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做人经商取舍之道
29446300000017

第17章 得而有所舍,是智慧之心

一个从战术上考虑问题的人是强者,而一个从战略上考虑问题的人则是智者。——李嘉诚

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

知恩图报,以善从商,是李嘉诚商业生涯的准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即使后来我在股市上影响较大,他也始终属守善意收购的原则,从不强人所难。将刀光剑影化作和风春雨,皆大欢喜,这样他觉得心里会舒服些。曾经有人戏称,要挫败李嘉诚的收购计划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我不愿意”就可以了,他绝对不会强人所难的。

李嘉诚之所以能在为人处事中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他早期职业生涯的一段经历有关。

14岁时,李嘉诚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

茶楼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三教九流,无所不容。他心想,绝不能放过这个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绝佳场所和机会。

在努力干好每一件事的同时,李嘉诚给自己定了两门必修功课。

其一是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等,然后找机会验证。

其二是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在高兴之余掏腰包。

能赢得顾客并能让顾客乖乖掏钱,自然也获得老板的欢心。

茶楼也是一个生意信息场所,李嘉诚从茶客的谈话中暗自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诀窍。

可是,在这间茶楼,出现了一次使他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

一天,一位生意人在大谈生意经,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伺候客人茶水。待听到大伙计叫唤,才慌里慌张地持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结果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当初进茶楼是顶一个小伙计的空缺。那个小伙计犯的是他同样的过失。合该小伙计倒霉,那茶客是黑社会师爷。老板不敢得罪这位“大煞”,逼小伙计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当时深感事情不妙,吓得一脸煞白,呆若木鸡。

老板立即跑过来,正待斥责他,不料那生意人茶客却为他开脱说:“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后,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母亲知道后,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李嘉诚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后来李嘉诚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这虽然是件小事,在他看来却是大事。如果他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后来在五金厂,李嘉诚深受老板器重。但是,不久他看到了镀锌铁桶的穷途末路以及塑胶制品的蒸蒸日上。于是,他决定“跳槽”。

虽然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深怀感激,但也不能自己埋没在没有多大前途的五金行业,最终他选择了蓬蓬勃勃的塑胶业。

临走时,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当时告诉老板,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档。

可是,当时老板并没有听取李嘉诚的建议。果然,五金厂一度奄奄一息,濒临倒闭。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嘉诚专程回到五金厂找到老板,建议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改为生产系列铁锁。

其实,李嘉诚一直关心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我要暗自验证自己的眼光,二来五金厂待他不薄,而他却跳槽而去,心中总有歉疚,总惦记着找机会报答。

因此,李嘉诚一直在方便的时候不忘了解着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我当时已掌握了铁锁紧俏的信息,另一方面,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事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同业的竞争。

一年后,一度愁云惨雾笼罩的五金厂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要知道,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回报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友好地对待他人,你的人生必定是成功而快乐的。

骑牛入市,惠及他人

长江实业由一小厂到今日这等规模,起到关键作用的一步是长实的入市,通过向公众募集资金,壮大实力,以小博大,长实的上市,既为自己的扩大生产找到了资金,又扩大了公众投资渠道。

香港的股票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香港股份总会)的成立宣了股票市场活动正式开始。1914年该协会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证券经纪协会(香港股份经纪会)成立。1947年香港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证券经纪协会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1969—1972年股市高潮中,先后成立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等3个新股票交易所。1986年4月2日成立香港联合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获得国际交易所联合会会员的资格,使香港上市的股票成为国际承认的有价证券。至此,香港才获得了“国际金融中心”头衔,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银行业中心。

事实上,香港任何一个成功的大财团,都必须借助股票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扩大再生产,并通过股票上市,使该财团与社会各阶层人士发生广泛的、密切的联系。这几乎是每一个大财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捷径”之一。

当初李嘉诚创建的长江塑胶厂,实质上是无限责任公司,要求企业主以自己的身家来抵偿债务。无限责任公司一般较小,组织较简单,保密性强。

随着长江的发展壮大,1971年6月,李嘉诚又成立了长江置业有限公司,这类公司的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股东的责任和权益一样,仅限于各自所认定的出资额,而且这时候的股东人数少,又相互熟悉,具有非公开性的特点。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决定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并于同年向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正式挂牌。法定股本2亿元,实收资本8400万元,分为4200万股,每股2元,升水1元,即以每股3元之价格公开发售,由宝源投资及获多利包销。李嘉诚将长江上市,实际上意味着从此将长江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意味着李嘉诚要在证券市场上为长江树立一个新形象。

而且,从此之后,长江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股票市场的监督检查,乃至长江除每年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登记费外,还发布向交易所提交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并遵守交易所的各项规则和适用于所有挂牌证券的各种要求。不仅如此,对于长江实业的决策者李嘉诚来说,如果不希望被残酷无情的商业社会抛弃的话,就必须在进行每一个商业行动之前,为广大股东的既得利益着想,对社会众多的投资者负责,这不能不承认是李嘉诚整个创业生涯中至关重大的一个决策。

李嘉诚当然深谙“骑牛入市”的道理,所以,长实选在香港股市和地产蓬勃发展的高潮中上市挂牌,于是,公众反应出奇地热烈。认购超额达654倍,凡是认购者随申请书附寄购买资金,共收到59017份,超额达十倍,只好采用抽签办法决定谁是幸运的买家,落选者一律退回现金。这种情况在香港是罕见的,上市后24小时,股价迅速攀升了1倍有余,当时长实拥有大约35万平方英尺的楼宇,每年可收租390万元;另有七块地盘在兴建中,其中四块为全资拥有,三块地盘则与其他地产公司合作,均作为出售用。由于楼价大增,1973年3月第一次宣布中期派息,每股016元,另每5股送红股1股,截至2月28日止,上市上半年除税后纯利润2150万元,1973年度长实取得纯利润4370万元,比上市时的预测超过250%。1973年初由新鸿基证券投资公司代表与英国股票公司洽商后达成协议,长实股票开始在伦敦挂牌。自挂牌后买盘纷至沓来,大受英国投资人士欢迎。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实收资本港币5000万元,双方各付出现金资本2500万元,即各占50%权益,积极在港拓展业务。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有百余年历史,拥有资产超过800多亿港元,且以实力雄厚,作风稳健著称。这次建立联营公司,是长实发展途中重要的起步点,从此引进了大量加拿大资金。

同年6月,经加拿大政府批准在加拿大温哥华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此举首开香港股票在加拿大上市的先河。标志着长实在加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又跨进了一大步。

从长实上市那天起,股市便成了李嘉诚重要的活动领域,他日后的许多震惊香港的大事都是借助股市进行的。

实际上,入市意味着透明,意味着淡化家族色彩。从长实上市第一天起,李嘉诚不仅演了一出出的股市神话,更上演了大股东为小股谋利的人间大戏。

不取袍金,惠及公众

作为长江实业的董事长,李嘉诚本人除从长江实业公司领取不到5000港元的薪金外,从不领其他上市公司的薪金。与李嘉诚不谋私利的罕见做法相比,刘銮雄大概属另一个极端。1989年度,爱美高系的爱美高盈利047亿港元,而董事6人袍金竟达046亿港元;该系华置盈利156亿港元,董事036亿港元;该系中娱亏损061亿港元,董事036亿港元;保华亏损053亿港元,董事仍不菲。光刘銮雄主席一个,年董事袍金达1亿港元,故舆论称他不再是“打工皇帝”,而是“打工上帝”。

在董事袍金这点上,李嘉诚问心无愧。他曾与美国《财富》记者说道:“确如外界所传,我的董事年薪是641美元,这比办事员的工资都低得多。不过,我即使支取1000万美元董事年薪,它比我所做的工作该拿的都少。”

业界人士,对李嘉诚仅拿象征性的工资深表折服,却不敢效仿。有人理直气壮道:“董事,是我参与决策管理的契约酬劳,我为什么不该拿?我不是大股东,我一家靠什么吃饭?”

有舆论认为,李嘉诚这是舍小利而取大利,但是他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虽丧失了每年的一点金钱,却获得公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也莫不赴其后尘,纷纷购入。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帮衬,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李嘉诚欲办大事,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所持股份所得的股息及价值。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共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收入,以及海外股票年息。

故有人言,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惟李嘉诚一类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就是其中最最聪明的人。

得失中的远见与近视,有不少人不甚明白,急功近利的私彩非常强烈,考虑的只是眼前的利益,所看到的只是鼻子下的东西,而看不到未来。于是,不管大的小的,不管主要的还是次要的,统统想捞到手,一点小亏都不能吃,在这方面李嘉诚就很有自己的见解。

凡经商,皆是为利,如俗话说:“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李嘉诚能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处处照顾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这在拜金若神、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李嘉诚能做这一点,难能可贵。

李嘉诚经商的诚信,深得各界人士信任,有一次他在股东会后对传媒说:“如果我连一股(长实)股票都没有,若你是股东,相信都会选我做主席。”他认为股东对他的支持,能使他感到无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