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中)
29224800000096

第96章 说毛笔不是蒙恬发明的之谜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书写工具。千百年来,人们都说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制笔工人则供奉着蒙恬的神奇的牌位,把他当作祖师父。有的书上还明确记载着:“蒙恬始作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可见,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深入人心。

历史上的蒙恬是秦朝大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他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保卫边境。据说蒙恬率军守边时,经常要向朝廷奏报军情。当时写字的方式是用刀刻,速度缓慢。蒙恬手下的人夜以继日地写还是来不及。蒙恬见状急中生智,他随手从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绺红缨,把它绑在竹杆上,然后蘸点颜色就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起来,结果,书写速度大大提高。于是,蒙恬就命令手下人依法炮制,做成了书写工具。当时北方野狼较多,士兵常围猎狼群,剥下狼皮做衣服,而狼毛正好做成笔头。后来又发现羊毛软硬适中,也用它来做笔头。这就是现在的狼毫笔与羊毫笔。

上面的说法虽然流传久远,但根据现代考古发现和逻辑推理来判断,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在蒙恬以前,我国人民已使用过毛笔了。

1954年6月,在长沙左家公山发掘了一座完整的战国墓,随葬品中有一只竹筐,筐内发现了毛笔。据载:这支毛笔全身套在一支小竹管里,杆长18.5公分。据制笔的老技工观察,毛笔头是用上等的兔毛做成的,其制作方法和现在的笔毛略有差异。它不是将笔毛插在笔管内,而是将笔毛围系在笔杆的一端,然后用细细的丝线缠住,外面涂上漆。与毛笔放在一起的还有竹片、铜削、小竹筒。竹片相当于后代的纸张,铜削是刮削竹片的工具,小竹筒是用来贮藏墨汁的。这支毛笔制作的时间比蒙恬生活的时代要早。所以说,蒙恬之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毛笔。

另外,在清朝光绪年间,我国发现了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记录商代社会生活的。甲骨文在契刻之前,也先要书写。因为在已经发现的十万多片甲骨文的甲骨中,就有一些写了字而未刻的。这种书写工具也应是毛笔一类的器具。

还有,五六千年前,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是以彩陶文化为主的。这些陶盆、陶碗、陶壶、陶罐的外部、底部、口沿上,往往绘有各种生动美丽的图案;如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蛙纹、三角纹、圆点纹等等。这些图案线条流畅,技法多变。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放在窑内烘烧。据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当是毛笔,否则线条不会如此匀称、流畅。

由此可见,毛笔不是蒙恬发明的。至于谁最先发明了毛笔,这仍是一个尚待破译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