,出现红肿、水疱、化脓甚至发展成黄水疮,严重的可引起发烧、头晕、呕吐、全身不适。

蚊虫叮咬后最常见的是“丘疹性荨麻疹”。这是蚊虫唾液中的蚁酸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的。皮损多发生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有小水疱,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婴幼儿红肿明显,并见大疱,搔抓可致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皮疹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预防和治疗

蚊虫的叮咬不仅给皮肤带来损害,还是传播脑炎等传染病的媒介。因此,预防格外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尽量消灭蚊子及其他昆虫;

(2)带宝宝外出时不要穿暴露过多的衣裤,暴露的部位可以搽些防蚊虫的药物;

(3)被蚊虫叮咬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虫咬水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霜止痒消炎;

(4)引起过敏时可口服抗组织胺的药物,如扑尔敏等;

(5)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感染及脱敏治疗;

(6)中药可用荆防汤等治疗。

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为一种黑色蚁状小飞虫、头黑色、胸橘黄色,前腹部为黑色鞘翘所覆盖,有三对足,全身被覆短毛。白天栖居在潮湿的草地或石下等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尤其是日光灯。当虫爬到人体表面时,并不放出毒汁,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其体内的毒素沾染皮肤,引起皮肤损害。

隐翅虫皮炎表现最常见的病为条索状的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排列的小丘疹,水疱或脓疱,有灼痛和微痒感,严重的可引起剧痛及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皮疹多数是第二日起床后被发现,约经一周左右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

预防和治疗

除了尽量消灭隐翅虫的滋生地以外,如在光线强的场所发现有虫落在皮肤上,不要用手捏或拍击,应将虫抖落在地上,用脚踩死。

(1)发现得了隐翅虫皮炎后要尽早用肥皂水清洗;

(2)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明矾液冷湿敷;

(3)局部可搽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油等;

(4)可用鲜马齿苋捣烂敷在患处,每日1~2次。

蜂蜇伤

婴幼儿被蜂蜇伤后立刻会感到剧痛难忍,甚至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不久局部红肿发生风团、大疱、中央处有一淤点。如多处被蜇伤;尤其是被大黄蜂蜇伤,可引起抽搐、昏迷、心脏及呼吸麻痹等严重的全身症状,病人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

预防和治疗

去野外游玩时避开蜂巢,不要在有蜂栖居的山林中行走。如发现窗外、屋檐下有蜂筑巢,应及早让有经验的人处理。

(1)蜇伤后迅速用镊子将断刺拔出,然后用拔火罐或吸奶器吸出毒汁;

(2)伤口周围的皮肤可用1%普鲁卡因2~4ml做皮下封闭,能迅速止痛;

(3)局部搽3~10%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可减轻疼痛;

(4)可用季德胜蛇药片化开涂搽局部;

(5)如有全身症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治疗。

小心事故

随着孩子的成长,也会出大事故了,这点必须预料到。由于大门敞开着,孩子跑上街,常常发生迷路的事。孩子有时会被车撞了而受到重伤,或者掉到小河里淹死,这些都是忘了锁好大门的后果。

孩子会拿箱子、凳子之类的东西垫脚往高处爬,就是有栏杆也不起作用了。经常有这样的事,妈妈一时大意,把装电冰箱的空箱子放在凉台上,孩子踩着箱子跨过栏杆,结果从高楼凉台上摔了下来。

孩子接近2岁时,由于能以较快的速度跑了,所以跌倒碰了头后,就会摔得不轻。在浴池里闹着玩,滑倒了也会碰伤头部。这同刚出生后不久时相比,受伤程度是不同的。孩子碰头时,如果是后脑部,就有可能引起脑部受伤或者颅内血肿。孩子碰得很厉害,家长必须弄清孩子的碰伤部位和肿包的情况。

对孩子摔后马上哭出声来就不要紧这个说法,有时不适用于1岁半多的孩子,后脑部受到强烈撞击时,即使某个孩子碰了头部,也会马上哭出来,待会儿停止哭泣,而且精神很好,但只要是受到强烈撞击,也要严密监视两天。在这期间,如果出现呕吐或抽搐、手足麻痹,必须带去看脑外科。如脸色异常苍白、左右眼瞳孔大小不一,应怀疑是颅内血肿。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动手术,排除瘀血。孩子从高处摔下或被车撞了而昏迷不醒时,当然应立刻用急救车送医院脑外科诊治。

从高处摔下,但不知道碰到头的哪一部分时,如果孩子哭一阵子就不哭了,尽管后来仍能精神很好地玩耍,也应注意。从1.5米以上高处摔下,最好去看医生。一两天内也不能给孩子洗澡,尽可能让他在家里安静休养。只要过1个星期不出现异常表现,就不要紧了。

但是,平常象在家里那样,从1米左右高处摔下,可以说是绝对不会造成颅内出血的。继跌落之后,最多的事故就是烫伤。用杯子沏茶的家庭,若孩子弄撒了杯子,就会烫了手、胳膊及胸部等。所以沏茶时,要把茶缸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待温度下降到可以喝了以后再拿到桌子上。

厨房里的事故也很多。有时孩子会拽着煤气炉上的胶皮管把支架上的蒸锅弄翻而烫伤。另外,孩子模仿大人做事,也往往会引起事故。如吃了爸爸的安眠药,用刮脸刀割了自己的脸,还有用大剪刀把手指头剪了的,学木匠师傅把钉子含在嘴里而咽了下去等等。一定不要让孩子观看吞东西的戏法,以免模仿。有时孩子会把从医生那里拿来的药水一下子喝光。大人不能在装过汽水、果汁的空瓶里盛汽油、石油之类的东西,以免孩子误喝。

带孩子外出的机会也多了,夏天外出时,不要忘记给孩子戴上帽子。过马路时,妈妈要拉住孩子的手,让孩子走在里侧,妈妈应该走在靠车子通过的一侧。

小儿髋脱位与跛行

髋关节是人的大腿骨与骨盆相连接的地方,当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时可造成先天性髋脱位,本病的病因还不清楚,发病女孩多于男孩,一边脱位的比双侧的多见。

先天性髋脱位的孩子,会走路后,出现跛行。如果双侧髋脱位,患儿走路与正常小儿不同,走路时上身晃动,臀部后撅,左右摇摆似小鸭子;单侧髋脱位,多表现为一侧下肢破行为主。多数患儿都是在会走路后,由于行走姿势不正常才引起家长的注意,带孩子去医院求治的。经放射线检查,能明确诊断。患儿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开始年龄越小,治疗方法越简单,因此,专家指出,在新生儿和婴儿期,孩子尚未行走前,就应该注意孩子有无先天髋脱位的可能性,如婴儿仰卧时双下肢不一样长,双侧大腿内侧皮肤皱纹或臀部的皱褶不对称;小儿平卧于床上,双下肢并拢同时屈髋、屈膝、双脚平放于床上,双膝高低不一样,或让小儿平卧于床上、大人将孩子屈髋屈膝后,将双膝向外分开,若膝外侧面不能触及床面,或发出一声“咯噔”弹跳感后,膝外侧才能触及床面时,均要请骨科医生诊治。本病在一岁内整复治疗可以完全恢复,若3岁以后整复不能成功,还需手术矫正。

打针与吃药

打针和吃药是医生在给小儿治病时,常用的给药方法,是吃药还是打针应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作用来决定。

吃药是最简便易行的,安全可靠,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有些药只能口服,如中药冲剂、中医成药,止咳糖浆、胶囊和药面等。服后少数在胃部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吸收,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另一些药口服效果好,如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药物通过口服进入胃肠道,并保持有效浓度,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而规则。有些病是打针效果好,但此种方法给药,对药物制作、注射技术、消毒措施的要求比较高,否则易发生一些问题,如注射局部的感染,神经损伤;静脉注射时,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药液向血管外渗出至组织坏死;臀部反复打针,局部会有硬结,肌肉收缩能力减弱,少数发生臀大肌挛缩症,甚至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就此点而论,可以说,尽管打针效果好,但打针不如吃药安全。

尽管如此,打针是救治病人的给药途径之一,当病人昏迷,或需要抢救时,当病人呕吐频繁,不能口服药物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给药。

舌系带过短

当孩子的舌系带过短时,会出现发音吐字不清的情况,这是因为舌系带过短时牵拉舌头,使舌头不能上抬触到前牙、上颚或使舌不能上卷所致。但是发音不清并不全是舌系带过短造成的。因此,当孩子满周岁后,说话时发音不清,首先要判断舌系带是不是短?舌系带是在舌下区,一条纵行的、由一束纤维组织形成的白色薄膜,前面与下颌中切牙间的舌侧牙龈相连,后面与舌腹相连。严重舌系带短的孩子舌不能伸出口外,即使可伸舌于口外,因过短的舌系带牵引,使舌尖部呈“W”型,舌尖不能上翘接触上唇,致使舌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发音有困难。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舌系带过短,应及时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很简单,既将过短的舌系带切断,医学称“舌系带延长术”,手术的最佳时期以1周岁为宜,因此时舌系带较薄,手术后伤口出血少、愈合快,伤口无疤痕,孩子痛苦小,治疗效果好。

幼儿不能吃APC片

当成人患上感时,常服APC片,不仅退烧效果好,还能控制头痛、全身痛的症状,所以,它是一种常用的,效果较好的解热镇痛药。

这缘于它的配方,APC片又称复方阿司匹林,共由三种成分构成,其中阿司匹林(含0.2268克)和非那西丁(含0.162克)都具有同样的解热镇痛作用。两药配合使用,止痛效果比单用一种更好,第三种成分为咖啡因,含0.035克,可以收缩脑血管,有助于控制头痛。但是婴幼儿不能服用APC片退烧,其原因如下:

1.幼儿各器官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功能还不完善,特别对药物的耐受力不如成人,对药物的解毒功能也差,因此,成人服用的解热镇痛药小儿不能服用,如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APC片中含有非那西丁,故不适于婴幼儿吃。

2.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高热时常伴有抽风,而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容易诱发小儿惊厥,故含有咖啡因成分的APC片不能用于小儿退烧。

3.近年来,临床资料显示用阿司匹林有引起罕见的肝和脑损害的病例,即“雷那综合症”,症状为呕吐、频繁出血、发烧、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原因尚不清楚,但医学家认为,可能是某些病毒的分解产物与阿司匹林结合后,在体内引起的一种危害脑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的血脑屏障还不健全,脑组织尚处于发育阶段,因而较成人易发病。阿司匹林是APC的主要成分,因此,幼儿不宜使用APC。

对于一般性发烧,感冒,病毒感染如果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谨慎,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应避免剂量过大,时间过长。

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又称杆菌痢疾,简称菌痢,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痢疾杆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肠道内,随粪便而排出体外,粪便直接污染水源,食物,或通过病人的手和苍蝇污染食物、蔬菜或水果、冷饮等,吃了这些不洁食物或使用了被污染的食具经口引起消化道感染。与痢疾病人接触而没有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更易被痢疾杆菌感染而患病,特别是幼儿,患痢疾常因与痢疾病人(如亲属)密切接触所致。菌痢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最多。

急性菌痢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可以在39℃以上,腹痛,大便次数多,每日10~30次,大便带有脓血,患儿想拉又拉不多,总像是没拉完的感觉,医学称“里急后重”,还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无力。如果发生中毒性痢疾,尚未见拉脓血便,有的病人就出现高热、抽风、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发青等循环衰竭的症状,病情变化快,往往在48小时内迅速恶化,死亡率极高。菌痢对小儿危害极大,要积极预防。

菌痢的预防主要是把住“病从口入”关。培养孩子自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有条件的则尽能用流动水洗手,要确保食品及水不被污染,不吃不洁食物及腐烂瓜果蔬菜。生吃瓜、果要洗烫。要注意改造厕所,消灭苍蝇,对托幼机构的炊事员及保教人员定期做体格检查;病儿餐具要消毒,一般煮沸15分钟即可,病儿的粪便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后才能倒入粪池,幼儿的尿布、内裤经浸泡煮沸后才能清洗。痢疾病人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和及早隔离。

父母应该怎样及早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在宝宝出生后,父母须具备一些简易检测宝宝视力的知识和方法,宝宝先天性眼病很多,有的能使视力极度下降,有的能造成失明,甚至丧失生命,宝宝早期视力问题如果能及时在家检查出来,然后及时就医并及时治疗,是能保住较理想的视力的。

居家测查婴幼儿的视力可分为3个阶段。在幼儿2岁以内用客观观察法,请记这样的检查口诀:一月怕来二月动(怕指怕光,动指随大人的活动转动眼球);四月摸看带色物,六月近物能抓住;八月存在跟随目一(大人手指到哪,幼儿眼光看到哪,并固视不动);1岁准确指鼻孔;2岁走路避开物。除此4~7个月的幼儿如果视力存在问题,爬动和玩玩具的举止行为,通常比同龄的孩子动作缓慢,准确度低,显得有些笨手笨脚。

幼儿3~5岁可用手势,动物形象视力表检查,但需注意的是父母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会幼儿认识视力表,并要反复测查,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幼儿5岁以上用成人视力表检查,都能合作测出视力。一般可从2岁测视力,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为:2岁视力0.4~0.5,3岁0.5~0.6.4岁0.7~0.8,5岁0.8~1.0。

如果发现幼儿的视力有问题,应及时诊察和治疗。

另外,当父母用手捂住幼儿一只眼睛,幼儿高兴大笑或挣扎反抗,而捂另一只眼时,却没有反应时,说明这一只眼视力有问题,应带孩子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避免孩子的眼睛受到伤害

应从以下几点去做:

1.妈妈在怀孕早期就要防止发生。如前所述的各种先天性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