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古玩收藏知识大全
29048700000012

第12章 古铜镜(10)

西汉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应用,加之漆器、釉陶也相继兴起,手工业生产的重点开始转移到新的部门中去了。铜制的日用器皿日益衰落下去,而逐渐被铁器、漆器和釉陶器所取代。但是,人们日常生活需用的铜镜,由于当时还没有其他更好的质料可以代替,所以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条件。这时期铜镜的形制、纹饰、铭文都具有鲜明的作风和特点。据建国以来出土记录,从西汉开始有鎏金、包金和漆背加彩绘人物等各种不同工艺形式的铜镜出现,特别是西汉中晚期铸造的透光镜,代表了铸镜工艺的新水平。

新莽时期,为了粉饰太平,夸张其武功,在铜镜铸造上也带有明显的烙印。王莽时期的镜铭往往炫耀其边功政绩,纹饰复杂多变,大量流行“四神”、仙人等神话图案,带有华丽幽雅和怪异之感。汉镜之精品佳作,以此时为最盛。东汉因之,似无显着之变更。

秦汉时期设有尚方令丞,属少府,主持监造皇室所用剑、弩机等兵器及鼎、壶、钟、镫镜等青铜用器。武帝以后除京师、尚方官工特别制作铜镜外,铸镜工艺在国内其他大城市,也发展成为一种专门手工业,洛阳、广陵、西蜀、长沙都有专门名家,铸造各式精美铜镜,罗列市上出售。这些镜子不仅被当成高级美术品流行国内,同时还远销国外。20世纪以来,在朝鲜平壤附近出土的居摄元年(公元6年)纪年镜,在日本出土的四神规矩境,长宜子孙镜等,进一步证明在西汉中、晚期铜镜和铸镜工艺已广为传播,是中国与周围邻国文化交流的具体见证。

以铜镜质地言,秦代与战国的无大区别。汉代铜镜质地脆硬,色泽多呈深灰色,并逐步发展为银灰色。这是因为合金成分变化的结果。汉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适中并较为稳定,铜一般占60%至70%,锡多占23%至25%,另含少量铅和锌。这样的比例成分,既利于冶炼浇铸,又提高了铜镜质量。

秦汉铜镜可分为秦至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新莽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四个时期。

(一)秦至西汉早期铜镜

秦代铜镜,其形制多沿袭战国晚期作风,为圆形,弓形弦钮,素卷缘,镜身轻薄。至西汉早期,镜钮除弓形弦钮外,新出现了圆钮、柿蒂钮、兽首钮等,钮座多圆形或方形,镜边为卷缘或平缘,有的是内向连弧纹缘。镜面一般是平的。

这个时期的铜镜纹饰,仍流行图案画和图像画。主要有蟠螭纹、夔纹、四叶纹、鸟纹、草叶纹及人物等。地纹趋向简略,多采用简单清晰的云纹和雷纹,并有龙纹。纹饰多是细线浅浮雕,布局以四分法为主。

战国末年,铜镜上始有铭文出现,秦镜有文字者仍绝少。西汉早期铜镜铭文逐渐多见,多饰在钮座外。文体多是秦汉诗歌形式的三字句和四字句,字体古朴方正,多为篆书。内容多为表现汉代贵族享乐求仙,长保富贵的思想。还有丈夫远戍边疆,妻子相思想念之词等。

战国时期的各式铜镜到这时还继续流行,新出现草叶纹镜等。

素镜圆形。桥形钮,无钮座。直径8厘米左右,缘厚约0.1厘米。镜背有一至二道弦纹。

人物纹镜三弦纹桥形钮,方钮座。素卷缘。直径10.4厘米,缘厚0.2厘米。主纹为两个武士持盾、剑,同虎、豹搏斗的生动画面。勾连纹地。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9号秦墓出土一件。

菱形夔纹镜三弦钮,圆钮座。素卷缘。直径15厘米,缘厚0.4厘米。主纹为变形夔纹,云纹地衬以三个菱纹。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

蟠螭纹镜薄胎。弓形钮或三弦纹钮,个别的为兽形钮,重圈钮座或方座,座内多素地,间有云纹或梳齿纹。素卷缘。直径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纹饰由一层或两层花纹组成,主纹为蟠螭纹,或以云雷纹为地。有的作盘绕式构成,有三或四条蟠螭。有的以四个叶纹等组隔为四等分,每等分饰一条蟠螭纹。多有在蟠螭间施规矩纹的,时代稍晚。个别在钮座外配置铭文,铭文内容如:

“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

“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

“大乐贵富得子孙,千秋万岁,延年益寿。”

此类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也有发现。

蟠虺纹镜圆形,弓形弦钮,钮座外有弦纹圈或方格,一般以涡纹为地,主纹是蟠虺纹(或称之为变形蟠螭纹),比蟠螭纹更加简化明朗。有的在花纹间饰对称的四乳钉纹。钮座外有方格者见有配置铭文的,词句与蟠螭一致。有的钮外是弦纹,蟠虺纹之外或设连弧纹,或不设。这类铜镜流行于西汉早期,延至西汉中期。

草叶纹镜镜钮有小圆钮、弓形钮和动物纹钮,钮座有柿蒂和方形。内向连弧纹缘。直径多在10-14厘米之间,大的可达18厘米。主纹像草叶,所以叫草叶纹镜。图案以方格分内外两区:外区花纹由连迭式草叶和花瓣纹组成,四方多有对称的四乳,间或填以三角纹、树叶纹、矩形纹等,配列整齐,线条刚劲;内区方栏之四角多饰方格斜线、对等三角、树叶、乳钉纹等,栏内多有铭文一周。草叶纹镜的铭文古朴简单,脍炙人口,常见的有: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乐毋事,日有熹,宜酒食,常富贵。”

“见日之光,口口大明,服者君卿。”

“君行卒,予心悲,久不见,侍前稀。”

“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所言必当。”

有的在方栏四角各饰一叶纹,栏四边各有一乳钉,乳钉与栏之间各饰一虎纹,并配饰变形云纹等。1990年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商店征集到一件铜镜,在方栏外四角各饰一曲尺形纹,方栏四边对饰两龙两虎,其纹饰在此种镜中属罕见者。

此类镜流行到了西汉中期,西汉晚期偶见。

(二)西汉中晚期铜镜

该期铜镜皆作圆形。基本都为圆钮,钮体较小。圆钮座或连珠纹、柿蒂纹钮座等。镜缘多宽平,缘逐渐呈斜坡状。镜面多外凸,镜体较上期稍厚重。

在纹饰方面,从西汉中期开始,以铭文作为镜背装饰的做法较常见,花纹渐趋简化,有蟠螭纹、星辰纹、连弧纹、弦纹、梳齿纹等,地纹更加潦草、少见。

铭文字体主要是篆书,其次还有隶书,笔画变圆。多为四字和六字诗句,且多为吉祥祝愿语。例体与汉赋相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减字或减句的现象。例如在绕圈刻写时,由于位置小、诗句多,刻铭时常常减掉数字,以便供诗文末句完整。或者依文刻写,到最后没有空位,即使全文尚未刻完,也只得结束。同时流行一种以自夸铜镜质地优良的商标式铭文,如“铜以徐州为好,工以洛阳着名”等语。

除上一期各式铜镜继续流行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星辰纹镜又叫星云纹镜,或称百乳镜、百乳鉴等。多为小圆钮,圆钮座或连珠纹钮座。内向连弧纹缘。直径一般为10-13厘米,小者仅4厘米左右,主纹是星点纹,按照天文星象位线条串联成一周,状如星辰。无地纹。

四乳四虺纹镜小圆钮,双重单线圈或连珠纹钮座。宽平缘。直径多为8-11厘米。主纹是四乳间夹以四螭纹,作四方均齐布置。有的螭纹外面有一圈连孤纹或梳齿纹。无地纹。螭纹多变化,有二螭对饰于四乳之中的,可称为四乳双螭镜。此外还有四乳四兽纹镜,四乳八禽纹镜等,亦属此类铜镜。有的四乳之间各饰一字,如1953年洛阳99号汉墓出土的一面,铭文为“家常富贵”四字。有的在重圈座内有反篆铭文“长乐毋事”四字。

此类镜出现于西汉中期并开始流行,西汉晚期至王莽盛行,东汉早期也较多见。

连弧纹铭带镜这类镜子的主要特征是:钮座外多饰内向连弧纹,弧作半圆形,连孤纹外为一圈铭文带,作为镜背的主要装饰。连弧的数目从六弧到二十四弧不等,最习见的是八弧、十二弧、十六弧三种。这类铜镜依其铭文内容和形制大小,又可分为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日有熹镜等几种。

日光铭镜圆钮,多见圆钮座。素宽平缘。镜身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6-8厘米。镜背有一周梳齿纹,分内外二区,内区(座外)为一周连弧纹,外区(靠近边缘处)有一圈铭文。铭文皆为八个字,如: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见日之光,长毋相忘。”

“见日之光,长乐未央。”

“见日之光,美人在旁。”

等等。

可见这种八字镜铭的特点是,第一句是固定的,第二句是灵活变化的,有的在字与字之间再填上一个“の”或“田”符号。这种铜镜最为常见。

昭明铭镜低圆钮,钮座有圆座、四叶纹座、连珠纹座等多种。高平缘。直径8-12厘米不等。有的座外饰以凸起的弦纹、连弧纹,或梳齿纹,靠近边缘有一周铭文带。铭文常见的是六字句,如:

“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

但有些铜镜,常因镜身的大小或布置地位的不同,铭文往往有所增减。如:

“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不泄。”

“内清之以昭明,光而象夫日月,心忽而愿忠,然雍塞不。”

“内清质以昭明,光日月,心忽扬而愿忠,雍而不泄。”

“内清以昭明,光象日月兮。”

等等。

有的镜铭每字之间多垫一“而”字,如:“内而清而以而明而光而夫而象而日而月而光而。”故又叫“而”字昭明镜。此种铜镜也很普遍。

日光镜和昭明镜,从西汉中期出现并流行,到西汉晚期至王莽时很为盛行。

清白铭镜圆钮,连珠纹座。素平缘。直径多在14-17厘米左右。内区为连孤纹,连弧纹与钮座之间多填以变形云纹。外区为铭文带。多为六字句,完整的镜铭长达四十八字,文为“精白而事君,欢之明;彼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怀气美之穷嗤,外承欢之可说;慕窈窕之灵贵,愿永思而毋绝。”实际上铭文常见的多减字或灵活更字,如:

“清白而事君,志天行之明,光玄天锡之泽,志疏而日忘美,之思玄纪。”

“天清白之事君,志天行之天日忘思不。”

“清白而事君,志天明,玄锡之流泽,恐而忘美,天外承毋纪。”

等等。

这种镜铭文中也有每字之间夹有“而”字的,可称为而字清白镜。

日月熹铭镜圆钮,连珠纹钮座。素平缘。直径15厘米左右。纹饰内区为连弧纹,外区为铭文带。铭文常见的有:

“日有熹,月有富,乐毋事,常得意,美人会,等瑟侍……”

“常富贵,乐毋事,日有熹,宜酒食。”

铜华铭镜圆钮,连珠纹钮座,素平缘,少有花纹缘。直径多为15-17厘米。内区连弧纹,外区铭文带。铭文如:“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去不羊,与天毋亟乐未央。”。这种镜子铭文的特点是,“辟不羊”之前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个别字有所变更,其后的语句则不尽相同,除上举者外,还有“与天无亟,如日之光,长未央”、“长夫毋忘而日月光,千秋万岁”、“见夫而日光”等。

上述三种镜,自西汉中期出现并流行,西汉晚期为其主要流行时代。

重圈纹铭带镜圆钮,钮座多以连珠纹组成,亦有圆钮座。多素宽平缘,有的边缘很窄。其装饰的基本布局是,钮座外以一周或两周凸棱分为内外两区,布局形式有的是内区饰以云雷纹、涡纹或几何形花纹,外区为铭文带,或外区饰花纹,内区为铭文带。有的内外区均施以铭文带。纹饰一般都很规整,花纹及铭文纹路显着高起。铭文内容以“日光”、“昭明”、“清白”铭较常见,语句与连弧纹铭带镜类中的几种同铭镜大致相同。

双圈铭带有“日光”铭(施内区)与“昭明”铭(施外区)相配的,也有“昭明”铭(施内区)与“清白”铭(外区)相配的。同时,还有一些“长乐未央”、“家常富贵”等内容较简单的铭文和“清冶铜华以为镜,照察衣服容貌,丝组杂(要造字)以为信,清光宜佳人”(或有减字句者)等,通常以单圈铭的形式出现。此外,还见有内圈施“久不相见,长毋相忘”、外圈为“常宜子孙兮日番昌,千秋万岁乐未央,宜吏精明光兮”等铭例。

重圈纹铭带镜的流行时期与连弧纹铭带镜大致相同。

(三)新莽至东汉早期铜镜

这一时期铜镜,镜身厚重,均为圆形,镜面稍向外凸。基本都作半圆钮,钮座有圆形、方形和四叶纹座等多种。镜的边缘宽平,缘上开始出现花纹。制作都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

铜镜纹饰复杂多变,由静向趋于动向,有规矩纹、神仙鸟兽纹、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花纹线条一般很纤细,盘曲如铁丝,遒劲有力,繁缛细密,流畅生动。

铜镜铭文装饰占主要地位。多用七言韵语或仿汉赋歌辞。字体方正。内容多数是表达祈祷祝愿的颂语,有的是受西汉末年经纬之说的影响,表现天命论的词句。同时,还出现和流行掉字、减笔和使用假借字,造成语句不通和难以辨识等现象。有的钮座旁铸有十二地支铭文。值得注意的是铭文中屡见记载铸造镜子的年代,称为纪年镜。这为铜镜断代树立了可靠标准。到东汉初,有的字体趋于艺术化,作长脚花式篆书,分布在镜之四方,书体变异,美丽如画。

这个时期,除日光镜、昭明镜、四乳四螭纹镜等继续流行外,象征天地四方的四神规矩镜大为流行。鸟兽纹镜也比较典型。

规矩纹镜圆钮,圆钮座或柿蒂纹座,座外多有一方栏。直径一般在8-16厘米之间。镜缘饰细密的图案纹饰,以锯齿纹和流云纹为常见。这一类镜的基本特征是在方栏之外,均饰有的几何形纹样,研究者一般称其为规矩纹,因此便有了规矩纹镜或规矩镜之称。规矩纹的布局位置是纹各施于方栏四边的中间,纹亦对称分布于近缘处,与方栏四角对应,将镜背主要部位分为四区八等分,各区又填以内容不同的纹饰,并在方栏外配置对称的乳钉纹,有四乳、八乳等,四区内饰象征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各占据一个等分,其余四个间隔等分内配饰羽人、鸟兽纹等。可称为四神规矩镜。有些不是在四区内有规律地配置四神纹,而是在各等分内分列青龙、白虎、朱雀及鸟、凤、奔马、羊、鹿、怪兽、羽人纹等,称为鸟兽纹规矩镜。在方栏以内区见有铸铭文者:在钮座旁常饰四个字如“长宜子孙”;在栏处者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有的镜在主纹之外有一圈铭文带。铭文常见的内容如:

“尚方作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兮。”

“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为国保。”

“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而金石天之保兮”。

这类铜镜或称为尚方镜。尚方镜本应始于汉武帝,因为汉武帝时曾设有尚方官专门铸造铜镜。然而带有尚方作镜铭文的镜子,却一直到新莽时才出现,尚方镜传世最多,铭文千变万化却大同小异。但这一类铜镜不一定都是尚方官署所做,也有的可能是私家铸造借用尚方铭来提高镜价的。常见的铭文还有:

“内而光,明而清,石华,为之菁,见下上,知人清,心喜得,早发生。”

“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在龙右虎补四旁,朱雀玄武顺阴(阳)。”

“福禄进兮日以前,天道汤汤物自然,参驾蜚龙乘浮云,白虎失,上大山,凤鸟下,见神人。”

“福熹进兮日以萌,食玉英兮饮澧泉,驾文龙兮乘浮云,白虎兮上泰山,凤凰舞兮见神仙,保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八子十二孙。”

“作佳镜成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如金石。”

“金之青,视吾行,见至,长思君,时来游,宜子孙,乐无忧。”

“朱氏明竟快人意,上有龙虎四时宜,常保二亲宜酒食,君宜官秩家大富,乐未央,宜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