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惩罚同样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方法。与表扬和鼓励不同,批评和惩罚是带有否定性评价的教育措施。
批评和惩罚在中学生成长中也起着很重要的教育作用。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受到批评和惩罚的现象少了,耐挫力也下降了,以至于走上社会后在适应性上出现了不少问题。
家长批评和惩罚孩子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批评要做到客观准确
批评孩子以前,父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和思想准备,包括搞清楚孩子做了什么,为什么那样做,孩子的失误在什么地方,孩子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批评往往是对孩子做错的某一件事情而言,需要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父母批评的是自己做事不恰当,而不是对人的否定。
二、批评要入情入理
批评孩子要摆事实,讲道理,批评是和孩子的娓娓谈心,入情入理是批评的原则。批评孩子不能把孩子失误夸大化,去渲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入情入理的批评才会有效果。如孩子踢足球不小心把学校玻璃损坏了,不是刻意损毁公物的行为,就不能说孩子公德意识差。
三、批评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批评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有的父母批评语言带有很浓厚的火药味,充满了对孩子的对抗和敌意,有的批评语言尖酸刻薄,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任何时候都不是情绪的宣泄,不是对孩子人格的攻击。“你怎么搞的?”“你太令我失望了!”“你呀,没治了!”此类语言不是批评性的话语,应当禁用。
四、批评要及时
批评孩子一定要及时。时过境迁之后,再去批评,孩子往往一头雾水,还觉得父母是“秋后算账”。
五、惩罚不是体罚
惩罚是行为矫正技术,是通过减去孩子喜爱的东西或增强他不喜欢的东西,来纠正他的过错行为。惩罚不同于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体罚。惩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知道,他要为所做的不被认可的行为付出代价,以杜绝或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惩罚的使用需要科学的依据。
批评和惩罚孩子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纠正孩子的行为,改变他们的认知。孩子才会通过接受批评惩罚,从行为和心理两个层面发生预期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