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29231900000005

第5章 保健按摩(5)

上述两手法动作要连续,要求患者合作。如果托挺顺利,有时可感到或听到腰椎复位的声音。

托挺法主要适用于腰椎滑脱。

其要点是托腰的手,应当对准腰椎滑脱的位置。否则容易出现差错。

上述治腰十法,可以根据腰痛患者的不同情况辨证选用。有时还合使用或交替使用。

急性腰扭伤

腰部是脊柱活动最大的部位之一,并且负担一定的体重。所以,受伤的机会较多。例如,在生产劳动中,特别是抬重物时,弯腰用力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当,或受外界暴力碰撞,以及从事举重、球类、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或在跳舞中作弯腰、旋转等动作时,准备活动不足,用力不当或用力过猛都可以引起腰部扭伤。由于腰部的肌肉和韧带比较复杂,任何一处发生撕裂或过度牵拉时,都能引起腰痛。再如,超负荷负重、超限度举重腰部负重太大,腰部肌肉猛然收缩,也可以引起肌肉纤维或筋膜等软组织受伤。如果由于腰部闪扭而引起滑膜交锁嵌顿,或小关节错位(如骶髂关节交锁)等,腰痛症状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这里所讲的主要是指腰部软组织的扭伤。并排除脊柱骨折,腰椎小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腰部软组织损伤多半突然发生。而且有明显的腰痛。有的当时受伤不重,过几小时或几天之后,腰痛逐渐明显起来。受伤的部位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侧转或弯腰,而且常常弯向患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扭伤的局部肿胀并不明显,如果出现滑膜交锁或小关节错位时,疼痛十分剧烈,而且腰部不能侧转。按摩疗法主要适应于单纯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扭伤。

手法

按捏法:即接、压迫、提连续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双手按在痛处,稳力向下压,再用力压迫,待患者耐受后,猛然上提,利用患者肌肉、韧带、软组织的反作用力,加以调整。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韧带、箭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多因劳动时长期处于不平衡的体位(如单肩扛抬重物、长期弯腰劳动),或因姿势不良腰部软组织过于疲劳而出现腰、脊酸痛,或因急性扭伤后,未能彻底治疗,或因反复多次腰部损伤而致。

腰肌劳损常见的症状是:腰骶部一侧或两侧持续性酸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由于劳损的部位和范围不同,所以有的患者压痛比较广泛,有的局部。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天气寒冷潮湿,疼痛也会加重,腰部活动的范围尚属正常。

手法

1.捏提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一侧,双手捏提腰肌,反复数次。

2.按揉法:体位如前。医者双手按揉腰肌,反复数次,使局部有热感。

双手按揉腰肌,也可由上而下,直至臀部,左侧毕,按右侧,反复数次。

3.戳点法:患者体位如前,医者用双手拇指戳点双侧肾俞穴,使之有酸胀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间盘退化性变,或遭受外力而引起间盘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腰腿痛和腰部功能的障碍。在负担过重、挑担、抬重物而腰部姿势不良,以及从事举重、投掷或跳跃等时,都可以引起本病。由于腰部的活动多、负重大,所以下腰部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多见(特别是第4、5腰椎之间)。间盘突出也可发生在颈段或胸段,但都不如腰段多。

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部分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吏,半数以上的患者为体力劳动者。运动员、舞演蹈员为数也不少。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有的患者则在一次受伤后立即发病。开始多以腰痛为主症,并向腿部放射。有时腰、腿痛同时出现。有时先腰痛,腰痛缓解后,才开始腿痛。腿痛多为单侧,由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腋窝、小腿,一直放射到脚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症状都加重。走路、弯腰、伸膝时,疼痛加重;屈髋、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患者腰部常常弯向患侧,以缓解疼痛。

手法

由于患者病程不同,所以在治疗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分诊次,或分阶段进行治疗。

手法

1.晃腿法:患者侧卧,患肢朝上,助手一侧扶住上身,医者一手握踝部,一手扶臀部,并以此为支点,顺时或逆时晃腿,反复数次。使疼痛有所缓解。

2.拔腿法:体位如前,助手立一侧按住上身,医者双手抱膝、腿、并用肘挟住患者踝部,稳力拉腿;助手扶持患者上身、并反向用力。

3.推归法:接上手法,助手扶住上身不动,医者一手扶臀、一手推膝部,利用腰背部的肌肉、韧带推挤深层组织,为突出椎间复归创造条件,并缓解腰痛。

复诊

1~3为第一阶段治疗的手法。如果反应良好。可做复诊时的手法。

4.拔晃法:患者俯卧位,助手双手扶患者腋下,医者一手按腰,一手夹紧托膝,边晃边找;助手反向用力。

拔晃后,加用揉按法,揉按腰部。

5.圈晃法:三诊时,可用此手法。卧者仰卧屈膝,医者按患者肩部,一手挟扶膝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晃动,然后加揉按腰部。

6.拔牵法:四诊时,可用此法。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医者一手扶膝一手托足跟部,稳力拔牵,然后揉按腰部。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是指相邻腰椎间慢性脱位所引起的腰、腿疼痛。是慢性腰痛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引起腰椎滑脱的原因,有先天性发育的因素(峡部不连接),也有因外伤而致(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即峡部断裂)。不论是先天性的还是外伤性的滑脱,统称为腰椎滑脱。

先天性因素所引起的腰椎滑脱,多发生在青少年。外伤性腰椎滑脱,多发生在30岁以后的人。

腰椎轻度滑脱仅有下腰痛,重者腰及双侧下肢痛。往往在久站、走远路或直立劳动时腰腿痛加重,侧卧休息后,疼痛可以缓解。腰椎滑脱所引起的腿痛,往往是双侧性的,在检查时,可以发现腰部前突的生理曲线增大。重者,腰骶部可见有一凹陷或横纹。由于腰椎向前滑脱,两侧下肢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压迫的症状。可借助x线摄片确定诊断。推拿按摩适用于轻型腰椎滑脱,并且在明确诊断以后施行手法。

手法

1.准备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侧后位,一手抱患者腰部、一手扶按滑脱的椎体部。注意摸清楚并对照x光片以确定位置。

2.托挺法:指导患者向后仰身,医者右手肘部直立,用力托挺患者腰部。左手扶持,并利用其反作用力,使滑脱的椎体回位。务使医患合作,动作协调。

筋膜综合征

筋膜综合征,是指腰、臀、腿慢性酸痛的一种综合症状。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且多见于坐骨神经痛样(假性坐骨神经痛)症状。由于腰、腿、臀部扭伤以后,引起腰部、臀部筋膜、韧带或其他软组织的水肿、充血,压迫了腰骶部的神经而引起局部的酸痛。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局部软组织增生、挛缩,有时可以摸到硬结或块状物。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风寒侵袭,气虚血瘀,经络不通而致疼痛。

筋膜综合征的病程较长,可以急性发病,也可以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突然急性发作。常见的症状有腰、臀、腿部持续性酸痛和麻胀感,或穿、脱鞋袜和行走时不方便,而且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不能弯腰、抬腿,行走和起坐也感到困难。病人为了缓解症状,腰部常常弯向患侧,或将身体略向前弯、腰部活动受限制,有时也可见有两侧腰部疼痛,压痛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无明显固定的压痛点。直腿抬腿试验阴性、x线检查无明显的骨质变化。腰痛在天气变化、受寒、受湿时,疼痛会加重。轻微的腰部活动或者保暖后,症状略有减轻。病情经常反复,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月、数年之久。

手法

1.捏提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一侧、用双手提提患者的双侧肾俞和命门穴。

2.搓揉法:患者体位同前,医者用双手搓揉(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3.点穴法:医者用双手拇指点患者双侧的跳跃、环跳、风市、承扶、委中穴。

4.捏揉法:医者双手从承扶穴用力捏揉直到脚跟,反复数次,使患者有舒适感。

胝髂关节交锁

骶髂关节的活动范围很小,仅仅是屈伸活动。如果臀部或胝部遭受直接暴力,体关节前后滑动或扭转,就可造成损伤或使骶髂关节交锁。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骶骼关节部位疼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部挺直,腰部肌肉和臀部肌肉发硬。骶髂关节部肿胀,有明显压痛。坐位弯腰或后仰肘,疼痛不明显;站立位屈伸腰部时,疼痛加重。骶髂半脱位时,疼痛剧烈,患侧下肢不能持重。

手法

1.按压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一侧,双手交叉按在患处,也就是按住交锁的骶髂关节处。然后,稍事稳压力加力。

2.迫提法:接上手法,继续用力下压,称为迫。使交锁的骶髂关节承受一定的压力,并使异位的骨突面复位(尽可能地恢复原位)。待压力稳固地着实之后,突然将双手提起,利用反作用力,使交锁的骶髂关节得以缓解。

上述按、压、迫、提法,要求动作连贯、稳重。巧妙之处在于上提时,应当及时而又迅速,不要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有时病人十分痛苦而来,经施手法后,症状消失,满意而去。如果一次不成功,尚可重复上述手法。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也是引起腰、腿痛的综合征症状之一。梨状肌的功用是使大腿向外旋转。它将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以下通过。由于创伤或急剧收缩牵拉,引起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肥厚,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和坐骨神经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患者自觉臀部和小腿外侧疼痛。感受风寒湿邪时,会使疼痛加重。梨状肌的部位可有压痛和放射痛。但不影响腰部的功能活动,是其症状特点之一。在运动项目中,投掷运动员、链球运动员比较好发。

手法

1.按压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一侧,双手交叉按压患处,以缓解疼痛。

2.揉推法:体位同前,双手姿式也同前,用力揉推局部,反复数次。

3.点捻拨法:患者体位同前。医者屈肘,并用肘尖点痛处。稳定后,稍事活动肘尖,即为捻(静者为点、动者为捻),用力拨动肘尖,即为拨。连续起来,即为点捻拨法。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也很多。从腰腿痛的方式分类,可分为假性坐骨神经痛与坐骨神经痛类疾患。前者多见有腰痛伴有反射性神经痛,后者多觅有腰痛伴有放射性腿痛类疾患。所谓假性坐骨神经痛类疾患有:内脏反射性腰、腿痛。或脊柱先天、后天畸形,骨关节软组织损伤、炎症等。所谓坐骨神经痛类疾患,又包括:骨关节外伤及椎间盘突出症,先天畸形中的单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其他,尚有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脊柱滑脱、梨状肌综合征等。以上是从疾病分类考虑。临床所说的坐骨神经痛,是指一侧腿沿坐骨神经的走向持续性疼痛,而且发作性加剧,不敢下蹲和直腿向前弯腰。有时与天气寒、凉有关。在检查时,沿坐骨神经部位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本节所指的坐骨神经痛,确属坐骨神经本身的疾患(例如炎症)且以腿痛为主的症状,或为反射性腰腿痛。

手法

1.点穴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扶肩背,一手屈肘,用肘尖点环跳、秩边穴,然后用拇指点承扶、风市、委中、承山穴。

2.抱揉法:体位同前,医者双手抱住患侧臀部,用力揉按,使之有发热感,以通经络利腰膝。

3.捏揉法:接上法,沿大腿后侧顺序捏揉至小腿部。

4.推搓法:体位同前,医者一手扶按腰部,一手沿大腿后侧,用力推搓,使之有发热感,而且向下传导,反复数次整个手法可以重复数次,使患侧有明显的舒服感。

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又称为髌骨软骨病。多发生于经常走动、站立劳动的人。例如售货员、教员、搬运工人、纺纱工人。也是运动员、舞蹈、杂技演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对于劳动、比赛、训练都有极大的影响。对运动员来说,不但影响训练和成绩,而且可能因此而结束运动生命。

本病多有膝部外伤的历史,一般是在半蹲位姿式、膝部受伤或反复多次受伤。患者常感膝部疼痛和膝关节发软。膝部过伸时,疼痛加重,半蹲时或上下楼梯时,疼痛也加重。

检查时,髌骨和髌骨周围有压病。单侧患肢半蹲时,不易耐受,或不能支持,有时大腿部肌肉(股四头肌)也会发生萎缩,膝关节积水、关节有磨擦音等。

髌骨软化症,除了软骨有病变外,周围的软组织也受病。因为软组织中神经纤维比较丰富,所以经常出现膝部周围疼痛的症状。

手法

1.挤压法:患者仰卧,患肢伸直放松,医者立于一侧,双手拇指重叠,沿髌骨下缘挤压髌骨,以疏通髌骨周围血运。

2.扣提法:医者用单手扣住髌骨,稳力向上提起,以疏通髌骨上下血脉。

3.推揉法:体位如前,医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掌根部用力推揉髌骨,反复数次。

膝部侧副勒带损伤

膝关节是人体走、跑、跳的主要活动关节。其稳定性是由内、外两侧副韧带和前后十字韧带来维持的,其中任何一条韧带断裂或松弛,都可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而侧副韧带损伤,则是膝部急性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搬运工人、垒球、棒球运动员、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演员,或在奔跑追逐中突然摔倒。由于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内侧韧带最为紧张,再加上外力多从膝外侧袭来,所以膝内侧副韧带最容易受伤。例如,在踢足球时,“二人对脚”,跳箱时落地姿势不正确,都可造成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比较少见。

膝部侧副韧带损伤后,局部疼痛、肿胀,皮下有瘀血。由于反射性肌肉痉挛,关靠活动受限制,多保持届曲位置。活动膝关节时,疼痛加重。如果伴有半月板损伤或十字韧带损伤时,就需要进一步确诊后再行治疗。如果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的间隙增大,关节面分离,出现膝关节的异常活动。就不适于按摩治疗了。

手法

1.提压法:适用于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坐位,医者立于身前,一手握足踝部,一手托膝部,并用拇指轻轻按压伤部。然后,将患膝沿箭头方向缓缓提起。

2.推提法:保持上述体位,患者用两手支持自己的上身,医者双手反向,并将患膝向内推,使痉挛的肌肉得以舒缓。

3.拔直法:连续上手法,顺势将膝部拔直,以达到理筋疏气的目的。然后,用单手揉膝部,反复数次。

4.圈晃法:(对于膝外侧韧带损伤,首先采用圈晃法)患者坐位,医者半蹲位,一手扶患膝,一手握躁部,沿逆时针方向晃圈。反复数次,以缓解疼痛。

5.倒手提压:接上手法,将患膝拉直。然后,医者倒换手。一手握踝,另一手扶膝内侧,扶踝手前推上提,使之屈膝,持膝手按压膝部。倒手是为了从手法4过渡到手法。

提踝压膝也是为了舒缓痉挛的肌肉韧带,以达到理筋活血的目的。

6.拔直:完成手法6后,顺势将膝部拔直,目的和手法3相同,然后揉膝部。

不论是膝内侧韧带损伤或是膝外侧韧带损伤,如果膝部疼痛、肌肉痉挛比较明显时,可以先用轻轻揉按局部,并按手法4施以圈晃法,然后再按各自程序进行。若见有瘀血、色红或皮肤有破口者,禁用按摩,若为陈旧性瘀血可以先轻轻从四周推揉,以利瘀血化散。

膝部损伤性滑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