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9112200000025

第25章 轻松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6)

刘翔平博士认为,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阶段是0—12岁,老师和父母都要注意对孩子情感、情绪及心理方面的教育。80%—90%的人的智力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现在所有学校教育的模式都是发展智力的“知”觉教育,经常以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好与坏,缺少了感恩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感”觉教育。

情商教育的专家吴芳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来自于他自身的需求或动机,而这种需求或动机又受情绪情感的支配。那么,要解决孩子的叛逆、厌学、网恋等问题,就要重视“情商”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都开设有心理活动课,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目前,部分学校也拥有了心理咨询室,不过咨询老师大多是由语文老师兼任,很少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吴芳老师认为,过去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教师奉若神明,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民。而现在有不少家长都认为,自己给学校交钱就是让老师教孩子,孩子有错就是老师有问题,从不认为孩子自己有问题,而孩子对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很敏感的,这样就容易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自己犯错却责怪老师。

为了弥补孩子在情商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远离“成长问题”,现在已有多家教育机构涉及到了孩子的“情商”教育。据悉,目前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机构都已经意识到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情商教育却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情商就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行为、意志、与人交往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心理脆弱、行为偏激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就很难适应,遇到复杂情况往往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仅仅拥有高智商而缺乏情商的孩子,其创造力就很难挖掘、开发。

教育专家认为,要让孩子远离“成长问题”,父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怎样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要简洁,不要扯七扯八。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彻底地掌握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而仅仅是为了达到纠正孩子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使他不会形成错误的性观念和态度。

父母被孩子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例如:“婴儿是从哪里生出来呢?”或是“为什么结婚以后会生娃娃?”这时,很多父母就会提心吊胆,而在无意中端起架子来。其实,经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传播,几乎可以说有关性的内容泛滥成灾。父母必须正视这一问题。至于要回答到哪一种程度较为合适呢?会不会在告诉小孩以后,引发其不必要的兴趣呢?这似乎会让人觉得有点担心。不过,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只要是正值发问期的幼儿,问及这方面的问题,并不需要端起架子来。对于孩子而言,“为什么婴儿会生出来?”“为什么鸟回飞?”“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问题,都是以同样单纯的心态发问的。因此,只要坦率地用恰当的言辞来回答即可。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提出这方面问题的时候,父母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性方面的教育就算正式开始了。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指着生殖器天真地问父母:“这是什么?”的时候,父母的正确态度应是自然地告诉他:“这是你的小鸡鸡。”

父母的态度应该像告诉孩子哪是耳朵,哪是眼睛那么自然。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口吻和表情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难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感。当孩子问这类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只不过是想知道正确名称而已。

有的父母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来源”问题时,常借故说:“你是捡来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不正确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问题在于,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不想让他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这问题是神秘的。当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时,心中尽管存在着很多困惑,也不会向父母坦诚地询问了。因为他曾经在父母那里碰了壁。父母也因此失去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帮助孩子度过性觉醒和性困惑的心理时期。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应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由于孩子毕竟还不成熟,回答可以简单一点。关键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

有的人认为性问题是大人的事情,小孩有什么性问题呢?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对此,需要说明的是,不需把性问题的范围理解得太狭窄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儿童从幼小的时候开始,有些情感、语言、行为都是和性有关的,只是父母往往不加注意罢了。有的父母不仅不加注意,而且还采取了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对待,这样做很可能是孩子长大后产生性心理变态的一个重要根源。

对于孩子来说,和性有关的现象是很多的,例如:有些孩子爱抚摸母亲的乳房;有些四、五岁的孩子爱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有些男孩子爱俯卧使生殖器受到一定的压迫。这都说明儿童有一定的性感觉,抚摸母亲乳房、抚弄自己生殖器或俯卧时感到一种惬意。而且,幼小的男孩子有时也有阴茎勃起的现象。有些孩子爱问一些和性有关的问题。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也会自发地扮演新郎新娘的游戏。有的小男孩被父母打扮成女孩,留长发、穿裙子,抹胭脂等,以女孩自居。

以上这些现象都值得注意,做父母的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有关知识、错误的对待孩子,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例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就大声骂:“你弄这东西干啥?多脏!不许弄!”这一来反而强化了孩子这方面的心理,大人越是不让玩弄“这东西”,孩子越是感到“这东西”神秘、好玩,从而加强了玩弄“这东西”的愿望。这种心理发展起来会变成一种性变态。

孩子问父母“我是怎样生出来的”问题,父母一般有三种反应。一是骂几句:“你问这种事干什么?胡思乱想!”二是骗孩子说:“你是从胳肢窝里钻出来的”,“你是从垃圾箱里拣来的”等等。三是嘻嘻一笑,不予回答。无论以上哪一种做法,都会使孩子对这些问题充满了神秘感(父母骗孩子的那些话,孩子往往是不相信的,越不让知道就越想知道)。

至于把男孩打扮成女孩,像对女性一样对待他,后果也许会更严重,可能产生性心理学的所谓“性别自认”的倒错现象,这就是说,明明是男人,却都以为自己是女人,对异性不感兴趣,搞同性恋或产生其他性变态问题。

以上这些情况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值得注意。当然,那些可怕的结果并非必然,而只是可能,但是加以预防仍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应该怎么回答孩子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呢?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不要强化儿童的性心理

例如不许孩子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不许孩子做“新郎、新娘”的游戏,这“不许”、那“不许”,反而强化了孩子这方面的欲望。正确的做法是不动声色地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这方面引开,如给他别的东西玩,逐渐淡化他在这方面的心理。

2.不要使事情神秘化

因为神秘化也是一种强化,越是神秘的事情,他就越想知道。例如孩子问父母有关性的问题,父母就应该坦率地、自然地、像回答小鸡是怎么生出来的那样回答孩子。回答要科学、正确,当然也不要讲得太复杂,不要超过孩子的接受能力。就拿回答“我是怎么生出来的”这个问题,可以说:“爸爸身上的一个细胞和妈妈身上的一个细胞结合在一起,在妈妈肚子里发育长大,然后经过一条通道把你生出来了。”如果孩子问起人体各种器官,也应当坦率地、科学地把正确的名词告诉他,要使孩子从小对性问题不产生神秘感,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增加了对父母的信任感,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很有益的。

3.要顺其自然

人的发育成长有其自然规律,不要硬去改变它,使人的成长发育不正常。例如,生了男孩就要像对待男孩那样对待他,生了女孩就要像女孩那样对待她,男孩爱舞枪弄棒,女孩爱玩洋娃娃,都可以听之任之,必要时稍加引导即可。如果像对待女孩那样对待男孩,或是像对待男孩那样对待女孩实在要不得。

著名的美国性教育家玛丽·考尔德伦博士指出:儿童阶段,特别是五岁以前是性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接受有关性的培养教育,将决定以后一生有关性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