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尖果儿
最近朋友中的反智能死硬派终于开通了微信,时不时偶尔转发个所在行业的文章,她就从默默消失状态回归到烟火人间,朋友们一颗心都落了地,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应了句:阿~你还在老地方呀。
微信到底有多火?大概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通讯工具了吧。而且通过朋友圈的动态,还可以时时关注到熟人的现状,看大家分享的内容也能进一步了解一个萍水相逢人的性格心理。比如,当我存下家里小时工大姐的手机号也就顺手加了她的微信,才发现她是一个热衷于鸡汤文进行心灵修炼的姐姐,关于两性阿、家庭阿、朋友阿,各种温馨激励的文字扑面而来,让我觉得这样的大姐还是蛮靠谱儿的,是不是以后可以找她来帮我看孩子。
工作中同行的微信就更重要啦。比如一个采访对象已经相处的很熟悉了,经常时时发微信留言都会第一时间回复,突然有某天发去一个采访请求,对方半天才委婉拒绝,看他在朋友圈儿里左一个踢球健身、右一个回母校叙旧就警觉不对劲儿。然后某一天消息放出来,他所在的机构被并购啦!原来是人事调整中,如果在没有微信的时候你也很难打电话问大哥现在调整得如何阿?有没有被裁、********阿?blablabla~~但是有微信无妨,一段时间后此君继续转发各类行业信、探讨业务经验,显然一切照旧~~
曾经有个公关朋友惊言:某公司高管有离职意向与公司谈判中,消息还未发布就有记者打电话来确定此人是否还在公司。个人状态第一时间表现在他的微信上,当心不在焉时即使人还没走态度已经表现出来了。
微信让社交沟通更方便、快捷、无障碍,同时也让你很难区隔某些关系,赤条条地暴露在圈子里。比如老板的微信加不加呢?不加肯定不是一条心,加了的话就要对8小时外的各类美食、旅行、摄影、读书等等信息分门别类小心处理。就说我的前老板吧,超级爱玩儿微信,她发的信息你不顶不行,顶多了说的话千篇一律也不受待见,演变成大家挖空心思钻研老板的爱好,希望在微信上说句捧心坎儿的话。别以为这是小事情,一个新去的前台妹妹就是因为对老板微信发出的指示处理不及时被立即辞退了。
更让人头痛的还有亲戚的微信。比如小姑子大伯子妯娌之类的人吧,平时相处不多,偶尔见个面还不会有啥矛盾,结果加上了微信天天状态暴露无遗,不论是你今天买了双鞋,还是明儿个吃了个大餐,都能让对方知道,相比之下各种不平,为自己亲人着想就接踵而至:“这女人就是一造钱的主儿嘛,一点儿不顾家就知道自个玩儿。”其实你工作满负荷,苦中作乐谁能明白呢?
更可怕的是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老爹老妈也换了小米,时时拍照片发微信,看到我没回复还专门打电话来问看到没有,家乡这个样子了,修建得好不好看……如果他们进一步关心是不是吃了太多冷饮,穿着太短的裙子就更崩溃鸟。
所以在微信圈,我发现自己必须摒足了劲儿少群发七七八八的生活状态,信息分享以小群为主。至于那些唧唧歪歪的感触就留着写稿子念吧,反正用的都是笔名儿。
微信还带来另外一种问题就是耗费时间,明明是本着利用碎片时间提高效率的初衷,到最后演变成早起不洗脸刷牙先刷手机,路上不凝神开车趁等红绿灯回复消息,工作时间时不时查看朋友圈……被各类信息淹没的结果就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反而低效率,所以有人专门写文讲应该怎样管理公众号,控制总数量,控制消耗的时间,多久不看的要删掉……俨然“断舍离”的信息版。
朋友圈更需要积极管理,某些加了之后根本不记得是谁的是不是该问问或者屏蔽,还有一些太爱转发的友人该肿么办?比如有位北大的学者老师,一天24小时不间断转发微信,从金融机构改革到女士丝巾的20种围法无所不包,当我深夜赶稿时,发现12点发了微信、1点发了微信、3点4点都在发微信,俨然是一个人门户网站,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时时不间断更新。这样勤奋的圈内朋友,我犹豫了很久不知道是删与不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