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086

第86章 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3)

裴永彬说:“《翘传》歌谣首先是越南人阮由(按:实为阮攸)编撰而成,后来变成口头文学,才传到我们家乡来的。”他还在现场以京语(越语)平调演唱了一段从小学会的翘歌,经查证发现,内容跟阮攸《金云翘传》原诗是完全一致的。[25]此外,自称看得懂喃字的黄德坤也说过:“越南有一本写翘的故事的喃字歌本,我们的翘歌是从越南的喃字歌本流传过来的。”故而《金仲和阿翘·附记》“这一故事曾被改编为京族叙事歌……广泛流传于‘京族三岛”’,以及《京族文学史》第五章第四节注解“京族三岛40年代前曾传唱此故事的京语叙事歌……但长歌今已无人会唱”的说法,都需要加以修正。实际上,广西京族三岛流传的《金仲和阿翘》,其“京族叙事歌”或“京语叙事歌”应当都是直接从越南传来,内容当与阮攸的叙事长歌《金云翘传》十分接近,傅光宇所指介于“从阮攸喃传长诗到京族民间故事”的四种“过渡性文艺形式”(广西“京族叙事歌”、广西“京语叙事歌”、越南“民间叙事歌”、越南“民间故事”),其实不一定都存在过。

当然,阮攸叙事长诗《金云翘传》传到京族三岛的途径与内容并不单纯。据黄德坤于1999年7月21日在寰尾村委办公室耆老座谈会上的回忆,他是在十二三岁时由母亲教唱翘歌时,从中理解出《金仲和阿翘》的故事情节来的,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其结局:金仲到了皇宫,有歌女把丝带投向他的肩膀,定睛细看,原来那位歌女竟是阿翘,于是两人相认。如此情节,跟李向阳“附记”所载阮文龙讲述的结局相似,而与裴永彬、苏维光所言不同,可见《金仲和阿翘》在京族三岛的流传,确实曾经流行有两种版本。

裴永彬、苏维光二人的故事版本,最后是阿翘投身钱塘江获救,和金仲在庙里团圆,这跟阮攸的《金云翘传》是比较接近的;阮文龙、黄德坤二人的故事版本,却出现金仲和阿翘在皇宫相认而由皇帝赐婚的画面,则与阮攸原作差距甚大。因此,我们猜想,传到广西京族三岛的《金仲和阿翘》歌谣,可能有两种版本,一种可能正是阮攸的《金云翘传》原作,一种大概是由阮攸原作改编过的越南《民间叙事歌》;至于广西“京族叙事歌”、广西“京语叙事歌”和越南“民间故事”三种,即使存在,也不大可能是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直接源头。

此外,还有一个真相。根据裴永彬、黄德坤二位的共同说法,他们都认为“爱情成分高度集中”的《翘传》歌谣,是不宜在迎神、祭祖的庄严典礼上献唱的,所以《金仲和阿翘·附记》说有京族叙事歌“每逢唱哈节在哈亭由哈妹哈哥演唱”,以及《京族文学史》第五章第四节注解说20世纪40年代前有京语叙事歌“哈节在哈亭中由哈妹哈哥演唱”,并不是很正确。关于这点,早期的《防城越族情况调查》有段记载可供参考:

越族和澫柱一带的越南人同操越语,讲话相通,在文化交流上与越南人也有一定的影响。过去他们所唱的歌、所弹的琴,都与沥柱一带的越南人相同。过去越族一些较老的人,还是请越南的老师来教越南喃字,读越南书,现在所存留的一些乡规、歌书等,都是用以前的越南喃宇和汉字写的。解放前,越族各村“唱哈”(与越南的沥柱、春兰、巫彩等地的风俗相同),每年都须请越南下慕的妇女,来做“哈妹”唱歌。

据此,京族三岛早年盛传的《翘传》歌谣,很可能是由越南的喃字老师或唱哈的哈妹带来。他们可以在平时教唱,也可以在唱哈时于“哈亭”外围与岛民交流助兴,但它绝不会是“唱哈节”哈亭内的仪式歌谣,这个真相是应该加以厘清的。

六、结语

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往南传播到越南之后,阮攸据以编创出三千二百五十余句的动人长诗,将才色兼备的明代名妓王翠翘形象深刻地烙印在越南人民的心中,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影响越南民间文学甚深,然后出人意料地,她又随着越南移民北上,以一个崭新的阮阿翘的身份,走回广西京族三岛民间故事的世界里。这三种同样描述王翠翘故事的中外作品,未来仍值得比较文学研究者继续深入研究,因为它们各有各的创作背景:

小说《金云翘传》,是中国汉族小说家青心才人身遭明清之际的大动乱,借王翠翘的身世与遭遇,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评价。而长诗《金云翘传》,是越南诗人阮攸身遭黎朝阮朝之际的大动乱,借中国故事,抒越南知识分子之心怀。可是民间故事,则是京族佚名民间口语文学家们用贫苦渔民的眼睛观察世界,故事反映了中国京族贫苦渔民的世界观与美学境界。

本文的重点,首先是介绍了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1984年7月的初次采录及其相关研究,让大家知道王翠翘故事的发展与演变,有着“出口转内销”式的奇特过程;其次,笔者又根据1999年5月和7月的两度采录所得,进一步厘清了《金仲和阿翘》传回京族三岛的形式与路径,确定这则民间故事的来历,并非参考中国青心才人的作品,而是直接受到越南阮攸叙事长诗《金云翘传》的影响。从阮攸喃传原著到京族三岛的民间故事之间,除了可能另有一个结局迥异的越南民间《翘传》歌谣版本之外,应该是不存在别的过渡性文艺形式之作了。

透过京族“唱哈节”活动的实地调查以及《金仲和阿翘》来历及其真相的追踪探讨,我们也越加肯定了王翠翘故事的“京族化”‘。这种京族化的王翠翘故事,既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京、汉文化融合的硕果。但愿本文的提出,能让广西京族更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资产,同时也希望可以提供书面文学与口传文学研究者做进一步研究的参考,毕竟像《金仲和阿翘》这样特殊的作品,的确是研究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学弥足珍贵的好对象。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注释:

[1]陈益源:《古代小说述论》,北京:线装书局1999年版。

[2]《回、彝、水、仡佬、京族民间故事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京族简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

[4]《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部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5]《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部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6]《京族民间故事选》,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7]《回、彝、水、仡佬、京族民间故事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苏维光:《京族民歌选》,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9]过伟:《南方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学》,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10]过伟:《南方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学》,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11]云南大学中文系编:《东南亚文化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对伟:《京族风俗志》,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13][14]云南大学中文系编:《东南亚文化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刘亚虎:《中华民族文学关系史·南方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董文明:《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7](越南)乔收获:《平民喃传长存牛力》,《民间文化》1997年第2期。

[18]陈益源:《广西京族“哈节”民俗采风》,《国文天地》第15卷第3期。

[19]阮成珍,1938年生,山心岛人,是万尾岛苏维光先生的遗孀,也是京族著名哈妹,重要的民歌手,其传唱之各类作品广见于《京族民歌选》。

[20]讲述者:裴永彬,采录者:陈益源、徐杰舜、张汉龙、翁磊岩,时间:1999年5月12日,地点:防城阮文龙先生家中。裴先生此次是以普通话讲述。

[21]这个中译本应该是指黄轶球译本,该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9年8月出版。

[22]《金云翘传》,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3]陈益源:《古代小说述论》,北京:线装书局1999年版。

[24](越南)李文雄:《金云翘评讲》,越南堤岸:新华书局1955年版。

[25]笔者采录裴永彬所演唱的翘歌片段,录音带经美国哈佛大学越南访问学者阮南先生协助考证,确实其内容为阮攸《金云翘传》之第1279句至第1294句,李文雄《金云翘评讲》译述本译为:“听得翘儿独占魁,红线寄处入妆台;桃花映面流苏帐,月貌娇容国色哉。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月花花月堪留恋,春夜依依那肯休。同气同声相应求,红丝牵系竞绸缪;投桃报李匪朝夕,金石缘坚订白头。大好时机遇不常,椿堂暮告返家乡;鹊桥高架凭君渡,策马章台任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