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教育孩子时的30个怎么办
29265200000015

第15章 孩子“人来疯”怎么办?

我的儿子今年5岁,平时挺听话的,规规矩矩,很乖巧可爱。可是家里一有客人来,孩子就一反常态,表现得特别淘气,有时把玩具丢得满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显得很“野”,弄得我们很尴尬。有时带他上街逛商店,要是遇到了熟人,我们跟熟人说话,儿子就来劲儿,先是围着我们和那位熟人跑着转圈,还怪模怪样的做鬼脸,继而绕着柜台疯跑。当我们与熟人分手以后,儿子就跑回来,挽着妈妈,乖得像个小绵羊似的。有客人在场时,也不好对孩子训斥什么。我们有时觉得孩子这种淘气、出格的行为好像是故意做出来给人看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的这种行为叫做“人来疯”,所谓人来疯,就是越有客人,越不听大人话,上蹿下跳,做各种怪动作,发各种怪声音,跟家长撒泼耍赖,以致影响了大人间的交流,往往弄得大人非常恼火,又不便发作。事后批评他也不管用,下次照样“人来疯”。孩子“人来疯”的确让不少父母感到头疼,这种现象多发生于2~7岁的儿童。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这种“人来疯”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孩子为什么会犯“人来疯”呢?这其中有孩子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

从客观上分析,是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兴奋,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另外,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客人来了,父母因照顾客人而冷落了他,这时,孩子会故意做些反常的举动表示不满。

从主观上分析,是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懂得应该怎样面对客人。而且感觉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训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还有的是孩子表现欲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想以此来引起别人注意又不会掌握分寸;有的孩子缺少玩伴,生活单调,用“人来疯”发泄精力;有的孩子用“人来疯”达到满足情感或物质需要的目的……

再来看看孩子以外的原因。在家庭中,如果孩子总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注意的中心,当客人来到时,孩子自然就觉得自己是中心。客人的到来,对孩子也是新鲜的刺激,例如客人的表扬常常让父母感到高兴,孩子能敏感地发现这种场景的互动,就会越发得意。再者,有时当大人开始谈自己的话题时,没有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

鼓励引导法: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变得异常兴奋

妈妈的大学同学张阿姨来到家中做客,平时听话乖巧的菲菲突然变得异常兴奋,一会儿跳到沙发上,一会儿围着张阿姨转来转去,摸摸这儿,碰碰那儿,还去拉张阿姨漂亮的卷发……

妈妈:菲菲,你做什么呢?不许拉张阿姨的头发。

菲菲:张阿姨的头发好漂亮呢!

张阿姨:菲菲的发卡也很漂亮啊!小菲菲真是越来越漂亮了,将来一定是个大美人!

菲菲:嘻嘻……

(菲菲更加得意忘形,还做着各种鬼脸)

妈妈:菲菲,进屋去,妈妈和张阿姨有事情要说。

菲菲:不,我要玩!

妈妈:菲菲,要不你给张阿姨弹一首你新学的钢琴曲吧,叫什么名字来着?

菲菲:叫《苏珊娜》。

妈妈:对,《苏珊娜》,钢琴老师还夸你弹得很好呢,对吗?

菲菲:对!

妈妈:那你就弹给张阿姨听吧!

张阿姨:嗯,阿姨好想听啊!

菲菲:好!好!

(菲菲兴奋得跑到钢琴前,为张阿姨弹了一首《苏珊娜》)

张阿姨、妈妈:菲菲弹得好棒啊!

妈妈:菲菲,现在呢,妈妈和张阿姨要谈一些事情,你去隔壁找小雪姐姐玩好吗?她妈妈新给她买了一只泰迪熊,她还说要和你一起玩呢!

菲菲:太好了,我这就去找小雪姐姐玩!

通常,客人来到家中,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新鲜刺激,更何况客人来一般要逗逗、夸夸孩子。当家中有客人时,孩子特别容易兴奋。加之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他们极力地想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有些孩子,似乎“鬼心眼”很多,似乎知道在这个时候不管怎么闹,家长也不会过分严厉地管教自己,因此乘机尽情地“发泄”一番。

客人和家长的放纵、宽容也是造成孩子行为“出格”的一个客观因素。客人乍到,总喜欢以孩子为话题谈论几句,夸赞几句也是免不了的。但这就点燃了一根导火线,引出了孩子一系列兴奋的表现,当大人们的话题转向另一“幕”时,原先的“主角”——孩子却依然不肯“谢幕”,退入后台,还要继续在“前台”表演。这时孩子会加大嗓门,或做出各种惹人注意的举动,要求别人再次注意自己,宽容的客人往往很自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还会继续表扬几句,又一次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孩子会闹得更凶,难免会使父母陷入尴尬的境地。

矫正孩子“人来疯”的原则是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前台到后台的转换。客人没有到来前,就要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客人到来后,给孩子一些表演的机会,例如让孩子背诵一首唐诗或者让孩子弹一曲钢琴,然后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停止的提示,帮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既是在肯定孩子,同时又是在暗示孩子:今天的表演差不多就到这里了。如果需要,再明确地说:“下面叔叔(客人)要和爸爸说一些事情,你让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这时最好不要马上让孩子从事一个人的活动,这样反差太大,孩子不容易接受。

矫正孩子的“人来疯”,要先研究原因,对症下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事先警告,并给予惩罚或奖励措施

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什么情况下爱闹“人来疯”,应该事先警告,防患于未然。比如家里亲友聚会之前,跟孩子讲清道理,不许“人来疯”,而且要提出惩罚或奖励的措施:如果犯了“人来疯”,下次到别的亲友家聚会不带他去,或者取消某项外出游玩的计划;如果孩子听家长的警告,果然没闹“人来疯”,应答应孩子一项正当的要求。关键是家长说了话要算数,不论该惩罚,还是该奖励,都要认真兑现。

◆给孩子创造正当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创造机会,让孩子正当地表现自己,家长和其他人又给以认真关注,并做出肯定性评价,就可以把孩子的表现欲引上正道,而不再搞“人来疯”了。

这就要求家长分析孩子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可以安排孩子在众人面前展示他的特长:给大家唱支歌、朗诵一首诗讲一个寓言故事、跳个舞或练拳脚,让大家看他的书法、绘画或小制作等等。大家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也提出希望。这样,孩子会非常满足,而且想以后做得更好。“人来疯”自然没有用武之地了。

◆让孩子与小伙伴交往

孩子精力旺盛,跟小伙伴一起玩耍、逗闹,能使精力得到正常发挥,还培养了交往能力。孩子们在一起,人人有表现机会,人人可以“疯”,自然减少了在不该“发疯”的场合“发疯”的可能。

有些孩子的“人来疯”不太严重,可能会随着他的成熟、懂事,自行转变。最好是早点儿矫正,免得发展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如果能搞清孩子“人来疯”的原因,就能设计一些对策,让孩子表现得既有教养又不失活泼,同时,孩子在与客人交流中也增长了社会交往能力。

下面是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行为训练法

经常带孩子外出交往,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及礼貌行为。在家中,则要培养孩子独立游戏、不纠缠大人、不妨碍大人做事的习惯。

◆暗示法

客人来后,可以向客人介绍一下孩子的一些情况,稍加夸奖与鼓励。如“我家孩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最会自己玩了”等。当孩子仍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时,大人可以继续暗示道:“客人阿姨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快去自己玩吧!”与此同时,可以用较严厉的目光看着他,或稍用力地拍孩子的肩膀,暗示自己的不悦。

◆疏导法

即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让孩子暂时回避,如去邻家或门口玩。当孩子没地方去时,也可以取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并把糖果点心拿给他。对于表现欲较强的孩子,客人来后,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节目。如唱首歌,背儿歌等。

◆游戏法

孩子是非常喜欢游戏的,在游戏中孩子很乐意遵守规则。因此,客人来后,可以安排孩子做小招待员,以游戏的开幕式掌握他表现的尺度。

◆奖惩法

客人离开后,可以和孩子认真谈谈孩子刚才的表现,表现好的应及时给予奖励,差的要批评,或取消本来要带他去公园的约定等,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总之,孩子的特殊行为多半有迹可循,父母只要多一些观察,就可以找到原因,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孩子就可以逐渐改善。父母不需要过度心急,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只要耐心的教导和等待,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如果孩子知道父母在客人面前会比较宽容,就想借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时的父母一定要坚持住,和孩子明确地讲:无论怎样闹,你的要求也不会答应。这样,孩子闹过一两次以后,发现挺没趣的,就不闹了;如果父母碍于客人的面子,满足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人来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