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生主持制定了很多法律和其他规定,下了若干命令,尽管法规不系统、不完善,命令下级也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但法规命令,一旦颁布,他们就带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千军万马。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这样做对人民是有好处的。有一次曹操领兵打仗路过麦田,为防止兵马踏践,下了一道“士卒无败麦,犯者死”的命令,“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薄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曹瞒传》上的这个记载,使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流传千年,后有人硬说这是曹操的虚伪,实在不敢苟同。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待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曹操有“逆气病”,睡觉以后时常发作,开始用铜器盛水置床头备喝。用铜器盛的水爱变味就改用银做了一个小方器来盛。有人不解,误认为曹操爱财,曹操听说后,立即又改用木器。“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前以银作小方器。人不解,谓孤喜银物,令以木作”。(《曹操集·内诫令》)对这样的小事曹操也十分注意,为的是不给下级造成不良影响,按照那时的风俗,像曹操这样的大人物去世,送终埋葬该是相当排场,曹操对此很反感。他在死前,专门发布了薄葬命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戎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者”。(《曹操集·遗令》)为了保证他的遗令落实,并在生前自己制作了简单的葬衣。“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诸葛亮执法如山,严于律己的精神,一点也不比曹操差。马谡兵败街亭,他挥泪斩杀之后,紧接着便是自贬了三等,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临死之前,也下了一道比曹操还薄葬的命令:“遗令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借着山坡挖个洞,能容下棺材就行了,要求就这么低。诸葛亮死后,就这样埋了,可是后人却想起来纪念他,一代接一代,筑成了那么偌大的一个武侯祠。诸葛亮在天之灵,该作何感想呢?
曹操和诸葛亮,生前是一对死对头,可是连面也没见过。他们在正身的种种作为,说不上谁效仿谁。他们自善其身的动力,无非来自统一霸业的强大抱负。这对死对头在正身上的惊人相似,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思索。
3.3 以德服人才会提高威信
“德”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企业管理者必要的修养。管理者自身的内在涵养、道德节操可作为员工的表率及模仿对象。管理者平时关怀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可使员工更敬重而心悦诚服。
1厚德得人心
明智的管理者最在意的是名声,有好名声才有好威信,才能做到众望所归。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不领会厚德得人心的道理,只有顾及员工对自己的品质评价,只有在员工面前树立一个仁义宽厚的形象,才能更好地立权树威,做到取信于“民”。
中国人历来讲究以理服人,员工也希望他们的管理者会是一个宽厚仁者。树立一个仁义宽厚的形象,将大大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厚德得人心的真谛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不可能的,管理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自己的宽厚品质:
☆要努力收敛自己的坏脾气。有些管理者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失去控制,事无大小都喜欢以大脾气压人,他们总以为大发脾气可以造成一种震慑力。其实不然,脾气发得过多,会让员工见惯不怪,其效用也就逐渐失去,而且聪明的员工还会形成一套自我保护的办法。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专权独裁不可取。有的管理者特别喜欢对员工管得严严实实,喜欢看到员工对自己唯唯诺诺,服服帖帖,在具体事情上,干预过多,甚至干涉员工的私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久而久之,员工会对领导采取抵制、敌视的态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员工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试图把他们套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分派任务时,多强调目的、结果。而具体完成工作的方法、手段,则应该由员工自己负责。
☆勇于认错、改错。管理者犯了错,绝没有掩盖的必要,欲盖弥彰,反而影响到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勇敢地把错误承担下来,或者公开道个歉,这未必是一件坏事,说不定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勇于认错、改错并不是把污点扩大,适当的认错,可以把污点变为亮点,这就是小过不掩大德的道理。认个错,当即改正它,这实际上是在显示管理者本人的“大德”。
2闯难关身先士卒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永远会唤起职员的崇敬感。
有的公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管理者为了突破困境,要求职员同心协力渡过难关,但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却依然浪费无度,公物私用。有些管理者虽然会对这种过于浪费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而有所节制,然而却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滥用私权来满足个人私欲,隐瞒实情和不公平的事到处充斥着,人事升迁受到贿赂所左右,这种公私混淆的现象特别严重。
事实上,像这样贪赃枉法的事,在一般人的眼里看得十分清楚。上面只要稍有欺瞒虚伪而被下面看穿,下面的人就会对上级产生不信任,居上位者不可不谨慎地预防。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喜欢被管理,如果管理者行为引起下面人的疑虑,迟早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而遭到背叛。
光做到不贪赃枉法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还要在企业面临困境之时身先士卒。
人类的本性在危急时刻所采取的行动中表露无遗。平常说话大声、表现豪爽的人,一旦面临危急存亡时,说不定狼狈不堪,平常刻意掩饰的缺点在这个时候完全地表露出来。职员若是看见自己的管理者在紧要关头却不知所措,一定会非常失望,以致不理会他所说的话。
大家期待的管理者,是在非常时期能够表现得与众不同,且能够断然地做出决定,迅速敏捷地采取行动。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能强有力地支配部下。
现代的管理者应该明白,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公司随时随地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如果不加紧脚步,就很难在这困厄的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当面临困境时,管理者能够率先士卒面对难关,坚定沉着的精神就会传达给下属,让大家都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
3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许多管理者在教导员工或要求员工时,极易采取轻视员工的态度。在此种情况下,员工容易怀着逆反的心理充耳不闻。殊不知只要在训话前表示:“其实以我的身份,并不能在你面前倚老卖老……”往往可以轻易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因此,就管理者而言,在教导员工时与其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子,倒不如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员工。如此不仅可在员工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而且员工受人指挥的感觉也会消失,故能以服从的心态听下去。当然,员工自动学习的意愿及责任感也就大为增加。他们将会认为:“管理者如此看我们,我们更应做好工作!”
对于企业界人士而言,即使一支笔或一个订书机,都可算是重要的工具。
话虽因此,如果身为管理者突然告诫员工:“要珍惜办公用品!”对于时下的年轻人似乎并不管用,最好的办法还是管理者以身作则。
凡是人都具有“教导他人的本能”。事实上,当一个人教导他人时,的确可以使自己产生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
管理者的职责虽是教导员工的工作,但如果凡事均由管理者单向教导,员工凡事皆受命于管理者,那真使双方均感到有点儿喘不过气来。因此,有时不妨转由员工来指导管理者,此种做法,对于提高员工的学习意愿,也有着极为良好的用途。
毫无疑问地,有些员工也具有优于别人的一面,如果能够掌握这些资料,管理者便可利用机会向他们求教,使他们感到愉悦。例如问精通园艺者:“院子里虎耳草的叶子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小?”
或问喜欢观测天象者:“我儿子问我行星与恒星的差异,我该如何解释才能让他了解?”如此一来,对方自然会因为高兴而津津乐道,即使员工本身并没有该方面充分的专业知识。也必会竭尽所能地传授。
如果员工无法给予圆满的答复,身为管理者的你也不必过于在意。因为重点仅在于你以管理者的身份,仍可不耻下问,求教于下属。如此不仅显示出你的虚怀若谷,同时也可表现你教导他人的能力。
此外,员工在指导管理者时,即使无法圆满地完成任务,也可从亲身教导他人的体验中了解到困难所在。由此即可使他们认清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公平无私心地宽
每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希望标榜自己对员工公平、公正、无私无畏。
如果现在你手中有一件非常轻松的工作,它只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便会立即产生明显的效果,而且这件工作深受公司上下的瞩目,若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有机会和公司最上层领导见面,得到特别的表彰,此时,你应当选择哪一位员工去完成任务,还是自己亲自去解决问题呢?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是分配每位员工相同的任务公平呢?还是给予优秀者困难的任务,给予能力差的员工简单的任务?此时作决定的要诀是无私、公平,亦即不可考虑自己的利益所在,绝对不可以因为工作轻松又可获得利益,便想掠夺过来,企图“自己做”因为你的企图很容易被员工看穿,不论何时,由上往下看,往往不太能知道实事。然而,由下往上看,都大致能正确地了解一切。
公平、无私,这是公司管理中的规则,无私才能扬威、才能使自己在员工中树立威信,但是,这个问题单靠理论说明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惟一的选择是:公平、无私,因为只有无私才能扬威。
5勇于承担责任
管理者决策失误是难免的,因决策失误而使工作不理想时尤需警惕。上下级双方都要考虑到责任,都会自然产生一种推诿的心理。把过错归于员工,或怀疑员工没有按决策办事,或指责员工的能力,极易失人心,失威信。面对忐忑不安的员工,勇敢地站出来,自咎自责,紧张的气氛便会缓和。如果是员工的过失,而你却责备自己指导不利,变批评指责为主动承担责任,更会令员工敬佩、信任、感激你。
6宽厚容人显风度
尽力排除以往感情上的障碍,真诚地帮助、关怀员工。
不要流露出勉强的态度,这会令员工感到别扭。不感激你不合情理,感激你又说不出口,这样便失掉了行动的意义。
不能在帮助的同时批评员工。如果对方自尊心极强,他会拒绝你的施舍,非但不能化解矛盾,还会闹得不欢而散。
得饶人处且饶人,很快忘掉不愉快,多想他人的好处,才能团结、帮助更多的员工。
3.4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所谓威,是指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去界定、限制员工行为的做法,并以此来显示权威。
1循规蹈矩正气足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制订出来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能成为摆设。作为管理者,你应当以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就加以惩治。
为了促成遵守纪律自觉性的好氛围,你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明确的措施:
☆广泛宣传。许多管理者都认为,“这些规定谁都知道”。但是,新来的员工,甚至有时有些老员工,直到他们违反了某条规定时才听说有这么个规定。
国外有些管理者按惯例给每个员工发一份公司规定,并让他们签署一份声明,表示已经收到、阅读并理解了公司的规章。这种做法很值得效仿。
☆保持镇定。无论违规行为多么严重,你都应该保持镇定,不能失控。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在失去冷静,那你就应该等一等,直到你恢复了镇定时再去采取行动。
怎样才能恢复镇定呢?闭上嘴巴,待会儿再开口,做些拖延时间的事情。告诉员工半个小时之后再到你的办公室来见你,或者请这位员工与你一起去你的办公室或休息场所。切记千万千万不要对员工大发雷霆。
☆调查了解。你不应无视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如果你这样做,那你就是在向其他员工表明你不打算执行公司的规章条例。
你也不应该走向另一个极端,草率地惩罚或处分员工。在你行动之前,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必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员工为什么这样做。
☆私下处分。如果公开进行惩治,那么受处分的员工会因当众受批评而产生怨限,形势就可能恶化而起破坏作用。
关于私下处理的规则仅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员工在其他人面前公开与你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当众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否则就有失去控制的风险。如果你不能果断地行动,你会失去员工对你的尊重,失去控制,大大损伤士气。
☆一视同仁。制订出的规章是让大家遵守的。当然,并非每个违规行为都受到同样的处罚。一视同仁不是说对待所有的人要完全一个样。一视同仁的原则是指在同样条件和同样的情形下,应该采用同一种的处罚。
☆说明理由。要向员工说明制订纪律的依据。它包括解释清楚公司为什么要制订这条规章,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个纪律处分,以及你希望这个处分产生什么效果。
☆消除怨恨。记住,处分的目的在于教育,而不是惩罚。因此,你应该向你的员工表示你相信他或她会改正错误。在执行纪律处分后以这种积极的调子跟员工谈话,将有助于消除员工的苦恼和怨恨的情感。
2奖罚分明树威严
一般人喜欢奖赏,害怕惩罚。因此,管理者可以运用奖罚结合管理员工,使之按规则行事。
奖赏是正面强化手段,即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之得到巩固和保持。而惩罚则属于反面强化,即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使之逐渐减退,这两种方法,都是管理者驾驭员工不可或缺的。
管理者运用以上方法时,必须掌握两者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正面强化立足于正面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行动,优越性更多些,应该多用。而反面强化,容易造成对立情绪,故要慎用,将其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强化激励,可以获得所希望的行为。但并非任何一种强化激励,都能收到理想效果。从时间上来说,如果一种行为和对这种行为的激励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就不能收到好的激励作用,因此要做到“赏不逾时”。
一种行为刚刚做出以后,人们对其感触较深,这时即予以表扬和奖赏,刺激较大,激励作用较强。因此,及时奖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要积极开动脑筋,多搞些花样,对员工的成绩作及时多样的奖励。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进行惩罚,必须照章办事,该罚一定要罚,来不得半点仁慈和宽厚。这是树立权威的必要手段,西方管理学家将这种惩罚原则称之为“热炉法则”,十分形象地道出了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