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孩子成长金禁句
29472600000019

第19章 批评孩子时不该说的话(1)

1你怎么那么笨

小娟是个乖巧的孩子,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不太喜欢和同学一块儿玩。小娟的妈妈一直希望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其实这也是想完成她儿时的梦想。所以,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但对于小娟每小时100元的钢琴课时费却从来没有皱眉。妈妈常常嘱咐小娟,一定要好好学习钢琴,妈妈的希望都在你的身上了。小娟很懂事,知道妈妈用心良苦,每天都是很认真刻苦地练习着钢琴。不过,学习钢琴并非努力就能学好的,这需要天赋。

这天,小娟的妈妈要求小娟给她弹奏一段简单的钢琴练习曲,可是,小娟的手指似乎不听使唤,老是按错键盘,断断续续地才把一曲演奏完毕。可想而知,妈妈自然很生气。想想自己辛辛苦苦不舍得吃穿地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交学费,可好,练了大半年,居然一首简单的曲子都弹不下来!小娟妈妈脱口说了一句:“你真笨,这么简单都学不会!”说完便走到客厅里去了,留下小娟一个人。

小娟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个不停,她好想对妈妈说,我已经尽力了,也在用心学了,可是就是学不会呀。我怎么这么笨呢?自此以后,小娟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喜欢和妈妈说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见一些家长,他们总是抱怨孩子学东西慢,一句:“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学不会。”常常挂在嘴边。我们不禁要问,怎么才算是“笨”呢?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可是最后,他却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世上没有愚蠢的孩子,要知道许多人智商虽高,后天发展却是平平而已。父母若常对孩子说“你的脑子不好”,或是“你真笨”,那么对孩子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潜在能力的发挥将受到阻碍。

个性要强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怎么这么笨”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

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小娟或许就是因为妈妈的一句“你真笨”而丧失了仅有的一点自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或许变得更为内向甚至自闭。

专家建议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对其及时批评教育,这是理所应当的。但要注意的是:切忌用过激的、带有讽刺性的话来刺激孩子。这样做,不但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到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灵。

每个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因其自身的原因,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因此,家长应学会和孩子沟通,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和他们交流想法,帮助孩子找到一些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切不可急于求成。

2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丁丁从小喜欢画画,可是不知是没有天赋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他画得并不是很好。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丁丁学画的心。妈妈觉得孩子如此喜欢一样东西也是件好事,所以,很支持丁丁学画。经常帮他买一些水彩、纸什么的。丁丁很懂事,学习很努力,并不会因为学画而耽误了学习。

不过,这天发生的事情却让丁丁很难过……

学校要举行艺术节,丁丁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拿去参加绘画比赛了。

尽管他知道自己画得不好,但只要自己的绘画作品能展示给同学们看,那就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了。

比赛结果很快出来了,丁丁自然没有得到任何奖项。虽说心里没有抱什么获奖希望,可还是不免有点失落。丁丁回到家里很想和妈妈说说心中的烦恼。谁知,妈妈竟然没有给他任何的安慰,反倒是说了他一番。

原来,妈妈同事的孩子正好也参加了这次比赛,而且拿到了一等奖,妈妈觉得自己在同事面前没有面子,因此把一些气撒在了丁丁身上。

妈妈的话是那样地伤害着丁丁:“我真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在画些什么?居然连一个名次都没有拿到……”

“你看看人家明明,年前才开始正式学画的都拿了一等奖,你看看你自己,学画都有好几个年头了……”

妈妈的话语可能会让丁丁从此放弃了学画,他会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像别人一样画得很好。因为连最亲近的妈妈都完全否定了自己的绘画能力。

妈妈或许认为,和明明做比较,可以刺激丁丁,让他更努力一点。

可是这样的比较却伤害了孩子。父母应该懂得:人与人之间是不能互相比较的。

这样尖刻的话语,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母亲心目中和其他孩子相比,会逊色很多。如此一来,他会丧失所有的自信心。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将来是很难做出什么成绩的!

当孩子失败、失意的时候,不要拿别人和他做比较,这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进而导致他的自卑,伤害了孩子脆弱的自尊,对孩子的上进一点帮助没有。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的体谅和安慰。一个微笑或是拍拍他的肩膀,都会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让孩子在挫折中坚强地站起来是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责任。

专家建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样怎样”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绝不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记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发掘的潜能。

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扬和激励的,特别是孩子受到父母的表扬和激励时,就会勇气大增,信心也会大增。所以,当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怎么也学不会的东西时,家长不要过于心急,可以详细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才华或是天赋,如果没有的话,可以针对孩子的特点学习另外一种适合他的技能。

3你的字像鸡爪一样

新华学校要举行一次书法比赛,三年级学生小强也想参加。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完成了,这可是从上百幅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由此可见小强对这次书法比赛的重视程度。

小强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给爸爸看,希望得到爸爸的鼓励或是夸奖。可是碰巧老爸正在看《新闻联播》,只是草草地敷衍一番,根本没有仔细去看。小强急了,把电视关掉,非得让爸爸认真看看自己写的书法。爸爸有点生气了,他瞄了瞄小强的书法,皱着眉头说道:“儿子,你想听老爸的实话吗?”小强回答:“当然!”爸爸继续道:“你的字像鸡爪一样难看,完全没有美感,我建议你还是别参加比赛了,即使参加了多半也是获不了奖的……”

爸爸的一番话让小强立刻跌进了深深的谷底,小强很难过,他认为自己的字真的写得很难看,因为,连自己的爸爸也这么说。从此,小强再也不练习书法了……也许爸爸说得对,小强的书法的确写得很难看,可是说出这样刻薄武断的话语,却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失去积极性。为什么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呢?

如果适当地鼓励一下孩子,他就不会从此放弃学习书法了,或许他会加倍地努力,日后成为一个书法家也不一定。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即使他做得再不好,也不妨试着对他进行鼓励,让孩子满怀信心地继续走下去。并且,对于家长的这份理解与体谅,孩子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专家建议

当孩子自认自己的书法、绘画或是其他作品很出色的时候,不管这些作品是否真的很好,父母都要第一时间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因为努力了,就是值得夸奖的。

如果这些作品不尽如人意,家长也要巧妙地给予孩子一些建议,例如这样和孩子沟通:“你的作品很不错,倘若再努力一段时间,相信会变得更完美……”

也可以这样说:“在我看来,这些作品都挺好,我相信,你能做到更好,所以,不要气馁,继续加油啊……”

还可以告诉孩子说:“你做的已经很努力了,如:……,但不要灰心,重在参与。而且,只要坚持下去,你终究会做好的。

和孩子说话时,千万不要过于武断,要注意分寸。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家长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4你敢不听我的话

于华酷爱打篮球,而且篮球打得很棒。不过,于华的学习成绩很差,为此,于华的爸爸不再允许于华摸篮球了。于华倒也很听爸爸的话,从此不再摸篮球了,虽然偶尔看见同学们欢快地在球场上奔跑心里面会有点难受。

学校正准备举行年级篮球比赛,班里的体育委员非常希望于华能够帮助组建班级篮球队,在体育委员的“死缠滥打”下,于华终于勉强答应了。可是,他重新打篮球的事情却不敢告诉爸爸,因为,他觉得老爸是绝对不会答应他再摸篮球的。

这天,爸爸正好有事去学校找于华,很凑巧,也正好看见于华在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爸爸火冒三丈,立刻把于华从球场上拉了出来,劈头盖脸地就骂道:“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居然敢偷偷背着我又玩起了篮球,难道我说的话都是耳边风……”

于华的同学都看到了这一幕,于华觉得特别没有面子,生气地跑开了……

于华的爸爸只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完全剥夺了他业余爱好的权利。当发现于华没有听他的话,再次打篮球时,没有详细问清理由就当着同学的面劈头盖脸地责备孩子,这是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

常听到父母说:“我的话你敢不听……”,这句话里面暗含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爸爸(妈妈),我说的话你就要无条件地服从。这根本无视孩子的自尊,而把绝对的权威强加给孩子。

不由分说地责备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有些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让他这样做,他偏不这样做,拒不服从。倘若他们就这样听从父母的话了,他们可以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同时也很可能变成毫无主见和无法独立思考的人。

如果父母总是这样说话,则会慢慢加剧亲子间的紧张关系,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孩子会从心里看不起父母。

专家建议

家长和孩子对话时,尽量多用平等的语气,少用命令式的口吻。

父母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在和孩子讲道理时要和孩子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

如果发现孩子真的做错了,也不要立刻以父母的权威加以呵责。

应该耐心地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身的错误。

家长切不可以威胁的口吻命令孩子,“不要怎样怎样”。可以换一种方式说话:“你这样做可能不对,你要不要听听爸爸(妈妈)的建议呢?”……类似这样的话语完全可以替代那些命令式的口吻,孩子也很容易接受。

孩子的自尊心是极强的,即使他的错误必须指出,也应该注意场合,切忌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对孩子大声训斥,要知道,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更容易使他自觉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所在。

5你到底在搞什么

小净明天就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了,可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出服装,所以一个人独自坐在沙发上叹气。这时,妈妈走了过来,问道:“为什么叹气呀?”

小净撅起嘴说道:“明天的歌咏比赛我找不到合适的演出服装……”

妈妈说道:“平时给你买了一大堆衣服,随便挑一件不就完了吗?

这点事情还值得在这里闷闷不乐的。”

小净解释道:“老师说,最好不要穿便服上台演出,这样舞台效果不是很好。”

妈妈听罢,就去屋里帮小净找合适的舞台服装了。她找出了3套衣服,都是很漂亮的。当妈妈一一展示在小净面前时,小净还是不太满意这些服装,不停地摇头。妈妈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小净却还在说:

“这件不好,那件也不合适……”

妈妈终于生气了,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说道:“这件不好,那件又不合适,你到底在搞什么!不就是一个歌咏比赛吗?挑三拣四的!想干嘛?”

小净听到妈妈的话,哭着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生活中,家长经常会说出“你到底在搞什么,你到底想干嘛”诸如此类的话,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儿童心理研究学者说过,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辨明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他们总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如果家长不耐烦地对待孩子,抱怨孩子不对自己说心里话,就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父母总是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家长们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如果孩子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应该循循善诱地进行开导,而不是脱口而出:“你到底在搞什么!”诸如此类的话。

专家建议

家长首先要学会了解孩子的内心,要学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知道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和想要的。这样,孩子就乐意把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与父母一起分享。

父母要了解孩子,就应当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表现出好奇、兴趣和热情,鼓励孩子多表达,多与父母沟通。

当发现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孩子的认可时,切不可不顾孩子的自尊强迫孩子接受。应该尽量把自己的想法向孩子阐述清楚,同时也要倾听他们的想法,互相交换各自的意见想法,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进步。

6出去就永远别回来了

滔滔是当之无愧的新新人类,喜欢追求最新奇时尚的东西。平时最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曲,是周杰伦的铁杆“粉丝”。凡事都喜欢模仿心目中的偶像,甚至连周杰伦说话、唱歌时的口齿不清都要效仿。

滔滔的父亲自然很看不惯儿子的这种行为,并且常常当着儿子的面说,周杰伦是大舌头,唱歌吐字不清。为了这件事,滔滔经常和老爸冷战。

这天,获悉周杰伦要来家乡开演唱会,滔滔无比兴奋,吵闹着向爸爸要钱买演唱会的门票。可是,演唱会的门票一张要5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是很难承受的,所以,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滔滔不死心,继续对爸爸苦苦哀求:“爸,就让我看一次演唱会吧,就当是提前给我压岁钱了,求求你了。”

爸爸生气地说:“500块!周杰伦也真够黑的!不给,没钱……”

滔滔继续死缠滥打。

爸爸火了,怒吼道:“你给我滚!”

滔滔也生气了,回了爸爸一句:“滚就滚!”说完就哭着跑了出去。

老爸在身后补上一句:“出去了就永远别回来!”

生活中,当孩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的时候,很多父母会断然拒绝,然后再给孩子一顿狠狠的批评。因为生气,很多父母可能会一时气急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比如“滚”、“出去就永远别回来”等等,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亲子关系。更严重的是,有些倔强的孩子,说不定就真的永远不回来了。

当孩子顶撞父母时,威胁或以暴制暴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相反只会破坏亲子之间正常、自然的沟通,恶化亲子关系。此时父母需要做的是聆听、理解和宽容,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真实想法,再以此着手进行坦诚的教育和说服,孩子才会主动放弃不合理的要求,接受父母的意见。

孩子不听话并且喜欢和家长对抗,这往往是一个机会,一个展示父母教育水平和对孩子爱心的机会。一旦父母能够“驯服”孩子,往往能使孩子从此以后面目一新,还会对父母心存感激。

专家建议