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深夜玩耍
幼儿应该在晚上8点钟睡觉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夜晚享乐已经成为一般市民的生活方式,正在成长的婴儿,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晚上与家人团聚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睡午觉,晚上8点睡下;睡过午觉,晚上9点半睡。后一种情况,幼儿熬夜,和爸爸一齐玩,到晚上9点半才睡,第二天早晨7点起床,这种生活安排比较明智。
不让幼儿睡午觉,把想睡觉的幼儿强制唤起,让他在昏昏沉沉中吃晚饭,然后叫他8点钟睡觉,这确实是早睡早起,但是幼儿和妈妈都不会愉快。
这个年龄的幼儿,晚8点后睡了一觉,到了半夜一两点却会醒来玩耍,这种情况是很多的。关键在于开始,只要妈妈有一次默许他在深夜里玩,就会形成习惯。凡是有深夜玩一两个小时习惯的幼儿,都是白天锻炼不够。
如果在室外玩得很累,晚上就会睡的很熟。有的幼儿半夜起来玩,第二天早晨不到11点不起床的经过白天锻炼,也会逐渐早起。就是夜间起来哭,也不要搭理他。在一般有闲工夫的家庭里,幼儿深夜玩耍的较多。
爱跟脚的小宝宝
在宝宝能自由在地走路以后,接着出现了一个“跟脚”的问题,孩子老是跟在母亲的后面,一刻也不愿离开,甚至连母亲上厕所也要跟到厕所里去,否则就会哭闹不安。“跟脚”成了母亲烦恼的问题。
紧紧地跟在母亲身边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过程,学会走路的孩子很容易产生不安的心理,所以他一刻也不愿意离开能保护自己的亲人,以便获得安慰和安全的感觉,这个过程是较短的,一般到2岁左右就不太跟脚了。对于跟脚的宝宝,母亲要用宽畅的心情去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讨厌孩子,更不要斥责老是跟在身边的孩子。如有时间,可以轻轻牵牵孩子的手,拍拍宝宝的头,对孩子每时每刻表示认可和亲近,那么孩子从母亲对自己的态度上感到“妈妈是喜欢我的”,“妈妈是我的妈妈”这样自信的感觉,从而从对妈妈的百般依存中逐渐建立自信心。有的家长在家务和育儿百忙交加的时候,孩子又老跟在脚边影响自己做事,就会烦恼生气和焦躁不安,于是会冷漠地斥责孩子说:“呆着别动!”“真讨厌死了”,这时宝宝会感到“妈妈不喜欢我了”,以为妈妈背叛了自己,于是心里肯定会感到悲伤,母子之间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的家长也担心孩子一直跟着妈妈,就难以培养他的自力观念。实际上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一边依存于母亲,一边逐渐地自立起来的。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依存的母亲不喜欢自己了。失去自信心,那么自立心的萌生也就会推迟了。一般情况到2岁左右,孩子就能听从父母亲对他“在这等一会儿”的要求,不再跟在父母亲的脚边了,到3岁左右,宝宝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母亲的脚下飞出去了,再不跟脚了。
扔东西不是件坏事
还不满1岁的孩子只能把手里的东西放掉,但不会把东西扔出去。能够把手里握着的东西用力扔出去,扔到离开自己身体稍远一点的地方,需要手、手腕和手臂大小肌肉的配合动作以及眼睛动作的协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情况,孩子要到1岁3个月左右才有扔东西的动作出现。当看到宝宝把手里玩的玩具丢到远一点的地方,很多母亲并没有把这看成宝宝的一种进步,多数认为“宝宝会淘气了,把东西乱扔”,于是马上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给宝宝,这时宝宝往往接过玩具又迅速扔掉,并会发出高兴的笑声,于是妈妈捡玩具,宝宝扔玩具,这样一扔一捡,使妈妈发现原来是“宝宝在逗妈妈玩”,既然宝宝高兴那就随他去扔吧,把一些摔不坏,容易扔的玩具像小皮球,小泡塑玩具让宝宝扔,让他扔个够,玩个痛快,最后一并收拾,这是很明智的做法。宝宝在扔东西时既锻炼了上肢的肌肉力量,又把积郁在身体里的多余的精力宣泄掉,并且主动地与母亲玩游戏,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宝宝和妈妈都感到高兴。1岁半左右的孩子是最喜欢扔东西的年龄,不论到手的是什么,几乎都会把它扔出去,家长千万不要去制止、斥责,也不要大声命令“不要扔”!这会使宝宝感到“妈妈怎么不喜欢我了”?而产生悲伤的情绪。有时宝宝借扔东西发脾气,可以用一种其他的活动或抱一抱宝宝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让宝宝停止扔物,比严厉禁止要好得多。
孩子扔东西的动作有低手抛物和过肩扔物两种姿势,就其难度来讲,过肩扔物更困难些,掌握动作也复杂些。母亲可以用扔皮球游戏来训练宝宝扔物的动作。用一只小花皮球,母亲与宝宝各站一边,相隔3米~4米距离,母亲用手握球慢慢地从身后过肩把球扔给宝宝,教宝宝用同样的姿势把球扔出去,反复练习,宝宝扔球的动作就会熟练,扔出的距离也会远些。以后逐渐再练习扔球、接球的游戏,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高的。
哄小孩睡觉
以为孩子自1.5~2岁,晚上睡觉会省事的想法是错误的。要知道,这个时期,孩子越发会向妈妈撒娇了。
妈妈给孩子换上睡衣,放进被窝里,绝对不会有一个孩子会老老实实地躺着入睡的。白天不能向妈妈撒娇的孩子,一到晚上就会缠着妈妈不放了。绝大多数孩子在进被窝以后,入睡前的10~15分钟内,希望妈妈能在身边陪着他。通过各个家庭的实践和所看到的各种结果,这是最能让孩子自然睡去的好办法。
当孩子已经能够告诉要撒尿,也很会使用匙子时,可以说就能够“独立行动”啦。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仍然有一种离不开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感情。这种情感往往表现为把妈妈拉到自己身旁。妈妈如果拒绝这一要求并训斥说:“你自己睡吧!”这样做是否就能促使孩子“独立”呢?孩子会怀着妈妈拒绝自己的怨恨,这比起他不会自己穿鞋子还会留有后患。孩子心里对妈妈的怨恨;会恶化同妈妈的关系,妨碍同母亲的合作,从而把白天的独立行动往后推迟了。明智的做法是:如果睡前孩子希望同妈妈躺在一个被窝里,妈妈应该高兴,不要拒绝。这样做可使孩子心里踏实,安安稳稳地睡去。在母子同睡一间屋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是很自然的。如果洗澡能使孩子很快入睡的话,应该在睡前让他洗澡。
不少孩子在入睡前吮吸手指头。这种习惯往往是由于妈妈逼着孩子一个入睡而养成的。如果妈妈起初紧挨着孩子睡,攥住他的手,就能够防止。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当妈妈的也不用大惊小怪,只要你在他身旁陪着,他很快就能睡着,吮吸手指的时间就会逐渐变短。
孩子只要睡午觉,晚上睡觉的时间就会相应地推迟。睡午觉的当天,最好晚上不要过早地让他睡。睡不着,在被窝里呆的时间一长,不是吮吸手指头,就是舔被子。所以孩子只要不是很困,就不要让他睡下。
用母乳喂养的孩子,还不会戒掉晚上吃奶的习惯。妈妈同他睡在一个被窝里让他吃上5~10分钟的奶,也没有什么害处。所谓吃母乳会影响营养,是指白天缠着妈妈要奶吃而不吃饭。孩子对妈妈的缠恋,其实就是要妈妈的奶头,所以应在什么时候断奶,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刺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也有不少孩子,在睡前要吃牛奶。如果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催眠方法,就可以继续让孩子吃。若是饭吃得很多的孩子,为了防止肥胖,可减少白天的奶量,在牛奶中不要放糖。
宝宝给布娃娃看病
宝宝健康成长,要按理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打预防针,因此所有的宝宝都去过医院或保健站打预防针;由于宝宝免疫功能较差,难免生病去医院找医生看病。为了不让宝宝产生不愿去医院,不配合治疗等问题,家长可以购买有关医生和护士用具的成套玩具和布娃娃,玩“医生和护士”的游戏,宝宝模仿布娃娃的家长,抱娃娃去医院看病。宝宝抱布娃娃,与娃娃聊天,安慰、体贴、关心娃娃,还会说“大夫看过病就好,不用害怕”,从而减少宝宝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宝宝也可以模仿当医生和护士,让妈妈抱娃娃来看病宝会像医生那样为娃娃做检查、像护士那样给娃娃喂药、打针、试体温,并且告诉娃娃“这药不苦,这针不会痛的,哭了不是好孩子”等。宝宝在平日观察的越仔细,模仿就越逼真,在游戏的过程中,减少了宝宝对医院的害怕心情,明白有病必须去医院的道理学布娃娃做坚强的好孩子。
大小便
在白天,孩子需要大小便时,能够知道喊人的年龄,大约是1岁半到2岁。因为这是孩子大脑神经系统成熟,能够控制大小便的年龄。因此,1岁半以上的小儿,可培养他自己去坐盆。
首先,要为孩子选择便盆。有的便盆接触皮肤的地方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天冷时孩子坐在上面不觉得那么凉;陶瓷做的便盆和塑料做的便盆,坐上都比较凉,在天冷时,要用布把周围包上,否则影响孩子坐盆;有专为幼儿制作的马头形扶手便盆,可以减少某些孩子对排便坐盆的反感,小儿自己起坐都很方便。便盆是接收排泄物的容器,家长应根据小儿需要选用,买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大便通常在早饭以后,家长要鼓励他自己主动坐盆,而不要催,更不要强迫。因为研究发现,孩子约束大小便的能力取决于听力和脑神经反射,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尿声,看到自己的粪便、明白这是他自己的排泄物时,才是训练约束大小便的最成功的阶段。训练成功时,孩子有自豪感,此时父母必须加以表扬和鼓励。如果强迫孩子排大小便,孩子会反抗、有抵触,随之而来的训练便成了问题。由于孩子约束大小便的能力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练习自己坐盆排便也会失败,此时家长不要惩罚或批评,要及时给孩子换衣裤,否则,会适得其反。
宝宝看电视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电视,而且彩电占很大比例,电视可以开阔小儿的眼界,增长知识,多彩的颜色和生动的画面,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但看电视有很多弊病,其一,彩电释放出的射线对近距离观看的人有害。因为电视机内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使荧光屏的表面及其附近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和变态因子,这种东西通过静电荷的吸附,粘附在人的皮肤上,特别是面部,易出现黑色斑疹。其二,在家庭中很难调整对幼儿适宜的室内光线,收看的距离和角度。婴儿眼球前面的角膜较薄嫩,前后径很短,眼肌力量较弱,晶体状也没有发育成熟。如果让婴儿看电视,尤其是长时间地看,会使眼肌过度疲劳,眼睛的视力将变差,还可导致各种眼病(屈光不正)。婴幼儿对于电视光线时强、时弱、快速的、跳跃式的变化很难适应,导致视觉疲劳,视力障碍。此外,看电视时间长,势必影响孩子的睡眠,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妨碍生长发育。
因此,大多数专家主张,1岁以内婴儿忌看电视,2岁的孩子看电视20~30分钟后,就应休息一段时间,3岁的孩子也不能超过一小时,看完一个节目后应带孩子到外面玩玩。此外,看电视还应注意眼睛与电视的距离以1.5米左右为宜;电视画面的高度应比孩子的双眼高度稍低一些为宜;室内应有弱光照明(3~5瓦的小灯较宜),或白天的自然光线更好,应让孩子从正面看电视;睡前不易看惊险、容易兴奋的电视;看电视后要注意洗脸;电视屏幕的亮度要适中,音量不要太高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会走后,每天在屋里东串西跑,忙于探索,他的眼界开始扩大,他的学习机会逐渐增多,他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此时,让孩子主动参加一些盥洗活动,正是从小培养孩子清洁卫生好习惯的时机。既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使孩子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父母耐心地从小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须洗手、洗脸、学习漱口、睡觉前养成洗手、洗脸、洗脚、洗屁股、漱口的习惯;定期为孩子洗头、洗澡、理发、剪指甲,培养孩子随时注意仪表整洁。手是病从口入的媒介,饭前便后洗手是保证手卫生的基本条件,因为手到处触摸,会沾满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如不洗手,手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将随食物一起吃到体内,导致疾病的传播;大小便后,手可能沾染肠道细菌,其中可能有致病菌以及寄生虫卵,如不洗手,会将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卵传播给自己或他人,因此,必须养成饭前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还应教育孩子,手弄脏后要随脏随洗,也可使用纸巾。
2.养成使用手帕的好习惯。手帕是一种卫生用具,教孩子用手帕擦汗、擦鼻涕、擦眼睛、擦嘴上的食物残渣、擦手,擦衣服上的污物等。还要从小培养在咳嗽、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的好习惯,以防止其内的细菌或病毒随唾沫飞散四方、传播呼吸道疾病。这不仅是讲卫生的行为,也是文明的表现。但要注意手帕必须每天清洗。
3.注意口腔卫生。每天三餐后及吃点心、水果、零食后均应用温开水漱口,以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
4.从小养成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家长还需耐心纠正孩子吮手指,挖鼻孔,抠耳朵等坏习惯,这些坏习惯既不利健康,看起来也不文明雅观。
为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准备洗漱的环境和用品,每天坚持,从不间断,久而之久就能养成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有利于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1岁半~2岁幼儿的生活
认真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小儿精力充沛,食欲旺盛,情绪愉快,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由于1岁半~2岁的幼儿睡眠时间要求在12~13小时,其中夜问睡眠1次,10~10.5小时,白天睡眠1次,2~2.5小时,一日饮食4次,每次间隔4小时,全日活动时间4~5小时,其中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6:30~7:30 起床、大小便、洗手、洗脸
7:30~8:00 吃早饭
8:00~9:00 户外活动
9:00~11:10 喝水、小便、室内综合游戏
11:10~11:30 饭前洗手、安静活动
11:30~12:00 午饭
12:00~12:15 饭后散步
12:15~14:30 午睡
14:30~15:30 起床、小便、洗手、午点
15:30~16:00 室内活动
16:00~18:00 喝水、户外活动
18:00~18:10 洗手、准备吃晚餐
18:10~18:40 晚饭
18:40~19:00 室内活动或户外散步
19:00~20:00 盥洗、坐盆、上床、准备入睡
20:00~次日6:30 睡眠
教宝宝用餐具
1岁半的宝宝能够用匙盛食物并能准确地送食物进嘴,此时,正是培养宝宝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