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群,逐渐形成黑种人的体质特征。因为黑色皮肤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拦阻作用,于是,这类人体内的黑色素就多了起来,皮肤也就慢慢变黑了。此外,短而宽的鼻子便于加快呼吸以散发体内热量,卷曲蓬松的头发则有利于头部隔热与散热。
长期生活在温带与寒温带的人群,慢慢形成了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温带与寒温带的紫外线相对不足,白皙的皮肤有利于接受更多的紫外线,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高而狭长的鼻子,有利于冷空气在进入肺部之前变得温暖。
生活在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人群,则形成了介乎黑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黄种人体质特征。
人种的不同特征,是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演变才形成的,也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这一生物进化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虽然从理论上讲,人种形态上的差异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这种说法不会有错,但是,这种差异的遗传基因具体是怎样形成的?特别是像头发颜色、眼窝深浅、嘴唇厚薄这些差异,比肤色深浅、鼻梁高低等差异更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何在?现在还不能解释清楚。
■ 棕色人种从何而来
棕色人种是四大人种之一,主要生活于澳洲,他们的肤色呈棕色,头发也比较卷曲,男性的胡须发达,有点儿类似于黑色人种。
那么,澳洲棕色人种是如何形成的呢?由于在澳洲没有野生猿类,而从化石材料看,澳洲有人类居住的历史也只有3万多年,因此,可以肯定澳洲的土著居民是从外地迁移过去的。
人类学家认为这种迁徙应该有两次:一次是南路,可能是来自南亚的体格比较魁梧的人,从爪哇经帝汶进入澳大利亚西北部,然后沿西海岸南下;另一次是北路,可能是来自中国华南的身材较纤细的人,经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几内亚进入澳大利亚东北部,然后沿东海岸南下。
这两批来源不同的人相互混杂后,便产生了现代澳洲的土著人。这些早期的土著人并非黑种人,但其后代长期在炎热的环境下生活,也就形成了黑种人形态特征。
不过,澳洲土著人的祖先到底是何时迁徙来的?他们的迁徙是一个长期的断断续续的过程还是只有一两次的集中迁徙?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 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吗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他们通常习惯在面部涂一些红颜料,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欧洲人称为“红番”。而实际上,他们是属于黄色人种的一支。由于美洲没有野生猿类,也未发现有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踪迹,因此,印第安人不可能是美洲土生土长的,他们只能是从外地迁徙到美洲的。
就目前的考古材料看,在已发现的人类遗物中,年代最早的距今也不到1.2万年,估计人类移居美洲的时间不早于距今2万年,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可能在距今3万~4万年前就已移居美洲,只是这种看法还需要考古材料来证实。
那么,印第安人究竟从何而来呢?可以肯定,在几万年以前,古人类要从欧洲、非洲、澳洲横跨大洋进入美洲,是没有可能的。
一般认为他们应是从亚洲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从体质形态上看,美洲各地的印第安人与白种人、黑种人差异很大,而与黄种人特别是东北亚的黄种人很接近。尽管他们与亚洲黄种人也有一些差异,如鼻子稍长且前突,眼角几乎没有内眦褶,面部较大而扁平度较小,O型血的比例非常高等等,但从总体上看,差别不算大。
由此看来,印第安人几乎可以肯定是从东北亚迁徙过去的,至于他们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迁徙到美洲,其祖先在亚洲时属于哪个古人类群体或类型,现在还无法确定。
■ 中国人特征之谜
中国人属于黄色人种,同时也是黄色人种的主支。在大多数中国人身上有这样几个不同于其他人种的特征:铲形门齿、内眦褶和新生儿青斑。
铲形门齿指的是上颌的两只门牙靠舌的一面两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把小铲子。这种铲形门齿白种人的出现率为8.4%,黑种人的出现率为11.6%,而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出现率则高达96.2%。
内眦褶又称蒙古褶,指的是上眼睑在眼内角向下延伸遮掩泪阜而形成的小皮褶。内眦褶在白种人和黑种人中尚未发现,而在中国人中则属常见,特别是在北方人中出现率高达80%以上。
青斑也称蒙古斑,主要出现于新生儿的骶部,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1~2岁后会逐渐消失。青斑在白种人和黑种人新生儿身上出现率极低,而在中国东部和北部新生儿中出现率却高达90%以上。青斑在中国南方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中出现比例明显低一些,这与南方少数民族多、血缘比较混杂有关。
为什么炎黄子孙身上会有这些特征呢?有人认为,可能是炎黄子孙从前生活在蒙古高原或北方,那里风沙大,内眦褶的形成有利于保护泪阜。那么,铲形门齿、新生儿青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还无法找到答案。
■ 人类体毛退化之谜
人类和同属灵长类的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体毛的退化最为明显,皮肤光溜溜的。那么,人类的体毛为什么会退化呢?这个问题多少年来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人类在历史甚久的穴居时代,居所充满了虱子、跳蚤、螨虫、臭虫等寄生虫,它们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一些体毛逐渐退化的个体能更好地对付这种威胁。在自然的选择过程中,体毛少的优势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人类体毛退化的遗传基因。
有人则认为,在人类形成之前,可能经历了相当长的水中生活。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利斯特·哈代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人类的祖先经历了大约400万年的“水猿”或“海猿”阶段。在这个时期,人类主要在水中觅食。由于身体经常泡在水中,于是像许多其他海洋动物一样,逐渐脱去了体毛,成为能适应水中生活的“裸体猿”。
而头部则因为经常露在水面,头发得以保留,并可以遮挡阳光。以后,“水猿”又离水登岸,成为“狩猎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猿人在追踪猎物过程中,由于不断追击,热不可耐,因此,任何可以降低体温的因素,都会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在降温的需要下,全身少毛、易于出汗的基因就逐渐形成。
另有人认为,这是性选择的结果。因为皮肤光滑,少体毛者对异性更有吸引力,生育后代的机会更多,于是,在长期的选择下,人类的皮肤逐渐变得光滑细腻了。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人类学会了穿衣服,必然会使体毛的作用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体毛的退化。
不过,这些都是一些假说,其真正的原因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 不可思议的第六感觉
第六感觉,通常指直觉、超感觉、预感、心灵感应、灵感、梦等。它不需经过麻烦的推理或判断过程,是一种直接产生的难以解释的感觉。
心灵感应的记载自古就有。据说唐代有个小吏叫张志宽,有天上班突然觉得心痛,他赶紧向县官告假,说自己心痛,必定是乡下母亲生了重病。县官不信,派人去查访,果然如此。
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广告公司职员基尔·依古鲁斯,也有特殊的心灵感应能力。他让别人用皮革眼罩蒙住眼睛,凭借特殊感觉骑自行车在交通拥挤的大街上行进了15千米,没有碰到任何障碍物。
有关孪生兄弟姐妹间的心灵感应的记载更多。据说在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有关单位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一对孪生姐妹有过如下奇异现象:一次姐姐在学校参加考试,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头疼并伴有恶心,当时妹妹正在电影院看电影,也突然感到头部阵发性涨疼,想呕吐,只好中途退场。又有一次,妹妹在医院做流产手术,正在家中做家务的姐姐突然感到腹部疼痛难忍,待妹妹做完手术回家,姐姐的腹痛才消失。
在英国一个小镇诺斯维克,有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不但一同出生,一同讲话,而且还一同死亡。她们的言行、思想总是一致的。1994年4月8日,她们双双死于心脏病,倒在自家的后门旁。
著名的意大利女演员索菲娅·罗兰在其《自述》中,谈到了她的一次预感。有一次,她被邀请去布鲁塞尔参加一个慈善舞会,动身前一天,她深感会有大祸临头。于是,她立即取消了自己的节目,其留下的位置便被另一位年轻的意大利女演员所取代。结果,在演出后返回罗马途中,飞机失事了。一次预感,让索菲娅·罗兰躲过了一场灾难。
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曾对他的部长说:“我将来不是被暗杀,就是暴卒。”这是戴高乐对自身生命信息的感知。结果,1970年1月9日,正当家人准备为他庆贺80寿诞时,他却突然猝死于拉·布瓦慈利住处的书房里。
第六感觉是否存在,抑或这些心理现象和某种客观存在之间的联系只是一种巧合,一直存在着争议。
■ 精神病会传染吗
也许许多人不会相信有能够传染的精神病,而实际上一些群发性的精神疾病确实存在。
1988年,浙江某小学有个女生因为看到了“鬼”而昏倒,目睹这一情况的其他同学也相继出现了类似情况。此后,陆续又有其他同学发病。此事先后持续3个月,涉及4个班39人,其中34人为女生。
1996~1999年,四川仁寿县有个初中女生先后5次莫名其妙地晕倒在地,其后另5位女同学也相继发病。
据研究,出现群发性的精神病,可能有这几种情况:一是集体中毒性精神病,比如一家人或几个同学同时误吃了某种有毒食物而出现中毒性狂妄,这种情况比较好理解。
二是感应性精神病,即处于同一环境或家庭的成员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同时或先后出现妄想性精神障碍,如被害妄想——总感觉自己会被人谋害,一般是由于有一定人格和心理缺陷相互影响造成的。
三是癔症的集体发病,如前面提到的两个例子。癔症的集体发病也叫癔症流行,其特点是在公共场合一人发病后,周围目睹其发病情况者,也相继出现相同或类似症状,病情为间歇性的。
出现这种癔症的流行,可能是由于受到迷信或不科学解释的影响,心理不健全者接受了暗示和自我暗示,感到紧张、恐惧而发病。
虽然以上的解释是很有道理的,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流行性症状,还是不容易完全解释清楚的。
■ 同性恋的成因是什么
同性恋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在西方,同性恋甚至可以结婚。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同性恋一直不被人们所理解,甚至被视为异类,被人所不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畸形。到了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理事会开始抛弃传统观点,认为同性恋不属于精神疾病。
很多学者对同性恋进行过研究,但对其成因众说纷纭。十多年前,美国索克研究所的莱巴伊提出一个新观点,他认为同性恋的成因不是心理现象而是生物现象。他的观点可谓是标新立异,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美国西北大学心理教研室的佩里和波士顿大学的皮拉托则提出了遗传因素造成同性恋的观点。他们经过统计,发现孪生儿、过继养子形成的兄弟,在同性恋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佩里认为某些遗传因素造成胎儿期的性激素环境变化影响脑发育,特别是在脑性分化时下丘脑的男性化,结果引起同性恋。
近来意大利学者对同性恋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通过调查后发现,有一组基因具有这样的作用:他们在男性体内会产生同性恋影响,而在女性体内则会增强生育能力。他们测试了200名同性恋和异性恋男士,发现同性恋者一般都有生育能力较强的母亲和姨母,而且母亲家族内往往也有较多的同性恋者。这表明主要是母亲的某些遗传基因性状或者它们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性取向。
总的说来,同性恋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同性相恋,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 奇异的梦
每个人都做过梦。梦中的事情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千百年来,人类就在探索“梦”的奥秘,可是一直到今天,人类对“梦”的了解仍然很贫乏。梦,在人的心中仍是一种神秘莫测的现象。
比如,四川有位奇人,其梦就与众不同。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汉,每晚在酣睡中的同一时间,都要高歌约一小时,从12岁起,到现在50年如一日。
一般人做梦,可能仅仅是做做而已,并且过后就忘。但梦对某些科学家或艺术家来讲,有时竟会产生不同寻常的意义。
英国剑桥大学曾对许多创造性学者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大型调查。在最后的调查结果中表明,有70%的科学家从梦中得到过有益的启示。
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研究化学元素周期表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合理的排列,然而却意外地梦见一张元素周期表,各种元素都已排列在正确的位置上。
人类为何能在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种神奇古怪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而,梦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很特殊的心理活动。
在睡眠时做梦,是大脑皮层个别区域抑制或休眠不完全,少数神经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造成的。梦不像大脑清醒时的心理活动那样清晰、完整和可控制,其内容大多杂乱无章,甚至怪诞离奇,但不少与睡眠时的机体感觉以及平时的心理状态等有密切的关系。
譬如,手或其他重物压在胸部,会做噩梦;卧室有香水气味,可能会梦见自己在花草丛中;身体感到冷或手脚伸出被外,则可能会梦见自己在涉水或在冰天雪地里行走等等。
此外,平时经常思考、担忧的事情,也容易在梦中出现。
比如,人在梦中有科学发明、文艺创作这一神秘现象,就可能是人在白天紧张思考之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往往使思维受阻。但当睡眠时,大脑皮层的许多神经元又开始兴奋起来,把贮存的信息调动起来,使思维处于一触即发的奇特梦境,一旦受到某种刺激,便会使思维如同电灯通电一样,立即大放光芒。
有人对梦做过专门的研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梦境中有80%是再现生活中使人消极的事,有18%是反映平庸而复杂的事,只有2%是令人高兴的事。梦的内容或梦境,有些可以从心理学、居室环境等方面去作出一些合理的分析,而有些则难以作出合理且令人信服的解释。
■ 梦游是怎么回事
梦游一直是一个困扰人类的神秘现象。梦游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寻常,有的离奇。有的梦游者爬上陡峭的屋顶,有的可以做出白天做不出的难题,有的甚至还越过有玻璃的窗户进行谋杀犯罪,而醒后却一无所知。
古今中外都有关于梦游的记载。奥地利有位妇女,经常梦游到大街上一家超级商店去买东西。当她白天发现钱包少了钱时,就会发现厨房里多了一些食品,其价值和钱包里少了的钱正好相符,自己弄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