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几年的博士,在多次经历过“美式下岗”后,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使大家深受自迪的话:“没有职位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与更新”。为此,他和几位同去美国的好友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适应新产业、新岗位的挑战和需要。在念完数学博士学位时,他们预感到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又就读了计算机专业。如今,这位博士和他的朋友们都在美国“硅谷”等高科技领域或大学工作,并不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显着成绩。
善于开辟学习途径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门知识,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掌握它,所以要善于开辟学习途径。一切知识渊博的人,都非常重视利用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聪明者善于去挖掘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愚蠢者即使有多种途径摆在自己面前也视而不见。有些大学生,只信服教授讲课,而轻视其他方面的学习途径;有些没考上大学的人,则认为进大学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因而自暴自弃。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大千世界无比广阔,学习途径千条万条,知识大门永远是向善学者敞开的。
参加学习班听课
参加学习班(包括人校学习)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当今时代,绝大部分成功者都是经历了这条途径才攀上知识高峰的。参加学习班的长处是有利于学习者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这是因为讲课的名师一般受过正规训练,他们比较熟悉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本学科当前的发展动态,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习者掌握该学科的基本轮廓。
基本原理和重点、难点,使艰深的内容一目了然,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比学习者自己去摸索知识要少走许多弯路。所以,参加学习班能保证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听课时要注意针对性。老师讲课是根据课本和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解的。每一个学习者,由于知识和智力水平的差异,对老师讲课的理解程度就会不同,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因人而异的听课。这样,我们可以主动地把“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局面,变为老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讲课;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特殊的重点和难点听课,使听课的注意力更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包括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看看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的区别在哪里,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老师的思维方法区别在哪里,以取老师之长,补自己之短。
目前社会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到底哪一种才是对自己有实际帮助的呢?
①选择短期培训。如果你已经有一个满意的工作和职位,但危机感很强,可以选择短期培训。你的取向如果是想学到国际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能适应变化和竞争,就应当特别注意培训的师资和教学内容,是不是和国际接轨,是不是有实际经验的人在教你。
②系统学习。如果你需要进人好企业的敲门砖,可以选择能获取文凭、让你改头换面的系统学习。选择这样的教育首先要弄清是谁在办学,他们有怎样的教学质量能保证你学到真东西,他们的证书或文凭在相应的领域中是怎样的位置。目前,我国人才市场比较看中以下几种资格:高学历、海外学位、国际资格认证。
③读在职研究生。毕业后想再获取高学历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班,但绝大多数在职研究生班申请硕士学位首先需要学士学位。大专学历的人士通过攻读可以获取结业证书,根据有关规定,在职研究生班的结业证书可在评定职称中使用。
如果大专毕业生想要直接攻读硕士学位,选择余地就很小了。目前大专学历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只有犕犅犃专业。近一段时间,北京出现了一批针对特色行业开办的研究生班,如:保险学、房地产投资、物业管理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班。同时,还有一些新兴领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班,如:网络传媒、项目管理等。
④国际资格认证。如果你具备较丰富的资历,更适合你的是相应的国际资格认证。参加国际资格认证考试往往需要一定的职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报考资格。在备考的过程中,你就能在职业水准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选择国际资格认证应看该课程是否具备国际先进性,特别是是否具有实用性。
如果你准备攻读海外学位,也有多种学习方式供你选择。为避免国外学习高额的费用,目前,已有一些国外知名院校将教学点开办在中国内地。学生在国内就可攻读专业课程,获得海外学位。
广泛阅读途径
阅读途径是学习知识的又一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听课途径主要被用在人生某一阶段,即求学阶段中。而伴随人——辈子的学习途径正是以阅读途径为主。学习者在阅读途径上探索知识的时间,比听课途径更长久、更艰难。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从听课途径学来的知识,即求学阶段学来的知识,仅仅是为专业人门打了一个基础。出学校门后,这些知识很快就会老化,尤其是理工科知识,有些不出几年,就老化得不再用了。大量的新知识,必须依靠阅读途径去获得。如果说,我们在听课途径中培养了基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阅读途径则更能培养人的自学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一生中都是孜孜不倦地阅读。阅读途径是获取知识最多的途径。
在一次英语讲座中,一位听者问讲演者:“现在,《疯狂英语》杂志在各高校相当流行,你能谈谈对《疯狂·英语》的看法吗?”讲演者笑着答道:“《疯狂英语》我也看过,我并不想具体地评论这本书的优缺点,但是,我想问问大家,你买回的《疯狂英语》自己本身能疯狂起来吗?不,还是靠你自己先疯狂起来,疯狂地去学它,这样你才能有一定的收效。如果你在学习英语时能投入一股疯狂的劲,用什么书你都一样能学好。所以说来说去,归根结底最终还是得靠你自己。”
听完这段话以后,观众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人们似乎老是想不通,至此,才觉得恍然大悟——一本书本身的作用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你自己。
对于一本书中的语言的理解,古人早有明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使用书中的理论更是全在自己,因此,一本书真正能否起到它能起到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求师途径
古人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又说:“名师出高徒”。求师途径是最适合自学者加速学习步伐的途径。
着名科学家麦克斯韦在15岁时,读书无系统,求学不讲循序渐进,杰出的数学家霍普金斯发现了他的弱点,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没有秩序,你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数学物理家”。经霍普金斯教授的指点,麦克斯韦很快改进了学习方法,不到3年,他就成了青年数学家。
求师途径是听课途径和阅读途径所不能代替的。天下学人各有学术高见,各有一套严谨的治学方法,这都是书本上读不到的,是集体授课制的课堂上听不到的,而只有拜他们为师,和他们具体接触才能亲身感受到。
交谈途径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利用好交谈途径来学习,就要敢于“不耻下问”、“乐于旁问”。后汉的苟淑,是当时一个有名的学者。一次,他在旅途中遇到了黄宪。当时的黄宪只有14岁,既无名望又无地位,但苟淑从他的谈吐中感到他很有学问,于是就毕恭毕敬地向他请教,谈了整整一天还舍不得离开。苟淑恳切地对黄宪说:“你就是我的老师。”
电教途径
使用纪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电气声光教育技术媒体进行的教育,就叫电化教育。尤其在网络化的今天,电化教育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电教手段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他们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有好处的。
实践途径
一位爱好写作的青年向鲁迅请教“成功秘诀”。鲁迅拉着他的手一块来到海滨,要他下水游泳。这位青年怔了一下,急忙掏出一本《怎样学游泳》的书,坐在礁石上看了起来,只有两只脚垂在水面搅来晃去。鲁迅焦急地问:“你以前看过没有?”青年答道:“看过五六遍了,但总觉得没有全部背熟……”鲁迅说:“我来帮帮你!”说着,便把这位青年推进水里,让他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
邓拓说过:“从做学问这件事情本身来说,无论是初步追求某一项新的知识,或者是进一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都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途径是学习者到一定的阶段必须经历之途径,没有经历这条途径的学习者,不会成为有用之才。例如,要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书本知识,即:有字之书”,一类是实践知识,即“无字之书”。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不断掌握真知,创造新知,获得成就。而在“象牙塔”里是培养不出新闻工作者来的。学习者必须重视各种形式的实践途径,在实践中拓广知识面,在实践提高学习能力。
要注意学以致用
一个人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
生活中有不少人也经常在读书,甚至有的人读的书还很多。但是,有的人能做到活学活用,有的人则读了同没有读差不多,甚至还带来了害处。
从古到今,读书人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年轻时一心要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谁料运气实在不佳,直到垂垂老年时仍未能如愿,自己反倒落了个贫穷潦倒,最后在饥寒交迫、羞辱无奈中死去。
孔乙己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的悲剧。类似这样的读书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
五代时有一个书生,一生读了很多书,并且背诵得滚瓜烂熟,人称“两脚书橱”,但是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即使饱学终究也没有用处。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人,虽然爱读书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大潮卷过来时,那些平时不注意接近现实、对书本之外的事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的读书人,几乎要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读书人,肚子里的学问或者理论水平很不错,却拙于实际操作,不能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全起来。
要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找到造成读书人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并在实践中努力克服。造成读书人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读书人常常辗转三尺书斋,只一味埋头读书而疏于与实际结合,只顾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神奇世界而不愿知道屋外都发生了什么,久而久之便脱离了丰富火热的实际生活,而像一只蚕一样把自己紧紧地包裹了起来。
二是读书人自古有一种清高自傲的毛病,喜欢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总以精神贵族自居,而不愿与更多的普通人接近,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闭目塞听,孤陋寡闻,自以为是。
三是读书人往往热衷清谈,却不善动手,所谓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就是说的这样一种情况。
作为读书人,要避免与实际脱离、不能致用的读书倾向,就要把学以致用作为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其实,做到学以致用并不难,如果能够从下列几方面去做,就会大致避免读书与实际脱节的倾向。
①在广泛涉猎的同时,要经常注意读报,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新闻,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②要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思考,尤其要重视联系实际问题,要注意读那些现实性、指导性强的书籍,把书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③要经常走出书斋,同广大的普通人接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同他们打成一片。
④要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注意养成经常动手的习惯,通过亲自实践来印证或修正、补充和完善理论,使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工作效果。
⑤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读书学习,是否紧扣实际需要,是否真正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防止为读书而读书,以至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倾向。
总之,读书人要防止成为只会读书不会运用的书呆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读书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
让每一天的分分秒秒都有效
你能详细指出你今天的每一分钟,或者每一个钟头里做了些什么事吗?其中有多少时间是用在有意义和有用的事物上?又有多少时间是花费在可以为你产生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的活动上。更重要的是,你今天究竟浪费了多少时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下面的说法:“天啊,时间过得真快”、“我可能一天需要48个小时,才能把工作做完”、“我的时间总是不够”、“时间对我来说过得特别快”、“这件事不急,我可以留待明天再做”、“真是抱歉,我延迟了一点”、“我忘记时间了嘛,这总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