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29231900000040

第40章 养身妙术(1)

四季养生法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过程中,作用于人体的主要气候条件气温、湿度、气流、太阳辐射等的变化均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这一点在中国医学中早就有了记载。《内经·灵枢》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应”。《内经·素问》记述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几千年来,中国医学在养生学方面,十分重视“天人相应”的理论。“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人类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否则,就会损失健康,引起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不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认为人类的生活只有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能健康长寿。《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中国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在养生方面十分重视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认为这是防病保健的基本措施之一。《内经》还指出:“圣人春季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认为只有顺应自然环境,才能保持健康,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当春着凉、四肢乏力等等。

春季的摄生要旨

春季内伤疾病,是受气候性质的影响而使内脏功能失去阴阳平衡所致。如患者有头晕、脑胀、目眩、耳鸣、精神疲倦的,每到春季就容易复发。此症称为“肝阳”,是由于阳分不足,受不起风阳的刺激,故而出现肝经症状。内热体质的人,春季易患目赤、咽喉肿病。肝火偏旺的人,春季血压容易增高,性情急躁,睡眠不安。这些都是受了春季气候的影响,助长了本来不平衡之气。因此到了春季,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预防旧病的复发。

防止花粉病

花粉病亦叫枯草热,就是在给牲畜喂草时,人们吸入了乾草末引起的哮喘病。后来,也把因各种草末尘埃或是植物的花粉被吸入而引起的喘息称作花粉病。

在英、美、日等国,如同预报天气一样,经常都公布花粉数。这是为了提醒那些吸入花粉引起气喘的人注意环境的变化。2月下旬至3月,4月中旬到6月,是松、杉。洋槐等树木花粉散落时期,菠菜、车前草的花粉也漫天飞舞。这一时期,因吸入花粉而咳嗽、气喘的人就会多起来。

那么,怎样避免得花粉病呢?把房间安上过滤装置,把经过彻底过滤没有灰尘的空气送入室内,这样的房间称为无尘室。让花粉病患者住进无尘室内,气喘就会停止发作。但是,患者如果重新回到充满花粉的外界环境,花粉病还会复发。所以,为了治愈花粉病,患者应该在无尘室内进行充分的治疗。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在花粉大量散落时期,戴上口罩外出。以及加强体质锻炼都有一定的益处。

预防伤风感冒

春季是阳气升发时期,热性病较为常见,春季尤其是感冒和流感最多,据有人调查,约有85%的人,平均一年要得3次感冒。对于易患感冒的人,预防感冒首先应加强耐寒锻炼,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具体的方法是;按平时身体情况,盛夏伏天开始,先用手按摩面部,而后逐渐用冷毛巾摩擦头面部,渐及四肢。抵抗力较强的,可以全身冷水擦澡,持续到9月份,再恢复到头面部用冷毛巾擦洗,直至冬季。体质差者,也应坚持用冷毛巾洗鼻、冷水漱咽。通过迎香、风池、足三里等穴位的按摩,也可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在流感流行期间,可用食醋烧蒸法预防,一般每立方米5毫升食醋,加水一倍,加热烧蒸,关闭窗户,每周进行2次。如果家庭有人发病,可服中药预防(贯众9克,板兰根12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连服3—5天)。

夏季的摄生要旨

夏季是气温炎热,阳气最盛的时期。人们往往休息不好,睡眠不佳,大汗淋漓,精神欠佳,因此要注意夏天的保养。

预防皮炎发生

夏天的皮肤病一般是由几种原因加在一起引起的,如由于天热引起的肝脏功能减退、因为出汗皮肤不干净、吸收紫外线过多等等。

当人因中暑而引起肝脏衰弱时,血液中对阳光敏感的物质卟咻体要比平日较多地存留在体内,容易引起皮肤曝晒损害。更由于肝脏衰弱的关系,最近大量上市的各种药物引起的湿疹也在增加。因此,老年人要注意休息、避免中暑。

南方人往往一天要洗好几次澡,这不仅是因为夏天天热,也是为了洗去粘在身上的污物。由于城市污染的日益严重,空气中含有很多的光化学烟雾和其他很多刺激物。这些刺激物不仅粘在黏膜上,还会粘在被汗水浸脏的皮肤上。所以,夏天多洗澡,是预防皮炎的最好办法。

可是,引起夏季皮炎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吸收紫外线过多。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组织胺之类的物质就在皮肤内出现,它使血管扩张,使水分很容易通过血管壁。血管扩张使皮肤变红,血管壁的水渗透出来形成水肿,使人感到发痒。夏天的阳光可以使皮肤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所以小心阳光的曝晒是预防皮炎的根本之策。

所谓防暑并不单是避暑,更重要的是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好日常生活;要有充分的睡眠和摄取丰富的营养;还要适当加强运动,锻炼身体。

夏天睡好午觉

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很多动物都需要进入睡眠,这种现象是当外界气温过低时为保护身体而采取的一种抑制作用。和动物一样,依靠这种抑制作用,作为有机构造的人体就不会遭到破坏。所以南方人常睡午觉不仅是个习惯,而且有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生理作用。

盛夏夜间气温在25℃以上时,人们就往往难以入睡。如果连续几夜睡不着,就会情绪焦躁,精神不振。因此,午睡可以弥补睡眠不足。

在盛夏的午间睡上一两个小时,还可以增加人的防暑能力。

不要过分贪凉

一般说年高之人气血虚弱,加之炎夏暑热外蒸,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开疏,最易遭受风邪侵袭,以致造成多种疾病。因此,老人夏天纳凉宜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睡宜避风。中医认为,老人不可当风而卧,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人在熟睡以后,易受风邪所袭。因而老人在盛夏亦不可在过道里、树下或屋檐下卧睡。入睡后不宜扇风,防受风寒,古人认为,贪凉益汗,当风而卧,可致风痹,以致手足不遂,麻木不仁。《琐碎禄》指出,当风而卧可“患头风,背受风则咳,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千金要方》说:“赤露眠卧,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孙真人卫生歌》说:“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

”这都精辟地论述了当风而卧的危害。无怪古人说:“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难。”民间谚语所说的“坐卧不当风,走路要挺胸”,“睡觉贪凉快,疾病跟着来”,都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经验之谈,应当引以为戒。其次乘凉时还要注意用被、毡遮盖好腹部。人体腹部很怕受凉,因为腹壁没有多厚,如果受凉,肠道正常蠕动就会受到干扰,影响消化功能,甚至拉肚子。所以入睡时应盖好腹部,以免着凉。其次在室外纳凉时,尚应该注意防止蚊虫叮咬,以免患上蚊子传播的一些疾病,如大脑炎、疟疾与丝虫病等。

防止中暑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在日光下曝晒或高温受热引起的疾病,中暑是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的总称。当人在高温环境下劳动,体内产生的热不能很快散发,体温逐渐升高,引起头痛、恶心、四肢无力,甚至昏倒,即所谓热射病;在炽热的太阳光下劳动或走路,阳光直射头部,脑子里的血管扩大充血,会使人头晕、头痛、眼花、目弦、意识不清,突然昏倒,即所谓日射病;身体受热不断出汗,致使体内水分与盐分减少,从而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口渴、抽筋、肌肉疼痛,即所谓热痉挛。中暑的发生主要和气温有关,此外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情况以及水盐供给和健康状况都有一定的关系。武汉市对中暑病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7月份高温日数较多的那些年份,中暑人数较多;当平均日气温高于31℃时,中暑人数明显增多,尤其是持续6天以上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7℃二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多。由此可见,中暑的发生主要与高气温有关。中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盛夏季节应注意避免身体过热,在户外劳动或行走时要戴遮阳帽,穿浅色或白色衣服;中午气温高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保证中午体息时间。劳动一段时间后要到阴凉处适当休息。此外适当补充水分与盐分也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夏天应当吃点冷饮或喝绿豆汤等亦有解暑作用。

注意饮食卫生

由于夏季热的刺激,人的神经中枢常处于紧张状态,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所改变,因而消化能力降低,胃口不开,吃不下饭。所以,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容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以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减慢。夏季是瓜果蔬菜的旺季,多吃些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如西红柿(番茄)、黄瓜、莴苣、扁豆、芹菜等,是非常有益的。

夏天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夏季,人体抵抗力相对减弱,又由于喝水多,冲淡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苗力,使病菌容易通过胃侵入肠道。另一方面,湿热的天气,适合苍蝇和细菌的生长,一只苍蝇能同时携带60多种细菌,光其体表就附有10万个细菌,而细菌的繁殖力又非常惊人,夏天一般每20—3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这样,受污染的食物很容易腐烂变质,人吃了污染的食物,容易得肠道传染病。所以,夏天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

盛夏,由于人们出汗很多,所以常感口渴。冷饮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饮料,它可以帮助散发人体内的大量热量,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了不少经济实惠的冷饮品,如凉茶,用菊花、金银花、山楂片、陈皮、玄参等配制而成。饮后有防暑解渴、清火、明目、解除疲劳、促进食欲的功效。绿豆汤、赤豆汤在我国历史悠久,有清凉解渴之功效。高血压者常饮,对病情有减无增。酸梅汤解渴防暑亦佳,古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梅汤冰镇味甜酸,凉沁心脾六月寒。挥汗炙天难得比,一闻铜盏热中寒”。但是,暴吃冷饮对身体有害,因为夏季胃肠道供血较少,大量冷饮会造成胃肠道突然收缩,血流减少减慢,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造成腹痛腹泻等。

秋季的摄生要旨

从立秋到立冬这段时间称为秋季,气温变化很大。秋天来临,阳气日减,阴寒日生,景物萧条,人们亦应随之奉收养生。

注意气温变化

秋天的气温变化甚大,天气有时仍然很热,人们常有“秋老虎”的说法。可是,秋天的天气早晚又渐趋凉爽。因而有热有凉,经常变化,必须注意保养。一般来说,到了“白露”,早晚必定凉爽。因此,虽热也不可赤膊露体了,必须遵从民谚“白露下不露”的说法,防止寒气的侵袭。防止毛发脱落一到秋天,随着秋风的吹拂,人们的毛发往往开始脱落。如果等到秋风来后,人们才注意毛发脱落问题,那就为时已晚了。在夏天,由于人的头发闷热发霉,加上强烈的日光照射,毛发中的温度可上升5℃之多。可是,戴上帽子又会使人感到闷热;不戴帽子则会遭到太阳的直射而感到灼热难受。因此外出最好打太阳伞。太阳伞不压头,也好通风,不会使人感到闷热,是保护头发的较好方法。

秋季保护头发要注意避免各种传染病及引起脱发的其他疾病(如硬皮病、红斑性狼疮、黄癣、毛囊炎等及脂溢性皮炎、精神创伤等),还可使用西药(如维生素B2及B6、叶酸、泛酸钙等)及中药(如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首乌片等),用25%补骨脂酊涂擦患部亦有一定作用。

注意预防气喘

冬季和夏季的冷热虽然令人不快,但气候总还保持着一定的稳定状态。而秋天的气候变化甚大,因此应注意预防气喘。据统计,由于10月份的天气变化快,草木的花粉多,含变态反应原的食物(如秋天沙丁鱼多,青鱼多,有人对这些鱼过敏)多,因而引起过敏反应性气喘发作较多。

有的人一到半夜气喘常常发作。这样的患者可在白天让屋子变暗一些,晚上早些睡觉,有意识地打乱发作周期,以起到预防作用。极微妙的精神状态以及周围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都可以引起气喘病发作,所以,必须有意识地消除这种影响,改变这种条件。例如进行不过度疲劳的短途旅行等,特别是应该做好注意力的转移,以摆脱思想负担。

防止“秋瓜坏肚”

到了秋季,各种瓜果大量上市,所以,胃肠病也比较多见。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人们把西瓜当作天生的“白虎汤”。但是立秋后,瓜果就不能吃多了。人们经过一个夏天,外湿热交蒸,体中肠胃内虚,胃肠道的抵抗力已经很低,在立秋天气转凉的情况下,恣意贪凉饮冷,食用过多的瓜果,会造成湿热内蕴。或吃不洁净的生冷瓜果,更易毒滞肠中,蕴成痢疾,老年人要格外小心。

适当注意药补

中医认为,适当选用药补来调养气血,平衡阴阳,可以预防秋燥引起的某些疾病。中医主张入秋服用生地粥,可以滋阴润燥,还有的主张服用扁豆10克)、薏仁(10克)、藿香(6克)、生地(6克)煎剂,可防秋季易发的湿病;服用生地(10克)、百合(10克)、党参(10克)、蜂蜜(6克)、麦冬(6克)、甘草(3克)煎剂,可防秋季多发的燥病。

患有胃肠虚寒症者,秋季可服乾姜、肉桂等温热药。

冬季的摄生要旨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自然界显示着阴盛阳衰的现象。人们的摄生必须注意顺应自然界的阳气潜藏,在生活中要“去寒就温”,勿使阳气外泄而受损伤。

注意防止寒症

寒症是冬季老年人易患的一种疾病。引起寒症的病因,有的是因厨房、卧室过冷或穿衣过薄,有的是因全身贫血造成营养失调,还有的是体内激素失调。总之,这种病多是由于血管硬化、血液流动不佳所致。

身体着凉会引起肩凝、腰病、失眠、夜尿等病症,如果不及时对寒症加以防治,还会引起肾脏病、高血压病或风湿病等。

在寒冬季节,老年人应特别重视腿脚的保暖。自古以来,人们十分注意下肢的避寒,连西方也有“头凉脚暖乃长寿之秘诀”的说法。相反如果腿脚着凉,冷血液就从脚部流入腹腔,间接地使肠胃着凉,带来不良后果。

注意预防冻疮 冬季里人们的手、足、耳边等处最容易受冻。严重时,也可溃烂成疮。遇寒作痛,得热作痒,最忌火烘浸泡及频受冷热刺激。其预防方法是,冬季老年人在户外时要注意保暖,外露部分穿戴防寒物品,并经常活动,使气血流畅。民间也有用大蒜捣烂敷或辣椒水擦洗易患部位,达到预防效果。

防止寒潮袭击加重病情变化

每年到了初冬,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经常不断地从北到南袭来大陆。这种较强的冷空气南下,我们把它叫做寒潮。每当寒潮来临之际,将会给许多的疾病患者带来痛苦,使病情复发恶化。就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有时由于寒潮的影响,也可能闹起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