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29149300000017

第17章 竺可桢写日记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主要是记录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他一生记了厚厚几十本日记,除了1936年以前写的日记,在抗日战争中丢失以外,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三十八年零三十七天,竟然一天也没有间断过!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共计八百多万字,令人感叹不已!

翻开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每天的正文前,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和景物情况,比如天气阴晴、风向风力、草长莺飞、花开花落、燕子南飞、春去冬来、蛙鸣蝉叫……竺可桢可不是随意记着玩的,他把这些都当做科学观察气象的事业来做,所以做得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建国初期,竺可桢在科学院院部工作,家住北海公园北门附近。虽然他已年近花甲,却谢绝了组织上为他派的专车。无论刮风下雨、盛夏寒冬,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从公园的北门进来,南门出去;傍晚又从南门进来,北门出去。他就是竺可桢。

每天穿行于公园,可不是悠闲自得来玩的,竺可桢是在非常仔细地观察公园里的那些景物:哪天北海结冰,哪天小燕子回归,哪天杨柳泛绿,哪天丁香花开,哪天黄叶飘落……回家后,竺可桢马上把在公园里看见的记在日记本上。这一记,就坚持连续记了十几个年头。

有时候出差、开会,或者有事耽误了,竺可桢就动员老伴、女儿,甚至邻居家的孩子帮他留心观察,详细记录。

这种记录,几十年来都没有间断过。正是有了这些宝贵的资料,竺可桢才能在气象科学研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1974年2月6日,正是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

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

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