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生活中,我们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动干戈以至于伤了和气,必要的退让是化解怨愤的催化剂,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良药。
一位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位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于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来了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儿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又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我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然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在人生的独木桥上,如果彼此都不肯退一步,那么谁都会过不去,甚至有可能掉到河里。学会让一步做人,宽一分处世,你会发现,天地是无限的宽广。
清康雍乾时期的三朝元老张廷玉的亲属因为盖房子抢地皮的事情,与隔壁叶家发生了冲突。张老夫人便写信要儿子出面干预。张廷玉从京城往老家安徽桐城寄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看后,主动退让了三尺。叶家一看,人家风度如此之高,也羞愧不已,同样退了三尺。这就是有名的桐城一景——“六尺巷”的来历。
在平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退让,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小肚鸡肠,不要凡事都必争高低,要知道这是很不明智的。这样争来的也是一时的小利,失去的将是长久的大利。
明月退出与太阳争辉,才展现出它的恬静与温柔;梅花退出百花争艳的春天,才拥有它的“一枝独秀”;有度的退让是宽容别人,也是善待自己,退一步,我们将拥有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