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教育孩子时的30个怎么办
29265200000022

第22章 孩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一次,我在帮我家宝宝清理玩具箱时,意外地发现多了超人奥特曼玩具和一些其他的小玩具,于是找来儿子问明原因,儿子天真、坦率地说:“这都是我从幼儿园拿的。”我追问:“你经过老师允许了吗?”儿子摇摇脑袋,说:“没有,老师都不知道。”看来,儿子所谓的“拿”,其实是一种偷的行为。我急了,呵斥道:“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开始偷东西了!”儿子委屈地看着我:“妈妈为什么生气?什么叫偷东西?”听到儿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原来在孩子的意识里,根本还没有偷的概念。

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

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循循诱导法:当孩子把小朋友的玩具偷偷拿回家时

妈妈在给豆豆整理小书包,可是里面怎么多了个小卡通玩具,妈妈赶紧把豆豆叫了过来。

妈妈:豆豆,这个小玩具是哪里来的啊?

豆豆:是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很好玩的。

妈妈:那是哪个小朋友的啊,小朋友知道你把他的玩具拿回来了吗?

豆豆:是小红的,她不知道,妈妈,你看这个玩具很好玩的,我教你怎么玩。

妈妈:豆豆,你很喜欢这个玩具是吗?

豆豆:是啊。

妈妈:但这是小红的,你把小红的玩具拿来了,都没有告诉小红,她找不到会着急的。妈妈告诉你,你如果想玩玩然后再还给小红,你可以向她借的,不可以不和她说就偷偷的拿回来,这样做是不对的。

豆豆……

妈妈:如果是你喜欢的小玩具被别人给拿走了,你是不是也很伤心啊

豆豆:是。

妈妈:那明天妈妈和你一起给小红送去,好不好。

豆豆:好。

妈妈:以后不可以拿小朋友的东西了,那样小朋友们会都不喜欢你,不和你一块玩了。

豆豆:知道了。

孩子有了这个毛病,一定要克服掉,而且越早越好。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偷拿别人东西的经历,只要改正了,将来还是好孩子。但家长在处理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有些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不值钱的东西,也决不能默然处之;也不能因为爱面子,怕孩子的举动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索性教给孩子如何隐瞒;更不能采取赞赏纵容的态度,使孩子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这样都会助长孩子的占有欲,使孩子养成贪小便宜的坏习惯,将来就有可能发展到去偷窃。

另外,在幼儿的心目中,“自己”和“别人”的基本概念尚不十分清楚,只知道“我想要”,不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不道德、不应该的。此时家长应该以温和又严肃的态度引导孩子讲出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然后耐心告诉孩子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你喜欢的玩具不见了,你觉得怎么样?会难过是不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不便和烦恼,并要求孩子及时把东西送还人家。送还的时候家长最好能陪孩子一起去,在这个过程中又可以加深对孩子的教育。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必须把它送回去。”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家长刚一发现孩子这种情况,就斥责他是“偷”别人的东西,甚至加以打骂,这只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使他连送还东西的勇气都没有了。因此,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在与孩子交谈时,切不可使用“偷盗”等词语,而要用“拿走”、“带走”这样的词来代替。

家长应从小就教孩子识别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的不同,可以常常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那是爸爸的书。”还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想要用别人的东西,就要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完之后马上还给别人,而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家长还可以在平常带孩子逛街买东西时让孩子体会“不是自己用钱买的东西就不可以拿回家”,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了解了什么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拿的了。

家长应持哪一种态度呢?肯定应该是第三种。家长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注意:

◆不要随便把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叫做“偷”。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为偷而去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内心产生了需要感“那个东西我没有”,“那个东西我喜欢”,“我想要”……这种需要促使了孩子“拿”的行为。

◆如果孩子害怕,不敢承认东西是他拿的,如“是他给我的”……家长不要用惩罚来逼供,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是你拿了人家的东西,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得还给人家!”

◆要对孩子讲清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如:“小明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小明心里一定会很难过的,要是你喜欢的娃娃被别人拿走了,你能高兴吗?”

◆在孩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后,最好让他自己去把东西还给人家;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应带着孩子去还。这时,也应教孩子礼貌用语:“对不起,没经你同意,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

◆绝对不要把孩子的过错揽过来,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样会使孩子丧失责任感。

◆如果孩子所拿的东西的确是孩子所需要的,父母可以设法满足他。但必须告诉孩子:今后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爸爸妈妈觉得可以,一定会满足你。但你一定要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是不能拿的。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为孩子做表率,指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所有权”。“这是我的”,自己有权使用和安排;“那是别人的”,自己不能随意拿来作为己有。

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要不得,父母耐心了解其背后原因再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