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当美洲大黑熊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身体总是不舒服,精神也不好。它就去找点儿有缓泻作用的植物根叶吃,这样一来,便把长期堵在直肠里的硬粪块排泄出去。从此以后,黑熊的精神振奋了,体质也恢复了常态,开始了冬眠以后的新生活。
鳄鱼在冬眠之前,要吃一些硬实的东西,如粗木节、石头等,为的是防止在冬眠时消化器官功能衰退,吃进硬东西后,就能让胃不停止地工作。
有人看见一只野吐绶鸡,一再强迫它的幼儿吃安息香的树叶。安息香的树叶并不是吐绶鸡的食物,所以它的幼儿是不爱吃的。野吐绶鸡坚持让它的幼儿吃下去,是因为小吐绶鸡“感冒”了。中医告诉我们,安息香树叶是解热镇痛的,小吐绶鸡吃了它,当然就没事儿了。
1988年1~2月间,在甲肝病肆虐上海的时候,一群飞鸟竟鬼使神差地把上海植物园草药园中的中草药——大青叶一啄而尽。大青叶略含苦味,这些鸟儿从不问津,是不是鸟类也在用大青叶防治甲肝?这叫当时的医务工作者迷惑不解。
动物是怎么知道这些疗法的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种恰当的解释。特别是动物的很多治疗方法和人类相同,是人类观察了动物的治疗方法,向动物学习的呢,还是动物观察了人类的治疗方法,向人类学习的呢?则更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了。
■ 动物的魔力圈
生活在南美洲热带丛林里的夜猴,是唯一在夜晚出没的高灵长目动物。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由雄猴负责划分和保卫地盘。如果发现了一处适合安家的地方,并打算在这里长久住下来,雄猴就在周边的树枝上撒尿,划定它们的地盘界线。一般来说,别的猴类也就不再闯进来了。有趣的是,其他大型猛兽也尊重夜猴的尿液疆界,不会随便闯进来的。
无独有偶,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也是以尿液划定势力范围的。他们常常是集体行动,用尿液和汗液涂搽四周的树枝、树干,将这一群落的领域圈划出来。
在莽莽的大兴安岭林海中,貂如果发现了猎物,比如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它就会用尿液划一个大圈,将这些动物整个圈在里边。于是,这些小动物就像是中了魔法似的,怎么也逃不出这个怪圈,只好坐以待毙。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此时若有狼、熊、豹等凶猛野兽从圈外经过,也无法闯进圈里,只好眼巴巴地站在圈外,望着貂撕食猎物。
黄鼠狼是蛇的天敌,有趣的是,它有时使用尿液“划地为狱”,把毒蛇先囚禁起来,然后再慢慢享用。比如说,一条1米长的青蛇顺着葡萄藤往下滑行,黄鼠狼发现了,却并不急于捕食,而是蹿上前去,绕着那条青蛇洒下一圈尿液,然后退到一边,悠闲自在地观察。
这时候,那条蛇像是着了魔一样,僵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只是无奈地吐一吐信子,等待黄鼠狼发落。不管是被施魔法的黄鼠狼独享,还是被随后赶来的几只黄鼠狼分食,对这条被尿液囚禁的蛇来说,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不只是尿液,一些动物的体液也似乎有这样的魔力。
有位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见到一只田螺用体液围着一只气势汹汹的螃蟹划圈儿,开始,那只目中无人、“横行天下”的螃蟹根本没把田螺放在眼里,东瞅瞅,西望望,但是,不知是中了什么魔法,过一会儿螃蟹就伏在那儿不动了。
过了几天,农民见到那只螃蟹时,螃蟹已经腐烂了,早就成了田螺的美餐。
这些动物的尿液、体液到底含什么成分?用它划出的“魔力圈”居然能使弱者俯首就擒,使强者望而却步!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真叫人迷惑不解。
■ 动物的自卫能力
自然界的动物,每天都在生存与死亡的边境线上挣扎。为了生存,它们渐渐产生了保护自己的武器和技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卫方法。
有的动物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另一副模样,让敌人视而不见,从而获得一条生路,这种方法被称为“拟态”。比如枯叶蝶停在树上就活像是一片枯叶;竹节虫长得就像是一段细小的竹枝;而兰花螳螂停在那儿,就活像一朵鲜艳的兰花……
有的动物可随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色彩使敌人视而不见,像著名的变色龙、比目鱼等。
此外,鸭嘴兽、毒蛇、狮、豹等动物具有毒爪、毒牙、利爪;穿山甲、刺猬、豪猪、犰狳等身披鳞甲、刺针;龟、海胆等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活堡垒让敌人无从下口;松鼠、猴子、鼠类、沙蜥等以上树、入地逃避敌人;有蹄类动物羚羊、斑马等能高速奔驰摆脱敌人;岩羊、鼯鼠等动物能登高履险泰然自若,使敌人无可奈何;打屁虫、乌贼等则通过放“烟幕弹”来迷惑敌人,使自己免遭侵害。
最奇怪的自卫方法,是有些种类的动物,每当它遭受到敌人侵害时,到了无处可逃的危急时刻,它们会慷慨地献出身体的一部分抛给敌人,而后乘机溜之大吉。
章鱼的触手被敌人抓住,不得脱身时,它的触手会自动断掉;螃蟹受到攻击时,它的螯、腿会自行断掉;壁虎被抓时,它的尾巴会突然自己掉下来并且长时间地在地上扭动、翻滚不停等等。
■ 动物雌雄互变之谜
有些动物时而是雌性,时而是雄性,扑朔迷离,让人惊奇不已,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动物的性畸变。
清洁鱼的每一条雄鱼都拥有很多妻妾,这些雌鱼都不准离开雄鱼的活动水域,它们也不会团结起来反对这位蛮不讲理的“丈夫”。有时,一条雄鱼后面跟着2~5条雌鱼,它们排成一长串,其先后次序是严格按等级排列的。
如果雄鱼死了,地位最高的那条雌鱼就成为这群鱼的首领。不出几天,它身上会自动长出雄性生殖器而变成一条真正的雄鱼,而剩下的雌鱼则成了它的妻妾。
华丽蝴蝶鱼的性变方式与清洁鱼正好相反,它开始是雄性的,后来才变成雌性。只在雌性鱼死了之后,它的配偶才会变成雌性,与另一条华丽蝴蝶鱼配对交尾。
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黄鳝从受卵孵化成幼鳝到长成成鳝,都是属于雌性,都能产卵。但是产过一次卵后,其生殖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卵巢转化为精巢,于是产生精液,让雌鳝所产的卵受精,以繁殖后代。
牡蛎的雌雄变化更有趣,它们按年头变化,去年是雄性,今年就要变成雌性,年年改变性别。
有一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长得像蜈蚣一样的动物,叫沙蚕。当两条雌蚕放在一起时,其中有一条就会变成雄的,另一条不变。如果把两条雌的分开,养在两个玻璃瓶里,使它们看得见,但不接触,那它们都不改变性别。
在西印度洋中生活的石斑鱼,在交配时,每5分钟就改变一次性别。
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出现雌雄互变?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有待于科学家去继续研究和探索。
■ 动物雌雄以外的性别
人类和大多数生物都有雌雄两种性别,要么雌性,要么雄性,要么雌雌同体。但是,在低等动物中,却存在着除去雌雄以外的好多种性别,比如有一种游仆虫,它的性别竟然有38种之多。
当然,如此之多的性别我们也无法用名词来对其一一称呼。事实上,这些不同性别的游仆虫的外观也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只是在互相结合时有所选择,所以,我们把它们称做是不同的“结合型”。
以鞭毛虫为例,它共有7种不同的“结合型”。如果世界上只有两种性别,那么,它只能与50%的对象结合;如果有7种性别,它就可以与85.7%的对象进行结合。性别越多,可以结合的对象比例就越高。
当然,相同“结合型”的个体之间是不能互相结合的。这不仅是因为鞭毛虫本身就能够自我复制,而且,它们互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交换遗传物质。因此,相同“结合型”个体的结合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 动物的冬眠能力
某些动物一进入冬季,就会冬眠,比如熊、蛇、青蛙等。冬眠,是这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冬眠时,它们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母熊竟在冬眠期间生育。
对动物冬眠的现象,首先从生理变化上看。动物皮层下有白色脂肪层,可以防止体内热量散发。在冬眠动物的肩胛骨和胸骨周围还分布有褐色脂肪,好像电热毯一样,产生的热量比白脂肪快20倍,而且环境温度越低,热量产生越快。当温度下降时,冬眠动物的感觉细胞向大脑发出信息,刺激褐色脂肪里的交感神经,使动物的体温刚好保持在免于冻死的水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动物冬眠呢?
黑熊在进入冬眠约一个月之前,每24小时就有20小时在吃东西,每天摄取的热量从7000卡增加到2万卡,体重增加也超过100磅。
看来,这些行为应该是受动物准备冬眠的一种或几种激素所控制的,也就是说,冬眠动物的体内有一种能诱发自然冬眠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血液所含的血清中,数量极少。科学家曾用冬眠旱獭的血清诱发黄鼠冬眠,不论是冬天或夏天,都能使其进入冬眠。
因此,人们得出初步结论:形成冬眠不仅决定于诱发物,还决定于诱发物和抗诱发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动物是全年在制造诱发物的,而抗诱发物只是在春季一段时间才产生。秋冬季节,诱发物多了,就促进了动物冬眠;到了春季,抗诱发物多了,抑制了诱发物,动物就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了。
动物冬眠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揭示。
■ 动物的体重问题
阿拉斯加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其体重相当于14名男子体重的总和,约为862千克。但它若与另一种栖息地的动物相比,又差得远了。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重约170吨,长约34米。其体重相当于22头大象的总和,身长相当于7只长颈鹿躺倒在地上排成一排。而树懒得花上半个多小时,才能从蓝鲸的一头爬到另一头。蓝鲸的心脏有小汽车那么大,动脉的宽度足以让一名成年人在里面自在地游泳。
巨大犀金龟名不虚传,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虫。其重量可与麦当劳的吉士汉堡比个高下,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好吃。有趣的是,1 590 493只巨大犀金龟的体重加起来就相当于一条蓝鲸重。
但要论大小,还得提一下另一种神奇的动物——袋鼠。这种有袋动物的神奇之处并不在于其体形的大小,而是发育的程度。袋鼠刚出生时的体形和一颗豆子差不多,但其成年后的体形可达到出生时的6万倍,袋鼠是从出生到成年之间体形差异最大的动物。
■ 动物的消化不良
动物界的营养消化过程存在着一些消化不良的现象,令人啧啧称奇。
树袋熊从不喝水,因为它能从桉树叶中获取所有的水分。桉树叶的水分含量占50%。
非洲象经常患有消化不良,所以肠蠕动格外频繁。就数字而言,一头大象每天会排出100千克粪便。但大自然有它自己的清道夫。蜣螂就是以大象的粪便为食,能将大象粪便处理得干干净净。
另有一些讲究卫生的动物会自行清理粪便。大山雀的粪便呈小小的粪团状,随后它会把粪团从巢中清理出去。利用这种办法,大山雀每周要清除500个粪团。
青蛙也患有消化不良,当它们老是反胃时,就会陷入一场大麻烦。青蛙不会呕吐,一旦发生呕吐,它会把胃中的食物全都吐出来。
■ 动物的作息规律
蜜蜂对制造蜂蜜非常认真。为了采集酿制一小瓶两千克的蜂蜜所需的花粉,一只蜜蜂必须造访200万朵花,飞行8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两圈。
所有的陆地蜘蛛都是通过身体后部的气孔呼吸,但有一种水蛛却是例外。水蛛名副其实地生活在水底,但它是通过蜘蛛网制成的潜水钟在水下呼吸空气的,因为潜水钟里储存着从水面上带来的气泡。水蛛可说是世界上潜水者的先驱。
对于需要呼吸空气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的动物而言,这种生活极具挑战性。菲茨罗伊河龟能在水里游很远。当它浮出水面时,其所需氧气的2/3都是通过直肠吸入的。
那些呼吸空气但在水下睡觉的动物呢?海牛的睡觉时间选在吸气和呼气的间隙,因为它每隔20分钟就会浮出水面一次,利用这段间隙时间正好打个盹儿。
海豚没有时间睡个安稳觉。但身为最聪明的哺乳动物之一,海豚已学会让半边大脑睡觉的方法。一半休息,另一半保持清醒,呼吸可以继续保持,不会中断,也不会做噩梦。
■ 动物的视力系统
鼓虫生活的水域是清澈的,因为它在定居问题上选择了水陆两栖,因此大自然毫不吝啬地给了它两对眼睛,一对在水里用,另一对浮出水面用。
美洲中西部湖泊里的一种四眼鱼,能敏捷地跃出水面,捕食正在飞行的昆虫。说它是“四眼鱼”,实际上它只有两只眼,这两只眼睛的特别之处在于,瞳孔上下径伸长,并被一层间隔将眼睛横截成两部分,其透明介质上部的折射介质适应于在空气中看东西,眼睛的下半部则适应于水中观察。
鸬鹚等一些鸟类既要在飞行中远望,又要在水中捕鱼时看清近距离的景物。它们可以在极大的范围内调整晶状体的曲率。因为鸬鹚眼睛的折射率高达40~50个百分点。因此,它们既能在稠密的水草中搜寻小鱼,又能发现在高空中盘旋、随时都有可能发动突袭的猛禽。
深海软体动物的眼睛,直径达20厘米,是具有延伸功能的套叠型眼睛。它们的瞳孔很大,可以将尽可能多的光线收入眼帘,在灵敏度极高的感光成分上聚焦。
猫头鹰是善于夜战的动物,光线再弱它也能明察秋毫。它看东西所需要的光,强度仅为人眼需求的1/100。
昆虫和节肢动物中有复眼。比如,蜻蜓为单复眼,其晶体达1万个。有些复眼能同时处理图像,每个晶体传送自己的信号给昆虫或节肢动物的大脑,这使它们能快速发现目标和图像识别。
■ 动物装死和假死的辩论
有很多动物在受到侵害时,往往会利用装死来逃脱危机。因为大多数捕食者都喜欢新鲜的肉,一旦发现猎物死了,由于死尸身体会腐烂并且全身布满病菌,这时,捕食者就会离开。
负鼠就很会装死,它的体形与家猫不相上下,行动缓慢。当负鼠认为自己面临麻烦时,通常会跑到树上逃避危险,但有时这同样充满危机。负鼠通常会远离其他动物,一旦遭遇危险,四面危机时,负鼠就会装死,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很多昆虫也会装死。尺蠖不光是能够拟态,当它遇到惊扰时,就会立即吐出一根长长的丝线,使自己类似于僵死的尸体吊在半空之中,悠悠晃晃。
对于动物的“装死”,动物学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些动物学家认为,说昆虫装死,也是冤枉。这种现象在昆虫学上叫做“假死现象”。当某种突如其来的危险信号传入昆虫中枢神经的时候,就会引起全面的抑制而使它进入暂时的休克,几十秒钟或者一两分钟后,它就会自动苏醒过来。
不过,另一些生物学家对正在装死的动物进行了脑电波测试,结果发现,它们的大脑正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这与处在酣睡和休克状态下的脑电波完全不同。因此,他们认为,这些动物确实是在装死,而不是被惊吓而暂时昏迷。
■ 动物为什么给人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