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生命百科-基因解码(科普新课堂)
29376000000026

第26章 引人深思的猜想

遗传的奥秘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被大自然禁闭在秘室里,人们为了探寻它的根源,走过了荆棘丛生的漫长道路。

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许多生物,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草树木,包括人在内,多是通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父母亲结合产生子代,子代又产生孙代,子子孙孙繁衍不已。那么,父母亲这一代是将什么东西传给下一代的呢?其实,前、后代唯一的联系“桥梁”是生殖细胞。于是有人便在生殖细胞里大做文章,在17世纪流传的一种说法,叫“预成论”,其中有两派:一派是“精源论”,另一派是“卵源论”。他们认为在生殖细胞里上帝预先放了一个小人,在发育过程中,这个小人越长越大才成了大人。那么,上帝是将这个小人放在精子里,还是放在卵子里呢?两派争论不休。卵源论者认为有的人早就存在于夏娃(上帝造的女人)的卵巢里了。精源论者相反,有一位叫哈特索克的学者曾在精子里画了一幅非常有名的微型小人的草图,在精子的椭圆形头部生着一个有手有脚、有身有头的小人,但没有五官,脑袋是一颗星星。他们认为,后代的身体来自于精子。很显然,上面不论是哪一派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们都是唯心主义神创论的说教。其实,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在生殖细胞里看不到眼、耳、舌、身,也看不到根、茎、叶、花、果。这说明生物的具体性状不是直接遗传的。那么,究竟父母是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子女,使子女长成后像父母呢?

19世纪以前,曾普遍流行一种“血统”融合的观念,认为父母亲给下一代的是“血液”或“生殖液的混合物”。

因此,把从双亲结合产生子代的遗传现象叫“血统”,把亲子之间的关系叫做“血缘关系”,把杂种叫“混血儿”,把杂交看成是两个血统的混合。按照这种说法,父母亲的两种不同性状,好像两杯不同溶液一样,在子代里混合或融合。例如,将父本比作一杯墨水,母本比作一杯清水,子代将成为一杯淡墨水。这就是说两种不同的性状,杂交后融合为一,杂交便减少了变异性。照此说来,黑色与白色个体杂交,第一代应为灰色,第二代应为淡灰色,如此不消几代,这个新生的个体颜色将在群体内完全消失。显然这不是事实,这样下去变异岂不有减无增,生物只得退化,当然也就不会有生物进化发展的今天。所以,血统融合的观点也是不科学的,是与生物进化的观念背道而驰的。那么,究竟父母是把什么东西传给子女,使子女长得像父母呢?

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英国学者达尔文提出了一个新见解,他将遗传的研究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