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庸做人的学问
29389900000031

第31章 做人的良知与境界:慎其独(6)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这是孟子发此肺腑的感慨之言。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儿媳、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条件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

智者告诉他,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些。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出望外。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家禽带到屋里,与它们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是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的,只好依计而行。

过了一天,穷人满脸痛苦地找到智者说,智者,你给我出的是什么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现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狱,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帮帮我。智者平静地说,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鸡赶出屋子就好了。过了一天,穷人又来了,他仍然痛苦地诉说,那只山羊撕碎了我屋子里的一切东西,它让我的生活如同噩梦。智者温和地说,回去把山羊牵出屋就好了。过了几天,穷人又来了,他还是那样痛苦万分的样子,他说,那头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请你想想,人怎么可以与牲畜同处一室呢?

是啊,赶快回家,把牛牵出屋去!智者回答。

过了半天,穷人又来见智者,他笑逐颜开地说,谢谢你,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给了我。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出去了,屋子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宽敞,那么干净,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开心啊!

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从来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在更多的情形下,幸福与否是一个人的现实生活感受,是与先前的生活、与周围人的生活比较后的体会。人心要是不知足,永远都得不到幸福。这个故事虽然与现在的价值观有冲突,但是当你被欲望折磨,为现实而痛苦时,守住已有的,莫不是最大的幸福。为什么要待双目失眠才感到光明的重要,为什么走进了牢房中才知道自由的珍贵,生命的无价?

急于出头露面,急功近利,这是许多人在职场、官场上的表现。官场最忌急躁,急是一种急于升官的心态的外露,有了这种表现必招来对手的攻击。戒骄戒躁是最好的心态。何况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也白搭。

自古仕途多变动,所以古人以为身在官场纷纭中,要有时刻淡化利欲之心的心理。利欲之心人固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要把一切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要能把握得准,跳得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切。

所谓“泰然处之、不急不躁”,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敢于正视矛盾,认识现实,对现实生存环境和理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持乐观豁达态度。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一匹马退役,他们不会坐等它在比赛的中途颓然倒下,成为众人的笑柄。

古往今来,安世处顺者大有人在;曲径通幽,最终成大业者也不少。今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或主动或被动地投入竞争和角逐之中,生活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太多可选择的机会,同时也给人们精神上、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顺应自然、泰然处之,会在你失衡时,甚至绝望时为你调节心态,重建人生信念,塑造新的自我。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自我实现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人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美德和智慧。这种采取均衡状态的智慧,即是儒家的“中庸”,以避免祸患的发生。

古人留下了许多关于“中庸之道”的金玉良言,如:“人生太闲,则别念穷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同理,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乐极生悲”这句话,适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乐。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药一样——只要吃一半就够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过就成为败身丧德的媒介——能够控制一半才是恰到好处。

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趣。若至烂漫酩酊,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意即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含苞待放之时,喝酒则是在半醉时的感觉最佳。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开,则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如此自能悠然长存于天地之间。

又如:“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而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多类此,奈何不早回头也。”痛饮狂欢固然快乐,但是等到曲终人散,夜深烛残的时候,面对杯盘狼藉必然会兴尽悲来,感到人生索然无味。天下事大多如此,为什么不及早醒悟呢?

因此,注重中庸并保持淡泊人生、乐趣知足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体会出无尽的乐趣,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我们常常看见有些人为了谋到一官半职,请客送礼,煞费苦心地找关系,托门路,机关用尽,而结果还往往事与愿违;还有些人因未能得到重用,就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甚至做些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情。凡此种种,真是太不值得了!这样做都是因为太重名利,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上面。其实生命的乐趣很多,可选择的东西也不少何必那么关注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呢?“取舍由己”,少点欲望,多点情趣,人生会更有意义。

(十五)恪守本心——“心不动”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

孟子将“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视为人的“本心”,告诫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恪守人的“本心”。人一旦丧失了“本心”,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世上有许多诱惑,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挡得住诱惑,最根本的是对自己心的把握,内心恪守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就“不惑”了。

唐朝时广州法性寺举行的一次讲经会上,两位僧人对着风中一面翻飞的布幡,争论布幡飘动的原因。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反驳:没有幡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在动。二人各执一词。六祖慧能听后对他们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是二位的心在动啊!

春秋时,宋国的子罕执掌重权,有人献玉给他,遭其拒绝。献玉者说,这可是罕见的宝贝啊。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另一则故事是,明代官员曹鼐一次捕获一名女盗,二人独处一室,女盗屡以色相诱之,曹不为所动,书一横幅“曹鼐不可”贴于墙上。在这里,子罕和曹鼐都把自己的名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不妄没于势利,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面对权力、金钱和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从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腐拒蚀的堤坝,做到心不动、眼不迷、嘴不馋、手不伸,任何诱惑都会被战胜。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节俭。他出身寒微,但受其父范墉的为官清廉、从不奢侈享乐影响很深。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他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不论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这里仅以下面的一件事来表现他不为贫贱富贵动摇其志,一生俭约的风尚。

范仲淹早年在醴泉寺求学时,家境贫寒,只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用少量的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块,然后再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没有钱买菜,他便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淹渍,切碎了就粥吃。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后,便从做留守的父亲那里拿来一些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这位留守的儿子看到送来的饭莱已经变质了,还放在一边一点没动,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显贵了,仍然“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依然注重节俭。家人在他的教导下,也衣着朴素,他对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氏子孙个个认真聆听。

其实心动很简单,每个人,每一天,每一秒,都必须心动,心不动,也就完蛋了。当然,更深层意义上的心动,是一种情感神经末梢的触动,重感情的人往往波动比较大,受伤的机会也比较大,受伤后基本上很难复原,犹如心死了人也就死了,这种症状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耐得住寂寞,而有的人耐不住呢?其实都与各自的自控力有关。

我有一个好友,他“功成名就”,一些朋友不时为他张罗物色女朋友,可是他始终没有心动过,不是那些人不好,只是他认为猎色、猎财都会有代价的,甚至得不偿失。一些人跌倒在不义之财和石榴裙下,再也没有爬起来。

吕本中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现实并不允许我们太多的心动。把握自己,不让心动,因为刹那毕竟不能代表永远,把感情像商品的价格一样算计,如此处世,贩卖自己而已。

心不动,就要遵守办事的规则。一个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来时将一颗宝石藏在鞋里企图不通过纳税入境,结果被当地海关查出遭到扣留。与瑞士人同行的犹太人看到这种情况时,奇怪地问道:“为何不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入境?”如果照国际惯例,像宝石之类装饰品的输出费,一般最多不超过8%,如果照章缴纳“输入费”,堂堂正正地进入国境,若想在国内再把宝石出卖时,只要设法提价8%就行了。因此说,犹太人的依法纳税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按规矩办事,心就不会乱动,给自己制造麻烦。

心不动,就要顺应客观规律办事。顺应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违逆了客观规律,天时、地利、人和将全失,所以就会见财起义,结果伸手必被捉。

心不动,就要公正办事。范仲淹当宰相时曾经办理过这样一件事:他挑选了一批精干的官员,到各地去检查看看那里的官员是否称职,不称职的就在名册上画一个圈,结果有不少官员的名字被圈起来了。他的手下知道范仲淹要把画了圈的都免去官职,就劝他说:“你勾掉一个人的名字是件容易的事,可你知道,这一笔下去,他的一家人都要哭了。”范仲淹说:“一家哭,总比千家万户哭要好。”

一个人办事能公正,他的心自然没有私欲;一个人办事能正,他的心自然不存偏见;一个人办事能明,他的心自然没有隐情;一个人办事能大,他的心自然深涵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