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29341300000064

第64章 明朝(7)

但之后,明神宗命抚、按衙门追捕“乱民”。葛贤得到这消息,怕连累大家,自己跑到苏州府衙门,说:“领头的就是我,要杀头我一个人顶着,与其他人不相干。”

葛贤进监狱那天,成千上万的苏州市民含着眼泪为他送行。葛贤进了监狱,又有上千个人络绎不绝带着酒饭、衣服来慰问。葛贤再三推辞不收,大家还是不肯带回去,葛贤就把大伙慰问的酒饭等都分给监狱里被押的难友了。

葛贤本被判处死刑,但明政府见他如此受民众爱戴,恐怕众怒难犯,一直没敢执行。关押了2年后,葛贤终于被释放出来。

■虎丘五人墓

魏忠贤杀害杨涟、左光斗等人后,把持了朝政的大权,凡是过去巴结他的人,都被他提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他们有的帮他出谋划策想歪点子,有的帮他专门干特务杀人的勾当。民间给他们起了一些绰号,叫“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

朝廷上下被魏忠贤一伙人搞得乌烟瘴气,一些稍微正直的官员,因对阉党的行为看不惯,就纷纷提出辞职。周顺昌就是一个令魏忠贤头痛的人物,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的奏疏就是他写的,由于这件事,他被魏忠贤指使内阁将他削职回乡,在苏州家中闲居。

天启五年(1625),遭迫害的东林党人魏大中被东厂特务押往北京,经过苏州时,周顺昌激于大义,为他送行,摆了酒席,席间指名道姓地痛骂魏忠贤。押送的兵士回去,报告了魏忠贤。魏忠贤大怒,命令东厂派出兵士,由南京巡抚毛一鹭带领,到苏州捉拿周顺昌。

东厂到苏州抓人的消息很快在苏州大街小巷传开。到了东厂兵士到苏州的那天,苏州成千上万市民愤怒不已,纷纷拥上街头,声援周顺昌。

市民们拦住毛一鹭的轿子,推了几名秀才向毛一鹭请愿,要求取消逮捕周顺昌的命令。毛一鹭见群众声势浩大,吓得满头大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旁边的兵士着急了,他们把手里的铁镣往地下一扔,厉声吓唬说:“我们东厂逮人,你们这些鼠辈竟敢如此!”

市民们听到东厂特务的威言恫吓,被激怒了,大伙一面叫,一面向毛一鹭和兵士们冲了过去,声音像山崩地裂一样。这些平日仗势欺人的兵士见状,抱头鼠窜,不要命地逃跑。愤怒的群众赶上去,把他们揪住,劈头盖脸地痛打。一个兵士被击中了心窝,倒在地上滚了滚,就断了气。其余的兵士也被打得头破血流,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市民们见事已至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拥到毛一鹭的轿前,一掀门帘,轿子里没人,原来毛一鹭早钻出轿子,趁人群乱哄哄的时候,脱了官服,从一条小巷里溜出去,正见到前面有一个粪坑,也顾不得体面,钻到臭气熏天的粪坑角落里。直到市民散去,街上平静了,随从们才把他从茅坑里拉出来。

那些东厂特务逃回京城,又哭又叫,向魏忠贤告了恶状。魏忠贤哪肯罢休,命令毛一鹭派兵到苏州镇压。他们把那天带领市民暴动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抓进监牢,加上一个煽动叛乱的罪名,把他们定了死罪。

过了几天,这五个人就被押赴刑场处斩。临刑时,他们“颜色不改”,慷慨就义。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市民们又从刽子手那里领回五人的尸首,隆重地安葬在虎丘东边的山塘,立了墓碑,碑上写了四个大字“五人之墓”,并由复社领袖张溥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五人墓碑记》。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北乡人。他出身于一个诗礼传家的官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兴趣广泛,哲学、地理、数学、技艺等方面的书,无所不读。他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善于独立思考,钻研起问题来十分细心。

明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和哥哥宋应升参加乡试,宋应星名列第三名,宋应升名列第六名,当时人称“奉新二宋”,一时在当地传为美谈。但从万历四十四年至崇祯四年,宋应星和哥哥先后6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

于是,宋应星不再参加科考,而是着手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研究,作了多年的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1635年,宋应星就任分宜县的教谕,主要教授县学生员,这个工作让他拥有了许多业余时间。在这里的四年间,宋应星不停地写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元1636年,宋应星刊行了《画音归正》、《原耗》、《野议》和《思怜诗》等著作。公元1637年,刊行了《天工开物》。

在这些著作中,最有名和最有影响的就是《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著。经过宋应星搜集、整理和编撰的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内容丰富,共有十八卷。它包括: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烧瓷、冶炼、锤煅、车船制造、灰硫烧制、榨油、造纸、矿冶、兵器制造、颜料生产、酿酒、珠玉开采等项目,几乎囊括了当时农业、手工业所有的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

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农桑部分占九分之二,在当时来说,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从《天工开物》一书中可以知道,明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许多发明和发现,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天工开物》还证明,除了农业以外,我国在矿业和手工业技术中,一些技术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五金》卷中,记录了明代以前劳动人民在冶炼技术上的发明创造。

此外,这部书里还记录了不少宋应星个人的研究成果,譬如他关于煤的分类法的研究,有的具有现实价值。

这部书材料收集广泛、系统,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初刻时配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许多生产工具凭着例图便可以复原。因为该书很有价值,清代的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考工典》部分吸收了十分之七的内容。

这部书到今天已经译成了日文、法文、德文等许多外国文字,有外国学者认为宋应星的书足可与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而把他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遍访五岳的徐霞客

徐霞客,原名徐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南京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江阴)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

相传徐霞客自幼聪慧过人,过目不忘,落笔成文。他从小在私塾里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地理历史一类的书籍,读得愈多,兴趣愈浓,书中介绍的壮丽河山深深吸引着他。同时,徐霞客也发现过去的地理书的一些记载,由于缺乏实地调查,错误不少,于是立下了走遍五岳的宏愿。

徐霞客十几岁时,父亲就死了,他母亲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性格开朗,通情达理,勤劳持家,精于纺织。她早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不顾年老体衰,承担一切家务,支持徐霞客去旅行。

母亲为他准备了行装,还为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徐霞客22岁那年,第一次走出家门,开始了探险生涯。他先从家乡附近的太湖开始,“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自此以后,他迷上了旅游。在此后的30多年中,徐霞客跋山涉水,考察了东南、华南、华中、华北、西南16个省的广大地区。

每到一地,徐霞客都对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等进行调查,写成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徐霞客游记》。

他在游浙江雁荡山时,为了查明大龙湫瀑布的源头和雁湖的确切位置,冒着随时都可能坠下悬崖的危险,几次攀登雁荡顶峰。途中碰到一面绝壁,就解下足布,接起来悬于崖顶,然后沿着足布攀援上下。由于徐霞客不畏艰险,实地反复考察,终于证实了雁湖之水与大龙湫风马牛不相及,纠正了以前志书的“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错误。

还有一次,他到达越南香甸,经过一座突兀高耸的山峰,发现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岩洞,看看四周,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到上面,看来是没有人上去过的。他冒着生命危险,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边,一步一步爬了上去,对洞内进行了一番考察研究。

几十年间,徐霞客攀登悬崖峭壁,越过洪流洞穴,顶着狂风暴雨,行走在丛林绝径之中,多次出生入死。

明崇祯十三年,徐霞客从西南考察回来。此时,他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记录了非常丰富的资料,想进行分析研究。不幸的是,长期的劳累使他病倒在床上。在病床上,徐霞客仍然计划着病愈后的出行。但他的愿望未能实现,第二年,徐霞客病逝,时年55岁。

后来,清兵入关,他的家乡同样遭到劫难,这些资料大部散失了。过了一百多年后,他的后裔才将他残存的一千零七十天的日记编刻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既是文学名作,又是杰出的地理学文献。在这本书中,徐霞客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的错误记载,增加了许多过去没有人记载过的新的地理现象。如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长江上游就是岷江,徐霞客是第一个弄清楚长江的上游是金沙江的。

■李自成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