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众语典谜语(1)
29316300000003

第3章 猜谜的基本方法

猜谜的技巧

一、象形法:例如:“牛过独木桥”打一字为“生”,这个字的上部为牛,下面一横,就是独木桥的形象。这种谜语是把象形文字的特点利用起来,加以描述刻划构成的谜语。

二、会意法: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例如:“重逢”打一字。重逢的意思是“又见面”的意思,简化成“又见”,就是一个观。这类的谜语主要通过谜面的意思去猜测。

三、别解法:就是把谜语作原意解释,而以其外的意思想扣。如“能说会道”打一常用词,谜底应解为“出口技术”。

四、离合猜谜法:就是把字进行分解或组合而形成的字谜。例如“一口咬去多半”,多字去了一半而添了口,就是“名”字,这就是典型的重组。

五、拟人法:把所猜的事物拟人化,从形象上领会出谜底来。例如:“谁也知他最热心,不欺老小不嫌贫,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辛苦伴行人”。打一物。谜底是“路灯”。在这里,就把路灯拟人化了。

六、影射法

对有些用倒影法组成的谜,要求猜字时可应用此法。一般是什么字或物在镜中、在阳光中或灯光下。例如:“山山颠连入境中”打一字,谜底是:“王”。山与山颠倒相背,就是个王。

格谜类的猜射方法

谜格就是制谜猜谜的一些特殊结构格式。谜语的“格”就是格律的“格”,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谜律。

本来谜语没有“格”的问题,随着谜语的发展和扩大,单纯在谜面方面的“标新”扩大到谜底方面的“标新”扩大到谜底方面的“立异”,于是便出现了谜格。谜格只出现在部分谜语之中,并不是所有谜语都要求有“格”。

什么是谜语的“格”呢?普通谜语只说谜面,指出谜目就可以猜了,比如谜面是“五彩缤纷”,谜目是“打一物理学名词”,顺着意思可以猜出是“色散”;带谜格的就不同了,如谜面仍是“五彩缤纷”,谜目中“打五种化学元素名”,谜格是“徐妃格”,谜底就应是“铬、铕、钚、铜、铯”,按徐妃格的要求,要去掉五个字的共同偏旁才是对谜面分析的结果,即“五彩缤纷”就是“各有不同色”的意思。“格”并非一种,但无论哪一种“格”,都是一种限制和提示手段,带格的谜语较不带格的谜语要复杂些,难猜些,对这类谜语如不指明谜格,很难猜到谜底。

谜格到底有多少?一直是谜界有争议且无准确结论的问题。一个原因是记载谜格的说法不一,许多是只有数目而缺乏实例。例如大家相习认为最早谜格的提出者是明朝的马苍山,他在《韵鹤轩笔谈》中提到“广陵十八格”,而清朝的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虽提到“广陵十二格”,却只举破损、拆字、会意、卷帘、白花等格,未列齐十二格的实例。清朝的顾禄在《清嘉录》里举灯谜有曹娥、增损(离合)、苏黄、谐声、别字、拆字、皓首、雪帽、围棋、玉带、粉底、正冠、正履、分心、卷帘、登楼、素心、重门、闲珠、垂柳、锦屏风、滑头禅、无底囊、会心二十四格。另一个原因是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意思相同,致使谜格具体数目无法统计。还有一个原因是谜格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格式变化越来越多,同中有异,一种谜格有多个类别,因而谜格数量也随之增加。《增广隐格释略》记载谜格有四百零七种,去掉零头,也远远超过二十四格。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新的谜格不断出现,这也使谜格数目难以有准确的统计数。

谜格的出现,自然是谜语的发展结果。古无谜格,至明朝朗瑛的《七修类稿》始有谜格的记载。谜格出现之初是求新不求严。翻新花样,争奇斗巧似乎超过了“所宜不宜”。因此,谜格的全与不全,是相对的,次要的,许多谜格仅有一二例,缺乏实用价值,有的在现代已成“古董”,无人使用。下面以常用的谜格为主,依类附例做简要介绍。

1.曹娥格(碑阴格、离合格)

曹娥格(碑阴格)的命名是以《世说新语·捷悟》记载曹操和杨修经过曹娥碑,对碑上刻有“黄绢幼妇外孙童臼”八字猜解而来的。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的孝女,曹娥碑是从封建道德观点出发来旌表曹娥孝道的。“碑阴”是指那八个字是刻在石碑背面的。这是一种把谜面的字进行分离、合并后组成新字,构成谜义的制谜方法,所以又叫“离合格”。例如:

越说越糊涂。(打一字)

“越说”是“言”,“越糊涂”是“迷”,“言”是动词,“迷”即迷惘,不清楚;“言”与“迷”合起来是个“谜”字,谜底即“谜字”。

2.徐妃格(半妆格)

徐妃格(半妆格)的命名来源于《南史·后妃传》里记载的梁元帝萧绎与徐妃的故事。徐妃是萧绎的妃子,她化妆常常只化一半,即半面妆,据说是暗示她讨厌萧绎一目失明。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只得徐妃半面妆”的诗句,故有此格。

这种谜格要求谜底需要有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的字,去掉偏旁后的词义或字义切合谜面的意义。例如:

一意孤行。(打一河北地名)

脱产。(打一广西水名)

例一谜底是“邯郸”,“邯郸”去掉共有的“阝”旁为“甘单”,即“甘心单独行事”,正切谜面“一意孤行”。例二谜底为“漓江”,“漓江”去掉共同的“水”旁为“离工”,即“离开了工作岗位”,正切“脱产”。

3.秋千格(转珠格、颉颃格)

秋千格的名称源于汉武帝的故事。汉武帝刘彻为了祈求千秋高寿,在宫廷里作打秋千的游戏,借“秋千”,为吉祥语,“秋千”倒读为“千秋”,取“千秋万岁”之意;也有人解释为像荡秋千那样,由下翻上,颠倒顺序。

这种谜格要求谜底必须是两个字,两字倒读切合谜面意义。例如:

伯牙遇知音。(打一三国人名)

徐孺下榻。(打一河南地名)

今天。(打一外国国名)

例一谜底为“钟会”。谜面取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引钟子期为知音。“伯牙遇知音”谜面意解为“会见钟子期”即“会钟”,“会钟”倒读为“钟会”,钟会为三国名将,曾与邓艾共同伐蜀。

例二谜底为“陈留”,陈留是河南一地名。谜面“徐孺下榻”是用徐孺与陈蕃的故事。徐孺仰陈,专为陈准备一个卧榻,供陈专用。徐孺将卧榻放下就是准备留陈蕃住下,谜面意解为“留陈”,倒读为“陈留”,即为谜底。

例三“今天”就是“本日”,倒过来读,则是谜底“日本”。

4.卷帘格

卷帘格名称源于“珍珠倒卷帘”,古诗有“倒卷珠帘上心钩”之句。卷帘格像把下垂的珠帘由下而上卷起那样,本质上与秋千格一样是一种倒读猜谜方法;与秋千格不同的地方是秋千格谜底限两字,卷帘格需三字以上。例如:

亦步亦趋。(打一学科名)

清规戒律。(打一京剧名)

治秃药。(打一常用词)

例一谜底为“仿生学”。“亦步亦趋”本指“夫子步亦步,趋亦趋”,孔老先生慢走,他的弟子也慢走,他快走,弟子也快走,谜面按文意解为“学生仿效老师”即“学生仿”,三字倒读即为谜底“仿生学”。

例二谜底为“法门寺”,这是京剧的一个剧目。谜面“清规戒律”本指出家人应遵守的法规,顺解为“寺门里的法规”,即“寺门法”,倒读为“法门寺”。

例三顺角羊为“用作生发”,倒读谜底为“发生作用”。

5.白头格(皓首格、雪帽格)

白头格名称概指谜格要求谜底的头一字必用同音字代替,谜底头一个字用“白”字,寓“飞白”之意。“皓首”和“白头”同义,“雪帽”是“白头”的隐晦说法。白头格异名很多,此外还有粉头格、素冠格、冠玉格、寿星格、望月格、戴雪格、颅格等名称,基本是“白头”的同义转称。

白头格要求谜底首字用同音字,这个字与谜面意解的字是音同义不同。例如:

小船停在浪尖上。(打一现代作家名)

枪打灯靶。(打一科技名词)

例一谜底是“周立波”。谜面按文意解为“舟立波”,谜底以“舟”代“周”。例二谜底为“激光”。谜面按文意解为“击光”,谜底以“激”代“击”。

白头格进一步发展衍生出“双皓首格”。白头格谜底要求第一字为同音字,如果扩大到谜底第一、二两个字都是同音字,就成了双皓首(双白头)格。谜底只有两个字,第一、二两字全用同音字,实际上等于全用白字,全用白字则是梨花格,因此双皓首格应限于谜底为三字以上的谜语。

6.梨花格(梅花格)

梨花格或梅花格的命名均取其“全白”之意。梨花开时一片白,“千树万树梨花开”,梅花傲雪,“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梨花白,梅花尚白,所以梨花格也称全白格。“白”隐指白字,“白”为双关词。

梨花格要求谜底全部用同音字,即全用白(别)字。梨花格实际是白头格的扩大,白头格是谜底的第一字用白字。梨花格由第一个字扩大到全用白字。例如:

泥船下水。(打一江苏地名)

打输了官司。(打一《水浒》人名)

例一谜底为“苏州”,谜面按文意解为“酥舟”,“酥舟”与“苏州”为同音字。例二谜底为“李逵”,谜面按文意解为“理亏”,“理亏”与“李逵”近为同音字。

白头格与梨花格对同音字的要求有许多并不像语言学要求那样严格,一定要音节的声、韵、调完全相同。有许多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音字,而只是近似音,尤其是梨花格,要谜底所有的字都完全同音,难度就更大些。以上例来说“理亏”与“李逵”,“亏”与“逵”声调不同。梨花格谜底三字以上的更难完全同音。如谜面为“夕阳萧鼓几船归”,打古书文一句,谜底为“周因于殷礼”,意思是说周朝因袭了殷代的礼,这个意思不是谜面的直接意解。谜面直解应当“舟音余阴里”,“舟”切谜面的“船”,“音”切“箫鼓”,“余阴里”切“夕阳”“归”。这五个字的谜底,已经是不多见的了。有一联体谜,谜底合起来为八个字:

女婿要走丈母拉,

十八姐儿生娃娃,

两对后生同玩耍,

后面跑出老管家。

(打四种水果名称)

首句意解为“实留”,丈母娘拉住女婿不让走,是实实在在的要留他,“实留”与“石榴”同音。第二句意解为“早儿”,即早早生了儿子,“早儿”与“枣儿”同音。第三句意解为“四子”,“两对”“后生”为“四子”,“四子”与“柿子”同音。末句意解为“仆逃”,“老管家”是仆人,“跑”指逃跑,“仆逃”与“葡萄”同音。谜底合起来为四种果实:石榴、枣儿、柿子、葡萄。

7.求凰格

谜格命名取“求偶”之意。汉朝司马相如向卓王孙之女文君求爱,有琴歌二章,世作“凤求凰”,原句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求凰格要求谜底与谜面成对,此外还要加上表示成双成对的字或词,如“对”“双”“二”“比”“合”“偶”“配”“匹”“齐”“联”“伍”“共”甚至“鸳鸯”等。例如:

轻。(打一物理名词)

黄金。(打一现代画家名)

例一谜底为“比重”:“重”配谜面的“轻”,前边加表示成双成对的“比”。例二谜底为“齐白石”:“白”配“黄”,“石”配“金”,“白石”前加表示成对的“齐”。

求凰格所加的成分,位置可前可后,加在前边的如前二例,加在后边的如后一例。所加成分只要表示成双成对就行,加一个字可以,加两个字的词也可以。例如谜面为“玉门关”打李白诗一句,谜底为“金殿锁鸳鸯”。谜底“金殿锁”配谜面“玉门关”,“金殿锁”后边加“鸳鸯”,这是两个字的词,它本身表示成双成对,加上是可以的。

8.遥对格(锦屏格)

谜格命名取锦屏之对称,谜底与谜面要遥遥相对,犹如对联,故又名楹联格。遥对格在配对这一点上与求凰格相似,但要求更严格些。求凰格的配字可以望文生义,故意别解,遥对格则要求像律诗那样对仗工整,所配之对,意思完整,不能生拼硬凑。求凰格要求外加表示成对成双意思的字或词,遥对格不能另加成分,坚持一对一的原则。例如:

搜孤救孤。(打一京剧名)

谜面是京剧“赵氏孤儿”的别名,谜底对“盘夫索夫”,“盘夫索夫”即“闹严府”,也是京剧剧目。

过去对遥对格要求很严,甚至连谜底与谜面的平仄也要考究。如谜面为“落金扇”,打一京剧剧目,谜底为“拾玉镯”;“落金扇”三字按现在读音是“仄平仄”,“拾玉镯”三字是“平仄平”。又如谜面为“虎皮花”为“仄平平”,谜底“龙胆草”为“平仄仄”。

现在平仄的要求并不那样严格,意义方面本来就不是一种格式,所以对仗的范围也还很宽。本来,对对子在谜语中就是独立的一类,有人认为它并不属于谜语范围。对对子范围既宽,就出现无所不对。诗句可对诗句,如有人将“明月松间照”作谜面,谜底为“清泉石上流”;成语也可入对,谜面为成语“吴牛喘月”,谜底为成语“蜀犬吠日”,谜面为成语“刻舟求剑”,谜底为成语“摇柱鼓瑟”,谜面为“高瞻远瞩”,谜底为“深思熟虑”,谜面为“安邦定国”,谜底为“成家立业”,等等。进一步发展到地名联对,如:

日照丽水。(打二地名)

佛山仙居。(打二地名)

例一谜面“日照”是山东一县名,“丽水”是浙江一县名,要求谜底也是两地名,谜底对“云浮秀山”,“云浮”、“秀山”也是两地名。例二谜底对“神池麟游”。

再扩大一些,则谜面出上联,求对下联也被列入猜谜,如谜面上联出“家家户户欢欢喜喜”,谜底下联对“水水山山绿绿青青”,这似乎距谜语的主旨越走越远了。

9.粉底格(素履格)

粉底格名称与皓首、白头格名称相对:“粉”即“白”,“白底”就是最末的“底”为白字;“素履”即“白鞋底”,意义与“粉底”相同。过去靴鞋底子涂白,称粉底靴,也可作“粉底”的粉底格还有立雪格、踏雪格、履雪格、孝履格、白足格等名称,意义基本相同。

粉底格要求谜底最末一字为同音白字。如:

昭君烦闷。(打一植物名)

不计小数。(打一植物名)

例一谜语为“美人蕉”;谜面意解为“美人焦”,美人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谜底以“蕉”代“焦”。例二谜底以“大蒜”;谜面意解以“大算”,谜底以“蒜”代“算”。

10.素心格(玉带格)

素心格的命名与白头格、粉底格可相类。“素”即“白”,“心”是中间部位,“素心”就是中间为“白”字。素心格又叫玉带格、素腰格;“素”、“玉”都别指“白”(白字的“白”),“心”、“腰”、“带”都指中间,一样的意思。

素心格要求谜底为三个字以上的单数字中间的一个字用同音别字,因为两个字没有“腰”、“心”,三个字以上的偶数字也没有一个字的“腰”、“心”。如举谜面为“黑旋风见母”,打昆剧曲目一,谜底为“李慧娘”;谜面意解当为“李(逵)会娘”,谜底将中间“会”字变为同音“慧”字。同例还有:

托儿所。(打一京剧剧目)

默读。(打一学科名词)

例一谜底为“群英会”;谜面意解当为“群婴会”,底谜以“英”代“婴”。例二谜底为“心理学”;谜面意解为“心里学”(在心里学),谜底以“理”代“里”。“群英会”、“心理学”中的“英”、“理”均为三字谜底中的中间一个字。五字、七字、九字谜底的素心格数目极少,很难见到。

11.解铃格

解铃格名称取自“解铃还须系铃人”,本义指解决矛盾还得由矛盾制造者来做,语见明·翟汝稷《指月录》。解铃格谜底中必有一个多音字,多音字的多种读法有一种是常用读音,制谜时谜底的这个多音字本应不读常用读音,猜谜时却要读常用读音。过去凡改读字的本音的,要用笔将该字圈上作为提示,解铃格就是取消这个红圈的读法,像把铃(红圈)摘下一样。例如过去有一谜:谜面引《诗经·无衣》两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胞。”打《诗经》一句,谜底是:“共武之服。”谜面意思说,“谁说没有衣裳,我和你共用一件战袍”,顺谜面意思,谜底应该是武人共穿衣服,但是“共”原是多音字,现《诗经》“共武之服”中规定读平声(现读阴平),而谜底把它恢复成原来去声的念法,变成“共同”的“共”。同类如:

御沟流红叶。(打一古书名)

终身考验。(打一司法名词)

人造太阳。(打一常用词)

例一谜底为“《韩诗外传》”。谜面源出“红叶传诗”的故事:唐僖宗时韩姓宫女题诗于红叶之上,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题红叶,好去到人间。”红叶从御沟流出,为人所得,韩女后与此人终成眷属。“传”是多音字,谜面的“传”应读chuán,谜底则读zhuàn。

例二谜底为“检察长”。谜面“终身”意味时间之“长”,读chánɡ,谜底却读作zhǎnɡ。

例三谜底为“假日”。“假”是多音字,谜底则读jiǎ。

12.系铃格

系铃格名称与解铃格名称属同一个来源。系铃格与解铃格相反:谜底中的多音字不读本音而读圈读音(即改读音)。

例如:

珠穆朗玛峰。(打一成语)

枪伤。(打一现代武器名)

例一谜底为“藏之名山”。谜面说珠穆朗玛峰是西藏的名山,谜底应作“藏之名山”,“藏”读zànɡ,而成语“藏之名山,传诸其人”,应读cánɡ。例二谜底为“中子弹”。“中”是多音字,在谜面上应作去声,即枪伤因为中了子弹,在谜底作阴平声,是一种杀伤力极大的炸弹。

13.移铃格

移铃格名称源于解铃、系铃二格。“铃”隐指圈读的字,将谜底中某字的圈读音解作本读音,将另一字本读音作圈读音,移动了圈读,这就是移铃格。移铃格实质上是既解铃又系铃。例如过去有一谜,谜面为:“其不善者屡改之”,打朱放诗句一,谜底为:“更得几回过”。表面意思是:还能有几回到这里呢?这是朱放在游览竹林寺时写下的诗句,见《千家诗》中收录朱放的《题竹林寺》。谜面意解,谜底应是“更得几回过”中的“更”,“过”读音(也包括意义)却有了变化:“更”字解铃,不读去声而读平声,“过”字系铃格不读阴平声,读去声。“更”字解铃,“过”字系铃,成为移铃格。

14.庐山格

庐山格命名取于“还庐山真面目”之意,苏轼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句,庐山格即借“还本来面目”之意为名。

庐山格和解铃、系铃格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谜底中的某一多义字的今义还原作本义。例如:

欲济无舟楫。(打一词汇)

谜底为“难度”。“度”古与“渡”通,谜底以“度”解“渡”,切合谜面的“济”。

15.虾须格

虾须格指谜底“首”字像虾之两须分开而又在最后合在一起那样。虾须格又名鸦髻格,“鸦髻”指过去未成年女子梳的髻式,分两个丫杈,如同虾须。

虾须格要求谜底为两字以上,首字字形应分左右独立的两部分来切合谜面。例如:

欲言又止。(打一词汇)

自传。(打一词汇)

例一谜底为“味道”。谜面意解为口里没有说出来,即“口未道”。“口”、“未”合为“味”,也就是谜底字“味”,像虾须一样分成“口”和“未”两个字切合谜面的意思。

例二谜底为“语文”。谜面“自传”可解释为“述自己的文章”即“言”“吾”“文”。“言”和“吾”合为“语”,作为谜底的第一个字“语”分拆为“言”、“吾”以切谜面。

虾须格所用的字都是可分解的合体字。例如用“好”的就很多。“好”拆开成为“女”和“子”,“女”“子”在意义上容易联系起来,女人可用“女子”,女之子(外孙)也可用“女子”,“好”又是多义词,谜底的范围也大些。像谜面为“巾帼英雄传”,打鲁迅作品名一,谜底是《好的故事》,意即“女子的故事”;谜面为“外孙做教员”,打成语一,谜底是“好为人师”,即“女之子为人师”,“好”在谜底成语中却作“爱好”讲。

16.燕尾格

燕尾格的名称与虾须格相对:虾须格是指谜底首字像虾须一样分开,燕尾格是指谜底尾字像尾一样分开。燕尾格又名燕剪格,要求谜底在两字以上,末字能分解为左右两字,分解后的字义切合谜面。例如: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打一词牌名)

峨嵋天下秀。(打一日本地名)

说媒。(打文件体一)

例一谜底为词牌“眼儿媚”。“盈盈秋水”是说眼睛,“淡淡春山”是形容女人眉毛,谜面合起来的意思是“眼儿”“女眉”,“女眉”并成一字是“媚”。谜底“眼儿媚”,“媚”为最末一字,拆开左右两字正与谜面意义吻合。

例二谜底为日本的“川崎”。将“川崎”末字拆开为“川山奇”,峨嵋是四川名山,“秀”解为“奇”,即“川山秀”。

例三谜底为“介绍信”,“信”拆开读作“人言”,合起来就是“介绍人言”,扣合谜面。

另有一例是以篮坛巨人穆铁柱为谜的,谜面为“穆铁柱为买鞋发愁”,打物理名词一,谜底是“焦距”。“距”字左右分开是“足”、“巨”,“焦”是焦虑,“焦足巨”即发愁脚大,正与谜面意义相合。

17.展翼格(剖腹格)

展翼格取名如鸟之展开双翼,用双翼稳定整体,也叫振翼格。展翼格与虾须、燕尾两格相并列又相区别:虾须格要求将谜底首字分开左右两部分,燕尾格要求将谜底末字左右分成两部分,展翼格则要求将谜底的中间一字左右分解,因此,展翼格的谜底必须是三个字以上的单数字,又因为是将中间字分开,所以也叫中分格、剖腹格、双胎格。例如:

历本。(打一文件名)

自我画像。(打一数学名词)

例一谜底为“说明书”。谜底三字中间的“明”字左右分解为“日”、“月”,“说日月书”正是历本的用途。

例二谜底为“立体图”。谜底三字中间的“体”字左右拆开为“人”、“本”,即“本人”(自己),“立本人图”与谜面“自我画像”吻合。

18.蝇头格

蝇头格又名龟头格,“蝇头”、“龟头”均喻谜底首字可分上下两字,如蝇、龟之头之可伸缩状。

蝇头格与虾须格相近,只是虾须格首字左右分两字,蝇头格要求首字分上下两字。例如:

野火烧不尽。(打一《聊斋》篇名)

每晚缺一人。(打一词语)

例一谜底为《聊斋》中的“董生”。“董”为首字,上下分解为“草”、“重”,“重”变读为“重复”的“重”,谜底“草重生”就是草又生出来了,谜面“野火烧不尽”的下句为“春风吹又生”,与“草重生”相合。

例二谜底为“多少”。“多”字为首字,上下分解为“夕”“夕”,“夕夕少”与谜面“每晚缺一人”相吻合。

19.蜓尾格

蜓尾格取蜻蜓尾巴上下分节以喻谜格特点。蜓尾格与燕尾格相似,都将谜底末尾一个字分解为两个字以符合谜面意义,但燕尾格是左右分解蜓尾格是上下分解。例如:

固执己见。(打一现代科技名词)

例子的谜底为“信息”。谜底末尾一字为“息”,上下分为“自心”二字。“信自心”切谜面“固执己见”。

20.碎锦格

碎锦格指把谜底分割成许多碎块,又叫破锦格,碎裂锦帛,是取碎裂之义,还称堆金格,则从相反方向命名,取把碎金块堆合起来之意。

碎锦格要求谜底必须是两个字以上,每个字要拆成两个或三个字,左右分解、上下分解均可,例如:

夜夜论箭法。(打一礼貌用语)

上例谜底为“多谢”。“多”上下分解为“夕夕”,“谢”左右分解为“言射”。“夕夕言射”即扣谜面之意。

碎锦格对谜底的分割使用不限于单一的上下左右之分,有些是上下左右交错混合作用。大家熟用的传统谜语“冠盖满京华”打一春秋时代人名,就属此类。这个谜的谜底是春秋齐桓公的谋臣管仲。“管”上部分分解为“个个”,下部为“官”,“仲”左右分解为“人中”。用分解后的个体组成“个个官中人”正切合谜面意思。“管”字的分解是先上下,后左右(上部),一共两个层次。“仲”只有一个层次,只左右分解。

21.解领格

解领格取分解领颈之意,指明谜格的要求:谜底的第二个字要分解成两个字来切谜面的意思,即把第一个比做“头”,第二个则自然可比做“领”。旧谜有以《尚书》中的“作配在下”为谜底,制谜面为“戊申年制”。谜底第二个字是“配”,分解为“酉己”二字,倒用作“己酉”。按干支纪年法“己酉”的上一年是“戊申”,谜底分解为“作己酉在下”就切谜面的“戊申年制”了。又如:

江淮河汉常作客。(打一成语)

谜底为“四海为家”。“海”为“领”部,当分解为“水每”,“四海为家”作“四水每为家”,“四水”扣谜面“江淮河汉”,“每为家”扣谜面“常作客”。

22.折巾格

折巾格取“折巾一角”的故事。汉朝郭林宗外出逢雨,雨大将头巾淋湿偏于一侧,对这歪戴头巾的有人以为美,谓“折巾一角”。折巾格也称侧帽格,喻意与折巾相向。例如:

一年好景君须记。(打一俗语)

谜底为“溜之大吉”。谜底首字“溜”左右分解为“水”、“留”,去掉“水”只剩“留”,和后边的字合在一起是“留之大吉”。一年好景如何记?留住它最好!谜底正扣谜面。

折巾格将谜底第一个字左右分解为两字,去留任意,不限左右。上例是去左留右,也有去右留左的:

君子之国。(打一成语)

谜底是“任人唯贤”。“任”分解为“人”、“壬”两部分,留左边的“人”,去掉右边的“壬”,再连接后边的字就成为“人人唯贤”,人人都是贤人,岂不是君子之国!

23.摘顶格

摘顶格与折巾格基本上属于一类,不同的是摘顶格要求谜底第一个字分解为上下两部分,只留下边部分,去掉上部,像采茶一样摘下顶尖。

摘顶格谜如旧谜“虞姬”,打四书一句,谜底是“翕如也”。为什么呢?谜底首字是“翕”,上下分解为“合”、“羽”两字,去掉上部的“合”余下个“羽”。“羽”可解作项羽的名字。旧称人之妻子为“如夫人”,“如”指“妻子”。“羽如也”就是“项羽的妻子”,谜面“虞姬”正是楚霸王的妃子。同例又如:

万年植物地下藏。(打一评剧剧目)

谜底为“花为媒”。首字“花”上下分解为“草”、“化”,去掉上边的“草”,剩下一个“化”。“媒”谐音为“煤”。“化为媒”作“化为煤”以扣合谜面。

24.只履格

只履格又叫畸履格、侧履格、偏履格,取一双鞋失去一只的比喻义。

只履格要求将谜底最后一字分成左右两部分,去掉其中左或右部分以扣谜面。折巾格去掉首字的一部分,所以“折”的是“巾”,只履格去掉尾字的一部分,所以是“履”。例如:

但使龙城飞将在。(打一南京地名)

谜底是“莫愁湖”。末字“湖”左右分为“水”、“胡”,去掉“水”剩下“胡”,连前二字为“莫愁胡”。谜面为唐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上句。两句的意思正合“莫愁胡”。

25.折屐格

折屐格取“木屐折断”典故。晋谢玄大败前秦苻坚,谢安听到捷报高兴得迈门槛的时候竟把木屐屐齿碰折断了都无感觉。屐齿在下,折断就是断掉。折屐格要求谜底末字,去掉下半部,像折屐齿那样。例如:

小院茵茵一片。(打一曲牌名)

第二天。(打两字词一)

例一谜底为“满庭芳”。末字“芳”去掉下部的“方”为“草”,满庭皆草扣小院茵茵一片。

例二谜底为“明显”,将“显”字的下半截去掉,就是“日”,合在一起以“明日”来扣合谜面。

26.放踵格

放踵格取拿掉足下物之意,故又名摘底格。谜格要求将谜底诸字下部相同部分全都去掉,一如取掉脚下垫足之物。例如:

唯唯诺诺。(打一称谓名词)

起飞又降落。(打一名词)

例一谜底为“哥哥”。“哥”去掉下边的“可”,上边还剩一“可”,每个“哥”都去掉下边剩下“可可”,即应答可以之意,扣谜面的“唯唯诺诺”。例二谜底为“忐忑”。去掉下部的同形“心”就成了“上下”,“上”喻起飞,“下”喻降落。

27.摘遍格

摘遍格是摘顶格的扩大,摘顶格只去掉谜底首字的上半部,而摘遍格取“遍摘”所有之“顶”的意思。例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打一物)

枇杷黄了大家摘。(打一植物)

例一谜底为“篱笆”。“篱笆”“遍摘”上部后为“离巴”,“巴”,是巴蜀,“离巴”就是离开巴蜀,白帝城为蜀地,谜底与谜面相扣。谜面为唐诗一句。

例二谜底为“荠菜”。“遍摘”之后为“齐采”,即一齐来采的意思,正扣谜面。

28.脱帽格

脱帽格又有落帽格、异冠格、折头格、滑头格等名称,取像摘掉帽子那样处理谜底。

脱帽格要求将谜底的第一个字废去不用,即首字脱离扣谜面意义,形同虚设。例如:

椿。(打一成语)

南北磁极之间。(打一物理名词)

回首。(打成语一)

例一谜底为“枯木逢春”。首字“枯”废弃不入谜意,余为“木逢春”,“木”逢“春”合为“椿”字。

例二谜底为“万有引力”。废弃首字“万”,余为“有引力”,“南北磁极之间”当“有引力”。

例三谜底是“晕头转向”,将“晕”字去掉,即“头转向”,以此扣合谜面。

29.脱靴格

脱靴格又有弃履格、丢靴格、无底囊等别名,谜格要求如脱掉鞋靴那样弃掉谜底最末一字。脱靴格与脱帽格是相对应的谜格,谜底最末一字不参与扣合谜面意义。

引滦灌田。(打一成语)

谜底为“水到渠成”。去掉末尾一字为“水到渠”,扣谜面引滦灌田。

30.上楼格(蹋斗格)

上楼格又称登楼格、蹋斗格,因谜格要求将谜底最末一字移作首字,以扣谜面意义,如拾级登楼一般。谜底须三字以上。如谜面作“周王伐纣”,打《易经》一句,谜底为《易经》中的“挞彼殷武”。谜底末字为“武”,移作首字则为“武挞彼殷”,意为武王力挞殷王,扣谜面的周武王征伐殷纣王。同例还有:

文身。(打一生物名词)

张大千。(打一哲学名词)

例一谜底为“染色体”,染色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谜底末字“体”移作首字,作“体染色”,即身体染了颜色之意。“文身”为古代及澳洲等地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在面部、手臂、胸、背等身体部分针刺染色构成各种图纹。身体染色扣文身。

例二谜底为“世界观”,末字“观”移作首字,即“观世界”,遂与谜面扣。

31.下楼格

下楼格又名低头格,取名与上楼相对,谜格要将谜底第一个字移作最末一字以扣谜面意义,一如低头下楼状。如谜面为“广寒行”,打一词牌名,谜底为“游月宫”。“游月宫”首字移作末字变为“月宫游”,“广寒”即广寒宫,月宫代称,谜底正扣谜面。例如:

周吴郑。(打一中药名)

防暑降温。(打一工业词)

例一谜底为“王不留”,王不留为中草药,可下乳,俗谚有“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的说法。首字“王”移作末尾,成为“不留王”,谜面为《百家姓》中的“周吴郑王”缺一“王”字,喻义为“不留王”,只留“周吴郑”。

例二谜底为“热处理”,把“热”移至“理”后面,遂以“处理热”扣合谜面。

32.掉头格(睡鸭格)

掉头格也叫掉首格、低首格、拗项格、睡鸭格。谜格要求谜底开始的第一字和第二字位置对调以扣谜面,恰如把头掉转过来一样,又如鸭子睡觉一样将头调转回来插在翅下,调转头必将脖子(项)拗回,故有上述诸名称。

掉头格限谜底得三字以上,一、二字位置对换,对换后扣谜面意义。如谜面为“具函告借”,打一经济用语,谜底是“信用贷款”。谜底第一和第二字对调,成了“用信贷款”,即扣谜面“具函告借”。再如:

孩儿挂彩。(打一武器名)

谜底为“中子弹”。“中”与“子”对调,成为“子中弹”,解作孩子中了子弹以扣谜面。

33.掉尾格

掉尾格也作调尾格。与掉头格相对,掉尾格要求将谜底末尾第一、二字位置对换以扣合谜面。如以《红楼梦》中人物贾政为谜面,打明代一学者名,谜底为王夫之,“王夫之”掉尾为“王之夫”,盖贾政之妻为王夫人,“王”夫人“之夫”即贾政。同类如:

访问绍兴。(打一京剧名)

谜底为“探阴山”。“探阴山”掉尾后为“探山阴”,“山阴”即今绍兴,正切谜面。

34.卷心格(蕉心格)

卷心格取芭蕉卷心之意,故又名蕉心格。卷心格要求谜底须四字以上的双数字,中间二字(蕉心)位置互易以扣谜面。例如:

日。(打二《红楼梦》人名)

孙仲谋与花木兰。《打一电影名》

例一谜底为“王成、来旺”。即指“日”字加“王”成“旺”字。

例二谜底为《英雄儿女》。中间“雄”与“儿”对调之后成“英儿雄女”。“英儿”借指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孙仲谋为“英子”;“雄女”借指花木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安能辨我是雄雌”,是花木兰为“雄女”。

35.双钩格

双钩格因把谜底末两字钩亡来而得名;别名己巳格,取二字像双钩;又名秋千格,因系双字倒换。

双钩格谜底一般为四字,要求三、四字钩到一、二字前连读以扣谜面意义。例如谜面为唐诗一句:“官应老病休”,打《西厢记》一句,谜底是“归去得疾”。将最末两字调成第一、二字,成为“得疾归去”,扣谜面“官应老病休”。又如:

哀乐。(打一成语)

谜底为“可歌可泣”。将末两字钩到句首为“可泣可歌”:“可泣”扣“哀”,“可歌”扣“乐”。

36.垂柳格

垂柳格取柳条下垂之形象比喻谜格特点:谜底开头的二字或三字移至末尾以扣合谜面。例如:

客居空寂寞。(打唐诗一句)

谜底为“孤独异乡人”。将首二字“垂”后,变成“异乡人孤独”。“客居”者是“异乡人”,“空寂寞”即“孤独”。

37.重门格

重门格要求两次扣合才能中的,像进双重门卡一样。“重门深锁”,说明这种谜不是径直可猜中的,中间要有一个转接点。如谜面为“豕马牛羊鸡”,打一字,谜底为“虫”字。谜面和谜底间距很大,不是直接能联系在一起的,它经过两重门。首先从谜面得到的信息是:按习惯说法六种家畜是豕(猪)马牛羊鸡犬,谜面只有五种,唯独没有犬,可得“独无犬”的结论;第二个信息是:“独无犬”可理解为“独”字没有“犬”字,剩下是个“虫”字。经过两重门卡,才进人堂中。又例如:

宁。(打一俗语)

电。(打一动物)

例一谜底为“虎头鼠尾”。“宁”可分解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与“寅”字头相同,下部与“子”字尾相同,第一步分解“宁”字为“寅头子尾”;第二步,寅虎子鼠,变“寅头子尾”为“虎头鼠尾”。

例二谜底为“卷尾猴”。先由“电”得出中介谜底“卷尾申”,再用地支、生肖互扣“申猴”得出“卷尾猴”。

38.亥豕格

亥豕格又名金鱼格,名称与“鲁鱼亥豕”同义。《吕氏春秋·察传》记载,晋师伐秦,己亥渡河,后人不察,将“己亥”的篆文写法误作“三豕”。“鲁”“鱼”也是同样,将相近的字形弄混。“鲁鱼亥豕”是说由于形近而讹传,亥豕格要求谜底故意当形近字使用,实际是故意用形近别字扣合谜面。例如:

伯乐改行。(打一成语)

愉快的友谊。(打文学体裁一)

例一谜底为“心不在焉”。伯乐是善相千里马的专家,因此世人总把伯乐与马联系在一起,相马成为了伯乐的行业。伯乐改了行业,就是不相马了,结论是“心不在马”。“心不在马”是“心不在焉”的玩笑说法,“马”与“焉”为形近字,把二者故意用错,用错的“马”扣谜面意义,谜底却是与“马”形近的“焉”。

例二谜底为“说明文”,即“悦朋友”,“明”与“朋”、“文”与“友”为形近字,将二者故意用错,别解为和朋友欢聚以扣谜面。

39.骊珠格(探骊格)

骊珠格又名探骊格,取名于“探骊取珠”。传说黑龙颔下的宝球叫骊珠,必须探海自取。骊珠格要求将谜目连在谜底上,谜目和谜底连贯成一个意思扣合谜面。

有人将隐目格与探骊格分成两类。要求将谜目也与谜面意义相扣的算作隐目格,不要求谜目与谜面相扣的叫探骊格。前者如谜面为“皓月当空人尽望”,谜底为“首都仰光”。“首都”为隐在谜底里的谜目,谜底实际应是“首都,仰光”,仰光为缅甸首都,等于说打首都名一。“首都”虽为谜目,可却参与切合谜面意义,“首都”扣谜面“人尽望”,“仰光”扣“望皓月当空”。后者如谜面为“大渡河”,谜底为“县名广济”,“广济”扣谜面“大渡河”,但是“县名”与谜面无意义联系。认真说,后一种并非探骊格,“骊”也是成双的,即“谜目”、“谜底”都应与谜面发生意义联系,否则无双可言,毫无意义的外加谜目,也是蛇足,因此,骊珠格、隐目格都应使隐起来的谜目参与切合谜面意义。同例还有:

人面桃花。(打一色彩)

谜底为“颜色红”。谜面出自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意解人面与桃花都是颜色红,“颜色”可视为谜目,“红”为谜底。

40.红豆格

红豆格的“红豆”是逗号的形象描述。“豆”又与句读(逗)谐音,故名;又称金锁格。

红豆格要求在谜底中加进逗号改变原来的读法以扣合谜面,谜底要三字以上。例如:

动魄销魂丝竹声。(打一成语)

谢绝参观。(打成语一)

例一谜底为“扣人心弦”。谜底加逗号读作“扣人心,弦”。“扣人心”切谜面“动魄销魂”,“弦”扣“丝竹声”。

例二谜底为“不同意见”,在“意”后加逗号,即“不同意,见”。

41.加冠格

加冠格又名正冠格、加冕格。谜格要求谜底须将上句末字搭到下句中去,连续上句末字如同给下句句首加一顶帽子一般。如有以《汉书,阴兴传》阴子方幼时以黄羊祀皂的故事设谜,谜面为“幼以黄羊祀皂”打《三字经》句一,谜底则为“方少时”。《三字经》原两句“为人子,方少时”,将上句末字“子”移作下句首字,成为“子方少时”,扣谜面“幼以黄羊祀皂”。同例还有:

尚。(打《幼学琼林》一句)

谜底为“下服曰裳”。《幼学琼林》原两句为“上服曰衣,下服曰裳”,将上句末字“衣”移作下句句首,成为“衣下服曰裳”,即扣谜面“尚”字。

42.纳履格

纳履格又名进履格、正履格。“纳履”取名源于汉张良圯上为老人三进履的故事。纳履格与加冠格相对:它要求谜底下句的第一个字须连到上句末尾去读以扣合谜面。例如:

再次何能再讨赏。(打《论语》一句)

谜底为“赐也何敢望回”。《论语·公冶长》有“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之句,“赐”、“回”皆是孔子弟子;按谜格将下句“回”字连读在上句,成为“赐也何敢望回回”,人名“赐”别解为赏赐,“回”别解为量词,“回回”解作“再次”,这样谜底与谜面就扣合了。

43.牟尼格

牟尼格和红豆格相对,要求取消谜底的逗号,前后连在一起读以扣谜面。如谜面为“白良关认父”,打《左传》句一,谜底为“敬,德之聚也”。《左传》原句意思说,怎样才能取得人的尊敬,只能靠德的积累。取消逗之后连读别解就成了“敬德的团聚”,指尉迟敬德与分隔多年互不相识的父亲在白良关相会了。同例如:

童稚天真无邪。(打《三字经》一句)

谜底为“性本善”。《三字经》开头两句为“人之初,性本善”,将首句与二句之间逗号取消,连读成“人之初性本善”,即与“童稚天真无邪”相扣。

44.集锦格

集锦格要求一个谜面要两个以上谜底。对集锦格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集锦可靠的几个谜底都直接和谜面发生联系,而彼此不必有联系。例如:

扬帆。(打二成语)

谜底为“闻风而起,乘风破浪”。“闻风而起”直接扣“扬帆”,“乘风破浪”也直接扣“扬帆”,而“闻风而起”与“乘风破浪”之间不必有意义上的联系。

一种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谜语连在一起的意义与谜面扣合才算集锦格。例如:

姜氏恶寤生。(打二弋剧剧目)

谜底为“惊梦,产子”。谜面出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寤生指郑庄公,因逆生而惊吓了其母姜氏,姜氏很不喜欢他。“惊梦”与“产子”是弋腔的两折戏。“惊梦”、“产子”连起来才切“姜氏恶寤生”的意义,单独一个与谜面不合。

上述两种理解以第二种较妥,因为第一种实际上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制,谜底易生歧义,第二种则无此弊病,同时猜时难度也大些。

45.丹心格

丹心格又名红中格、丹忱格,“丹心”即忠正之心,因为丹心格要求谜中间须是正字,其余都是白字,中间的正字一如丹心,故名。

丹心格要求谜底为三字以上的单数字,只有中央一字为正字,余字以别义切合谜面。例如:

手拿泥鳅。(打一外国地名)

谜底为“渥太华”。“手拿泥鳅”意解应为“握太滑”,“渥太华”除中间“太”字用原字外,余为谐音别解字。

46.丹顶格

丹顶格又名鹤顶格,“丹顶”的“丹”仍作忠正解,“鹤顶”为朱红,与“丹顶”同。谜格要求谜底第一字为正字,余字皆作别解。例如:

波心起涟漪。(打一成语)

谜底为“风声鹤唳”,“风”为正字,谐音作“风生河里”,切“波心起涟漪”。

47.丹胫格

丹胫格取“胫”为正字,又作烧尾格、榴裙格。谜底倒数第二字为正字,余为谐音别字,一如“丹胫”、“榴裙”。例如:

有空就想他。(打一元代人名)

谜底为“成吉思汗”。除倒数第二字“思”为正字以外,其余谐音为“乘机思汉”以扣合谜面。

48.朱履格

朱履格要求谜底最后一字是正字,其余为别解字,“朱履”就是红鞋,红表示忠正,即正字,其余非正字,为谐音别字。谜底多为三字。例如:

弄虚作假。(打一《红楼梦》人名)

谜底为“甄士隐”。“甄士”谐音别解作“真事”,“隐”,为“朱履”,原字不变,“真事隐”扣谜面“弄虚作假”。

49.围棋格

围棋格要求谜底必须四字以上,正字与别字相间以扣谜面意义,一如下围棋黑白子交错摆布。例如:

冰簟银床梦不成。(打一成语)

谜底为“天良难昧”。其中“良”与“昧”均别读作“凉”“寐”,“天凉难寐”一、三字为正字,二、四字为别字,交替出现,天凉难以入睡,正是谜面“冰簟银床梦不成”。

另一说法认为围棋格谜底须四字以上的双数字,或前半的字用正字,后半作别字,或前半的字用别字后半的用正字。例如谜面用唐诗“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打成语一,谜底为“心腹之患”。前二字“心腹”别写作“新妇”,即新媳妇,新媳妇所忧虑的是不熟悉公婆的口味,为了这个,得先让小姑尝尝是否合适,“新妇之患”即“心腹之患”。又如谜面“去不去由婆婆决定”,打成语一,谜底为“进退维谷”。前二字“进退”为正字,“维谷”别写作“惟姑”,即惟姑(婆婆)是定,“进退惟姑”扣谜面意义。

后一说法则称谜底中正别字相间的谜格为穿花格。

50.盘膝格

盘膝格要求谜底倒第二字分成两字扣合谜面意义,如同盘膝而坐脚部盘合而靠近脚部的膝部分开一样。例如:

医头风请陈琳草檄。(打一成语)

用曹操见到陈琳写的声讨他的檄文,因吃惊而吓好了多年的头风病的典故作谜面,谜底为“治病救人”。倒第二字“救”分作“求文”二字,即谜面意义。

51.叠锦格

叠锦格又叫集锦格,要求谜底中有两字上下合成一字以扣谜面意义。例如:

收网。(打一《管子》句)

谜底为“四维不张”,《管子》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话。“四维”上下合为一繁体“罗”字,“罗不张”,即收网之意。

52.合璧格

合璧格取义于珠联璧合,要求谜底中有的字须是左右两字合成一字以切谜面。例如:

利尿。(打一《尚书》句)

谜底为“导弱水”。“弱水”两字左右合成一“溺”字,“导溺”就是“利尿”。

又有人将合璧格解作谜底为四字句,每两字合成一字,备此一说供参考。

53.蝉脱格

蝉脱格要求谜底具有相同的外围形偏旁或部首,如口、行、门等,去掉相同的外围形偏旁或部首后,剩下围内字字义扣合谜面,恰如金蝉脱壳一般。例如:

张勋复辟。(打一动物名)

谜底为“凤凰”。按谜格要求去掉“凤凰”共同的外围形“几”,成为“又皇”,即又称皇帝,扣谜面张勋复辟。

54.折腰格

折腰格要求谜底须是三字以上的单数字,将中间一字除去不参与扣合谜面意义,如同折掉中腰一般。折腰格又名挖心格、比干格、解带格,“挖心”与“折腰”同义,比干被剖心,也与“挖心”同义,“解带”即除去腰带,腰带居中,义同折腰,例如:

赤绳。(打一科学名词)

引水进山。(打一唐诗名句)

例一谜面出自月下老人赤绳系足典故,谜底为“红外线”。“红外线”除去中间“外”字为“红线”即扣谜面“赤绳”。例二谜底为“清泉石上流”。除去中间“石”字,成为“清泉上流”即扣谜面。

55.缩颈格

缩颈格要求将谜底第二字删除再扣合谜面,一如将颈缩掉。缩颈格又名折项格、折颈格。例如:

四季神。(打一鲁迅诗名句)

莲塘夕照。(打一唐诗名句)

例一谜底为“管它春夏与秋冬”。鲁迅自嘲诗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句。“管它春夏与秋冬”缩颈去掉第二字“它”,余下为“管春夏与秋冬”,正是掌管四季之神。

例二谜底为“荷笠带斜阳”。缩颈除去第二字“笠”,成为“荷带斜阳”,正扣谜面。

56.蔽膝格

蔽膝格要求将谜底倒数第二字除去,然后扣合谜面,一如将膝部遮蔽。蔽膝格又叫折胫格、缓带格。例如:

黄连丸。(打一唐诗句)

紫霄宫火灾。(打一《诗经》句)

例一谜底为“粒粒皆辛苦”。原诗句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蔽膝”去掉倒数第二字“辛”变成“粒粒皆苦”,扣谜面“黄连丸”。

例二谜底为《诗经》中的“天被尔禄”。扣除倒数第二字“尔”字,剩下“天被禄”。紫霄宫为玉帝住所在天上,旧称失火为“回禄”,合起来“天被禄”即扣谜面紫霄宫失火之意。

57.神龙格

神龙格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命名。它要求谜底占二分之一以上的前半部扣合谜面,小宗二分之一的后半部不参与扣合谜面意义;删除的界限以带除去、否定意义的词为准。例如:

不愿月宫折桂。(打一宋词名)

信。(打一唐诗名句)

例一谜底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谜面指旧时不想科考当官,谜底是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后句。神龙见首应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见尾应是“不胜寒”,“不”是否定词,“不”以下去掉,只剩“又恐琼楼玉宇高处”,即扣合谜面。

例二谜底为“说与旁人浑不解”。“不”字以下为龙尾,删去,不参与扣合谜面意义;龙首部分是“说与旁人浑”。“说”即“言”,“旁人”为立人傍,“浑”即合在一起,“人”与“言”合为“信”,正扣谜面。

58.折柳格

折柳格与神龙格相对,它要求谜底二分之一以后的一部分参与扣合谜面,而小于二分之一的前一部分不参与扣合谜面意义,如同折取垂柳只取垂下部分。仍以带除去、否定意义的词为删除的界限。例如有以孙膑教齐桓公赛马时的话为谜面:“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打南美洲国家首都名一,谜底为“帕拉马里博”。谜面是赛马取胜的方法,用自己的下等马对彼方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对彼方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彼方的下等马,虽然输一次,却赢两次。谜底前小半部“帕拉”去掉,“拉”用“拉掉”意义起分界作用。余下为“马里博”。“马里博”即在马中间进行赌博,扣谜面意义。又如:

苦去甜来。(打一毛泽东诗句)

谜底为“三军过后尽开颜”。“过”带过“三军”,剩下是“后尽开颜”,即后边尽是开颜之事,扣谜面“苦去甜来”。

59.花格

花格要求谜底第一个字加“草”字或“竹”字头以切谜面意义,如同在头上花一般。例如:

讨论放荒问题。(打一成语)

老鸹采牡丹。(打一成语)

例一谜底为“无可厚非”。“无可厚非”首字加草头为,“芜”,解作放荒、荒芜,“可厚非”解作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切合谜面“讨论放荒问题”。

例二谜底为“化为乌有”。首字“化”加草头为“花”,“乌”别解作“乌鸦”即老鸹,“花为乌有”扣谜面意义。

60.同衬格

同衬格又名纳同格,要求在谜底中衬入相同的字,衬入的字,不参与扣合谜面意义,纳入的字不相连。例如:

两端。(打一成语)

骡亲。(打一成语)

例一谜底为“畏首畏尾”。“两端”为“首”与“尾”,衬入相同的两个“畏”字,即成“畏首畏尾”。例二谜底为“非驴非马”。骡为驴或马所生,骡之亲为“驴”与“马”,衬入相同的两个“非”字,即“非驴非马”。衬人的字也可以扩大。如:

得失。(打一成语)

谜底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得失”意解为“成败”,衬入两组相同的“也萧何”,即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61.同心格

同心格谜底字数为四个或四个以上,心须是偶数,将中间两字合并作一个字扣合谜面。例如:

太阳初升。(打成语一)

谜底为“一日九迁”,将“日九”合并为“旭”,以“一旭迁”来扣合谜面。

62.移帜格

移帜格谜底字数在三个或三个以上,须将其中某一个字的偏旁移至除邻字外任何一字上,以此来扣合谜面。例如:

真个无忧。(打成语一)

谜底为“何乐而不为”,将第一字“何”中的人字旁移至末一字“为”上,变作“伪”,以“可乐而不伪”来扣合谜面。

63.皂靴格

皂靴格谜底字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将最后一字视为形似讹字后扣合谜面。例如:

酸甜苦辣咸俱全。(打三字词一)

谜底为“五味斋”,把最后一字“斋”看作“齐”,以“五味齐”扣合谜面。

64.摘领格

摘领格谜底字数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必须将第二字摒除后扣合谜面。例如:

好打扮。(打成语一)

谜底为“美中不足”,将其中的“中”去掉,就是“美不足”,扣合谜面。

65.解裙格

解裙格谜底字数在三个或三个以上,为奇数,其中中央一字须是上下结构的,扣合时,应将中央一字的下半部分结构连同此字以后的全部字词摒去,才可切合题意。例如:

春夏冬。(打影片一)

谜底为“莫愁女”,将中间“愁”字下面的“心”与后边“女”去掉就是“莫秋”两字,以此来扣合谜面。

66.重头格

重头格谜底字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须将第一字重复出现一次后扣合谜面。例如:

袖珍文章。(打文学体裁一)

谜底为“小说”,将谜底第一字重复,就是“小小说”,以此来扣合谜面。

67.中分格

中分格谜底为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须是奇数,将中间一字上下分拆成两个字扣合谜面。例如:

魏蜀吴鼎立。(打戏剧名一)

谜底为“三岔河”,把“岔”上下拆开就是“分山”两字,整个连起来就是“三分山河”以扣合谜面。

68.比目格

比目格谜底字数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必须将第一、第二字合并成一个字扣合谜面。例如:

宇航站。(打曲艺形式一)

谜底为“二人台”,将“二人”并为一字“天”,就是“天台”,以此扣合谜面。

69.侧帽格

侧帽格谜底字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须将第一字左右拆成两个字,然后摒去其中一个(不拘左右),以此来扣合谜面。例如:

见面就领结婚证。(打常用词一)

谜底为“晚恋”。将第一字“晚”分拆为“日免”两字,然后摒去左边“日”字,就成了“免恋”来扣合谜面。

70.回文格

回文格谜底字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须将谜底先顺读一次,再逆读一次,两次词句缀成一串后切合题意。例如:

打摆子。(打体育用语一)

谜底为“热身战”,再逆读一次,成“热身战战身热”。以此来扣合谜向。

上举谜格七十种,虽远非全部,但可窥一斑。谜格数目之多少,各家说法不一;谜格名称与内容也不尽相同。本文所举也不过示例而已,仅供参考上述六十格之外,还有许多,诸如射覆格、拗项格、牵萝格、鼎足格、期艾格、投影格、连环格、反切格、筠垫格、宝塔格、螺旋格、回文格、并蒂格、泄白格、藏珠格、反切格、抵销格、青领格等等,难以备述。钱南扬引李夔《文虎大观》说“卷帘、开冠、脱靴种种变格,总嫌矫揉”,这话是有道理的。有些谜格分类过细,于是产生大类与小类的交错,难于规范;更重要的是它们使用的范围有限,难于普及,体现不出谜语通俗的特点。

谜格名纷繁,但若归类,也容易了解。《谜史》附有“释律”,可作参考:

“梨花”、“飞白”、“粉面”、“粉底”,别字也。首曰“皓首”,曰“雪帽”,曰“素冠”;中曰“素心”,曰“玉带”;末曰“素履”。形似曰“亥豕”。音近曰“谐声”。正字别字相间曰“围棋”。

“卷帘”、“回文”,倒读之也。

“系铃”,变字之四声也。“解铃”,复字之本音也。“移铃”,移此就彼也。

“苏黄”、“增损”,离合也。

“锦屏风”、“鸳鸯”、“求凰”、“流水”、“遥过”,楹联也。

“虾须”、“歧头”,首字分读也。“分心”,中字分读也。“蜓尾”、“燕剪”,末字分读也。

去一字曰“间珠”,曰“遗珠”。去首曰“滑头禅”,曰“升冠”,曰“落帽”;中曰“折腰”,曰“解带”;末日“无底囊”,曰“脱靴”。

连句上一字曰“正冠”,曰“加冠”;连句下一字曰“正履”,曰“纳履”。

将尾作首曰“登楼”,曰“上楼”;将首作尾曰“重柳”,曰“下楼”;首尾相易曰“辘轳”。

底面同字曰“露春”。在首曰“露头”,中曰“露腰”,末曰“露尾”。

句读之,曰“红豆”。

“曹娥”,黄绢幼妇体也。

“徐妃”,去相同偏旁也。

“摘顶”,去字头也。

“重门”,意多一转也。

钱南扬文末写:“右凡十四类。格律之名,尚不止也,然大都巧立名目,甚属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