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从中生的含义
寒从中生,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因而导致生理功能活动衰退,虚寒内生,或阳虚阴盛,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故寒从中生,又称为“虚寒内生”或“内寒”。
寒从中生的病理变化
寒从中生病变的形成,多因阳气虚损、阴寒内盛、机体脏腑组织失于温煦所致。它的产生多与脾肾阳气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于四肢肌肉而起温煦作用。肾阳为阳气之根,能温煦全身脏腑组织,并为人体蒸腾气化之源,故脾肾阳气虚衰,则温煦气化失职,最易表现虚寒之象,而其中尤以肾阳虚衰为关键。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扩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寒从中生病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内寒自生。机体阳气不足,产热减少,阴寒内盛,从而使脏腑组织表现为病理性的功能减退,产生虚寒性的病理反应。呈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蜷卧喜暖、腹泻便溏、舌润不渴等阳热不足之症,其中以畏寒喜暖为其基本特征。
二是阳气虚衰,人体水液代谢活动障碍,从而导致阴寒性病理产物的积聚或停滞,如水湿、痰饮之类。多见尿频清长,涕、唾、痰、涎稀薄清冷,或大便泄泻,或发水肿等病症。
此外,不同脏腑的内寒病变,其临床表现也有各不相同的虚症。如心阳虚,则见心胸憋闷或绞痛、面唇青紫等;脾阳虚,则便溏泄泻:肾阳虚,则腰膝冷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
应当指出,阳虚阴盛之寒从中生,与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所引起的寒证,即“内寒”与“外寒”之间,不仅有所区别,而且还有联系。其区别是“内寒”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外寒”的临床特点则主要是以寒为主,且多与风、湿等邪相兼,或许亦可因寒邪伤阳而兼虚象,但仍以寒为主。两者之间的主要联系是寒邪侵犯人体,必然会损伤机体阳气,最终导致阳虚;而阳气素虚之体,则又因抗御外邪的能力低下,易于外感风寒而致病,或外寒易于直中脏腑,引起内寒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