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脂血症营养康复食谱
29151000000002

第2章 PART2 认识血脂

血脂

我们知道,血脂为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而运行于我们血浆中的脂类,主要有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3 类。此外,还有少量的游离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和固醇类激素等。总的来说,血液中脂类总量与全身脂类总量相比只占极少的一部分,但它们转运于各组织之间,往往可以反映出体内脂类代谢情况,因此血脂也是很有价值的生化指标之一。

脂蛋白

血浆中的脂类不能游离存在,它们必须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才能循环于血液之中。脂蛋白主要有4 种,我们用超速离心法可以把它们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之一)、低密度脂蛋白(LDL,也是我们所说的“坏”胆固醇之一)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胆固醇)。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4种脂蛋白。

(1)乳糜微粒是一种食物来源的脂肪颗粒,它主要含外源性甘油三酯(约占90%)。相对于其他脂蛋白来说,它的个头最大,密度最低。当乳糜微粒在血浆中的含量增加时,可使血浆外观混浊,而放置在4℃的冰箱里过夜后,可上浮形成奶油样盖。乳糜微粒的生物半衰期很短,在体内转换的速度极快。

(2)VLDL 主要由肝脏合成,其中内源性甘油三酯约占60%。它的个头较乳糜微粒小,而密度却比它略高,当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增高时,可使光发生散射而致血浆外观混浊,但它不上浮成盖。空腹时抽取的血浆中如无乳糜微粒存在,则混浊的血浆常表示VLDL或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3)LDL 是VLDL 的降解产物,它的个头较VLDL 小,而密度则比它高。LDL 主要含内源性胆固醇。其含量再高也不会引起血浆外观混浊。LDL 和VLDL 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故也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

(4)HDL主要由肝脏和肠壁合成,在所有脂蛋白中,它的颗粒最小而密度最高,其中主要含蛋白质(约占45%),其次为胆固醇和磷脂(各占25%),被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这可能与它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有关。

脂和油

它们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

脂肪也是重要的营养素!

还能固定我们的内脏器官。所以不必“谈脂色变”哦!

脂肪包括脂和油。固态的脂肪叫脂;液态的脂肪叫油。

脂和油都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一类化合物。食物中的脂肪与人体内的脂肪一样,都是由碳、氢、氧这3 种元素组成的。

一提起脂肪,很多人都“谈脂色变”,爱美的女士们更是视脂肪为“洪水猛兽”。其实,脂肪不仅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脂肪是产能最高的营养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成分,同时,脂肪还是热的不良导体,皮下脂肪能防寒减震减少体热散失,有助于维持我们体温的恒定,此外,它还固定并保护体内的重要脏器。食物中的脂肪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可以促进它们的吸收利用。另外,食物中的脂肪能够改善食物的外观性状,用适量油脂烹调食物可以增加食物的色、香、味,进而刺激食欲。肥胖者大多体内富含脂肪,但是并不仅仅只因食用脂肪才会导致肥胖,食物中的脂肪也不是人体内脂肪的唯一来源。引起肥胖的饮食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食物中的总热量过多,这既包括来自脂肪的热量,也包括来自糖类和蛋白质的热量。食物总热量超过生理需要,才会导致肥胖。因此,不必为了减肥就放弃脂肪摄入,那样也会导致营养不良。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脂肪

看不见的脂肪是哪些?

很多患者都认为烹调用油是膳食脂肪的唯一来源,因此只要炒菜时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其实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据它们存在的方式,可以粗略分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脂肪。

(1)“看得见”的脂肪,指从人们感官上就知道含脂肪多的食品,如动物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以及动物外皮如鸡皮、鸭皮等食物。这类食物很容易就能避免过多摄入。

(2)“看不见”的脂肪,顾名思义,这类脂肪不容易为人所注意,例如肉类、蛋类、奶制品、动物内脏、豆制品,还有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松子等均含有较多量的脂肪,即使是谷类、蔬菜、水果中也含有微量的脂肪,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量较大,如果过多食入也会带来超量脂肪。这些“看不见”的脂肪恰恰存在于人们不太限制的食物中,人们容易过量食入,从而造成肥胖的发生。

摄入脂肪过多会引起高脂血症、肥胖等疾患,因此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已经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如果单纯由糖类提供过高的热量,一旦超过身体的需要,也会转化为内源性脂肪在体内蓄积。需要我们留意的不仅是炒菜要少放油,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隐藏起来的脂肪。我们建议您适量增加食物中植物性来源的脂肪,如大豆、芝麻、油菜子、核桃、花生等,这类脂肪不但不含胆固醇,而且能够抑制小肠吸收那些来自于动物性食品的胆固醇,同时还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脂肪在我们体内是如何转运的

胖胖胖

吃下去的脂肪到哪里去了?

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中乳化后,再经胰脂酶水解成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这些水解产物进一步与胆盐结合形成混合微粒。后者经过微绒毛而进入肠黏膜细胞内,并进一步合成为甘油三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修饰,最后以乳糜微粒的形式通过淋巴进入血流。另外,尚有少量脂肪酸和中链甘油三酯直接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外源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因摄食脂肪过多,或周围组织清除脂肪不力而引起。正常人进食100 g脂肪后血浆中可见到乳糜微粒,并于4 小时后达到高峰,而在8 ~ 12小时后这些乳糜微粒即可被完全清除。故在临床上采血测定血脂一般在餐后12~16 小时进行。

脂肪的分类

脂肪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呢?

目前,在众多不饱和脂肪酸中,最著名及研究得最多的便是—3 脂肪酸及—6 脂肪酸。—3 脂肪酸及—6 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也就是说机体自身无法制造这些脂肪酸,而需要每日从外界摄取。

—3脂肪酸是生成“有益”类花生酸(PGE3)的原始材料,它能预防血液凝固,减慢体内甘油三酯产生的速率,修复由于动脉阻塞所导致的血管损害,降血压,以及预防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疾病)等。最新的研究表明,注意力缺陷伴多动(ADHD,又叫儿童多动症)、老年性痴呆及胰岛素抵抗(这是指胰岛素不能有效地执行自己的生理作用,表现为外固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胰岛的B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使血中胰岛素水平过高以弥补其生物效应的不足,发展到后期可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生)都与机体内PGE3的低下有关。

—6脂肪酸是生成“有害”类花生酸(PGE2)的原材料。近年来, —6脂肪酸被笼统地归入“坏脂肪”的范畴,因为这些脂肪酸存在于奶制品、黄油及肉类中。PGE2 是一种炎性介质,似乎有造成血小板凝结的可能性。然而,像“坏”胆固醇一样,PGE2 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有害”的。—6 脂肪酸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只有当—6 脂肪酸产生过量或失衡时才会导致细胞的病变。

—3脂肪酸及—6脂肪酸在体内起到了监督及平衡的作用。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从饮食中消除—6 脂肪酸,而是应该在一种健康的平衡中摄入—3及—6脂肪酸。

那么,常见的—3和—6的油类又包括哪些呢?

胆固醇:内源+外源

血浆中的胆固醇一般有2种来源:外源性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内源性胆固醇,主要由人体的肝脏和肠壁合成。肠道吸收的胆固醇能反馈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肝内的胆固醇部分以脂蛋白形式(主要为LDL)运送入血,部分则降解为胆汁酸,后者多数被重吸收返回肝脏,此过程即所谓的“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减少脂肪摄入的小诀窍

很多人觉得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面对脂肪的问题往往一筹莫展。其实,问题也没有你所想的那般困难,只要你做到了下面这14条,就一定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不吃动物油。

(2)每日烹调用植物油不超过25 g。

(3)选择瘦肉,鼓励用鱼肉替代猪、牛、羊肉。

(4)吃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时,去除外皮和脂肪层。

(5)不用油炸、油煎方法制作食物。

(6)多用煮、炖、汆、蒸、拌、卤等少油做法制作食物。

(7)吃烤肉时将油脂滴完再吃。

(8)做汤或沙锅炖菜时,不需再过油,可直接将肉放到锅中。

(9)尽量不食用黄油或奶酪。

(10)尽量用低脂、脱脂奶制品。

(11)用各种调味品代替油脂,这样既可获得美味,又能赢得健康。

(12)少吃坚果类食品。

(13)少吃方便面及其他快餐食品。

(14)少吃奶油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