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29456900000056

第56章 网络泡沫破裂

在以获利为投资目的这一利益动机驱使下,由于新兴产业前期的高利润率,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后其他国家投资风险增大,美国的信息产业无可避免的成了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剩余资本投资的对象。因此,虽然有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控制和警告,以及其他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警告,仍避免不了泡沫成分,也就逃不脱泡沫经济的发展规律。

反映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兴衰的指标是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该指数从1997年开始上升到2001年4月的低点,已基本走完一个泡沫经济的正常历程。特别是1999年10月~2000年4月期间,仅仅5个月,纳斯达克指数则从2700点左右(1999年10月)上升到5048点(2000年3月10日),将近翻了一番。但仅37天,即到2000年4月14日,就下跌到3321点,下跌32%。

虽然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做出种种努力,并在2000年12月5日创下日升幅10.5%的历史记录,收于2889点,但美联储一直以利率等工具调节股市,并未以最后贷款人方式介入,结果其挽救崩溃的努力与压制泡沫膨胀的努力一样皆付之东流。

到2001年3月12日,纳斯达克指数跌破2000点大关,并于4月14日创下最低点1638点。至此,纳斯达克指数已从其最高点(5048点)以不到一年时间损失了近68%,加上传统股票道琼斯指数的下挫(近两成),股价下跌使美国社会财富损失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可以说,纳斯达克指数的这一轮猛涨狂跌就是如其他泡沫经济现象一样,是由大量货币一进一出引起的。

1.国际方面,以美国大投机者(如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家在扫荡亚洲及俄罗斯之后已难觅对象。

中国的制度不允许国际投机资本进行大规模炒作,欧盟在东南亚危机后相对于美国并不安全;而美国的经济一枝独秀,纳斯达克的高新技术股票更是被那些吹捧“新经济”的人们推为投资首选。这样,一方面大量躲避东南亚金融危机震波的国际资本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使其快速上涨;另一方面,国际游资推波助澜,终于形成了这一泡沫股市。而在此过程中,美联储并不像港府那样直接干预股市,而是不断提升利率。

2.国内方面,美国家庭和企业对此货币政策(提息)的反应是不但不增加储蓄,反而借债炒股,即货币系统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未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这样,在四大资本来源(普通投资、货币系统、国际游资、国际避难资本)的共同作用下,又一个泡沫被吹起,但其结局和其他泡沫经济一样。由于这四大资本来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以维持此类经济所需的大于100%的增长速度持续涌入,其崩溃也就是必然的。

值得品味的是,当年这些以美国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资本扫荡亚洲和俄罗斯时,曾受到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而从之后美国(对东南亚债务危机)袖手旁观甚至是趁火打劫的态度,以及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因投机失败而面临倒闭时,美国政府还出资挽救的情况看,美国有幕后操纵的嫌疑,这回却大水冲了龙王庙。

随着纳斯达克指数的崩溃,不但使信息产业失去了对整个经济的强劲推动力,反而使整个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美国IT产业曾只占总产业的8.3%,但是却做出对整个实际经济增长30%的贡献。经济增长加上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使美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仅强劲增长,而且是超前消费。个人储蓄率降到0~4%,1999年出现负数。

§§第四章 成本最少、风险最小的选择:领导决策中的经济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