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042

第42章 民俗学家林明德教授

周耀明

有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参加的首次“两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4月在台北成功召开。会上,有位“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的豪迈奇纵学者,给与会大陆学者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一直以“鼓励书香社会,提升生活素质”为己任,被学界称为“台湾民俗艺术推手”的林明德教授。

林明德教授1946年1月出生于台湾高雄乡下,从小就受到民俗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从1965年进入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就读,到1989年获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学位,他一直接受正统“雅文学”的训练。作为教授、学者兼诗人,他在古典文学研究、诗文创作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至今已出版有《梁启超的古典文学研究》、《(诗经)的酒文化》、《李白诗歌的酒意象》和《开拓生命情景》等论著或文集多种。

但对“雅文学”的喜好并没有冲淡他对民俗艺术的钟情。1980年他因缘际会受邀加入“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任顾问,开始涉人民间文化研究领域;后来又于1982年加入“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为了实践该会“发掘族群人文、整合民俗技艺、再现台湾图像、重塑乡土情怀”的理念,他先后参与策划四届“民间剧场”,规划“高雄民俗技艺园”,进行台湾饮食文化的调查研究,从此而一发不可收。20多年来,他作为“行动派全方位的民俗学者”,于教学研究之余,先后承办了四届“民间剧场”,以及“龙来闹元宵”、“台湾民俗技艺节”、“云林国际偶戏节”等大型民俗艺术活动,引导世人重新发现了民俗艺术之美、之善和它的“有用”,让民俗文化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找回应有的位置,使行将泯灭的民俗艺术重放光彩。

同时,作为先后担任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的著名学者,他十分重视学术研究,多次深入民间,先后完成了“台澎金马匾联调查研究”、“澳门的匾联文化调查研究”、“大溪豆腐系列文化调查研究”、“彰化饮食文化调查研究”等田野作业项目;向社会贡献出《台澎金马匾联调查研究》、《港澳地区匾联调查研究——澳门卷》、《台湾的民俗小吃》、《许王小西园布袋戏保存计划》和《大溪斋明寺的人文探索》等学术成果。尤其是对“台湾民俗小吃”和“匾联”的研究,在中国民俗学界堪称推群独步、首屈一指。他的研究,使一直处于文化边缘的小吃和匾联等民俗“资产”重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他作为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执行长,自1995年8月接任以来,南奔北波、手脚并用地执行基金会的各种学术项目,先后举办了“两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休闲文化学术研讨会”、“澎湖传统艺术学术研讨会”和“文化资产种子教师培训营”、“林安泰古厝导览志工培训营”等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了“南部民俗技艺园之规划”、“布袋戏小西园技艺保存计划”和“皮影戏林淇亮技艺保存计划”等民俗艺术工程,策划出版了大型《传统艺术丛书》,为保存和发展台湾乡土民俗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民俗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2年,自喻为“过河卒子”的他,除了执行基金会若干项目外,又用心构思策划《台湾民俗艺术丛书》和推广《民俗》双周刊,为进一步拓展台湾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早作夜思,勤力劳心。我们愿虽年过半百、犹冲劲十足的林明德教授“总也不老”,青春永驻!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