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会说话沟通的高手
29231000000016

第16章 说话沟通的方法(4)

理性——理由的整顿——放在最后。就如同你不能利用刺激的热情,和你寻求产生支持你的情感,直到你已先激起有赞成你的情感一样,所以你要建立起一种他们(听者)能接纳的情绪,不然诉诸理由和争论是没多大效果的。

理由和议论可以用来加强热情的趋势,但是除非你的听者在情感上已经有倾向朝着你的理由和议论想证明的方向去移动,否则理由和议论将不会产生任何力量。

安东尼在其演说的结论部分是如何有效地混合引起哀愁的力量和理性以至于他能成功地使罗马的群众将情绪转移至反抗布鲁特斯、凯西尔以及他们的同伴呢?

演说的过程中。他狡猾地提及恺撤的遗嘱,并且暗示当群众知道了遗嘱的规定条款,他们将会发现自己本身是恺撒的受益人。

人们恳求安东尼透露恺撒遗嘱的内容。但是在他告诉他们遗嘱中供给每个人民75块银币作为礼物之前,他即着手开始将他们的热情提升到最极点。

“忘恩负义的行为,比任何叛变的武器要来得锐利且坚硬。他打败了恺撒,然后耀武扬威的在脸上围起面纱,甚至在庞贝的雕像下,血不停地流着,伟大的恺撒死去了。啊!那是怎样的灭亡,我的同胞们!然后,我和你们,我们所有的人,当血的叛逆,活跃地奔向我们时,我们都将倒在地上。”

这番讲演正达到它预期的效果。人们喊叫着要报复这几个刺客以及他们的军队,并且斥责他们为叛国者、恶徒,他们不再是值得尊敬的人。但是安东尼为了要确定他已经胜利,并且说服了罗马的群众采取他所希望他们采取的行动,因而再进一步来巩固他已获得的胜利。因此,在其后的讲演中,继续将布鲁特斯的说话特质再次地拿来与安东尼说话的特质作比较,以确立感情——引起哀愁的力量:

“好朋友们,亲爱的朋友们,不要让我知道你们到如此突然的狂大暴动,他们做出这行为的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他们会暗自悲伤,我不知道是什么会使他们这么做:他们是聪明且令人尊敬的,他们将会以充分的理由来回答你们。我不是来偷取你们的心的,朋友们,我不是像布鲁特斯那样的演说家,但是,就如同你们都知道的,我是一个坦白且愚钝的人,我爱我的朋友,他们也非常了解我,才允许我在公众场合来谈论他。因为既没有才智,也不善言辞,也不会以有力的演说来激起沸腾的血液。我只是正直地说话,我告诉你们——你们本身都知道的事实。给你们看恺撒的一些伤口,并且在恺撒的每一个伤口放一张嘴,来感动罗马的墓碑站起来反抗。”

人民怒吼着:“我们将要反抗!我们要烧毁布鲁特斯的房子以及其他的共谋者。”然后,只有在后来,安东尼说出每个罗马人民可从恺撒的遗嘱获益才将此事解决。人们叫喊着“去拿火来……把椅子拆下来……拖下长凳子、窗户、任何东西。”已经很满意自己所做的事情,安东尼退下来,向自己说:“让它进行吧!灾害,你在进行中,就如意的去吧!”

在使用引起哀愁的力量时,为了要有效地唤起有利的情感上的激动,说服者必须了解到人类的欲望,亦即在几乎所有的人类中他们可以依靠为现有的,且积极的刺激力量——自由的、公平的、和平的、快乐的、世俗财富的、荣誉的、好名声等欲望,或者地位、特权的欲望。说服者将诸如此类的欲望,通常充满着驱使的力量,视为当然。因此在心理上依赖这些欲望为目标,且集中在解释为什么自己介绍的行动过程,比其他的说服者要能满足这些欲望的原因。

同样地,从事政治竞选活动或者参与立法的辩论,关于一些情感呼吁的冲突政策,如和平的维护、自由的保护,或者社会福利的安全等,说服者并不需要自创和平、自由或幸福的欲望。他们需要做的只是争辩他们的候选人或者他们的政策较适用于那个目的。

说服者不能一直依赖普遍存在于听众,且已经被利用的欲望,有时候他们必须逐渐灌输听者一种他们寻求要满足他们的产品、政策,或者候选人的愿望。因为有时候人们有种需求和愿望是潜伏的,那是一种他们并不完全知道的需求与愿望。而这些,即是说服者必须想办法唤起与激励的。有时候他们必须想办法产生一种崭新的欲望——这通常是静止不活动的,直到说服者已激起并且使它成为驱使的力量。这在新产品上市时是绝对要做到的。所以,这也是一位竞争公职的候选人必须做到的,如果他的主张是建立在新的呼吁吸引上的话。

理性

说话者的特质和引起哀愁的力量被善加运用后,剩下来的理性则是说服者手中制胜的法宝。以下是一些须避免及要做好的事情。

最重要的,说服者应该避免冗长、复杂及纷乱的争辩。他们要执行的并非从数学方面的证明或科学的推理而来的信念。有效的说服旨在对于一项产品、一位候选人和一种政策能较其他的产品等获得偏好、采纳。因此被采用的争辩方式应是较省略、精简和扼要的。

因而说服者必须在推理时省略多步骤来抓住听者的心理。此种推理的古典名字为希腊字省略推理法,它意味着在推理过程中许多前提被省略。而这些未被提及的前提当然必须是普遍化概括性的,以致说服者能确实地断定那是共同参与的。在一个法庭前争辩,原告或被告的辩护律师团可以对司法上已知觉注意的某些普遍化视为当然,因为既已是众所周知、大家认同是对的,他们就无需特别明白地强调声明。

由于此种普遍化被视为当然,说服者可以立刻地从一个被归列为不被提及的普遍化特别例子,到适用于普遍化所伴随而下结论。这里从实例来争辩。如果我们想说服听者购买一件特别的产品或采用自己的政策,可以有效地做到——展示产品或政策,如何列示了为一般所接受的事实。

我们不必硬说什么东西对人的健康有益,只需要充分地解说,描述产品。不需声明每个人都有权力谋生并且那些毫无过失而失业的人遭受极严重的伤害,只要叙述我的一项能够增加就业的政策。如果想起诉某人犯重大的罪,只需拿出证据出示在法庭的囚犯确实做过那件事,并且让他没有解释的理由。

推理的简洁并不是有说服力的争辩中惟一的因素。另外则是所谓的修辞疑问。修辞疑问是被用话来表现,当你与听众谈话时所期盼的答案只有一个。在这方面,他们很像在省略推理中未被提及的前提,他们之所以不被提及乃是他们被认为是一般地被认知的事情。

因此,举个例子,布鲁特斯问罗马人民:“谁是那么卑贱的以至愿做一个奴隶?”立刻加上一句:“如果有的话,请说吧,因为我已经冒犯他了。”又一次布鲁特斯问:“在此有谁是那么卑鄙不道德的以至不爱他的国家?”他也说,“如此我冒犯了他。”布鲁特斯敢大胆地问这些修辞疑问问题,乃因为他非常了解到没人会反面地答复他。

因此,安东尼也在叙述恺撒的征服充实了罗马的国库之后,问:“难道恺撒这样看起来是有野心的吗?”并且在提醒群众恺撒屡次拒绝登上王位后,安东尼问:“这样是有野心的吗?”上面两个问题都是修辞疑问,他们只期望一个也只可以有一个答案。

善于聆听促进沟通

会说话的人,必善于聆听,心灵才会舌巧。不管你多么总有些时候闭嘴会比说话好些。

每一个人,当他还年轻时,都有一种天赋,那就是认真地听。他们能同时认真听和说。然而当他们稍微年长,大多数人便厌倦了,而愈来愈少用心去听。只有微乎其微的少数,仍继续原来的用心。到了最后,他们已年迈而不再注意倾听,这是非常难过的事情,我们不便再谈它了。耳朵跟眼皮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但有时耳朵能封闭就如眼皮能紧闭不张开一样。有时这二者同时关闭,但通常都是耳朵闭而眼皮开,这并不是很重要。当耳闭眼开或眼闭耳开的时候,注意力通常会转向其他事物。

倾听,跟阅读一样,主要都是心智的活动,而不只是耳朵或眼睛等的感官运动。如果在这过程中没有心智的参与,那只能称为是“随意地听”而非“用心听”,是“看”而非“阅读”了。

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总是将听和阅读视为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参与。但对于写作和说话则不会有这种误解。人们往往认为写作和说话需要付出精神和注意力,及经由写作和说话等的沟通方式来了解对方的心意。人们也会发现一些能熟练掌握谈话的艺术规则,并能将这规则实践出来使之成为习惯的人,他们在这方面的表现常常比一般人优秀。

如有人针对“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问题指出,首先要学的就是要“用心”读而不只是“用眼”看,并且要跟写作一样主动。被动的阅读,通常只是以眼睛看代替用心读,这样并不能称为阅读。

如果我们只用眼睛或耳朵来接收文字,而不用心去洞察发现文字者的心意,我们就没有展现出读或听所想达到的目的,结果只是浪费时间和完全失败的沟通。

在考虑有效的倾听所需要的努力与技巧时,对别人所说的话细心留意,并尽力运用技巧来了解。

必须做到知觉不受无关情绪的蒙蔽,保持客观的态度,且假设说者的内容是很有趣而值得一听的。

洞察文字语言背后深藏的思想。在尝试了解中,必须克服语言的障碍,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说者和作者使用的字词通常很少和听者读者相同,而听者和读者这时就必须努力来了解其意义了。听者和说者得达成沟通,就如读者和作者一样。

在听和读中,都需要注意重点的陈述,因为并非说者和作者所说或写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大部分的演讲中,其真正的重点只是一小部分。这时听者和读者就须察觉出来,并将焦点集中在上面。

了解说者所要说的,注意说者为达到结论所采用的论点和理由,观察他如何设法表达是绝对必要的。但这些还不够,不管是听或读,决定自己的立场——同意或者反对是绝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上述的立场问题时,要不是因为对所说的不能充分了解而无法确定自己是同意或反对,就是因为个人希望能有进一步的说明及证明。这时,好批评的读者和听者就该暂时停止决定,而更进一步追求真相。

追求豁达和宽容

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说得多点,人生百年,七十、八十也算是命大了。人这一辈子与其悲悲戚戚、郁郁寡欢地过,倒不如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地活,豁达才是人生的真谛。

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飞短流长怎么样,黑云压城又怎么样?心中自有一束不灭的阳光。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

豁达是一种开朗。豁达的人,心大,心宽。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嘻笑怒骂、大喊大叫中撕个粉碎。

豁达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这个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光明。

豁达的人,必是一条敢作也敢为的汉子,那种佝偻着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绝不是自家兄弟。当然,豁达不是李逵式的自我流露,豁达是一种修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却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至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话,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人都必须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态度;在心理方面,每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换句话说,采取了这两种态度以后,你会容忍我的意见,我也会容忍你的意见,这样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

当然,豁达并非等于无限度地容忍别人,开朗并不等于对己构成危害的犯罪行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对于个人而言,豁达往往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宽容开朗,无疑是创造一种和谐气氛的调节剂。因此,豁达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个性的体现。

美国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豁达就没有宽松。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你爬过多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少闲暇,无论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标,没有宽容心,你仍然会遭受内心的痛苦。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古今中外因豁达、开朗、宽容、谦让的品德而获得他人的友情、爱戴,或者消除仇恨、恩怨的例子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