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蒙台梭利育儿丛书:财商儿童培育法则
29020800000016

第16章 小无大错(4)

1岁小儿肠道发育不成熟,虽然小肠吸收功能好,但易发生蠕动功能紊乱。若发生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合症、肾病的水肿期,均易造成小肠对糖的吸收减少。另外,葡萄糖被肠道吸收后,有一部分要在肝脏内贮存备用。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保持向全身的组织,特别是要向大脑组织提供足够量的葡萄糖,作为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一般进食1小时左右,肠道开始吸收葡萄糖,使血糖增高。多余的葡萄糖在肝脏经过糖原生成作用,变成糖原贮存在肝脏。当血糖下降的时候,肝脏中的糖原经过分解作用,又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血糖保持着正常的水平,而糖原的生成和分解又需要许多相应酶的反应而进行。1岁小儿肝脏的许多酶不够成熟,肝脏对糖原的代谢作用差,容易造成肝脏贮存糖原不足或释放葡萄糖不足而造成低血糖。

肝脏还有一种作用是将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产物,经过葡萄糖酵解的逆行途径而生成葡萄糖,我们称之为糖原异生作用。此种情况多发生于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时,赖以维持人体对糖的需要。

血糖还受许多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1岁的小儿处于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若在这时,内分泌激素,特别是生长激素缺乏时也可以引起低血糖。

此外,当肝脏某些酶的缺陷,如肝糖原代谢病、半乳糖不耐受症、丙酮酸羧化酶缺乏和肝脏本身有损害,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脏中毒及其它肝脏疾病,也可以引发低血糖。

幼儿常哭与肠套叠

什么是肠套叠

恰如其名,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就会危及婴幼儿的生命。

哪些幼儿易患此病

肠套叠80%以上发生在2岁以下的幼儿,尤以6~12个月的婴儿居多。据统计,每1000位幼儿中就有2~4位幼儿发病,男孩要比女孩大约多出2倍多,特别是较胖的幼儿。至于为何会发生肠套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肠蠕动紊乱所致,如食物性质的改变,环境气温变化、肠道炎症等。

肠套叠病状

主要有以下四大症状:

(1)腹痛:是幼儿最早出现的症状,由于较小的婴儿不会说话,所以会因腹痛难忍而剧烈地哭闹。这种哭闹非同寻常,一阵一阵的,无论怎样也哄不住。婴幼儿阵阵突发性哭闹是肠套叠的突出表现。幼儿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身体翻来翻去。在疼痛缓解的时候,幼儿可玩耍或能安静入睡,但间隔_段时间又再次发作。反复多次发作后,幼儿精神不佳,脸色青灰,出现嗜睡,父母此时一定要带幼儿及时去就医。

(2)呕吐:腹痛发作不长时间,幼儿就会呕吐。一开始吐奶及奶块或食物,逐渐发展为吐黄色胆汁。

(3)排果酱便:这也是肠套叠的一个重要表现,通常发生在幼儿发病的4~12小时后。表现为血便或血与黏液的混合便。

(4)腰部包块:由于肠管套在一起,形成局部肿块,摸上去如腊肠状,表面光滑而不太硬,稍可活动并有压痛。

何时紧急就医

(1)幼儿持续呕吐不止,而且精神不佳,乏力,可能有严重的脱水,父母必须马上带幼儿去医院。

(2)幼儿出现血便。父母应该把血便或带血便的尿布一同带给医生看,以协助医生诊断。

提示

父母千万注意,不要以为没有血便就不是肠套餐,因为大多幼儿在医院灌肠时,都会有血便排出。父母只要发现幼儿突然阵阵哭闹,一定迅速去医院就医,切勿失去灌肠治疗的良机。

选用打虫药

打虫药形形色色,对于小宝宝来说,当以打虫效果最好,药物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为佳品:

1.甲苯咪唑:每天200毫克1次服,或每次100毫克,一日2次,连用3天。

2.枸橼酸哌嗪:每天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睡前1次服,连服2天。

3.塞嘧啶:每天每千克体重30毫克,睡前1次服。

4.如果伴有胆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或肠内蛔虫较多(腹部能摸到索状物),则应选择对虫体刺激小、能使虫体麻痹的药物,如哌嗪、左旋咪唑、塞嘧啶等。

5.合并便秘者,宜加服缓泻剂,尽量清除肠内蛔虫及其毒素,减轻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必要时同服胰蛋白酶制剂。

驱虫期间孩子的营养要跟上

许多幼儿服用打虫药后食欲下降,精神变差,睡眠不安,令父母担忧。究其原因,乃是只强调了忌口而忽视了必要的营养调配所致。

幼儿服打虫药期间,宜增加禽蛋、豆类、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既适合幼儿口味又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如能做到这些,幼儿的不良反应便不会发生了。

抗菌素能滥用吗

由于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抗菌素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有些人认为孩子生病,总离不开抗菌素,实际上这是片面的。抗菌素有其治疗疾病的一面,但还有副作用的一面,而且每一种抗菌素也不是对所有的细菌都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就是同一种疾病也可有几种细菌引起,因此我们应用抗菌素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另外要充分估计到抗菌素引起的各种副作用。如果我们不加分析,随便给孩子应用抗菌素,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相反它的副作用会对小儿的身体带来严重影响。

一是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均可产生过敏反应。轻者皮肤发红,严重时可引起剥脱性皮炎和消化道出血,特别是青霉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均对肾脏有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质,严重可致胃功能损害,还可引起听神经和面神经的损害,表现为口麻、耳聋,治疗过程中如不及时发现而停药,可致永久性耳聋;服四环素可引起婴儿的前囟隆起,牙齿颜色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全,红霉素、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表现为恶心、呕吐、无力、黄痘、谷丙转氨酶升高。

长期应用抗菌素,还可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因此,给小儿滥用抗菌素,一旦得重病必须应用抗菌素时,就不那么有效了。

此外,滥用抗菌素可造成肠道菌种失调,使一些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而致病,如小儿鹅口疮、霉菌性肠炎、肺炎等。可由于肠道内大肠杆菌彼抑制,造成人体的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由于抗菌可引起以上副作用,故我们在给孩子应用抗菌素时要慎重,特别是有过敏体质的小孩,更应慎重小心。一旦孩子生病,最好去医院诊治,并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应用抗菌素,千万不要超剂量长时间应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肩脱位

拉着孩子的手外出散步时,突然有辆车子从拐角处开出来,你会大吃一惊地把孩子拉到怀里,这时,孩子往往会嚷痛,被拽的胳膊耷拉着。

母亲用手去拽睡懒觉而不想起的孩子的一只胳膊时,也会发生肩脱位。

孩子的一只胳膊耷拉着,完全不能动弹,一碰就痛,这叫肩脱位,是由于胳膊根上的骨头从肩关节囊脱落下来而引起的。

带孩子去看外科,当时就会治好,最终连父母也能学会在家里给孩子治疗了。这种治法就是把孩子的肘轻轻弯曲,在把小胳膊向外侧扭的同时,向上推胳膊根桡骨前端。

肩脱位是正骨大夫最常见的疾病。带孩子去外科,照个X线照片,再让正骨大夫治疗就比较安全。

撞 头

有的孩子当母亲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时,就去撞头,把前额撞得砰砰响。母亲对孩子的撒娇,原想置之不理,但他一撞头,就沉不住气了,赶紧跑过去把他抱起来,于是孩子就哇哇大哭,不满足自己的心愿就哭个不完。妈妈认为他的要求过分无理于,便把他放下,他又开始砰砰撞头。以为他撞痛了大概就会不撞了,其实不然,不仅没有丝毫减轻,相反还越撞越厉害。当母亲的由于担心这样撞坏变成傻子,只好向孩子屈服。

使用这种手法的孩子相当多,这表明孩子在这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只要一次得逞,孩子就会反复进行下去,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他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大。

为了纠正这个毛病,开始时是最重要的。知道这是孩子惯用的一招,就要在他第一次发作时,赶快抱住他,带到室外,或同他一道去其他地方玩耍,给予他不是刚才所要求的喜悦,而是把他的注意力从刚才的要求中引开,忘记碰头。

如果孩子用这一方法,屡屡成功而形成惯用手段的话,就对他没办法了。只能在房间里铺上地毯或者草垫子,以减轻碰撞的后果;可以让孩子戴上毛织睡帽。

孩子由于不能在室外充分游戏,才用这种手段来进行“反抗”,所以,应尽量让孩子到室外活动,以发泄他们的精力。

孩子既没有因撞头而变成傻子的,也没有持续长时间撞下去的。

与这一手段有些类似的,就是在已经能够开始告诉要小便的孩子中,当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时,有的会一边哭,一边当场撒尿。关键也是在于第一次的处理上,不要去打屁股,而是带他去洗手,或者赶快把裤衩脱下,不要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