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乡镇干部素质与能力教育读本
29379900000010

第10章 提高乡镇干部的思维能力(2)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类视野的开阔,比较法成为人们鉴别是非、取长补短的重要方法。我们进行决策,就是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案的得失利弊的比较,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

2.抽象的方法。

即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属性而形成概念。例如,世界有几十亿人,几乎是人各一面,有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黄皮肤人、黑皮肤人、白皮肤人,健康人、病人等等。若给“人”下定义,就必须把许许多多具体的、非本质的特点撇开,而抽出最基本的特点,那就是: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进行语言交际的高等动物。

运用抽象法可使我们超脱感性的具体,深入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获得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我们经过一定时期的工作,然后进行总结,从中取得的经验或教训,这也就是抽象方法。

比较、抽象的过程,就是通过比较而区分,通过区分而抽象,通过抽象,获得对某一事物本质或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

五、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

它侧重于考察事物质的规定性。所谓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定性方法又有三种:(1)简单比较定性法,即通过对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的比较分析,以确定未知事物质的规定性。(2)系统定性法,即通过对事物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把握事物质的方法。(3)矛盾定性法,即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把握事物质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认识事物的质或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要处理一个问题,要进行一项决策,首先必须对这一问题或决策对象的性质进行判断。

2.定量方法。

是侧重从量的视觉来研究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所谓量,是事物质的范围和等级的一种规定性。它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在工作中,认识与掌握事物的数量关系极为重要。例如,说一个企业是亏损企业,亏损100元与亏损100万元是区别极大的。

定量方法是指人们通过对事物的量、量的变化及量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推导或运算,更深刻更精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

凡事都有个“度”,失“度”就要犯错误。所谓“度”,就是事物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质的数量界限。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度”,不及或过之,都是不可以的。毛泽东指出:“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胸中有数’。”如果胸中无数,就做不好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运用定量的方法。

3.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定性是定量的前提和基础。人们运用定性方法,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开始,这种认识往往是肤浅的、模糊的。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人们就用定量方法把定性方法所获得的对事物质的认识推向更深刻更精确的层次。定性与定量是相互渗透、包含的。

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1.发散思维。

它又称辐射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当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不能解决问题时,而转向另一方法、另一途径,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面、领域探索。它像一个发光源向四面八方发射出无数条光线一样,使我们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生动的“意识之网”。

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从反面提m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有时反向思维不但有利于打破旧的传统思维和观念;而且,即使对正确的认识,通过反向思维,也可以加深对其正确性的认识。

2.收敛思维。

又称辐合思维,指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同一个问题,从各方面把思维集中起来,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平时开会,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总要把议题和意见集中一下,这就是思维的收敛(或收集)过程。集中性思维总是在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解决的程序是什么等。收敛思维对于集中各种分散的意见、制定组织目标、形成正确的决策、实行统一的指挥以及专题研究、事故案件分析,都有重要的意义。

3.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

一方面要强化发散思维,扩大思维的时间跨度、空间跨度,思维的转换跨度、前进跨度;另一方面通过收敛思维方式,对爆发出的新光点、新火花,即新点子、新途径、新方案、新举措等,进行认真的检验、求证、鉴别,然后选取优者再付诸实施。发散思维要有收敛思维做补充,否则,发散思维就变成幻想、空想。

七、情感思维与理智思维

1.情感思维。

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心理感受。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需要若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

情感思维具有倾向性、波动性、个体性等特点,一个人的情感,对其情绪和智力活动是有影响的。乡镇干部要培养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进取、诚挚热情、融洽和谐的情感,尽力控制和消除忧愁、悲观、消极、淡漠、浮躁、暴戾等不健康的情感。

2.理智思维。

指人们在明辨是非、分清利害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进行的心理控制过程,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人的意志、信仰、价值观、品德、知识等对理智思维有重大影响作用。一个人理智思维能力越高,就越能制止那些不符合目的的消极情感和行为。

理智思维具有自觉性、果断性、通达性、自制性、稳定性。乡镇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智思维,日常的思想动机、态度、行为都不能被一时的不良的情感、情绪所控制,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事情办得更圆满。

八、后馈思维与超前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动态的,经历了过去而形成了现时的状态,我们认识事物、开展工作,就要立足现在、把握方向、预测其未来。

1.后馈思维。

是以现在为立足点,考察事物的历史的发展,认识事物发展演变的规律,来为现实决策与行动服务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把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有所借鉴;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把历史“理想化”,容易使思维守旧、僵化而失去活力。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不师”。人们做事情,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就可少走弯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一位乡镇干部如果善于总结、积累过去的经验教训,他办事思路就多,工作效率就高。

2.超前思维。

也称前馈思维,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现实为立足点,面对未来,对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作出判断,以适应未来发展的思维方法。超前思维体现了人的思维的能动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其中“面向未来”就是超前思维方法。

超前思维的作用,一是使我们提高预见能力,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形势的发展。二是强化领导创新意识,“超前”是对事物现时的界限的突破,意味着标新、创造。三是有助于领导决策科学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把握了决策客体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决策失误的概率就很小了。

后馈思维和超前思维应在“现实”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如果把后馈思维绝对化,就会思维僵化,在实践中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反之,把超前思维绝对化,就会脱离现实,脱离历史,甚至变成一种理想主义、幻想主义。

九、开放思维和封闭思维

1.开放思维。

任何事物作为一个系统都是开放的,它与外界不停地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人们如果没有空气、阳光、粮食、社会知识,就不能生存;一个企业如果不从外部招进人才、购进机器和原材料、收集市场供求信息等,它就不能生产产品。19世纪的清朝统治者闭门锁国,就落后、挨打,就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人民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开放思维具有广阔性、动态性和预测性等特点。我们的思维方法应是开放的。一是对内开放,即思维对象内部各要素、各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二是对外开放,即思维对象同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三是向未来开放,即思维对象内外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2.封闭思维。

它与开放思维相反,表现在思考问题时,把自己的大脑同外界隔离开来,用自己狭隘的经验和陈旧的知识所形成的框框去硬套客观发展着的事物。其特点一是孤立、片面,不开阔;二是唯书、唯上、唯己,而不务实;三是绝对、静止,不创新。有这种思维的人,既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

在我国,由于长期封建思想意识的影响、千百年来小农经济局限性,一些人的封闭思维直到今天还较严重。这种思维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

要改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创造性地学习;二是克服落后的心理阻力,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抱残守缺等不良心理;三是改变旧作风,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平等待人、广听意见、不耻下问、从善如流、虚心求教。

十、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1.横向思维。

是从某一横断面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状况,在同左邻右舍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认识该事物的思维活动。横向思维的客观性,就在于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例如,离开太阳系,就无法理解地球的运行及地球上的昼夜和四季变化。在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比较,局部与系统整体相互比较,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的比较,均是横向思维的具体运用。

2.纵向思维。

是把事物放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比分析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思维活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干好眼前的事,而且要考虑今后3年、5年甚至10年、20年、更长时间的事情。

有的人习惯于横向思维方法,看到别人的长处、优势、成功、越看越想就越不如别人,于是就产生了自卑心情,甚至甘拜下风。有的人习惯于纵向思维,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成就,逐渐产生盲目自大的心态。

十一、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

精确性与模糊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精确的属性,也有其模糊的属性。说水的“热”与“冷”,就是对水的温度比较模糊的状态;说水热到90℃、冷到5℃,就是水的温度比较精确的状态。

1.精确思维。

是通过量化方法准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及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法,它与数学上定量分析的应用密切相关,它具有确定性、定量性、严密性等特点。精确性思维方法特别在科学技术发展上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2.模糊思维。

通常用人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对量上不确定的事物的描述或判断。模糊思维绝对不是一味糊涂、不明事理。英国作家迪斯雷利说:“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对小是小非如果过分认真、斤斤计较,那是得不偿失的。虽然模糊思维关于对象的综合性认识是模糊的、不精确的,但它能够帮助人们简洁明了地从整体把握对象,便于开展工作、提高效率。

精确性与模糊性之问,具有深刻地统一性,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从远处走来一个较熟的人,观察者把来人的高矮、胖瘦、走路姿势等,与已储存大脑中的样本进行比较,就不难做m可靠的结论。可是,这种事如果让电子计算机来做,那就得测量来的人身高、体重、手臂摆动的角度、频率、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正压力、速度、加速等一系列数据,而且非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几位才肯罢休。即使如此,也不容易认出来人是哪一位。因为人体的各种数据并不是恒定的精确值。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精确之中隐含着模糊,模糊之中又包含着精确。在某些情况下,一味追求绝对的精确,反而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世上的问题性质,并不都是“非此即彼”的,而不少是“亦此亦彼”的。除了正确与错误、是与非两极之间,还有一个很长的中间地带;在白与黑之问,还有大量灰色区域,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还有大批的中间群众。因此,我们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不要采取“二值”逻辑的简单而绝对化方法。

有些问题可以精确处理,但采取模糊处理艺术,效果会更好。

曹操在官渡大战打败了当时兵多、将广、粮足、地阔的袁绍。在打扫战场时,发现袁绍指挥部里存放着曹操部下半数以上的文臣武将私自给袁绍写的“暗通之书”。曹操的近亲献策将这些文臣武将杀之,曹操没有采纳,却派人把“暗通之书”统统烧掉了。曹操说:“当袁绍强大而我力量弱小时,任何人都担心自己的命运,考虑是随曹还是随袁,不能说给袁绍写过信的人都是坏人。”

曹操此举是模糊处置问题的方法艺术。事实证明是大得人心的,这为他日后建立霸业保存了一批文臣武将。“模糊”是现实中人们永远摆脱不了的现象,在事物“A”与“非A”之间,尚存在着一个“A是A,又不必是A”的宽阔地带。对有些事情的处理,不能“一刀切”、绝对化。有些问题,必须明确“是”与“非”、“准确”与“不准确”、“合理”与“不合理”等“绿灯”与“红灯”的问题;有些在它们之间的模糊问题,就应以模糊的方法去处理。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曾运用这种巧妙的理事艺术,卓有成效地解决了一些棘手或重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