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注意力,决定孩子的一生
29451600000010

第10章 寻医问药

你是否想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需要求助于医生来解决呢?身体的健康状况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的病因。

在这本书里我们反复把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称作是病,它也确是一种病症。有大脑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疾病,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医生来解答的。

既然是一种病症,那么就要看医生,家长和孩子都不是专业人士,因此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不能主观臆断,认为孩子是怎么怎么样了,普通人的认识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审定,因此就难免偏差,而孩子的问题也会因此被耽误,孩子的问题又偏偏是不能耽误的。因此,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第一时间去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让他们来帮忙鉴定一下孩子的问题,并请他们来解决。有病看病,有药吃药。

一、去医院找专门的医生,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手段来诊断孩子的情况。比如脑成像显示,大脑活动的研究,铅含量测验,等等,他们都会一一做出科学的解释。如果需要治疗,他们会安排一些活动专门治疗,比较严重的就需要依赖药物。药物应该怎么吃,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该吃,这些医生都会一一地给以说明。

二、大多数患者都是儿童,随着年龄的成长这种病会渐渐地自我消失,这个意思就是别管他。不过这也需要医生来告诉你,因为你不可能知道孩子到底应不应该治疗,如果家长认为不应该治疗,主观上认为孩子会自己好起来,那么就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三、还有的孩子是由于一些心理问题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具体是什么,需要家长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出病因,需要什么样的医生就去找什么样的,不可讳疾忌医,也不能妄猜臆断。

第一节 注意缺乏多动障碍诊断

父母怎样判断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注意力缺失或者存在障碍?一些父母也经常问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说,注意力障碍儿童应当在游戏和玩的时候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可我的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只是一到学习就注意力不集中了,这是真正的注意力障碍吗?如果是注意力问题,为什么在玩的时候或者对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却能专心致志呢?

过去人们认为,注意力有问题的孩子在游戏中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现在,专家越来越认识到,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假定在游戏中,我们观察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有注意力障碍的,另一个是正常的,就会发现两个人在玩游戏时都会很兴奋和投入,但面对枯燥的学习任务,两者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正常的孩子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而障碍儿童则磨蹭、效率低下。

让许多孩子玩一种玩具,告诉他们当老师出去时不许碰这些玩具,然后老师出去3分钟。结果发现,注意力障碍儿童触碰玩具的次数为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儿童能够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如对玩具说话,数一数有多少玩具等,而有注意力障碍的儿童没有这样的策略。

让儿童对颜色进行快速联想。首先用彩色墨水涂染一些小方块,然后让儿童说出根据某种颜色能联想到什么事物,如“绿色”能联想到树叶、草坪等。还有,在红颜色墨水涂染的方块背面写上“绿”这个字,然后先给孩子看字,再问他们方块正确的颜色是什么。在这些实验中,注意力障碍儿童的准确性通常比正常儿童差,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作出反应,会出现更多的错误。

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症的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是1989年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根据中国的情况,于1989年,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了《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对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确定了以下诊断标准:

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具备下列行为中的14项的8项,可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手或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像“装上了发动机”似的。即使必须坐好,也很难静坐在座位上。(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2.易受外界因素刺激影响而分散注意力。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3.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转。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在说话时,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4.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并非故意违抗或不理解),比如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

5.在做功课或玩耍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6.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做事常有始无终。

7.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生活中容易忘事。

8.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学习、工作(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9.说话过多。而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往往没有听进去,需要别人重复几遍才能弄明白。

10.学习和活动时要用的物品,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失。

11.往往不顾可能发生的后果参加危险活动,例如,不加观察便跑到马路当中。

1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上课易走神,学习困难,成绩差,缺乏时间观念。

13.动作笨拙,精细和协调动作差。

14.容易兴奋和冲动。惹是生非,不顾后果,随心所欲,缺乏思考,不听劝告,难以管教,行为异常。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家长在对孩子行为进行自测的时候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孩子有以上行为的不一定都是多动症,对多动症的排除有以下标准:孩子多动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排除了这一点之后孩子的行为符合上述14条中的8条以上才可以基本断定为多动症,更进一步的信息应该寻求医生帮助。

第二节 多动症基本疗法

最新的扫描技术令医生可以更深地了解多动症的生理因素——大脑发育紊乱。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详细的大脑分析图发现多动症孩子在大脑特定领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相对较弱。最近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多动症孩子的大脑要比其他孩子小了4%。其他研究还发现多动症在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方面存在困难,这两者对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起着重要作用。

看电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注意力的发展。最近西雅图儿童医院和地区医疗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多动症与早期看电视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显示如果1~3岁的孩子每天收看电视一小时,那么在他到了7岁时,对注意力的反面影响就会增加将近10%。

药物治疗被视为儿童多动症最重要的治疗之一。事实上,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药物是儿童精神科用药中研究得最广泛、最深入的一类。

据儿科诊疗中心专家介绍说,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饮食疗法等。其中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甲强龙氢氯化物(利他林)等,是治疗多动症最传统、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药物。除了利他林之外,还有右旋安非他命硫酸盐。研究者相信它们可以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减少冲动。它们能够提高注意力,也能对孩子的多动行为有一定的缓解。但是这种药有很多缺点,比如它无法根治这种疾病,而且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药就会反弹。这种药还会使孩子缺少食欲、痉挛以及睡眠问题等。而且这种药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孩子出现暂时性的身高增长缓慢。

当然这些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但笔者认为好处要远远超过该药带来的副作用。在药物和其他方法混合治疗的孩子中,70%被认为恢复正常;而单纯服用这种药恢复的孩子比例是60%;而只进行治疗和医师护理的孩子,恢复率分别为1/3和1/4.

医生发现,如果上述药物中的一种效果不佳,还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药物。比如选择抗抑郁药。目前治疗儿童多动症中最常用的抗抑郁药是三环类药物及氨非他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虽然对有些患者很快就起效果,但要获得完全的疗效,往往需要几周的时间。如同使用兴奋剂一样,如果一种抗抑郁药效果不佳,就应该考虑换一种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患者,或者患者具有攻击性,或多动症尤其明显,那么可以考虑使用可乐定或胍法新。这种药会降低孩子多动的频率,对一些有失眠症状的儿童多动症患者往往也有较好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医生喜欢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这不足为奇。药物组合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有人喜欢将兴奋剂与抗抑郁药相结合(比如利他林加上去甲丙咪嗪),有人喜欢将氨非他酮与兴奋剂相联合,有人喜欢将兴奋剂与可乐定联用。正由于有这么多方法,因此儿童多动症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

总的来说,儿童在兴奋剂作用下会变得“情境适应力”比较好、比较容易接近、比较好照顾、比较有纪律和持续力。根据现有的研究,很多儿童的治疗效果都不错,他们在各种场所的表现都有所改善。儿童的上课态度,甚至与同学间的关系也都有所改善,这是由于注意力缺失儿童在药效下比较不具负面反应和攻击性。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从长期效果来看,没有令人振奋的消息。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即使药物治疗效果不错的儿童,也不是说就完全地转化成正常儿童,他们也不会“自动”变得正常。在行为上,他们仍然和其他正常儿童不太一样,他们的问题常常会停留在和同龄标准不一样的障碍区内,只不过比起不治疗的要好一些。而且,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有注意力缺失儿童的家庭通常还有其他问题(如心理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婚姻问题、教育困扰),这些虽然孩子服了药,但是它们仍然会存在,不会因为服药而改变,而且会继续对儿童及其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当然,到底最后采用什么药物,什么时候开始服用,主要应看孩子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问题的牵涉面,而且最终要由医生来诊断和决定。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比如,你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有明显的多动症状,那么你的孩子就不能只是在上学期间才服药,即使是节假日也不能例外。比如,假如你的孩子在服药期间刚刚结识了朋友,对多动的孩子来说,可能多交一个朋友很不容易,为了避免在这个阶段出现攻击性行为影响孩子的友谊,那么你就可以不仅仅让孩子上学的时候吃药,让他放学之后也吃,这样就可以巩固疗效,抑制孩子的攻击性,有助于他巩固刚刚建立的友谊。

但如果你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在上学期间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周末或节假日就无须服药。这是针对一些兴奋剂而言。但对抗抑郁药最好不要这样改变剂量。

其实,具体怎么治疗,应该参照医生的指示,这里只是简单地列出来一些常用药,真正的治疗,需要医生细细地诊断。

近几年来,中医治病的方法广为流行。中医里面推拿按摩都是好办法,而且中医治疗相对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因此,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多去询问一些老中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

第三节 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人体是由40多种元素构成的,根据元素在体内含量不同,可将体内元素分为两类:其一为常量元素,占体重的99.9%,包括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10种,它们构成机体组织,并在体内起电解质作用。

其二为微量元素,所谓微量元素,在环境地球化学中,是指仅占地球组成部分的0.01%的60余种元素,它们的含量一般在1×10-88~1×10-8之间。

根据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情况,那些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须通过食物摄入且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下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铁。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微量元素被认为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长寿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领域,已引起国内外营养界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儿童多动症的确切病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遗传与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其发生。人体内微量元素如铅、锰、锌、铜、铁、钙等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的血铅分析仪,这种分析仪可以使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多动、注意力障碍儿童的血铅值进行分析。有学者曾采用这种仪器对一些心理门诊的多动症儿童的血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动、注意力障碍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同时高血铅率及铅中毒率也显示出性别明显差异。多动儿童铅中毒率接近30%。显示出儿童多动、注意力障碍发生率与儿童血铅水平显著相关。

近几年,国内外对此多从临床、神经心理、药物治疗、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进一步了解微量元素与多动症的关系。

有学者做了这样的研究:1997年3月~1998年3月间在某院就诊的多动症患儿102例(其中不包括智力低下者),参照的对象为86例正常儿童。102例多动症患儿中男83例、女19例,年龄最大的12岁5个月、最小的6岁1个月,平均年龄8.5岁;86例正常儿童中男72例、女14例,最大年龄15岁、最小年龄6岁8个月,平均年龄8.7岁。

在这些患儿中,铅的含量明显高出正常儿童。

还有一学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省市1030名4~10岁儿童多动症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他们头发中锌、铁、铜、钙、锰、铅的含量。结果显示儿童多动症患儿发铅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而发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结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体内锌和铅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铅超标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其中包括说话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同时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或患上轻度贫血,还会引起孩子的多动症。儿童多动、注意力障碍与儿童血铅水平高有关。这是已经证明了的,因此,儿童铅防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儿童血铅水平分为5级:

Ⅰ级<0.483μmol/L(10μg/dL)

ⅡA级0.483~0.676μmol/L(10~14μg/dL)

ⅢB级0.724~0.917μmol/L(15~19μg/dL)

Ⅲ级0.965~2.123μmol/L(20~44μg/dL)

Ⅴ级≥3.78μmol/L(70μg/dL)

这种等级之分早就传到了中国,并被医生们用来分析多动症儿童的情况。其中Ⅰ级为安全的血铅水平,完全不用担忧。但是从Ⅱ级到Ⅴ级就有不同程度的铅中毒,已经开始显示出对儿童注意力不同程度的危害。Ⅱ~Ⅲ级血铅水平表,这个阶段的儿童应该每3个月复查一次,同时注意,少吃含铅食物(如爆米花、烤薯片等),还要避免接触含铅的东西,远离含铅污染的场所。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多吃含钙、含铁(如鱼、肉、蛋、血、肝、黑木耳)、含锌食物(肉、海产品)及含果胶食品(如橙子、胡萝卜、苹果、香蕉等)。Ⅴ级就需要立即到儿科医院做排铅处理,可以利用一些做药物驱铅。

在排铅方面,有些食物有天然疗效。下面是几种公认的排铅食物。

一、由于铅在体内的吸收途径与钙、铁、锌、硒可发生竞争,所以如果儿童膳食中富含钙、铁、锌、硒,就可以在这种竞争中减少对铅的吸收。含铁和锌丰富的食物:海带,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

二、牛奶。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能与体内铅结合成一种不溶性化合物,然后排出体外,如此可使肌体对铅的吸收量大大减少。

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者直接服用维生素C片。维生素C可在肠道与铅形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随粪便排出体外,以减少肠道对铅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对人体有极大帮助。

现在市场上也有研制驱铅保健食品,其主要原理研制是含钙、铁、锌、硒等元素的制剂,或是由含硫氨基酸类,多糖类,含巯基的食物制成的保健食品。这些产品对体内的铅有促进排出的作用,将在儿童驱铅保健,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也有驱铅的西药。常用的药物有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丙醇,青霉胺等针剂和二巯基丁二酸口服剂。

中药里也有驱铅效果比较明显的。比如对铅中毒有辅助疗效的中草药:金钱草,甘草,海藻,昆布,木通,夏枯草,金银花,泽泻,土茯苓,荸荠汁,鸡血藤,石苇,菊花,板蓝根,大青叶,车前,海金砂,冬葵子等。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四节 小心孩子的注意力低谷

其实一节课45分钟也没必要都是集中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是呈正太分布的,有峰值也有低谷。

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波动造成的注意力低谷多加注意。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会给孩子带来过度兴奋、激动、恐惧、愤怒、伤心、忧虑等情绪体验,使他们在短期内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下降。父母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关心、理解和正确引导,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心态,注意力水平也就相应恢复正常。

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看恐怖片、临近考试等)或者孩子饮食习惯不良,都可使其睡眠不足或质量不高,提供身体营养的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生理性的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这些也都是造成孩子注意力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必要时父母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协助发现问题,尽快恢复孩子正常的睡眠、饮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便可相应得到解决。

以上是外界因素引发的注意力下降,还有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注意力低谷,这一点就像我们人的生理周期是有起伏的一样,注意力周期也是会有波动的。一个人不可能任何时候一直保持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在高度集中之后势必会有所下降,然后再升起,再降落。这才是符合人的生理状况的。

淘淘最近一点儿也坐不住,一会儿玩这个玩具,一会儿又要另一个,结果玩具扔得满地都是,甚至在看电视的时候淘淘也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一会儿要到处走走,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又要吃东西,妈妈跟在他后面不停地收拾,累坏了。是不是孩子的注意力出现了问题?妈妈一想,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妈妈一点也不用担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就是这样一阵好,一阵坏,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就像我们正常人的情绪一样,总是会呈周期性的变化。因此孩子的行为是完全正常的,他目前正处于注意力低谷期。

“低谷期”的行为表现:注意力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活动中常常心不在焉;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却又无法保持集中;活动中过于兴奋,注意力转到情绪的发泄上,如攻击其他的儿童,破坏玩具等。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处于“低谷期”?

“低谷期”多反复出现在“半岁”时期,如两岁半、三岁半、四岁半、五岁半、六岁半等时期。一般低谷持续时间为3~4个月,之后会自动消退。

且低谷期非身体疲劳引发;非对活动不感兴趣而引发。

注意力低谷与注意力障碍的区分注意力处于低谷的儿童,只是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暂时的低谷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在低谷阶段,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仍然可一丝不苟,坚持到底。

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做任何事情可能都不会坚持2~3分钟,随后注意力就转移了。同时,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会持续6个月以上。

选一个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或其他活动,如果孩子能认真坚持10~15分钟,那么孩子可能是处于注意力低谷;如果孩子对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做到上述要求,那就有可能是注意力障碍。

应对注意力低谷的小技巧对于孩子的注意力低谷,成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注意力低谷是一个短期的现象,是孩子注意力发展中的小插曲。就总的趋势而言,注意力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这样的生理周期,家长要多一些理解,对孩子不要过于苛求。可以尝试用一些小的方法来重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悬念法:在讲故事的时候,书本上尽可能要有一些精美的图片,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描述,而不必拘泥于书上的文字,一旦孩子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甚至跑到别的地方去,家长也不要放弃,可以继续自言自语:“这张图上小熊真漂亮,它在干什么呢?它怎么流血了啊?”精美的图片,适当夸张的语气和悬念往往会重新引起孩子的注意。

捣乱法: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进行角色的反串,孩子做老师,成人做孩子,让孩子体验自信和自豪。如果“老师”又“罢工”,那么“孩子”就要故意“捣乱”。“1,2,3,7,8,9,10……”孩子马上就会以老师的身份出现,认真地纠正:“是1,2,3,4,5,6,7,8,9,10.”于是活动可以继续下去。

发泄法:活动中孩子如果过于兴奋,需要情绪的发泄,那就干脆去户外吧。“三人行赛跑”,“父子球赛”,让孩子在运动中发泄出过多的精力,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此时就地(户外)再尝试回到原来的活动,就会容易得多。

第五节 听知觉和视知觉训练

小明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加上学校里面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小明行为乖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多动的倾向,因此,他的父母带他来到心理咨询室,要求心理医生对孩子做一次检查,以帮助他们了解他学习落后的原因。

心理医生先给小明做了心理测验。结果显示小明接受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为此,心理学家又从注意力等方面对小明进行了测验,最后分析表明小明的学习成绩落后和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由于智力水平低下而造成的。

随后心理医生又对小明进行了视觉发展测验,这项测验结果显示,小明的视知觉发展比同龄儿童落后一年左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最后医生测定的结果是因为视知觉不良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观察学习能力滞后。

查明了原因之后,医生针对视知觉、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问题给小明设计了专门训练,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小明的学习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起色。

在这个案例中,出现了一个家长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的名词:视知觉。什么是视知觉?视知觉能力是指以视力为基础的使孩子能够对视野内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辨别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视觉敏感度、视觉辨别能力、视觉记忆能力、视—动统合能力、视觉空间知觉能力、视觉专注能力、视觉广度、视听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几个方面。这些能力之中,记忆能力、辨别能力、专注能力、观察能力等都与注意力密不可分。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就不可能有很好的记忆能力和辨别能力,因为这些都是需要高度的注意才能做好的。而专注能力则就是强调注意力。

视知觉中还有一项是视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包含了几个层面:

(1)一个需要学习的目标出现在眼前,能不能注意到;(2)注意到了之后,能不能持续注意,即这种注意能不能保持一定时间,是不是一下子就分散掉看别的东西;(3)注意的选择,如果眼前不止一个东西,要选择注意哪一个东西,而忽略不相关的;(4)注意的分配,即必须同时注意两件事物以上的时候,能够妥善分配及应用。总的来说,能够有效地注意到该注意的事物,能够对注意力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派,对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这些都说明,视知觉很重要。具体点来说,孩子无论是写作业还是在课堂上看黑板,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都与视知觉关系密切。视知觉在孩子学习中和观察事物时尤为重要。据学者研究,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大约有70%的信息要通过视知觉传递给大脑。因此,有心理学家甚至说“视知觉就是智慧”。视知觉落后也正是一些注意力缺陷的儿童写字马虎、速度慢、经常写错别字、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比同年龄人落后的原因。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视知觉分辨能力、视知觉记忆能力和视—动统合能力的训练,则能够很好地改善他们的书写能力,缓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市面上有很多专门针对孩子视知觉训练的资料,如果孩子的确是因为视知觉发展不好而导致注意力和学习成绩出现问题,家长可以针对视知觉对孩子进行训练。

除了视知觉之外,还有一点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那就是听知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常常出现认知加工的困难,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抑制功能落后,使他们在加工听觉、视觉和计算等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时,出现落后。通过视、听知觉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

听知觉学习能力包括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力、听觉编序力、听觉理解力、听说结合力五个方面。

首先,判断孩子听知觉落后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考察,即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力、听觉编序力、听觉理解力、听说结合力。

听觉记忆力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儿童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儿童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促进儿童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产生联想、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力,从而加强孩子的听课效率、学习效率。

对孩子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行动来进行。比如,让儿童听故事并复述,顺背倒背数字,可提高听觉编序力;多与儿童交谈,多让儿童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词汇,以增强儿童听觉理解力;通过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听故事、自编故事结局等形式来训练儿童听说结合力。听觉分辨力的训练可以是 听别人报一组词,听完后把动物的名称说出来,仔细听别人从1数到30,听完后说出漏数了哪几个数,仔细听别人报一组数字,听完后说出哪几个数字重复,重复了几遍;听盒内物体的声音,在4个火柴盒内装入不同的4种物品,摇动火柴盒,记住不同盒内发出的不同声音。打乱盒子,通过摇动盒子,判断盒内物品。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听觉分辨力。

听觉记忆训练有以下方法。听别人有节奏也敲击声音,听完后按照节奏重复做一遍;复述句子,听完一个长句后复述一遍;听三组句子中的甲乙两句话,快速找出乙句和甲句不同的地方;连续做训练,按顺序完成规定的4件事;传话游戏,比如,父亲说一句话,要求孩子重复一遍并且再补述一句话,然后母亲再重复一遍孩子的全部话语,再补述一句后传给父亲,以此类推,孩子需要记忆的话语越来越多,谁出现错误就给予一定的惩罚。

总之,方法很多,不一而论,家长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办法来训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