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的生活总是令人向往。
道教更是对神仙情有独钟,其信仰的神灵范围很广,天神、地祗、人鬼无所不包。东汉时期,道教创立时,即尊崇天、地、水三官神。进入魏晋以来,道教所信奉的神灵,更是十分混乱。不仅将中国古史中的三皇五帝接纳进道教神系,还将历代的先哲圣贤、功臣名将,乃至民间艺人都收编入队,以壮大其声势及影响。
凿于大足石门山的“三皇洞”,即是道教神灵信仰的体现。所谓三皇,是中国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但对三皇的界定,古籍中说法不一。汉班固《白虎通》以伏羲、神农、燧人或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晋皇甫谥《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司马贞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而道教供奉的三皇,则是《史记》中说的天、地、人。
在这龛洞窟内,三皇面朝南,并坐龙椅之上,坐高2米。居中为天皇、左侧为地皇、右侧为人皇。皆头戴王冠,香袋垂耳,身穿宽袖长袍,内着荷叶边圆口衣衫,两边有璎珞饰带,像微风中的玉米须,略有动感。天皇头顶,凿有三个小圆龛,龛内是三位天尊像,脑后有火焰形背光。三皇像两侧各立一护法神将,面相凶恶,足穿战靴,身披铠甲。神将身边,各有飞龙一条。天神将手置于飞龙头顶,显得十分亲密。之外,龛窟左壁上层还刻有二十八天人,下层刻七尊立像。整窟造像看上去,人物高贵,场面庄严,仿佛人间的议事朝堂,透出一股子帝王霸气。
人大概都有向往做神仙的感觉,虽然,神仙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并没人知道。想象中,神仙应该就是那种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云游四海之人吧。比如传说中的“八仙”,便是神仙中的典型形象。据说,八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富、贱,他们原本都是极普通之人,通过修行得道后,才过上潇洒人生的。
道教修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内丹术”,即运用意念来控制自己的思维,从而取得特殊精神效应的技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一首《谷神歌》,其中有这么几句:
我有一腹空谷虚,言之道有又还无。
言之无兮不可舍,言之有兮不可居。
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炼之仙人号。
这几句话,说的就是内丹修炼之道。在内丹道教看来,活在滚滚红尘中之人,汲汲于功名利禄,沉迷于声色犬马,而忘记怡情养性,延年益寿,造成本末倒置,要钱不要命。因此,内丹术的目的,在于倡导关注生命本身。通过修炼内丹,将体内元气保住,使之成为“纯阳之体”。这类似于中医上讲的“调养气血,固本培元”理念。“气功”的“气沉丹田”之说,即是受此影响。
修炼内丹的基本要求是“澹嗜好、寡言语、省思虑、薄滋味、慎寒暑、均劳逸”。说得明白点,就是人要淡泊名利,不沉迷于酒色,尽量减少欲望;不要说些动怒伤肝的话,以免违背诺言;切忌多思多虑,若殚精竭虑,必定元气尽耗;要注意饮食调节和季候的变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最后还得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操劳过度。
这些要求看似简单,若真要做起来,却并非那么容易。《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即兴编唱的那首《好了歌》,即说明了人要摆脱红尘之困的艰难,极具讽喻性: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其实,人之所以活得空虚,活得不快乐,为生活所累,全在于自己的内心缺乏一个“支撑”。没有支撑,就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跑,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精神上也找不到寄托。如此一来,只好每天迷恋打麻将、喝酒、进歌舞厅,最终把自己给消解了。落得个妻离子散,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场。
做一个内心有“支撑”的人,比做神仙快乐,也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