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的悲喜
29159800000046

第46章 末日三雄

郭虾蟆(1192~1236),会州(今甘肃靖远南)人,一说名郭斌。他家世代为保护家园的射手。金宣宗时,他与兄禄大都以善射而应募从军。兴定初年(1217),禄大因军功卓著,被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宫一阶,赐姓颜盏,镇守会州,虾蟆随兄在军中。兴定四年(1220),西夏攻会州。禄大远远望见西夏带兵的将领和马均披挂金甲,出入阵中,距其大概有200佘步。禄大遥发一箭,正中将领咽喉,当即被射死。又射一人,箭贯穿他的双手,钉在树上,西夏军为之震骇。

后因寡不敌众,会州城被攻破。禄大和虾蟆都被俘虏。西夏人看他们箭术了。

得,把他们关起来。兄弟俩均誓死不屈。金廷知道这一情况后,特加嘉奖,但是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只好破格任用禄大的儿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表彰他们兄弟的忠诚。

其后兄弟俩打算伺机逃往会州,拔掉自己的胡须,被发觉,禄大遭夏军杀害,虾蟆独自逃归。金主感念禄大的忠诚,特下令再次升迁其子,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今甘肃陇西)钤辖。谏议官请求嘉奖、任用禄大的弟弟,于是升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兴定五年(1221)冬,西夏侵犯金国定西,虾蟆领兵击败西夏军,斩首700,获马50匹,以此战功升迁同知临洮府事(今属甘肃)。

元光二年(1223),西夏人步兵和骑兵,一共几十万攻打凤翔(今属陕西),情况紧急。元帅赤盏合喜以虾蟆总领军事。虾蟆跟从赤盏合喜巡城时,看到护城河外一名西夏将领坐在胡床上,以为箭力无法到达,故意做出蔑视守城者的样子。合喜指给虾蟆看,问他能否射杀这个人。虾蟆测量一下远近,说:“可以。”虾蟆平时射击,惯于射击敌人腋下护甲无法掩盖的地方,射无不中。只见虾蟆开弓、搭箭,等那名西夏将领一抬肘,一箭将他射杀。守城将士士气大振,西夏军则惊骇莫名。

西夏军退去后,虾蟆被遥授静难军节度使,很快又改通远军节度使,授山东西路斡可必剌谋克,金廷派使者加以赏赐,并在各郡宣扬他的事迹。自熙宗罢汉、渤海人猛安谋克后,只有女真、契丹、奚等族高官显贵才能授猛安谋克世爵。金宣宗末年,为嘉奖战功卓著的将领,汉、渤海等各族人皆可授此世爵。故郭虾蟆受此殊荣,并遍谕缘边诸郡。

这一年冬天,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领骑兵500,身穿红色的衣服,从会州南山而下,西夏军仓促应战,仰望他们误以为是神兵天将。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被虾蟆一箭射去,手、版俱穿,又射死数百人。西夏军震恐,于是出降。会州被西夏占据了近4年,这时才被收复。

正大元年(1224),田瑞据巩州叛金。哀宗诏陕西两行省共同讨伐他。虾蟆率领士兵首先登上城墙,攻破巩州。田瑞开门逃跑,为他的弟弟田济所杀。这一战,虾蟆斩首5000余级,因军功,被遥授知凤翔府事、本路乒马都总管、元帅左都监兼行兰、会、洮、拒元帅府事。

正大六年、(1229)九月,虾蟆向哀宗边献西夏马两匹,哀宗下诏说:“你武艺超绝。这两匹马可以随你驰骋于战场,我骑它们就浪费了。既然已经进献,就算是皇家圈养的啦,就赐给你吧。”又加赐金鼎、玉兔鹘等许多珍贵的东西。

天兴二年(1232),开封粮尽,累召援兵不至,将帅稀缺。蒙古大军随时可能围城。哀宗则弃开封逃至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次年又从归德府迁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到蔡州后,哀宗感到蔡州地处淮水支流汝水上,南与宋接壤,无险可守。又打算迁往巩昌府(即巩州),以粘葛完展为巩昌行省。天兴三年(1234)舂正月,完展听说蔡州已经被攻破,为安定军心,率众守城以待金朝继立的皇帝,派人装成从蔡州来的使者,说是有圣旨云云。绥德州帅汪世显也知道蔡州城破,哀宗自杀。汪世显历来妒嫉完展压制着自己,想假传圣旨,发兵攻打巩昌。但是又畏惧虾蟆的威望,于是派人约虾蟆合力袭击巩昌。使者到,虾蟆对他说:“粘葛公奉诏为行省,号令谁敢不从。现在主上受围于蔡州,打算迁往巩昌。国家危急的时候,我们既然不能致死赴援,又不能率众奉迎,却要攻击粘葛公,先废主上将要迁幸的地方。主上将迁往哪里呢?你们的主帅若想背弃国家,那就让他自己去做好了,为何要加上我呢?”世显于是攻破巩昌,杀了完展,投降蒙古军,并先后派20多人次晓谕虾蟆以祸福,劝其投降,均被拒绝。

金国灭亡后,西部州府无不归降蒙古,只有虾蟆坚守孤城近3年之久。1236年十月,蒙古大军并力攻城。虾蟆感觉城将不保,仍决意死战到底,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用以反击蒙古军,又杀牛马慰劳战士,烧毁自己的房子和积蓄,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别留下来给蒙古军。”日夜血战,拼死抵抗。蒙古军也无法很快攻破城池。军士死伤越来越多,眼看城破在即。虾蟆命人堆积柴草在州官署,召集家人和城中将校的妻女,关在一间屋里,准备亲自焚之。虾蟆的一个小妾想要申辩,马上即被虾蟆斩杀。火越烧越大,虾蟆率领将士在大火前面拉满弓等待蒙古军攻到。城被攻破,蒙古兵纷拥而至,战斗良久,士卒中有弹矢尽绝的,就挺身跳人火中。虾蟆站到大草堆上,以门板掩护,射出二三百箭,百发百中,箭射完了,就把弓和箭扔到火中,自焚而死。城中无人投降。郭虾蟆死时45岁。当地人立祠祭奠他。

今靖远县城隍庙故址即为此祠昔日所在,城隍老爷乃郭虾蟆其人。在强敌面前,中原的汉、女真等民族为保卫家园,都进行过殊死抵抗,最终迫使蒙古军反思自己的军事行为,逐渐改变历来野蛮的屠城、变耕地为牧场等政策,以适应中原地区的形势。后来元攻宋时,破坏即比中原地区小得多。从这一点来说,郭虾蟆为金国120年历史画上一个惨烈句号的守城之战,可谓意义深远。完颜陈和尚,本名彝,字良佐,是金朝末期优秀将领之一。

他20多岁时,被掠至蒙古,但他时刻不忘回归自己的祖国。以探望母亲的名义,离开控制他的大部队,与其兄斜烈一起杀掉监视他们的士兵,拉着载着母亲的马车,躲过蒙古军队的追击,成功回到了金的领土。在哀宗的一手提拔下,陈和尚任忠孝军提控。

忠孝军是一支由回纥(维族)、乃蛮、羌族、吐谷浑、汉族和少量女真族人组成的多民族军队,士兵大多来源于被蒙古军俘虏逃归的中原各族人民,待遇高,装备好,大都为骑兵,还有火枪等当时先进的装备。最初的首领为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在他们的率领下这支军队屡建战功。但是,由于组成复杂,桀骜不驯,难以控制。陈和尚统驭有方,军纪严明,在蒙古大举侵金时,屡屡力挽狂澜。陈和尚与这支军队休戚与共,共同见证了金朝衰亡前的回光返照。

正大五年(1228),陈和尚在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以为数四百人的小部队大破由蒙古名将速不台统帅的八千蒙古铁骑,一战而威震朝野。

此后,陈和尚又在倒回谷(今陕西蓝田西南)与卫州(今河南汲县)再次击败蒙古军,使蒙古军侵略的步伐一再受阻,延缓了金朝的灭亡。

据《金史》载,陈和尚是一个爱好儒家文化的将领,他在业余时间喜欢钻研文史,读起《孝经》、《论语》、《春秋左氏传》这些书来,认真程度不亚于一个寒窗苦读的儒生。

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副枢移剌蒲阿统领大军,却贪图小利,不顾大局,军中没有人敢劝止的。陈和尚私下和同僚议论说:“身为大将军,做事却和土匪抢劫没什么两样,今日抢牲口三百,明天抢得牛羊一两千,白白累死我们许多士兵。国家多年积蓄起来的这点力量,迟早要毁在这个人的手里。”蒲阿知道了,就在一次邀请诸将饮酒的时候质问他,陈和尚毫无惧色,从容地说:“不错,是我说的。”蒲阿自知理亏,只好好言相劝:“以后我有什么不对,你就当面说好了,不要背后议论嘛。”

由于战略失误,金朝军队在三峰山之战遭到惨败,陈和尚收拾残部避走钧州(今河南钧州)。可惜孤城难支,不久城破。陈和尚带领军队展开巷战。战斗中,陈和尚避人隐蔽的地方,等战事稍微平息才出来,镇定地对搜索战场的蒙古兵说:“我就是金国的大将,有事见你们的统帅。”于是在骑兵的簇拥下,他被带到蒙古军的统帅拖雷面前。面对敌人,陈和尚毫不畏惧地说:“我就是忠孝军总领陈和尚。在大昌原打败你们的是我,在卫州和倒回谷大败你们的也是我。我不愿意在乱军之中,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兵所杀,以免后人以为我畏战潜逃,背负上‘误国’的污名乙我要明明白白地殉国,让天下人都知道,金国有个为国而死的忠臣。”蒙古军敬佩他的勇气和才能,开出优厚的条件招降他,被严词拒绝,随后又砍断他的脚,把他的嘴一直割到了耳朵的位置。陈和尚宁死不屈,不停地怒骂而死,时年41岁。

杨沃衍,一名斡烈,赐姓兀林答,朔州静边官庄人,本属唐括迪剌部族,是和陈和尚齐名的为了守护民众而不惜自己生命的金末著名爱国将领。

杨沃衍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北边屯田的小官,蒙古军大举入侵时,金朝为避锋芒,命令唐括族全部迁往内地。沃衍滞留不走,率本部族的一些志愿者,不断聚集那一带家园被毁的流民,形成一股数千人的势力,多次成功骚扰蒙古军。

后来因为缺乏粮食,也干一些抢劫的勾当。金朝派兵也无法剿除,他们还不断转移,波及宁、隩、武、朔、宁边诸州,给地方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朝廷派人招安,沃衍就带领军队归降。适逢宣宗南迁,听说杨沃衍归降,非常高兴,就封他为武州刺史。武州多次被兵火毁坏,沃衍入主没多长时间,蒙古军就进攻过来了。杨沃衍奋勇抗击,死守二十七昼夜,蒙古军无功而退。

但是,朝廷认为武州地处偏远,遂放弃防守,命令沃衍把武州的军民全部迁往岢岚州,并任命他为防御使。随后又升岢岚为节镇,沃衍也升任为节度使,朝廷下诏勉励他:“你为国尽忠,屡有功绩,现在超出常规,升为三品。希望你忠于国家,更加奋发有为,团结下属,好好地安定军民,不辜负朝廷的信任。”沃衍非常感激,决心以身许国,并说:“做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不是大丈夫的作为。”

此后,杨沃衍在抗击西夏的西州之役、武休关之捷,抵抗蒙古军的野猪岭之战、石楼台之战中,均骁勇无敌,享有“不败”之威名。正是由于他与其部将刘兴哥等的英勇抗击,东下侵略的蒙古军直至成吉思汗病逝都难有寸进,遂使窝阔台不得不分兵三路,甚至要借道南宋。

杨沃衍为人耿直。在蒙金禹山之战后,杨沃衍和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等分别率部驰援汴京,在五朵山会合,杨沃衍质问禹山之战的指挥官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战况如何。合达惭愧地说:“我军虽胜,但蒙古大兵渗透过防线,进攻京师去了。”杨沃衍愤慨地说:“平章(合达)、参政(蒲阿),你们蒙受国家厚恩,掌握着兵权,却失去克敌制胜的战机,也没能进行有效防御,竟然纵敌兵深入,还有脸在这里胡说八道啊!”

三峰山之战金军惨败后,沃衍率部坚守钧州。他的部下白留奴、呆刘胜见大势已去,都投降了蒙古军,并向蒙古军统帅请求前往钧州招降杨沃衍。蒙古军留下白留奴作人质,让呆刘胜人均州见杨沃衍,表明蒙古军的意思,投降则任命为大官。沃衍假装答应,好言抚慰,让呆刘胜靠前说话,乘机拔剑杀了他,悲愤地说:“我出身卑微,蒙受国家大恩,你难道想用这来玷污我的人格吗!”于是招来下属,交待遗言,向着汴京下拜,并痛哭着说:“没有面目见朝廷,只有以死报国啊。”于是自杀。下属把他的尸体和居所一起放火烧掉,跟从他一起殉国的有10佘人。沃衍死时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