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炉法则”认为,当员工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这种处罚的特点在于:
☆即刻性:当你一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
☆预先示警性:火炉是烧红摆在那里的,你知道碰触则会被烫。
☆适用于任何人: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
☆彻底贯彻性:火炉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
管理者实施起来要坚决果断。奖赏人是件好事,惩罚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如果执行赏罚之时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力。
3批评与惩罚相并用
管理者或领导者运用批评、惩罚手段应更富有技巧性。“打一巴掌”很重要,但一定要打得响,打得对。具体说,打这一巴掌要做到“稳、准、狠”。
☆要稳。采用强硬手段,惩罚一个人,也是要冒风险的。这主要在于,被惩罚者有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掌握着关键技术信息,有时有着很硬的后台。
拿这样的人开刀,就要对其背景多加考虑,慎重行事。惩罚不当终会带来抵制和报复,因此在动手之前首先应想到后果,能够拿出应付一切情况发生的可行办法。
☆要准。批评、惩罚都要直接干脆,直指其弱点,直刺痛处,争取一针见血。
有时某人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代表一类人的错误,这时的惩罚一定要选准时机,待其犯错最典型、最明白、最有危害性时方痛下杀手,这时切忌无事生非,不明事实;也切忌小题大作。这才会做到让受罚人口服心服,也才会真正让众人引以为戒。
☆要狠。一旦认准时机,下定决心,便要出手利落,坚决果断,毫不容情。切忌犹疑不定,反复无常,拖沓累赘。
一些杰出的管理者的经验是:“一旦采取坚决措施,即使当他们不得不解雇某人时,也并不因往日的感情而变得犹豫不决。”这样做,也是在向众人显示:我的做法是完全正确、适宜的,我对我的做法绝不后悔,充满信心,这是最好的选择。
要加强对员工的约束,有强化纪律的书面规范,保证员工受到公平的对待,避免一时冲动给他们严厉的惩罚。强化纪律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次犯错,口头警告。必须让员工知道他们哪里错了。你要记下给他们警告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次犯错,书面通知他们,并警告说下次犯错误受罚,扣工资或者换工作。这封警告信一式三份,一份给犯错误的员工本人,一份给上级,一份存档。
第三次犯错,临时停止工作。根据你们达成的协议和错误的性质及程度,给予长短不同的停工处罚,停发一切报酬。
第四次犯错,降职、降级,或者调换工作、开除。根据各种因素,做出上述惩罚之一。其中调换工作是最常见的。因为这样既可减少解雇给他们造成的打击,又可以使自己减少一个问题户。
实际上,整个公司并没有因你的这一行为获得任何好处。除非你确认他的表现不佳确系工作不对,换一个工作会使他干得更好,否则轻易不要这样做。调换工作部门之后,你要将该人的资料全部移交过去。
4扮黑脸并非丢义气
有时,公司的制度有了某些程度的变动,你接到老总的通知,你掌管的部门要减少一个人手,并由你决定把何人调离。
你此时感到十分烦恼,因为每一个员工都有其特长,最重要是你与员工们早已建立了关系,公事上合作愉快,私底下的交情也不俗。
请撇开私人感情,眼光放到公事上的实际需要。有几个因素得考虑:公司的人事部署将如何?生意策略有改动吗?你的部门是否工作方针有变?知道了自己的需要,再细心分析各位员工的工作能力、性情、耐力和其他潜质。到了这个时候,相信你已经可以知所取舍。
然后便是重要的一步了,如何向被选中的员工讲清楚,而不致对方对你心生怨恨?态度诚恳最是重要,开门见山和避重就轻吧。
你不是员工肚里的蛔虫,有时他们会给你造成难堪的局面;你平日跟他是如何的投机,甚至称兄道弟,但一个不小的问题发生了:当下属执行某项任务时,绝对失职。公司方面十分不满,有辞退这人的念头,作为他的好友兼管理者,你自然觉得责任重大,有必要为他四处奔走,力挽颓势。不错,身为领导,有义务保护和照顾员工,但在此种情况下,请你还是保持冷静,对事情分析清楚。
首先,请撤除“好友”这个包袱,一旦有了无形压力,你一定不够客观。事实上,站在公事立场,是没有人情这回事的。其次,请你召见员工,坦诚请他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讲一遍,告诉对方,若有任何隐瞒,只会令你无法伸出援手。好了,面对老总,由于明明白白,错在员工,你没有必要为他申辩什么。只要是把员工以往的良好记录和杰出成绩拿出来,提醒老总,这是一个人才,偶尔失误,仍该给予机会的。何况你若失去这个得力助手,工作上可能会不太顺畅。
记住,你应向公司负责而不是向员工负责,这与义气无关。老总做出怎样的裁决,都应该遵守,你也问心无愧。要做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怕扮黑脸,否则只会左右为难,处处陷阱,里外不是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5对人如对事一样公正
员工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理应受到应有的处罚。员工对自己所受到的处罚,思想难免会一时转不过弯儿来,这就需要你私下里与他谈一谈,交换一下意见。
谈话中,你要让员工逐渐步入正轨,认识到自己受处罚的合理性,并非是领导有意为难他。如果对方确有委屈或难言之隐,你应该表示体谅,说一些劝慰的话。要让员工明白,处罚决定的做出,绝不是专门对人的,而是对事而言的,请他不要过于激动,引起误会。许多员工会认为,他们受到了处罚,他们的人格同时也就受到了侮辱。你需要通过交换思想让他们明白,所有的处罚都是为了部门的利益和发展,不是故意去损害某人的感情。
在肯定被处罚对象的工作成绩时,你要坦诚地提出对方违反了什么纪律,这会给部门工作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做到循循善诱,务必防止简单粗暴。
在谈话结束时,你可以为受处罚对象寻找一个合适的客观原因和理由,让对方明白这次受处罚是一次失误,希望让他下次能够避免这种失误,这样容易让对方下得了台阶。你还要告诉对方,他的工作态度一直都是很好的,希望他以后在工作中,为了部门的发展而继续努力。
在行使了处罚手段之后,通过和风细雨的一次谈话,有劝说,有疏导,有安慰,有勉励,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才能让他的脑筋转过弯来。
3.5 公正无私地对待下属和工作
员工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纠葛。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出于公心,处理得合情合理才是。否则,将有损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自身形象。
1员工的需求需给与照顾
上下级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中,上下级各自的需要就得到满足。
一般来说,上级需要下级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勤奋努力,圆满地、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而下级则希望上级对自己在工作上加以重用,在成就上给予认可,在待遇上合理分配,在生活上给予关心。
对下级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当下级工作取得成绩时受表扬的是上级,当上级工作发生失误时,受批评的是下级,造成下级心理失衡。
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研究哪些是下级关注的中心,并抓住这些中心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下级最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下级的积极性。
2一视同仁勿感情用事
管理者在与下级关系的处理上,要一视同仁,不分亲疏。不能因外界或个人情绪的影响,表现得时冷时热。
当然,有的管理者本意并无厚此薄彼之意,但在实际工作中,难免愿意接触与自己爱好相似、脾气相近的下级,无形中冷落了另一部分下级。因此,管理者要适当地调整情绪,增加与自己性格爱好不同的下级的交往,尤其对那些曾反对过自己且反对错了的下级,更需要经常交流感情,防止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
有的管理者对工作能力强、得心应手的下级,亲密度能够一如既往。而对工作能力较弱,或话不投机的下级,亲密度不能持久,甚至冷眼相看,这样关系就会逐渐疏远。
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的管理者把同下级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迁就照顾,错误地等同起来,对下级的一些不合理,甚至无理要求也一味迁就,以感情代替原则,把纯洁的同志之间感情庸俗化。这样做,从长远和实质上看是把下级引入了一个误区。而且,用放弃原则来维持同下级的感情,虽然一时起点作用,但时间一长,“感情大厦”难免会土崩瓦解。
3廉洁奉公莫贪小利
管理者在交往中要廉洁奉公,要善于摆脱“馈赠”的绳索。别掉进小人设下的圈套,从而受制于人。有功于人,也不要以功臣自居,否则施恩图报,你来我往,自然被“裙带”所缠住,也会受制于人。馈赠是一种加强联系的方式,但在管理活动中往往诱使管理者误入歧途。有些馈赠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获取动机,特别是在有利害冲突的交往中,随便接受馈赠,等于授人以柄,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管理者在交往中,要注意自己身边人员的状况,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贴近的人,这些人对于管理活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管理者周围的人可直接影响管理行为,而“别人”又可左右这些人的行为,这里存在着一条“熟人链”。很明显,这些人不仅向管理者表达自身的需要,而且还要为“别人”办事,这自然增加了制约因素。
以上的原理告诉我们,管理者应该注意身边人的制约,不仅要调整好与他们的关系,而且还要改变他们中的人员结构,提高他们的素质,避免给工作增加阻力和困难。
4公正待人勿有偏见
对员工进行管理不要存有偏见,凡是对一些人有偏见的管理者,对另一些人则会另眼相待。对于干得出色的员工当然是应该表扬的,但是,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评功的时候评功,平时还是应该与其他职工一视同仁。
如果你把一切特权都授予了他,甚至对他做错的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你让别人怎么向他学习?另眼相待所造成的特殊化,使他和其他人员有了差距和隔膜,别人反而无法也不想向他学习了。人们会因为妒忌、仇恨而消极怠工:“他既然这么得宠,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工作都给他去做呢?我们忙个什么劲儿!”
一定要给员工一种公平合理的印象,让他们觉得人人都是平等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他们才会奋发,才会努力。这样做,对做出成绩的人也有好处,有助于他戒骄戒躁,不断上进。
对女性职员和体弱的职员也不能另眼相待。确实是不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干脆就不要安排女性。既然安排了女性,就要同工同酬。体弱的职工也是一样,要么明确规定半休,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要和其他职员一样工作,作为企业是一个集体场合,要有一种工作气氛,弄几个闲散的人在一边是会影响士气的。
我们不要以为好心一定能干好事,像另眼看待这种“好事”,不论对本人,对旁人都是有害无益的。另眼相待所造成的特殊化,容易使人觉得不公正,这样也就不能在组织内部进行有效的惩戒。特殊化使员工之间有了隔膜,后进也就不会主动向先进学习,甚至会因妒忌、仇视而消极怠工,这样也就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管理者一定要给员工一种公平合理的印象,对待每一个员工客观公正,让员工觉得人人机会均等,人格平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做事。无论是对于有特别贡献的员工,还是做事马虎,不甚了了的员工,都大有裨益。成功者戒骄戒躁、精益求精,后进者不断上进、积极追赶,也只有形成这样一种氛围,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3.6 言而有信才能使下属信服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尤其是管理者说话要算话,员工才信赖你。反之,虚言假话,下属则听之任之。这样长久下去,你必定威信扫地,到时更何谈开展工作呢?
1一诺千金
有这样一位厂长,上任伊始,宣布要为职工们在一年内做五件实事,员工们自然干劲倍增,但大半年过去了,一件事也没有办成,大家一下子就没了热情,这位厂长也因此威望扫地,企业效益急剧滑坡。
有些管理者错把轻易许诺作为激励员工的手段,也许在短期内起到作用,但从长远看,效果并不好。一旦许诺不能及时兑现,员工伤心失望,还不如事前不做任何许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如默默地为员工做一些实事,让员工落个实惠,也不可把话说得太早、太满,让人空欢喜一场。
有些许诺关系着员工的前途与未来,员工们对此极为敏感,在工作中牢牢记住管理者说过的每一句话。因此,管理者不能心情一高兴,忘乎所以,信口开河,更不可随意封官许愿,而在这些员工达到要求时却又根本不提,这只能削弱公司员工的战斗力。由此可见,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千万不可随意许诺,若有许诺,应尽力兑现。
2谨慎表态少麻烦
管理者在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具体工作的时候,常常需要表态,或是发出指导,提出请求;或是对某种事情的定论。因此,管理者对自己所要作的表态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能随心所欲。需要表态则毫不含糊,不需要表态则不可乱说。当然,领导者应该稳重大方,持重练达,不论讲什么话表什么态,都要能坚持原则,不能无原则地乱作评论。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者遇到冲突和矛盾,能推则推,一推了之。在此思想指导下,常常三缄其口,一言不发,即使是在合适的情况下也是该表态的不表态。有时为了取悦员工,或谋取私利,无原则地信口开河,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会极大地影响领导者的权威。
一般来说,管理者在表态之前,应该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员工的真实意图,并最好能有个充分的思考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因事而异,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表态方式。如果上级有明文规定的,可以依据文件做出正面解释,这是坚持原则的表现,如果没有文件规定,可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把握灵活性。
表态能有尺度和分寸,达到适时适度,语言准确,态度诚恳,正是体现了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和水平。如果达到最佳的适度就一定能获得最佳的效果,不但能够很好解决问题,也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融洽,做到更好的沟通,组织内部也更有凝聚力。所以,管理者在表态时能有很好的尺度感和分寸感,是自己做好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需要领导者好好把握。
3空头支票开不得
管理者拥有一定的权力是正常的,但管理者本身也常常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果藐视这些制约,认为什么事情都能一个人说了算,必然会乱开空头支票,如果不能兑现,则会给别人一种轻诺寡信的印象,很不利于自己今后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