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29340900000022

第22章 爱情类(1)

§§§第一节 爱情与缘分

【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是唐朝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外表和心灵都很美好。有一年考进士没有考上,便在清明这一天,独自来到长安南郊游玩,来到一户住家前面。这家占地一亩左右的院子里花木繁盛,静寂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崔护敲了半天门,才见有一女子从门缝里往外看,并问:“是谁啊?”崔护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并说:“因一个人到此游春,喝酒后口渴,讨口水喝。”女子把他请进院内,她进屋端出一杯水,让他坐着喝水,自己斜靠在一棵桃树的枝条上,眼睛不断打量着崔护,姿态美丽,一举一动无不使人倾倒。崔护拿言语挑逗她,她不回答,只让他盯着她看了老半天。崔护起身告辞,女子送到门口,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崔护也一步三回头地踏上归途。到了第二年清明,他无法控制感情,就直接来到女子住所。到了原地,一切情景都和去年一模一样,但大门却紧闭上锁。崔护就在左边的门扇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偶然又到城南,又去寻访,听见房子里有啼哭的声音,就敲门问个究竟,有一老人开门出来问他:“您是不是崔护?”崔护回答说:“是的。”老人又哭着说:“您杀死了我的女儿。”崔护吃了一惊,不知如何回答。老人说:“我女儿才成年,读过书,尚未许配人。自从去年以来,经常精神恍惚,失魂落魄。近日与他一起外出,等到回来,看到左边门扇上有字,读了以后,进门就病倒了,几天粒米不进绝食而死。我已经老了,小女所以还没有出嫁,想找一个如意郎君晚年有个照应,现在不幸死去,难道不是您杀死的吗?”接着又号啕大哭。崔护也被感动得大哭,请求进门吊唁,尸体还在床上。崔护扶起女子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哭一边说:“崔护来了,崔护来了。”过了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又过了半天,女子恢复了活力。老人十分高兴,就将女儿嫁给了崔护。■/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氏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儜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腃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陈景润的一笑姻缘】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获得重大成就后,被送到解放军驻京某肺结核疗养院,进院那天,他身穿多少天没来得及洗的衣服,长长的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两只脚上穿着颜色不同的一双尼龙袜子。当时有一位姑娘,远远看见陈景润这副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听到这爽朗的笑声,望着这姑娘,陈景润自己也笑了起来。谁知这一笑,竟使他俩结下了不解之缘。吃饭了,那个姑娘端来了十分丰盛的饭菜,陈景润对姑娘说:“我不吃,我只吃面条。”姑娘对他说:“端来了,你就吃吧,食堂给你做啥,你就吃啥,不能总吃面条啊!”陈景润无法,只好默默地端着碗吃了起来。这时,姑娘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一只脚穿新袜子,另一只脚穿旧袜子,两只袜子的颜色也不相同?”陈景润没有笑,放下碗认真地解释说:“我穿袜子就是这样,一只破了,先换一只新的,另一只破了,再换一只,这样袜子最耐穿。”姑娘明白了,我们的数学家在穿袜子上也有自己的学问。陈景润平时逢人不说几句话,在这位姑娘面前,却十分兴奋,滔滔不绝,谈得很投机,还主动邀请她一起学英语,夜很深了还兴致勃勃地谈种种见解。姑娘让他休息明天晚上再谈,陈景润脱口说道:“咱们要是天天能在一起就好了。”姑娘一惊,继而大笑说:“你莫跟我开国际玩笑。你是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我是一个小小的医生,那怎么可能呢?”陈景润满脸通红,连忙表示歉意,姑娘不好意思地走开了。以后两人经过相处和了解,终于成了亲。■/摘自张希玉等《名人私生活》

【密特朗的一见钟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密特朗才20多岁,组织了一个地下游击队,四处打击德国侵略者。有一天,密特朗把收集到的德军情报传递给另一个游击队组织,他来到防范森严的地下总部。在这间地下室的墙上他看到一张少女的照片,她温柔而不失刚毅,持重而暗含娇媚。密特朗一见钟情,急忙问这里的领导人:“她是谁?”“我妹妹。”“她做什么?”“今年刚刚高中毕业。”“告诉她,我要娶她!”随即他要求与女孩约会。有趣的是他不能单独赴约,只能与好多人在一起,并要经过化妆。因为他是德寇所要缉拿的要犯。后来,这个名叫Danielle的女孩成了法国第一夫人。■/摘自袁建斌《机遇——事业成功的脚手架》,《河北日报》1993年5月8日

【盖·吕萨克的巧遇】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盖·吕萨克有一天到一家小商店,想买一块手帕。店里只有一个姑娘坐在柜台后面聚精会神地看书。他招呼了几声,姑娘都没有答理。这使盖·吕萨克非常生气,正想发作时,他却惊讶地发现引起姑娘入迷的书是拉瓦锡的《化学论文集》,这是一部很难读的科学名著,他的气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这时,姑娘发现了顾客,惶恐地站起来,连连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我被一道题难住了,没有见您进来。”盖·吕萨克说自己懂一点化学,认真地为姑娘讲清这道题。后来他了解到姑娘叫约瑟芬,因无力上大学,正在自学,吕萨克非常赞赏和钦佩她这种精神,经常帮助她学习,他们之间的爱情也与日俱增。一年后,他们结了婚。■/摘自张希玉等《名人私生活》

【贫困促成的婚姻】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很贫困。有个叫斯泰罗夫斯基的德国老板便趁机勒索他,用极少的钱买去他的三卷全集的出版权,并要他在极短的时期内要写一部长篇,如过期不交稿,就要付出一大笔违约罚金,还要永远丧失自己全部作品的出版权。多苛刻的条件啊!作家为了还债,只好忍气吞声地答应了。期限只剩最后一个月了,小说还没动笔。陀思妥耶夫斯基估计靠自己动笔来不及了,就聘请一位女速记员来帮忙。白天,速记员记录下口述的小说,晚上,再誊写到稿纸上。经过20天紧张劳动,长篇小说《赌徒》终于按照合同写成了。德国书店老板的阴谋破产了。在20天的密切合作中,女速记员深深地同情作家的遭遇,更无比钦佩作家的才华。作家对女速记员善良的品德和勤勉的态度也很满意。这样,真诚的爱情像瀑布般奔泻出来,小说完成不久,他俩便结婚了。■/摘自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贫困促成的美满姻缘》

§§§第二节 爱情与责任

【重压下的婚姻】1930年,李立三奉命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主编《救国时报》。工作期间,结识了苏联女共青团员李莎。1936年2月,他们在莫斯科结婚。不料,两年后的那个冬季,李立三在苏共肃反扩大化中,被诬为“日本特务”投入监狱。李莎在莫斯科师范学院的团员大会上面临着如果不离婚,就要被开除团籍的强大压力。当时,共青团员的称号对于一个追求真理的青年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啊!可是,李莎没有犹豫,她相信李立三的真诚,在众目睽睽下,把团证放在桌上,默默地离开了会场。此后,她承受着来自各方的重压,用半年时间,走遍了莫斯科所有的监狱,打听到李立三的下落,用半工半读的微薄收入和助学金,支持李立三在监狱中的生活和学习,时达一年零九个月,直至出狱。■/摘自王健娃《在尊贵与平凡间寻找》,《传记文学》1991年第5期

【胡风与梅志】1932年,梅志高中毕业后在上海进入左联,次年见到从日本回国的胡风。当她渐渐了解到胡风出身贫苦,性情热忱,酷爱诗文,思想进步,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并为他的才华和热忱所吸引时,她对他产生了志同道合的爱慕之心。1934年他们结婚,当时胡风任左联宣传部长及书记,她帮胡风给鲁迅先生送信办事;胡风主编《海燕》、《七月》、《希望》等书刊,宣传抗日、探索真理、培养青年,她就为胡风做饭、选稿件、跑工厂、办发行;胡风沉冤24年。她先被监禁10年并不得丈夫音讯,尔后14年伴囚相依,顽强地支撑了一个几乎崩溃的生命。胡风1985年去世。她忍痛含泪拿起了笔,写出《往事如烟》、《伴囚记》、《在高墙内》、《胡风沉冤录》等书籍文章。■/摘自王健娃《在尊贵与平凡间寻找》,《传记文学》1991年第5期

【吴玉章的祭妻文】吴玉章的妻子游丙莲1946年在四川乡下病逝,吴老闻讯后万分悲痛,写了一篇《哭吾妻游丙莲》的祭文,文中说:“我哭丙莲,我哭你是时代的牺牲品。我们结婚有50年,我离开你就有44年。我为了要打倒帝国主义的压迫、专制政治的压迫、社会生活的压迫,离开家庭到日本,随即参加革命。家中小儿女啼饥号寒,专赖你苦撑苦挣,虽然无米无盐,还要煮水烹茶,使炊烟不断,以免玷辱家门。由于你的克勤克俭,使儿女得以长成,家庭免于贫困。满以为革命功成,将和你家园团聚,乐享太平。料不到四十年来,中国的革命前程虽然走上光明,而迂回曲折,还有一段艰苦的路程。你既未能享受旧时代的幸福,又未能享受新时代的光荣。”■/摘自邢志文等《中外名人的妻子》

§§§第三节 爱情与事业

【鲁迅与许广平】1922年许广平考入北京女师大。次年,鲁迅成了她的老师。在听课中,她感到鲁迅是位可敬可亲的老师,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以“受教育的一个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鲁迅写信,请求给她以“真切的明白的指引”。鲁迅当即写了回信,至7月底往返书信共有40多封。从这些《两地书》中,可以看到他们如何热烈地谈论国内政治形势,深入地思索改革社会的道路和方法,这就是他们爱情的萌发,也是他们爱情的牢固基石。1926年8月,由于北洋军阀政府通辑迫害,鲁迅离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也同车南下,回到母校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职。1927年1月,鲁迅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也到该校担任文科助教,他们两人在一起工作,有时还陪同鲁迅外出演讲,作广东话翻译,并帮助鲁迅管理生活杂务。1927年10月3日,他们坐船抵达上海,终于在上海结婚。■/摘自邢志文等《中外名人的妻子》

【书信往来结情缘】1941年的一天,当时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的邓拓,从来稿中看到一篇题为《血的控诉》的稿子,写一个参加抗日工作的童养媳惨遭公婆杀害的情况。邓拓觉得写得有感情,文笔通俗流畅,略加修改后发表了,还给这位女作者写了一封信,鼓励她继续写稿。撰稿人丁一岚在“一二·九”运动中接受革命救亡教育,十五六岁从天津奔赴延安,第二年来到晋察冀根据地平山县妇救会担任宣传部长。当她接到邓拓的信后,十分高兴,他俩开始书信往来,经过一年多的鸿雁传书,加深了了解,1942年春天,两人在滹沱河畔订结终身,不久便结成眷属。/摘自邢志文等《中外名人的妻子》

【漫长的爱情之路】1936年,肖珊19岁,因读巴金小说而感兴趣,开始有了通讯联系。后来因为学校邀巴金等去作报告,而双方认识,时间长了。经过了解而产生深深的友谊和感情。但是肖珊年纪很轻,还想深造,因此在云南先后进中山大学,西南联大,学习英语和历史两个专业;巴金也因战乱生活不安定和忙于写作直到1944年5月,巴金40岁,肖珊27岁,两个人才结婚。■/摘自张希玉等《名人私生活》

【瞿秋白与杨之华】杨之华在不满20岁时,由家人包办嫁给了一个富商子弟,这人是个浪荡公子,杨之华一气之下只身弃家出走。1923年,23岁的杨之华考上了上海大学,这是党创办的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24岁的瞿秋白从苏联回国后,在该校担任社会学系主任,讲授哲学和社会科学。瞿秋白温文尔雅、博学多才,讲课时神态安逸而从容,语言生动而风趣,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也博得杨之华的崇敬。……杨之华的心被瞿秋白那种深藏心底的炽热之情和待人诚恳的优秀品德所打动,爱慕之情日增。瞿秋白也发现杨之华是一个有着革命理想和坚强信念的女性。1924年11月,他们在上海一家报纸上登出一则新闻,24岁的青年女子杨之华,公开声明与早已决裂的前夫解除婚姻关系,同时还公开声明和瞿秋白结为伉俪。■/摘自邢志文等《中外名人的妻子》

【列宁的恋爱史】1894年2月,列宁在一位同志家借吃春饼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时,认识了克鲁普斯卡娅,那时她在星期日夜校工作,很了解工人的疾苦和要求。后来列宁经常到她家去,饶有兴趣地听克鲁普斯卡娅讲述工人的情况,他们彼此有了纯真的爱情。但是列宁没有求婚。后来,他回忆说:“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当时的革命斗争很残酷,很紧张,哪里顾得上谈这些事情呢?所以一直在心里憋着。后来,我被流放了。到了流放地以后,我心里特别想念她,有一段时间想得什么也干不下去了,我就给她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先是大骂了一顿‘民粹派’。在信的结尾,我写上了又及:请你做我的妻子好吗?信寄出去以后,我天天盼着回信。有一天终于盼来了,她在信中也大骂了一顿民粹派,最后写道,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做你的妻子吧。”■/摘自张希玉等《名人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