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竟四夷服,多贺新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吉后世乐毋极。”
等等。
以前有的研究者曾根据以上不同内容的铭文,有过“善铜镜”、“福禄镜”、“佳镜”、“朱氏镜”、“王氏镜”等称呼。
还有纪年镜如:
始建国二年规矩镜圆钮,圆钮座。缘饰铭文带及锯齿纹、∽形涡云纹。直径15.8厘米。以双弦纹分内外区,内区围以七乳和四组草叶纹,间以“宜子孙”三字,外区饰形规矩纹,四乳钉环以羽人神兽。缘上铭文篆书,共51个字,左读:“唯始建国二年新家尊,诏书数下大多恩,贾人事市,不躬啬田,更作辟雍治校官,五谷成孰天下安,有知之士得蒙恩,宜官秩,葆子孙。”这面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镜,较目前所知纪年铭最早的居摄元年规矩镜(现藏日本)迟了四年,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面纪年镜。
天凤二年四神规矩镜圆钮,圆钮座。草叶纹宽平缘。镜背以方格分为内外区,内区为以小圆乳间隔的十二地支文。外区饰以八乳和形规矩纹,四方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鸟兽纹,其外饰以铭文带,隶书:“始建国天凤二年作好镜,常乐富贵之君上,长保二亲及妻子,为吏高迁位公卿,世世封传子毋穷。”这面镜子出土于浙江绍兴,色泽闪烁夺目,文字严整不苟,亦为传世王莽铜镜中的珍品。
这类镜中,有的四神及禽兽图案被几何形图案代替,铭文很少见。洛阳烧沟1028号墓出土一面铜镜,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窄平素缘,直径9.7厘米。钮座外有双线方栏,栏外饰规矩纹,间以四乳、翼纹和菱形几何纹,再外依次为短斜线、弦纹、双线锯齿纹。
1951年长沙出土的一面铜镜,大圆钮,柿蒂形钮座,四蒂中各有一兽头,纹饰以凸弦纹划分为内外两区,满布细密的花纹图案,其中外区饰有规矩纹。缘饰铭文一周:“圣人之作竟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兮,子孙益昌。黄帝元吉有纪刚。”镜背鎏金,异常精美。
规矩纹镜出现于西汉末期,盛行于王莽时代,其下限可能一直到东汉中叶。
鸟兽纹带镜圆钮,圆钮座或柿蒂纹钮座。钮座外对称布施八或九个乳钉一周,乳间饰鸟兽纹。有的为素宽平缘,有的缘饰花叶纹、锯齿纹、鸟兽纹和水波纹等。主要纹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牛、鹿、三足鸟以及羽人等花纹环绕而成的鸟兽纹带。花纹的配置,有的为四神、羽人、鸟兽纹;有的为鸟兽纹;有的为禽鸟纹。浅平雕或半浮雕,线条流利,姿态生动。创作者为了适应镜子花纹布局的带形位置,龙、虎等形象都画得很长,因此各个动物首尾相接,连续周旋。其间夹以四至八乳,有的乳下衬以柿纹或圆圈纹。在钮座外乳钉纹与主体纹带之间,多有一周锯齿纹和一周花叶纹或几何形图案,或一周宽凸棱。主纹内外,也各有一周纹饰,多为锯齿纹饰,纹饰细密。有的在钮座外铸“长宜子孙”四字。有的主纹之外有一周铭文带。铭文内容常见的是宣扬“尚方”或个人制作铜镜的商标式语言。如:
“尚方作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雀玄武顺阴阳,寿敝金石乐未央,长保二亲富贵昌,子孙备具居中央,女为夫人男为郎。”
“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鸿泉二丁。”
“杜氏作竟大毋伤,新有善铜出丹阳,炼冶银锡清如明,左龙右虎辟不阳,长乐未央。”
“田氏作竟大毋伤,新有善铜出丹阳,冶铜锡清如明,得此竟赏千方。”
“吕氏作镜自有纪,长保二亲孙子,辟去不羊宜古市,为吏高升居人右,寿如金石。”
有纪年铭文的,如传为浙江绍兴出土的永平七年(公元64年)鸟兽纹带镜:
“永平七年九月造,真尚方作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雀玄武顺阴阳,上有佚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
此类铜镜一般都制作较精,所见实物中多光泽闪亮,少有锈蚀者。
(四)东汉中晚期铜镜
形制皆圆形。圆钮,钮大而高呈半球形。多为圆钮座,也有连珠钮座,柿蒂纹钮座等。镜缘宽平,缘的坡度增大。镜凸面较上期稍平缓。镜体较厚重。
纹饰较上期更为丰富,上期流行的连弧纹、规矩纹继续使用,规矩纹简化,多以单条勾画而成。新出现了人物神仙故事图案如“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仙内容和车马画像及神兽等题材,并开始出现半圆枚和方枚装饰,枚上或带铭。纹饰布局常以钮为中心,或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神兽镜、画像镜则多采用横行排列或环绕布施的形式。出现了浮雕式表现花纹的手法,通常见于神兽、画象、龙虎、夔凤纹等类镜上,使花纹图像高低起伏,活泼自然。
铭文中常见的是祝颂语,多夹于主纹与镜边之间,有的竖直排列在镜的中间。传世东汉纪年镜很多,可作为断代的主要依据。自夸质地优良的铭文和纪氏、纪地铭更为流行,如“侯氏作镜”、“张氏作镜”、“青盖作镜”等等。另外,由于刻工的疏忽,或镜铭位置的限制,减笔、反书、掉字、漏句的现象亦经常出现。
铜镜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简式规矩镜圆钮,圆座,有的座外有方栏。素平缘。直径10厘米左右。主纹图案简化,纹之旁只有一些点、划,用以代表动物图案。缘内多有一圈锯齿纹。
连弧纹镜圆钮,圆钮座或柿蒂纹钮座,素宽平缘。直径一般为9-19厘米,缘厚0.5厘米左右。其纹饰特征是,钮座之外有一周凸棱,棱外为八连弧纹,占据主要位置。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连弧纹的外周饰一圈变形云雷纹或其外周加饰一圈短直线纹。云雷纹的作法是,一般是等距离布施八个涡纹或圆圈纹,其间连以由斜弧线组成连作的长三角形纹样图案。同时,连弧间见有填“○”等纹饰。这样的铜镜可称之为云雷连弧纹镜。另一种则不饰云雷纹,连弧纹外围已近镜缘处。此种镜的钮座绝大多数为柿蒂叶形呈蝠形向外延伸。有些镜子在钮座四叶间铸有铭文,可见“长宜子孙”四字,亦有“君宜高官”“长生宜子”等。有的除钮座间有铭文外,八弧间亦铸有铭文,内容如“位至三公”、“寿如山石”、“寿如金石,佳且好兮”、“君如金石,寿宜官秩”等。
另外,还有纪年镜,如传世的汉永元七年(公元95年)纪年镜,为柿蒂纹钮座,四叶间铸“宜三百镜”四字。八弧之外一圈变形云雷纹和一圈短直斜线纹,属云雷连弧纹镜种,主纹区饰铭文:“永元七年正月作,公孙家作竟。”此类镜中的云雷连弧纹镜并流行于东汉中期,不铸云雷纹者主要流行于东汉晚期。
夔凤纹镜圆钮,圆钮座。宽平素缘。直径多在15厘米左右。主纹是由两只夔龙或夔凤组成有的主纹之外饰连弧纹。有的有铭文,铭文字数多则八字,少则两字,常见的如:“君宜高官、长宜子孙”、“长宜子孙”、“长生宜子”、“君宜高官”、“位至三公”、“高官”等。均竖排于钮座之上下,上下字数相等,如“位至三公”铭,则钮座上为“位至”,下为“三公”。还有上下铭文相同的如“宜子”(反书)。
此类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流行。
画像镜圆钮,圆钮座、连珠纹钮座或双线方格纹钮座。宽平花缘。直径多为20厘米左右。图案多半立体浮雕,作四分法布置,每区间隔一乳钉。画像内容最常见的为车马神人,其细部纹饰一般是四马并行,拉车奔驰,后曳长帛,上坐神人,仪态端庄,旁有侍者、羽人等作舞刀或跪坐形态,变化较多,表现十分生动。有的并题有“西王母”、“东王父”榜记。有的铭文带饰于边缘。常见的铭文有:
“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
“尚方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
“田氏作,四,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
画像镜的特点是内容变化复杂,除了车马人物画像以外,还有如神人龙虎画像、四神画像、历史人物画像等。历史人物画像镜中以伍子胥画像镜最常见。画面安排是在以四乳分成的四区中,各布置一幅历史故事:一幅是两人坐地相谈,题曰“越王”、“范蠡”;一幅为身着长裙,拱手而立的二女,身侧各置宝器,题“越王二女”、“或“玉女二人”;一幅为在帐幔中坐一人,左臂屈伸于身侧,右臂垂下,有“吴王”题榜;一幅为一男子须眉怒竖,手持长剑置于颈下,铭“忠臣伍子胥”。刻画的是春秋末年越王与范蠡策划谋吴,越王以玉女二人贿赂吴太宰喜否、吴王悠悠自得和伍子胥愤愤自刎等事件。画面构图疏密得当,人物刻画形象生动,耐人寻味。有的镜在人物画面外饰有铭文带。如浙江绍兴出土的一面,圆钮,连珠纹钮座,缘饰两周锯齿纹,直径20厘米。主纹之外一圈铭文带,铭曰:“驺氏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孰,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亟兮”。
神兽镜圆钮、圆钮座。镜缘多为铭文带,或饰以细小的图案纹带。径多为11-16厘米,以浮雕形式刻铸主题花纹。一种是重列神兽镜,从上至下分五段布置神兽,外缘处有铭文带。有的钮上下有直行铭文,如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直铭重列神兽镜为:圆钮,圆钮座,主纹是上下重列十三神、二侍、四禽、一兽,中有直铭:“君宜里,高官”,镜缘铭文曰:“建安六年,君宜高(要造字),吾(要造字两个)廿四日氏作竟,幽湅三商,刻三容象,五帝天皇,伯牙谈琴,黄帝吉羊,三公。”直径13.6厘米,缘厚0.45厘米。另一种是纹带神兽镜,钮座外是缠绕的神人及禽兽纹纹带,再外是各刻有一字铭文的方枚及刻有花纹的半圆,再外是铭文带。如1963年鄂城出土的神兽镜:圆钮,连珠纹钮座,径14.2厘米,主纹是五神、四兽、四鸟,外为半圆和方枚一周,方枚上铭为“五子三公九夫十二大卿”,再外为辐射短线一圈。从纪年铭文来看,以“元兴”、“延熹”、“永康”、“熹平”、“中平”、“建安”为最多,例如以“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明竟,幽湅三商,周得无极,世得光明,长乐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寿如东王父、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为枚上铭文为“吾作明竟幽三商兮”。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纪年镜铭文云:“延熹二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述,广汉西蜀造作明竟,幽湅三商,天王日月,位至三公兮,长乐未英,吉且羊”方枚上铭文为:“吾作明竟,幽湅三商,立至三公。”
延熹三年纪年镜铭文云:“汉西蜀刘氏作竟,延熹三年五月五日戍日中,寿如东王公西王母,常宜子孙,长乐未央,士至三公宜侯王。”方枚上铭文为:“吾作明竟,幽湅三商,。”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纪年镜铭文云:“永康元年正月丙午日,幽湅三商,早作尚方明竟,买者大富且昌,长宜子孙,延寿命长,上如东王父西王母。君宜高官,立至公侯,大吉利。”方枚上铭文为:“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君宜侯王。”
熹平二年(公元173年)纪年镜铭文云:“熹平二年正月丙午,吾造作尚方明竟兮,幽湅三商,州(绸)刻无极。世得光明,买人大富贵,长宜子孙延年兮。”方枚上铭文为:“吾作明竟自有方,白同清明兮。”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纪年镜铭文云:“中平三年四月十二日,造作明镜宜侯王。”铭文较短。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纪年镜铭文云:“建安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作明竟。百青同,世五。”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纪年镜铭文云:“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丁巳朔,卅日丙午造作明竟,既清且良,世牛羊有千,家财三亿,宜侯王,位至三公,长生。”
建安二十四年六月纪年镜铭文云:“建安二十四年六月辛巳朔廿五日乙巳奇,吾作明竟宜侯王,豪富日贵,有千万长生之寿,日月和乐巳。”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纪年镜铭文云:“延康元年二月辛丑朔十二日壬子,师作明竟,玄章乃成,晶清不可言,伏者老寿高二千石,郡督部川于事。”方枚上铭文多不可辨识。
又铭文为“延康元年十月三日,吾作明竟,幽湅三商,买者富贵,蕃昌高迁,三公九卿十二大夫。吉。”
神兽镜类中纪年铭文的大量发现,为我们认识此类镜的使用时间提供了较可靠的根据,可知本类镜自东汉中期后段已逐步盛行,并流行到东汉以后。
变形四叶镜圆钮或兽钮,圆钮座,座外四个蝙蝠形叶向外伸出,占据中心位置并将镜背分成四区,每区配一兽首或夔纹,有的是双凤纹。四叶内角一般各有一字铭,主纹之外有铭文带和连弧纹,宽素缘或缘饰几何形图案、流云、连珠纹等。根据所配禽兽不同及布局的差别,又有变形四叶兽首镜、变形四叶夔凤镜、变形四叶八凤镜的区分,四叶内的铭文常见“长宜高官”、“位至三公”、“长宜官位”、“长宜子孙”等,外区铭文带常见“元兴”、“永寿”、“延熹”、“永康”、“建宁”、“熹平”、“光和”等纪年铭,如:
“永寿二年正月丙午,广汉造作尚方明镜,富且昌,宜侯王,师命长。”
“延熹七年正月壬午,吾造作尚方明竟,幽湅三商,买人大富,师命长。”
又“延熹七年五月十五日丙同竟,其所有者王父母,位至三公,宜古市。大吉。”
又“延熹九年,正月丙午日作竟,自有方,青龙白虎侍左右,买者长命宜子孙,吉兮。”副铭:“君宜高官。”
“永康元年正月丙午日作尚方明竟,买者长宜子孙,买者延寿万年,上有东王父西王母,生如山石。大吉。”副铭:“长宜高官。”
“建宁二年正月廿七丙午,三羊作明竟自有方,白同清明复多光,买者大利家富昌,十男五女为侯王,父妪相守寿命长,居世间,乐未央,宜侯王,乐未央。”
“熹平三年正月丙午,吾造作尚方明竟,广汉西蜀合白黄,周刻无极世得光明,买人大富长子孙,买人大富长子孙,延年益寿,长乐未央兮。”
“光和元年五月作尚方明竟,幽湅白同,买者长宜子,延年益寿,长乐未央,宜侯王,大吉羊,宜古市。”
可知此类镜主要流行于东汉晚期桓、灵之时。
龙虎纹镜圆钮,圆钮座,镜缘一般均饰有花纹,多为锯齿纹,或有动物等图案纹饰。直径多为11-13厘米,镜体较厚。纹饰主题突出,主要是龙虎纹或龙纹,采用高浮雕手法布施于钮座之外。有的为一龙一虎,作屈身张口相对状。有的为一龙或一虎,巨口大张,屈身盘绕。龙虎首、尾处常配饰鸟兽、羽人,点线纹等。有的在主纹之外有铭文带。
此类镜在东汉晚期开始流行。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
三国时期,军阀混战,北方黄河流域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至西晋时虽然结束了近五十年的分裂局面,但接着是南北朝的对立,中原地区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又陷入动荡不安的境地。因此,铸镜手工业也一度衰落下去。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政治相对稳定,铜镜生产有较大发展,尤其是会稽山阴(今绍兴),不仅铜镜生产量大,而且所产铜镜的工艺技巧也独具风格,代表了东汉以来铜镜的发展水平。所见绍兴出土的古代铜镜,主要有神兽镜和画像镜。特别是后者,构图丰富多彩,刻画细致谨严,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稍晚一些又有十二生肖四神镜、高浮雕四神镜等,但纹饰粗拙,铭文草率。同时又开始使用写生花鸟作主题,在技法上有了改进和提高,成为隋唐铜镜发展的先声。
以形制言,这一时期的铜镜在东汉铜镜基础上有所变化,皆为圆形,大圆钮,钮顶较扁平,圆钮座。镜体一般较小,重量减轻。镜缘多呈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