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难做的事
29395700000026

第26章 朋友间糊涂账的算法

早年,有一对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虽说门面不大,可是由于店主热情和气、诚恳实在,加上水沸杯净、开门早、收摊晚,小茶馆越办越兴旺。

知县白老爷是个贪财好利的官儿,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来喝茶。他一个人占一张桌子,骂骂咧咧不说,还让开茶店的父子俩给他弄点儿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就嘴儿。茶喝够了就扬长而去——白喝。

白老爷天天来白吃白喝,这父子俩怎么受得了啊,但又惹不起他,只好忍气吞声。

不久,小茶馆的老掌柜病倒了,便让儿子司炉掌壶,应付生意。

这天,白老爷一端起茶杯,就龇牙皱眉吧嗒嘴,说:“这水也没开,茶也没味儿。”

小掌柜说:“老爷,茶还是天天为您准备的上等龙井;水,还是扑腾扑腾泛沸花的开水,怎么能没味儿呢?”

过了几天,白老爷来得少了;又过了几天,白老爷渐渐不来了,小茶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兴旺。

老掌柜病愈后,便问儿子:“白老爷为什么不来了?”儿子机灵地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从那时候起,这个故事就跟这句话一样,四下传开了,越传越远。

“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提凉壶,让人喝凉水。引申为说话丢凉腔,说不该说的话;做傻事,做不该做的事。

有一家给孩子过周岁生日,请了很多朋友。酒席间大家都对孩子说些祝福的话,如“孩子长大当大官”、“祝宝宝长命百岁”、“这孩子看起来多俊”,这些话也让孩子的父母乐得合不拢嘴。这时有一个人忽然冒出一句话“有什么祝贺的,这孩子早晚不也得死”,听了这话,大家都傻了眼……这哪跟哪呀?孩子的父母碍于面子没有说什么,但心中却是非常不悦。

其实按“道理”来说,“这孩子早晚不也得死”是“最正确”的,但却让人听得刺耳。不合时宜的言谈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相当引起反感的。所以说,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与另一位曾经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同举行了一个欢送会。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认可与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更多。当轮到两位受欢送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做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

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发起了感触,并做了颇为欠当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碴儿,想把气氛缓和一下。

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非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仅在名义,还更要看重事实等等,一席话,也就等于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与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加尴尬。

说话得体,是一门艺术,只有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随机应变,才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当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具体时境对你的限制。

生活中,当你有求于人时,就更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否则,人都被你得罪完了,谁还会帮你呢?说话应该说别人爱听、符合时宜的话,这样才能说到别人心里,别人才会对你有好感,有求于他时自然也会帮你。所以说,无论何时何地,说话切忌“哪壶不开提哪壶”。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必须保持统一,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