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中法者,不听也;
行不中法者,不高也;
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乡镇干部作为执法者,应当学法、懂法、讲法、用法、守法、执法,真正破除“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习惯和行为作风。
(第一节)依法行政及其存在的问题
乡镇干部应充分认识依法执政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做到履行职责、开展活动不越位、不缺位、不违规、不触法。
一、依法行政内涵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治安、国防等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依法行政要求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执政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行政主体合法。任何行政主体(如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
2.行政职权合法。职权法定,越权无效。
3.行政行为合法。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行政行为的各个方面(如处罚的种类、幅度等)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4.行政程序合法。是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从事行政活动。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是无效的;侵犯公民的程序权利也同样是违法的。领导干部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时,一般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注意听取采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行为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任何“无权行使了有权”或横向越权、纵向越权、内部越权的行为,都是无效而应被禁止的。
5.依法问责。领导干部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应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纵观古今中外,慎用权者,大多有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因而他们不会渎职,亦能善始善终。本单位出现了什么问题或事故,领导者如果一味地推卸责任,只顾保全自己,试图将自己“择”出去,那往往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
党的十七屑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法制权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加强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责“错位”、“权大于法”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公务员队伍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令人担忧;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法律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1.以言代法。有些行政机关以及领导人员依法管理的意识淡薄,习惯于长官意志,处理问题不以法律为准绳,违反规定的程序。有的以个别领导人的一句话、一张条子,就轻易改变了原来依法决定了的事情。更甚者以权压法,有的干部把法律、法规看做可有可无的陪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2.以身试法。有的领导干部明知法律的规定,却偏要做触犯法律的事。他们为了自己的亲友或一己之利,而执法不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甚者,包庇坏人,与坏人拉拉扯扯、串通一气、同流合污。
3.以罚代法。有的行政部门把对违法当事人的罚钱,当作一种创收手段,他们规定罚款指标,超额有奖。
4.擅自定规。有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制定一些与国家法律、政策不相符的土政策、土办法,并强制性地叫百姓执行。如有的县曾经规定各村的小卖店必须销售本县酱油厂生产的酱油,否则,就找你的碴,就要受到刁难。有的乡镇干部法律观念十分淡薄。下面是一个镇政府贴到每个农户大门上的《告农户书》的内容:
凡在本年度未完成交款任务的农民,取消2009年粮食直补和一切政策性的补贴,将扣除的资金重奖已交款的农户;凡未完成交款任务的,新老低保户的优抚待遇、原村老干部的退休费一律取消;凡因婚嫁、常住户口的转迁、计划生育、入党、入学、征兵和其他需要村委会出示证明的,都必须首先交清当年应交款项后,方能办理相关手续;在税费改革后一直未完成交款任务的农户,在土地面积调整中,取消分田资格;凡在村财务账面有欠款的农户,不能参与本村的企业、池塘、农田、林权、建房和招标承包……
此《告农户书》出在何市、县、镇,请读者阅2009年11月28日《农民日报》,题为《一个镇政府的荒唐“土政策”》的文章。文章说,该镇一些农民在该年上交人均195元,亩均162.5元,而国家发给农民的粮食直补等补贴,在湖北许多地方达100元左右。湖北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些“土规定”严重违反了中央的农村政策。
(第二节)牢固地树立法律观念
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这必然要求我们谨慎用权,用权为人民服务,接受群众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一、法律至上
战国末期法家韩非写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纵观古今中外,国家强盛莫不以以法治国为基础。
19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行宫。在波茨坦行宫的前面有个磨坊正好把朝前看的视线挡住了。于是威廉一世让内务大臣去打听。看磨坊主愿不愿意把房子卖掉。不料老磨坊主坚决不卖:“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威廉一世要提高金额标准,给他大量补偿,但是老磨坊主还是不肯就范。威廉一世一气之下,派宫廷卫队把磨坊给拆了。第二天,一纸诉状送到德国地方法院。法院不久就作出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并赔偿由于拆房子造成的损失。威廉一世败诉,无奈之下只有将磨坊又给盖了起来。直到现在这个磨坊还巍然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成为德国司法独立的不朽象征。
法律至上,既是依法行政的出发点,也是依法行政的落脚点。待到法律的权威真正深入人心之日,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和依法行政真正实现之时。
二、用权合理
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适度、符合理性。其基本要求是:
1.行政的目的和动机合理。行政行为必须出自正当的、合法的目的,必须出于为民服务、为公益服务,必须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行政的内容和范围合理。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和行使的时间、地点、对象等,被严格限定在法律的范围内,不能滥用和擅自扩大范围。
3.行政的行为和方式合理。行政权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符合人之常情,包括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符合社会普遍遵守的准则,符合一般人的正常理智判断。
4.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合理。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决定时,特别是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时,面对多种可选择的行政手段和措施,应按照必要性、适当性和比例性(以最小的限制剥夺权利或设定最小的义务达到行政目的,而不可用过激的手段和措施)的要求,择其合理而从之。
三、公正公平
《战国策》中有句“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的话,意思是说,法令实行得最好的情况,应该是公平无私。公正公平是现代法律的核心价值,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原则,必须保障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能歧视对待。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不应考虑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地位高低、权势大小、“关系”亲远、“反弹力”强弱等,而应对一切相同的情况、对象,采取同样的、平等的对待和处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给群众以公正的信赖。
四、高效便民
一方面,各项行政工作的程序、规范要科学、合理、符合公正、简便的标准;另一方面,各种行政活动应公开、透明、节省、快捷,不能遇事相互扯皮推诿,不能不讲效率、公文“旅行”,更不得人为地设置不必要的关卡、障碍。
据《无锡日报》披露,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着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一个地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应从中引以为鉴,为民办事要讲实效,尽量减轻他们在经济与精力上的负担。
(第三节)威信是无声的命令
古人云:“官贤则民先受其利,官不仁则民先受其苦。”乡镇干部开展工作,不能单纯的依仗法定权,更绝对不能滥用权力,而应当靠提高自身威信,塑造良好的形象,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威信是“无言的号召,无声命令”。乡镇干部如何获得真正的威信呢?
一、以“德”立威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子欲善而民善矣。”意思是说,你自己想做好事,人民就跟着做好事。他还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一边倒。
我国人民自古就崇尚有德之人,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乡镇领导只有心正、言正、行正、身正,正气凛然,才会赢得群众的尊重、爱戴,才可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我们要注重“自察、自省、自律、自励”,树立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决不可妄自尊大,心胸狭窄,以公谋私,以情代法。
二、以“信”立威
“威”和“信”是密切联系的,“威”是从“信”来的。只有“威”而没有“信”,群众是不满、不支持的,“威”也不会持久的。一些同志忘记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沽名钓誉,自命不凡,凭主观愿望决事、行事;或者吹吹拍拍,拉拉扯扯,自我贴金。这些错误倾向不克服,真正的威信是立不起来的。乡镇干部要提高威信,一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要自责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做到思想上视群众为主人,感情上视群众为亲人,工作上当好群众的仆人。二要令人信服,心中想着群众,处处为着群众,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用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三要使群众信赖,要廉洁自律、洁身自爱,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作风,改正错误,自觉地把人民交给的权力运用好,群众才会放心。这样的领导才会受到他们的信赖与爱戴。
三、以“智”立威
有知识、有智慧,思维敏捷、洞察力强,有真知灼见,抓问题准确,办事周到,群众钦佩他、拥戴他。相反,寡见少闻,才疏学浅、胸无点墨、见地肤浅,就不会有真威信。
四、以“能”立威
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善于维护集体的团结,发挥集体的战斗力,善于发挥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使得大家都佩服他、信任他,从而服从他。乡镇领导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洞察和预测能力、决策和计划能力、组织和指挥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思想教育能力、用人处事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创新开拓能力。
五、以“行”立威
“行”是指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干出实绩。“上有所为,下必效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领导者敢说“看我的”,“跟我来”,群众才会跟你干。干出实绩、做出成果,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否则“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意思是说,夸夸其谈,拖拖拉拉不去干,耍嘴皮子、花言巧语,(我们)不能听信。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必失信于民。
六、以“和”立威
“和”是指乡镇领导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情如鱼水。“和”分两种:一种是“柔”,就是要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是“软”方法;另一种是“刚”,就是对一切违反原则,违犯党和国家利益的,要绳之以“法”,群众才能“明其威”。威信成于民心,存于民心,这就要求领导者加强道德修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第四节)秉公用权,守身如玉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为自己及其家庭或小集团谋私利。但是,少数领导干部把这个道理忘得一干二净,手中有了权力就忘乎所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曾狂妄地说:“国家的法令、法规在我这里也得变通执行。”他因受贿661.4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在担任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702万元,最终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古代《官箴》明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党继承了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一向提倡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牛玉儒生前为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他就是一位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在亲人眼里,他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人。他的六个兄妹,五个是普通百姓。二叔从小将他抚养成大,唯一的姑娘是厕所清扫员,姑父和大侄儿至今在通辽市蹬三轮车。从1993年起,牛玉儒的二妹、二妹夫先后下岗,大哥的退休金也发不下来,全家人的生活几乎陷入了绝境。当家人希望他帮助找工作时,牛玉儒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陈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老一代的领导人,他廉洁自律、守身如玉表现于方方面面。令知情人叹为观止,陈云会客,除谈工作,一般礼节性拜访,尽量拒绝,若见最多只是三分钟,绝不拖延。下面他的这个小故事,读来令人永受感动。
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曾受到陈云保护,幸免于难,内心非常感激。路经北京时,他专门去看望陈云,被卫士长郁德水挡在门口:“韩司令,首长说不见,请回吧。”韩先楚不甘心,对郁德水说:“你再跟首长说说,我就见一面,决不超过3分钟,超过了你赶我走。”郁德水进去向陈云报告,并劝说道:“首长,人家一个大司令,在门口等半天,就见他一面也不要紧么。”陈云将手一摆:“没事见什么?叫他回去好好干。”郁德水一脸尴尬地对韩先楚说:“韩司令,首长的性子您也了解,他说没事见什么?让你回去好好干……”
韩先楚的犟劲也上来了,说:“你再进去报.就说我韩先楚没别的要求,只见一面,一句话也不讲,见一面我回头就走。”郁德水为难地皱起眉:“都报过3次了,再去报,这话叫我可怎么说呢?”
“我怎么说你就怎么说。”韩先楚补充一句:“你不去报,我就不走,首长不见我,我也不走,我就等在这儿了!”
卫士长无奈,只好如实向陈去报告,说韩司令只见首长一面,不讲话,见不到首长就不走。陈云不作声。卫士长就试探:“那就见一面?”陈云仍不作声。卫士长没听到反对的话,便作主引韩先楚进来。韩用军人步伐走到陈云面前,咔一声响,立正敬礼,一言不发,当即向后转,仍是那种军人的步伐,大步而去。侍立一旁的卫士长看得目瞪口呆。
守身如玉、清廉自律、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是令人敬佩的美德。我们履行行政职能、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不仅以法行政,还应以德行政,以乡镇干部高尚的道德风尚,去影响、感染广大的农民及其他居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