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蠖之屈,以求伸也。此语出自《易·系辞下》,原文为“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得以存身也”。这里的信是古字,通“伸”。尺蠖,虫,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这正是忍与忍耐最形象的体现。
这句话,变为老百姓口中的通俗说法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更通俗一点的说法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是一句老话,是指封建社会的女子嫁为人妇后在婆家当媳妇的不容易。上要伺候公婆,下要照顾小叔小姑,中间要服侍好丈夫,还要上山砍柴下田干活,一日三餐烧饭做菜,操持一家人的衣服鞋帽针线活。稍有不慎,必招来婆婆的辱骂甚至殴打。做媳妇的苦熬苦撑,就等着自己的儿子长大娶回了媳妇,然后自己成了婆婆。也有的甚至在家颐指气使,出出多年当媳妇受折磨的恶气。这句俗语,虽然讲的是家长里短的故事,但是“话糙理不糙”,很通俗、很形象地表达了忍耐的哲理。
我们在自然界,在生活中,会看到各种忍的例子。
比如,在田野里,在山路旁,小草与巨石的顽强抗争。巨石压住小草,小草只能默默忍受。风里、雨里、炎炎烈日之下……没有人会帮助小草搬掉巨石,小草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巨石的阻挠。
坚韧的忍耐永远是无敌的。柔弱的小草终有一天会探出头来,伸直自己的躯干,舒展满身的枝叶!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也是这个道理。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读书。
望夫石之类的传说,也可以给我们同样的启示。
望夫石多系古迹名,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辽宁省兴城市西南望夫山之望夫石,则传为孟姜女望夫所化。其他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西南、江西省分宜县昌山峡水中、贵州省贵阳市北谷顶坝、广东省清远市,均有望夫石。
望夫石是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妇人站于山石之上,向远方眺望,盼望其夫归来,日久年深,化作石头仍保持着遥望的姿势。它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反映了占时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望夫石在人们眼中成了忠贞的象征,许多诗人墨客曾在此挥毫泼墨,就连风流天子乾隆也在望夫石上留下了亲笔御题。
忍,是一种文化。忍,是一种文明。由忍组成的词,如忍耐、忍从、忍辱、忍气、忍痛等,都是告诉我们,抑制、克制自己的一时情绪、情感,通过忍的途径,达到成功、胜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