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注意力,决定孩子的一生
29451600000011

第11章 适当引导注意力

现代注意力经济特别强调这一点,认为谁获得了人们的注意力,谁就获得了经济财富。因此广告业的发达就呈现了必然性,广告效应的力量就不得不为人们所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有效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灵活运用自己的注意力就成了我们必须着重思考的问题。而对于正在念书的孩子来说,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使得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能很长;同时由于孩子认知结构的特点,其注意力集中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智力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往往与孩子注意力指向的合理性及集中程度正相关。

最近的研究习惯上按孩子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重点所指向的方向分为过程学习和结论学习。两种不同的注意力指向,事实上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结果就会导致孩子或者是能力的提高,或者是只具备应付眼前考试的一般能力,不具备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量的现象是,无论在哪一学科的学习中,都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结论上,和某一个具体的知识概念上。而且结果常常是注意力指向结论的孩子往往还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孩子不愿意分析问题过程的意识,个别孩子甚至拼命记结论。

关于注意力的分配,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特别是老师的导向作用。老师注意力的指向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指向是否正确合理,决定了孩子注意力的指向,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把教会某一具体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必然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结论上。相反,将孩子注意力引导到注重过程的学习,则必然使孩子得到发散思维的培养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检测学习效果时一定要注重对过程的分析、推理,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得出结论。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注重过程,孩子也会自然地养成过程意识,养成主动分析的习惯。

第一节 灵活运用注意力

对于孩子来说,灵活运用注意力是很重要的。当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是注意力缺失但是偶尔也会遭遇注意力不集中情形,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缺乏动机、缺乏兴趣,一个人倘若对功课既无兴趣,也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这时要集中注意力是不可能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可以想方法来解决。一般情况下正确的对策是,让孩子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利用自己的兴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做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对那些自己还缺乏理解和兴趣的科目,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必须要研究它、学习它。

怎样才能对于乍看之下不感兴趣的功课集中起注意力呢?

可以有几种办法,一是利用期限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在做每一门功课的时候,可以首先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要求自己在什么样的时间里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样就能集中精神完成不感兴趣的学习。其次,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只需考虑最后时间,规定自己要在什么时候必须开始学习这门课。然后最后时间一到,就强迫自己必须去完成它。最后,设置几个中间站,在完成一定任务之后,允许自己放松一下,这样,时时刻刻都会处于精力充沛之下。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几个中途终点,则能防止过于疲惫。

二是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自己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即规定做完什么之后要去放松一下,听听音乐、散散步之类,这个报酬,可以依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订立。

三是利用代换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以其他事情来缓解精神。无法集中精神时,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在考试的时候无法进入状态。如果是语文,可以先写作文,或者先做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因为感兴趣,所以会很快投入。投入之后再去做别的题目,就不会有分心的事情发生了。这样做可以消除杂念,稳定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其次,在学习之前,可以慢慢地进行各种准备,通过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动作来放松心情。同时做好了准备工作,可以缓和心情、排除杂念,帮助你集中精神。最后,先做喜欢的事情并彻底做完,则对讨厌的事情也容易集中精神。

四是应用愉快经验集中注意力。如果能在学习上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便会给我们带来愉悦,这种愉悦会让我们保持集中,可以让我们接受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其实是通过成就感来增强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五是化整为零法。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和顾虑,而且每个小目标完成的时候还会有成就感,从而刺激自己更好地完成下一个目标。

六是善于用心理因素集中注意力。可以在无法集中的时候坐下来,慢慢地把没处理的杂事记在备忘录上,搞清楚自己有多少事情没做,这些事情要不要紧,想清楚之后则心理上就会感到轻松。

要想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学习,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不要单纯只为别人活着。再则,摒弃依赖心理,方能全力以赴。自己能够独立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去做,尽量不求别人帮忙,也不在乎别人帮不帮忙。如果压根就没想过要别人来帮忙的话,你在做某件事时,就会全力以赴,效率自然就高。

七是以形象控制来集中注意力。时常想着自己学习时的形象,相信自己学习时的形象能加强注意力。

八是不在难点上停留。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理解的环节,不要总在这个环节上停留。这一点不懂,没关系,接着听老师往下讲课。很多时候,你在研究一个事物的时候,这个问题你不太理解,不要紧,你接着往下研究,然后很可能就在后面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再比如,在你读一本书的时候,这个点不太理解,反复思考还是没有结果,没关系,放下来,接着往下阅读。通篇读完之后往往就能够理解了。

当然,培养做事情的注意力、运用注意力的手段不仅仅是这些,需要我们发觉和尝试的还有许多,它们也不是独立发挥作用,而是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所有的方法只有灵活运用,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使注意力发挥最大的功效,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第二节 手眼并用话学习

这里的手眼并用指的是各种器官,各种感官,而不仅仅限于手和眼睛。感觉器官一般指眼、耳、身等。它们都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机能,能分别接受外界的不同刺激而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觉。

这种方法,主要的目的其实在于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习的东西上面。参与的器官多了,想走神不容易了,注意力就集中了。

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既不能光看不写。也不要只写不读。只有手眼并用,读写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则,拿记忆来说,记忆的时候如果能够手眼并用就能大大地提高效率,使正在被记忆的内容更加牢固地被记住。研究表明,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大脑要记忆一些信息,必先接收这些信息,接收信息我们一般有触觉、听觉、视觉等,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单一的,比如听课的时候我们一般用的是耳朵。而事实上,如果在接收信息的时候能在各种器官中留下痕迹,那么遗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就算是听觉里留下来的忘记了,那么在触觉里留下的还可能会存在,集中感觉融会贯通,忘记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因此,我们把这种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中国古代就对这种方法深有体会。宋代学者就有一句名言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里先不说其他的渠道,单是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不再是简单的相加,人所能记住的内容已经能成倍增加。多通道记忆法动员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效果最为显著。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视觉、听觉、感觉等全部用上的话,孩子要想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困难,在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要学习好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上课记笔记也具有多通道记忆的作用。记笔记需要手、眼睛、耳朵等各种器官的结合。手里写着,会有一些印象,眼睛看着,耳朵再听着,三重印象重叠到一块,记住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

当然记笔记也有技巧。记笔记并不是要孩子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写字比听话慢,也比老师讲话的速度要慢,老师也不可能停下来等着孩子记完再开始。因此,如果逐字逐句去记,不但记不下,而且还会影响听讲,达不到记笔记的目的。

最后,在教孩子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新的科学知识的时候,手眼并用、多个器官参与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就拿学英语来说,一个孩子要学习英语,你让他单纯背单词、背句子,效果将会很差,而如果能够拿出一幅图画,指着香蕉告诉他英语应该怎么说,指着树教他,效果将很不同,孩子可能会在不会写的情况下先知道香蕉用英语是怎么说的。这里就运用了视觉、听觉、还有言语等渠道来加深印象。

因此,手眼并用,充分调动各个器官,一方面能让孩子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留下充分的印象使孩子不容易遗忘。

要想合理利用注意力,就要教孩子做到手眼脑等并用,减小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

第三节 劳逸结合,保持活力

不少孩子反映,他们在复习功课时分秒必争。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课余时间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下了课就在教室里坐着。中午吃饭也只是“凑合”,匆匆忙忙扒上几口就回到教室。这样做,一是因为老师把时间挤得很紧张,二是他们自己想要尽快吃完去学习,吃饭,仅仅是一种不得不干的浪费时间的活。有时候不得已出去玩一会儿也觉得很罪恶,觉得自己没有好好学习。这种孩子,他们恨不得“将每一分时间和每一点精力都留给复习”,但最后结果如何呢?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种争分夺秒的孩子中成绩好的人所占比例很小,他们中间往往有很多人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时时刻刻坐在教室里,效率却十分低下。

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往往只看重一时需求,却忽视了长远的影响;只注重学习时间的累计,却忽视了学习效率的提高。看似天天坐在教室里,实际上效率极低,而且这样久而久之,还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很笨,因为别人一下课就走了,而自己天天坐着都成绩不好,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所以说,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科学,既不利于压力的及时释放,又不利于提高效率,久而久之,这些孩子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是不是比别人笨呢?人家天天玩,成绩那么好,我就是比人家笨。笨鸟先飞,会使效率越来越低。

因此,说到劳逸结合的原因,第一,我们常常说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一个体弱多病,整天躺在医院的人拿什么去谈学习和进步?再说了,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的心情,天天注意力被自己的病痛折磨着,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因而,家长要督促孩子劳逸结合,不要死读书而忽视了锻炼身体。

第二,脑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器官,它需要休息。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对氧的需求量很大,而当人们从事紧张繁重的脑力劳动时,大脑皮层高度兴奋,需要一定程度的氧含量来保持这种状态,但是长时间的高强度用脑,却恰恰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减慢,流经大脑的血量减少,从而使血液中带去的氧也不足,这样大脑就会陷入一种昏沉的状态中。这时,生理上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意识不受人控制,要么会陷入睡眠中,要么就算是强撑着,也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心理上表现为思维迟钝、反应速度大大降低、记忆力也会降低到最低点,这个时候你就算仍坚持学习,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作用,何况,这样坚持久了,还有可能导致患神经衰弱症;可见,只有按照大脑活动规律,合理科学地使用大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对此,外国有名言:只工作不休息,聪明孩子也变傻。

第三,精力充沛,才能使注意力集中。劳逸结合有利于孩子增强记忆力。学习作为智力活动,必须以良好的记忆力为基础。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注意利用记忆规律,保证孩子有清醒的头脑进行记忆活动。还要注意记忆方法上的多样化,记忆方法得当,不但可以提高记忆效率,而且可以节省脑力,延缓脑力疲劳的发生。

那么,怎样做到劳逸结合呢?

一、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作业与玩乐,学习与休息,轻松作业与艰难作业或乏味作业,互相结合,科学搭配,从而提高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间主动休息。每个人要学会主动休息,这样可以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安排好学习、生活和休息。作为孩子,不要下课了还坐在教室里埋头学习。课间10分钟是让孩子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的重要时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要学会及时休息,经常处于精神放松状态。疲劳是最影响注意力集中的。我们如果长时间工作学习,或者是彻夜地看书,都会使人疲劳,脑子晕乎乎的。大脑神经兴奋水平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如长时间开车的司机,会因“疲劳驾驶”出事故。有调查发现,高三孩子每天课外做作业的时间超过4小时的达到70%以上,超过5小时的达到35%。因此,建议孩子,无论高三学习压力有多大,功课有多紧,睡眠时间绝对不能低于7小时,这是高三孩子的睡眠底线,不能突破。

四、睡眠是保护眼睛、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所以提倡中孩子除了要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外,中午最好能午休半小时,另外长期过多地看书读报或用眼操作,会使人眼睛酸痛看不下任何东西,或者就是看了也无法记在大脑里。所以在工作生活中看书写字超过1小时者应远观景5~10分钟作为休息。眼睛疲劳时应多看一看绿色的草坪或树木,以解除劳累。

五、有爱好,就能做到劳逸结合。上课时的精力集中,紧张的脑体劳动常使你精疲力竭,没精打采;但只要你有爱好,可以在课后做一些你喜欢的运动和事情。如踢足球,下象棋,打乒乓球,听音乐,跳舞,哼小曲……用娱乐生活使你精神放松,帮助你消除脑体上的疲劳。

六、学会久动后以静休息。久静后以运动休息,动静结合不仅能健身,而且能很快消除疲劳。

不要吝惜这少许时间,因为在人生的长途中就应该有许多加油站。所谓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保持旺盛的精力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因此,劳逸结合,这才是长久集中注意力的关键所在。

第四节 克服注意力偏差

在注意力的分配上,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常常以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因此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例如,当说错了一句话,当穿了一件破衣服,当衣服上有一个污点,当做了一个不当的举动,总是觉得众人都在注视自己、议论自己。同样,在孩子的生活中,当一个孩子考试不理想,或做了件错事,被老师批评了,他就觉得众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觉得没脸见人。进而就觉得特别尴尬难堪。这就是典型的注意力分配有误。

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的紧张问题更是典型的注意力指向和分配不合理。比如一个同学站座位上陈述观点,虽紧张但是还是能继续下去,不至于手脚发抖,但是如果让他站到讲台上,事情也许就大不一样,有人会吓得张嘴结舌。为什么?害怕答错了惹人耻笑,害怕别人的目光都看着自己。害怕自己出错。其结果是越想越怕,以致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

甜甜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她最害怕演讲课。可是却偏偏被老师点名要求到讲台上演讲。当甜甜站到讲台上的时候,她觉得所有的目光都看着自己,紧张得连嘴巴都张不开了。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甜甜终于张开了嘴巴,可是准备了一周的演讲此时在大脑中已经是一片空白,她只好拿出稿子念了起来。稿子虽然不长,但是甜甜觉得这是自己过得最漫长的时间了。甜甜觉得自己真是丢人到家了,大家一定会笑话她,看不起她。这一周甜甜都无法安心学习。于是课间的时候她把这个苦恼告诉了同桌。同桌毫不客气地说,“这事我早忘了,你怎么还耿耿于怀呢!”同桌的话倒是让甜甜松了一口气。看来大家早把这件事忘了。

其实这种以为众人在注视着自己的想法多半是或完全是自己的臆想,我们可以简单地回想一下自己坐在下面听别人讲课的情形,很多情况下,如果别人讲的我们很感兴趣的话,那么压根注意不到讲台上的人所犯的一些错误。甚至台上的人下来之后问我们,我们也常常会感到惊讶:我没有注意到啊?有这回事吗?殊不知,这件事却让台上的人感觉无地自容。

所以,这就是注意力的偏差,台上紧张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形象上,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别人都非常地注意,而实际上,别人注意力的焦点是人家自己,或者是人家感兴趣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每个人的思想重点或注意指向都不相同,除了你自己在那里拼命注意自己之外,别人可不尽然,正像你自己常常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一样,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注视你,可能众人也还未顾得上注意你呢?

因此,科学地运用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紧张情绪。关于缓解紧张,有位学者有一句名言:自我的感觉是一种欺骗人的形式。别人并不会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关心你。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忙。记住这一点,你在人前演说或者什么的时候便不会感觉不舒服了。

第五节 学会倾听的技巧

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其实这很简单。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要解决的任务上,专心致志干事的人,不会为其他事不安。比如,要上台去演讲,只需要想着自己所要讲的东西就行了,把全副精力都放在自己要讲述的内容上面。这样就注意不到别人的目光。

如果眼前没有任务,那么不妨想点别的事,把注意力引到其他事上去。假如坐在礼堂的讲台上等待演讲,当看到台下坐满了人,可能觉得大家在注意自己,在议论自己,在笑自己,你越觉得自己在台上不舒服,越感到紧张。这时候不妨想一些别的,比如演讲之后要去干什么,演讲来之前发生了什么,自然而然地想一些前前后后的事情,就是不要想这个演讲。假如你不想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就不会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听的技巧。学会听是很重要的。听觉是人的主要器官之一,也是个体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人类社会中,倾听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一环,在人际交往时首先要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听人讲,才能了解他人,进而接收新的信息;也只有通过倾听,才能理解他人,从而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打好基础。这里所说的倾听就是指要听出别人的话内之音和话外之音,要听出语言层面的和心灵层面的双重内容。总的来说,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听他人讲话时,要问自己,能不能捕捉到对方讲话时候的内心状态?能不能听懂别人的话外之音?能不能及时地对对方的话语作出正确的反应?倾听他人讲话不仅能使听者真正理解一个人,而且也能令说话者真正说出心里的感受和思想,让说话者即兴发挥,发挥出自己平时发挥不出来的东西。倾诉者会感到自己的话语受到了别人的重视,自己被别人理解,从而跟倾听者能在心灵上拉近距离,消除个人的孤寂感,也更容易使说话者努力去满足倾听者的愿望,这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反之,如果倾听者心不在焉,顾左而言他,说话者就会感到非常失落,进而产生怨愤。因此,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倾听,不论是倾听他人或者是接受他人的倾听,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对发展双方的人格、充实心灵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时间占据了孩子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学会听课对于孩子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听,有技巧问题,有注意力的稳定、分配和转移问题。有些不良习惯妨碍着我们大多数人的听的水平。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我们的思维不愿意等待。人的思维速度比人的说话速度快3~9倍,这就导致我们的思维会感到不耐烦。当听旁人说话的时候,个人的思考活动常处于等待状态,这种处于等待状态的思维很容易扯到其他事情上去,去思考另外的问题,结果是我们原本自以为即使自己稍微走一下神,也不会错过别人的话,但事实是,当思维转走的时候不是说回来就能够回来的。别人开始说新的内容了,我们思考的那件事却不一定能轻易地解决,那么听到别人谈话的内容是时断时续的。结果头脑里只留下片言只语,丢掉了别人说话的详细内容。

2.当听人说话时,自以为知道了,或者自以为话不够重要,再听下去也是重复而已,不再注意听,实际上是什么也没听着。

3.先入为主的固定看法影响倾听。谈话时,因已有固定的看法而不注意倾听,只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听,而不感兴趣的地方则压根就没进入脑海。再则,听到自己不同意的地方的时候就很容易心里不以为然,感到索然无味,有些人喜欢不断地打断别人来讲述自己的意见,实际上别人讲的时候统统不知道。

4.情绪化会使人变成聋子。这是典型的情绪阻止注意力。当听到自认为不正确的意见或不利于自己的言论时,即使忠言也逆耳,有一种情绪会阻止你继续听下去,看似听着,心早已跑到了一边,一边想着,不是这样的,或者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就好像用板子把别人和自己封了起来,表现得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偶尔惊醒一般地说“哦,这样啊?”有的人甚至将注意力转移到进行反击的思想上去。一心想着应该怎么应对别人的问话,应该怎么反驳对方等,结果是,别人说的什么他其实根本不知道。

5.一心不可二用。因为注意力的转移性和分配性,有的听老师讲课时,一边听,一边自己看书,记笔记理解书上的内容,自以为自己也听着呢,如此一心二用,注意力分散,则往往是听的内容不连贯,看的内容不全面,什么都没有留下。

6.听而不闻。在听老师讲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诉说者的外貌和举止上,集中在老师的手势、首饰上,至于讲的内容反而跑掉了。

其实,妨碍倾听的毛病还有很多很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没有很好地转移和分配注意,让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因此,倾听是有技巧的,而注意力的分配和利用也是有技巧的。为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再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适应讲话的速度,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讲话的内容上,从心理上提高对这次谈话的重视,不要漫不经心,无所谓,可以边听边咀嚼其内容的意思,尽量控制自己不要把思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2.将注意力集中在倾听上,无论身边发生了什么,都紧随着自己目前的事情,不同时兼顾几件事。

3.可以从训练听力的角度去训练自己。比如,听广播的内容,努力使自己跟上广播的进度,一次听完,不再重复,然后检验自己听进了多少内容,不断地纠正自己在听的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再则,孩子在上课听讲的时候可以在课后检查自己听课效果,找出自己在听课方面走神的原因,想出改进的办法。这样不仅能促进自己的听课水平,而且直接促进自己的学习效果。

4.从心理态度上纠正自己,要使自己学会理解不同的观点,容忍不同的观点。包容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观点,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学会倾听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讲话。其实我们的进步很多时候就取决于我们从自己不喜欢的人中得来的见解,即使在听的时候有觉得不对的地方,也应听完后再去交换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在倾听过程中打断别人或者走神。

5.努力养成一次就能听明白他人谈话的习惯,对重要的内容可以默默地重复一下,要求自己准确地记住。

6.在听人讲话或接电话时要养成随手记在纸上的习惯,这样一方面是对别人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会避免自己走神,从而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

7.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包括听老师讲课时,要不断地问自己,老师的话的意思是什么?目的何在?用这些自我提问使注意力集中。同时也要提醒自己,随时跟上老师的步伐,不要老师在讲这个我们去看那个。结果会是一无所有。

总而言之,注意力,不仅关乎我们身体的生理,而且跟我们的心理密切相关。家长和青少年自己都要努力,提高注意力,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